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年前的咖啡馆还在原地等你
第一次去巴黎,我带着爷爷的重托,替他寻访当年留法时最爱的梵卡咖啡馆。
巴黎咖啡的香醇会等待半世纪之久?我不太相信。用GOOGEL一搜,吓我一跳,梵卡咖啡馆居然还在,连地址都没变,我急冲冲赶到那里,一进门就兴奋地找老太太。这一环顾,又吓了我一跳,吧台里还真坐着一位银发老太,正专心致志磨咖啡。
我跑到她面前激动地掏出爷爷当年在这里拍的照片,她也很激动,指着照片里的女店员说这个是她,她叫索非亚。
此时,我的激动已不再是为爷爷找到旧相识了,而是为巴黎感动。
在国内的家门口,从一家叫85度C的咖啡馆开始,丹比、九月生活、浮力森林、克里斯汀等咖啡馆一家家连在一道,新的店还在见缝插针,既卖咖啡又卖油条,中午还供应砂锅饭,夜宵还有小龙虾。只是你还没把名字记熟,它已变成SPA生活馆,有的招牌还没换已经卖内衣了。
而巴黎,半个世纪的咖啡馆,连女招待都没变,门口那花,都还是当年的天竺葵,仿佛位置都没挪动一下。
我坐在梵卡里,仿佛看到半个世纪前的过客在喝咖啡、谈人生、论理想。偶尔无所事事地嬉笑怒骂。
巴黎人静静地为这些文明保留着存在的足迹,萨特坐过的椅子、卡缪写作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
我问索非亚,为何不把梵卡做大做强,至少也要在门口挂个百年老店这样的金字招牌。索非亚笑笑:“如果那样,我的咖啡还能让你爷爷在中国念念不忘吗?”
我想现在的梵卡和它的主人索非亚以及巴黎一样,已经过了比较欲求的阶段,都在很安分地做自己,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
“飞速发展”“迅速扩张”是不属于巴黎的词汇,从来不会出现几千家蛋挞店,也不太可能见到一家咖啡馆的名字遍布街头。
可是,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小角落里,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50年前,一个年轻人在那里喝咖啡,50年后,他的孙女漂洋过海还是在那里喝咖啡。店主人还是那个人,不过生了一头白发,却还是很快乐地坐在那里调制咖啡,这里面一定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
马修奶酪不开分店
马修奶酪是唯一让我掏钱购买时可以不用想人民币与欧元汇率的食品,口感一流。马修农场也是我最佳的勤工助学之地。这个小店竟然被好莱坞电影导演发现,作为拍摄地,我曾怀疑我再也不能在奶酪店柜台前看到马修灿烂的笑容,他将在电视财富人物专访里津津乐道他的扩张计划。
可是马修依旧像从前一样跟所有走进他店里的大学生打招呼:“HI,马修的奶酪是马修亲手做的哟。”
虽然现在买马修奶酪的人排了很长的队, 但马修却说:“我只是一个热爱做奶酪的人,埋头干活,远离麻烦。”他甚至拒绝了家乐福、欧尚这样大型连锁超市的配货订单。“我说不可能。一方面我不可能生产那么多,另一方面在那种地方销售产品也不是我想要的。”
那些来找他扩大店面和加盟的投资商,马修一一回绝,对马修来说世界的中心就是他在格洛斯特郡的小农场。“我们在那儿非常快乐,我对现在拥有的一切感到非常满意。够了。”他说。
很多人嘲笑马修,随同巨额财富机会一同消失的还有令人兴奋的生活方式:企业成长、巨头早餐会、银行会议、焦急的投资者、税务顾问、人力资源事务,以及其他无数的任务。
但马修觉得让他远离奶牛、奶酪和果园,那人生也变得毫无意义。“我并不富有。”马修说,“但钱对我就像甜布丁,多了会毁掉我的牙齿。”
马修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我也终于长舒一口气,这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做的奶酪的人都很快乐,所以,够了。这种快乐是我一直想学到的。
玛莲娜刺绣手工坊
我的同学玛莲娜家族一直经营着刺绣工坊,这是巴黎仅存的两家刺绣手工坊之一,另一家刚被Chanel收购。
玛莲娜家的刺绣工坊是法国高级时装的供应商,穿透玻璃的阳光慵懒地洒在宽大的房间里,玛莲娜的三代家人在阳光里静静地飞针走线,布裙,针线,鲜花,阳光,真有点像塔莎奶奶图片里的场景呢。
每年,法国高级成衣设计师将要推出的高级定制系列设计草图和构图交给他们,再由他们一针一线地将水晶、宝石、莱茵石、玻璃珠等缝制上去。
法国的奢侈品LV、Chanel、Dior一直派人来玛莲娜家谈收购意向,但玛莲娜的父亲认为:“如果那样,我们就会变成庞大的奢侈品集团和时尚王国的一条流水线,夜以继日地忙碌。”
“这样,我将没有时间为我的女儿亲手做她的毕业礼服和嫁衣,我还想为我的孙女缝制她的婚礼服。” 玛莲娜的妈妈说,“我们一家人这样在阳光下做手工的快乐也会没有了,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活着,不过是慢悠悠做事的乐趣而已。”
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就是坐在窗边或是花园里,慢腾腾地做永远都做不完的手工活儿,不急不躁,雕琢一粒钮扣,缝缀一顶羽饰,随时停下来喝杯下午茶,问问家人想要什么……
“这个世上还缺少什么呢?不过一点时间和忍耐。我们不需要强大自己,因为我们一直在做我们想做的,这就够了。”
说实话,每次去玛莲娜家那充满阳光和花香的工作间坐坐,对我来说,真的什么烦恼也没有了,够了!
在巴黎生活久了,我发现,这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定位,他们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他们任何时候都能做自己。
我们的导师罗曼特常常告诫我们,其实快乐,远不需要我们渴求的那么多。
罗曼特每天踩着自行车来上班,住在一辆随时开到普罗斯旺的房车里。
他说,我们不断追求更多的世界,永无止境的更好、更大、更快、更昂贵的东西刺激着欲望,并将这个过程谓之快乐,其实,快乐作为一个合适的限度确实存在,那么我们早就越过它了。
一个明智的人心里应该有一个声音时时提醒自己:更多不等于幸福,这些已经“够了”。
第一次去巴黎,我带着爷爷的重托,替他寻访当年留法时最爱的梵卡咖啡馆。
巴黎咖啡的香醇会等待半世纪之久?我不太相信。用GOOGEL一搜,吓我一跳,梵卡咖啡馆居然还在,连地址都没变,我急冲冲赶到那里,一进门就兴奋地找老太太。这一环顾,又吓了我一跳,吧台里还真坐着一位银发老太,正专心致志磨咖啡。
我跑到她面前激动地掏出爷爷当年在这里拍的照片,她也很激动,指着照片里的女店员说这个是她,她叫索非亚。
此时,我的激动已不再是为爷爷找到旧相识了,而是为巴黎感动。
在国内的家门口,从一家叫85度C的咖啡馆开始,丹比、九月生活、浮力森林、克里斯汀等咖啡馆一家家连在一道,新的店还在见缝插针,既卖咖啡又卖油条,中午还供应砂锅饭,夜宵还有小龙虾。只是你还没把名字记熟,它已变成SPA生活馆,有的招牌还没换已经卖内衣了。
而巴黎,半个世纪的咖啡馆,连女招待都没变,门口那花,都还是当年的天竺葵,仿佛位置都没挪动一下。
我坐在梵卡里,仿佛看到半个世纪前的过客在喝咖啡、谈人生、论理想。偶尔无所事事地嬉笑怒骂。
巴黎人静静地为这些文明保留着存在的足迹,萨特坐过的椅子、卡缪写作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
我问索非亚,为何不把梵卡做大做强,至少也要在门口挂个百年老店这样的金字招牌。索非亚笑笑:“如果那样,我的咖啡还能让你爷爷在中国念念不忘吗?”
我想现在的梵卡和它的主人索非亚以及巴黎一样,已经过了比较欲求的阶段,都在很安分地做自己,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
“飞速发展”“迅速扩张”是不属于巴黎的词汇,从来不会出现几千家蛋挞店,也不太可能见到一家咖啡馆的名字遍布街头。
可是,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小角落里,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50年前,一个年轻人在那里喝咖啡,50年后,他的孙女漂洋过海还是在那里喝咖啡。店主人还是那个人,不过生了一头白发,却还是很快乐地坐在那里调制咖啡,这里面一定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
马修奶酪不开分店
马修奶酪是唯一让我掏钱购买时可以不用想人民币与欧元汇率的食品,口感一流。马修农场也是我最佳的勤工助学之地。这个小店竟然被好莱坞电影导演发现,作为拍摄地,我曾怀疑我再也不能在奶酪店柜台前看到马修灿烂的笑容,他将在电视财富人物专访里津津乐道他的扩张计划。
可是马修依旧像从前一样跟所有走进他店里的大学生打招呼:“HI,马修的奶酪是马修亲手做的哟。”
虽然现在买马修奶酪的人排了很长的队, 但马修却说:“我只是一个热爱做奶酪的人,埋头干活,远离麻烦。”他甚至拒绝了家乐福、欧尚这样大型连锁超市的配货订单。“我说不可能。一方面我不可能生产那么多,另一方面在那种地方销售产品也不是我想要的。”
那些来找他扩大店面和加盟的投资商,马修一一回绝,对马修来说世界的中心就是他在格洛斯特郡的小农场。“我们在那儿非常快乐,我对现在拥有的一切感到非常满意。够了。”他说。
很多人嘲笑马修,随同巨额财富机会一同消失的还有令人兴奋的生活方式:企业成长、巨头早餐会、银行会议、焦急的投资者、税务顾问、人力资源事务,以及其他无数的任务。
但马修觉得让他远离奶牛、奶酪和果园,那人生也变得毫无意义。“我并不富有。”马修说,“但钱对我就像甜布丁,多了会毁掉我的牙齿。”
马修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我也终于长舒一口气,这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做的奶酪的人都很快乐,所以,够了。这种快乐是我一直想学到的。
玛莲娜刺绣手工坊
我的同学玛莲娜家族一直经营着刺绣工坊,这是巴黎仅存的两家刺绣手工坊之一,另一家刚被Chanel收购。
玛莲娜家的刺绣工坊是法国高级时装的供应商,穿透玻璃的阳光慵懒地洒在宽大的房间里,玛莲娜的三代家人在阳光里静静地飞针走线,布裙,针线,鲜花,阳光,真有点像塔莎奶奶图片里的场景呢。
每年,法国高级成衣设计师将要推出的高级定制系列设计草图和构图交给他们,再由他们一针一线地将水晶、宝石、莱茵石、玻璃珠等缝制上去。
法国的奢侈品LV、Chanel、Dior一直派人来玛莲娜家谈收购意向,但玛莲娜的父亲认为:“如果那样,我们就会变成庞大的奢侈品集团和时尚王国的一条流水线,夜以继日地忙碌。”
“这样,我将没有时间为我的女儿亲手做她的毕业礼服和嫁衣,我还想为我的孙女缝制她的婚礼服。” 玛莲娜的妈妈说,“我们一家人这样在阳光下做手工的快乐也会没有了,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活着,不过是慢悠悠做事的乐趣而已。”
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就是坐在窗边或是花园里,慢腾腾地做永远都做不完的手工活儿,不急不躁,雕琢一粒钮扣,缝缀一顶羽饰,随时停下来喝杯下午茶,问问家人想要什么……
“这个世上还缺少什么呢?不过一点时间和忍耐。我们不需要强大自己,因为我们一直在做我们想做的,这就够了。”
说实话,每次去玛莲娜家那充满阳光和花香的工作间坐坐,对我来说,真的什么烦恼也没有了,够了!
在巴黎生活久了,我发现,这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定位,他们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他们任何时候都能做自己。
我们的导师罗曼特常常告诫我们,其实快乐,远不需要我们渴求的那么多。
罗曼特每天踩着自行车来上班,住在一辆随时开到普罗斯旺的房车里。
他说,我们不断追求更多的世界,永无止境的更好、更大、更快、更昂贵的东西刺激着欲望,并将这个过程谓之快乐,其实,快乐作为一个合适的限度确实存在,那么我们早就越过它了。
一个明智的人心里应该有一个声音时时提醒自己:更多不等于幸福,这些已经“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