从实验原理出发解决电阻测量问题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_im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阻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用实验的方法测定该量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查点。如何使学生正确解答这类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从实验原理出发解决电阻测量问题,是最好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电阻定律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电阻定律:R=ρL/S。实验器材有待测电阻(金属丝)、米尺、游标卡尺。实验时先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再用游标卡尺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进而求出横截面积S,由R=ρL/S算出R。
  此种方法存在测量误差,适用于测量金属丝的电阻。
  方法二:欧姆表测量法
  这种方法的实验原理是全电路欧姆定律。实验器材有待测电阻、欧姆表。实验时先对欧姆表进行机械调零,然后试触选取合适档位,进行欧姆调零,由示数×倍率计算出R。
  这种方法是最直接的测电阻的方法,由于欧姆表的估读误差比较大,一般用于粗测或冷电阻的测量。
  方法三:伏安法测电阻
  这种方法的实验原理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R=u/I。实验器材有待测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导线、电键、滑动变阻器。有两种基本的电路:其一是电流表的外接法(如图1),其二是电流表的内接法(如图2)。
  实验时用电流表测量出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再根据R=u/I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为了使测量误差较小,实验时一般利用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来进行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每种方法都有误差,但外接法适用于测较小电阻,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内接法适用于测较大电阻,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方法四:伏阻法
  这种方法的实验原理是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实验器材有待测电阻、电压表、电源、导线、电键、定值电阻R0。电路图如图3,当开关掷向b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两端的电压U;当开关掷向a时,电压表测量的是Rx两端的电压Ux。故有:Rx= R0= R0。
  这种方法测量精确度高,但需要使用稳压电源。
  方法五:安阻法
  这种方法的实验原理是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实验器材有待测电阻、电流表、电源、导线、电键、定值电阻R0,实验电路图如图4。实验时先闭合S1、S2,将定值电阻单独接入电路,读出这时电流表的读数I1,然后断开S2再将定值电阻与待测电阻串联接入电路,读出这时电流表的读数I2。因为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有:I1R0=I2(R0+Rx),因此有Rx=-R0。
  这种方法测量精确度高,但也需要用稳压电源。
  方法六:等效法
  这种方法的实验原理是等效替代原理。实验器材有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电键、电阻箱、导线、电压(电流)表,实验电路如图5。其中 Rx是待测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R0是电阻箱(电阻箱的最大电阻值大于Rx)。
  (1)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置于阻值最大端,并且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至最大。
  (2)闭合开关S。
  (3)闭合开关S2,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使电流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
  (4)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保持滑动变阻器R的电阻不变,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读出此时电阻箱的阻值,就是我们测得的待测电阻的阻值。
  用等效法测量电阻也可以不用电流表而用电压表。如图6
  等效法测量精确度高,不需要计算,方法简单,但必须有电阻箱。
  方法七:半偏法测量电压表或电流表内阻(不再讲述)
  例(2001年理科综合改编)实验室中现有器材如下:电池E,电动势约10V,内阻1Ω;电流表A1,量程10A,内阻约为0.2Ω;电流表A2,量程300mA,内阻约为5Ω;电流表A3,量程250mA,内阻约为5Ω;电阻箱最大值999.9Ω,阻值最小改变量为0.1Ω;滑动變阻器R2最大阻值100Ω;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要求测定电流表A3的内阻。
  (1)画出实验电路。
  (2)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3)用这些物理量表示出待测电阻的计算公式。
  解析:从题中所给器材看我们可以选用替代法,但是题中只给了一个普通的开关,如选用此法要对电路进行拆卸,比较麻烦。对于电流表或电压表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可以读出自身电流或电压的电阻,此题中给了三个电流表,但量程为10A的不能用,因为其它两个为毫安级,用它误差会太大。这样就剩下两个电流表(其中一个又是待测电阻),一个电阻箱,符合并联电路关系测量,但电流表内阻又不能忽略,
  综上所述电路可以演变为图7,这时A3可以测出自身电流大小I3,A2所测为通过A3与电阻箱的总电流I总,通过电阻箱的电流IR=I总-I3,
  解:(1)电路如图7,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待测电表的电流I3,通过电流表A2的电流I总,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
  (3)表达式为RA3= R(I总-I3)/ I3
  总之,电阻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从有关电阻的知识入手是电阻测量的基本出发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教育都肩负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所担负的任务则更具特殊性。这是因为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并且课时在中学课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语文学科的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意味着不仅在智育方面,而且在德育、美育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完成语文教学核心任务的同时,根据语文教学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是贯彻教育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近年来,随着我市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将信息技术纳入中考范围,绝大多数学校都配置了网络教室。这为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了可能。利用
期刊
素质教育是民族的创新工程。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識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创造性的构建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改变为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创造,为“个性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奠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以迎接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掘起。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工作效益,就离不开高超的技巧和恰当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在科学地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教育契机,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动其心、激其情、导其行,必須讲求艺术性。现就地理教学将自己的三点教学艺术加以呈现:    一
期刊
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是近几年新兴起来的阅读教学方法,它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为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教學取得最佳效果。由于整体性阅读教学在积累知识、增长智力、提高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因而越来越受到中学语文教师及教育专家的重视。如何上好整体阅读课?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策略。    一、教学环节要统摄于整体    整体阅读首先应做为一种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
期刊
一、案例描述    虽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近二十年,但苏教版教材《鲁迅作品选读》我还是第一次教。《我的第一个师父》是选自《且介亭杂文末篇·附集》中的一篇散文,读大学时,我曾看过,只记得文章写得很有些趣味:我的师父——一个出家人竟然有着不寻常的“恋爱故事”,并娶妻生子有了家室,而且两个儿子相继出家后也有了家室。  备课时,我先静静地细细地认真地将课文读了两遍,发觉文章虽然写得很有趣味,师父、师母、三师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渠道,因为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因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以目标导引,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目标导引,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期刊
研究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它要求给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和背景,让学生自主研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因而具有研究性;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到结论的得出,均由学生来做,因而具有自主性;它一般要通过调查、实验、归纳猜想、推证结论、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作为一门正式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各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方兴未艾。本文以自己的教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和探究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也是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社会化,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需要。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并在学生探究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递进,使学生在探究数学知
期刊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促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点拨法就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 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课堂上,如能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地设疑点拨,那妙处肯定是无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