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on 4 Stork系统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yl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Region 4 Stork(R4S)系统应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省中心)串联质谱筛查新生儿362 822例。按照筛查结果分为确诊病例组(83例)、阴性组(360 554例)及假阳性组(2 185例)3个组。应用R4S系统后分析工具结合传统判断规则分别对3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与传统切值判读结果进行比较。使用最小-最大标准化法比较省中心与R4S系统数据库健康人群串联质谱检测指标及相关比值的5个百分位数。

结果

应用R4S系统结合传统判断规则,阳性预测值由3.7%增加至8.3%,特异性由99.40%增加至99.75%,假阳性率则由0.6%降至0.2%。确诊病例组2例脯氨酸血症漏诊,1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误诊。阴性组样本使用R4S系统后分析工具直接排除311 638例,剩余48 916例结合传统判断规则排除。假阳性组减少至897例。健康人群部分指标及相关比值的5个百分位数与R4S系统数据库存在差异。

结论

应用R4S系统能够提高筛查效率,但也存在少量漏诊和误诊,大量阴性样本需结合传统判断规则进行排除,在国内的应用还需结合该地区健康人群范围进行优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300-304)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阴道微生态检测在评价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影响单纯性VVC治愈的微生态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单纯性VVC患者75例,取阴道分泌物行微生态检测,并用克霉唑单次治疗。分析微生态相关因素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研究结果显示,pH、白细胞数、密集度、多样性、小杆菌计数及球菌计数与治疗效果无关(P>0.05)。乳杆菌是影响
目的研究中国妇产科门诊就诊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通过多中心断面研究的方法,全国9家协作医院参加,每家医院收集妇科门诊就诊的连续200余例患者,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分析她们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标本2 093例,临床诊断滴虫阴道炎5.5%(115/2 09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5.9%(333/2 093),另可见单独孢子检出4.1%(86/2 093);细菌性阴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管理方式在降低检验前标本不合格率,提升检验前质量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1日至6月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品管圈管理模式,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步骤逐步进行,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标本检验前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分析导致检验前标本出现不合格的原因,并逐条进行针对性改善,对比活动前后标本不合格率的改变情况,运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结果开展品
期刊
临床上女性生殖道淋菌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很常见,与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异位妊娠、不孕、慢性盆腔痛及围生期感染相关,但缺乏典型症状而容易被忽略。采用核酸扩增试验(NAAT)法均可对这三类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有条件的实验室应该广泛开展。治疗均采用相应的敏感抗生素治疗,性伴同治,在支原体感染治疗时应注意区别无症状携带的健康人群。应该提高对这类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减少漏诊造成的危害。(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目的对一个新的FGG基因杂合缺失突变导致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4月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先证者临床资料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采用凝固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Fg: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免疫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抗原(Fg:Ag)、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是由于乳杆菌过度生长造成女性阴道不适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也是一种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细胞溶解性阴道病往往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易误诊。临床上细胞溶解性阴道病并不罕见,采用湿片加涂片染色联合检测的,可以快速准确地检验诊断CV,避免误诊,提高诊治效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254-25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的水平及其对TIA后再发卒中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南京总医院TIA患者96例、健康对照者44名,检测血清sdLDL-C水平;计算TIA患者ABCD3-I评分,将其分为低危(0~3分,37例)、中危(4~7分,36例)、高危(8~13分,23例)三组;同时分析TIA患者和对照
骨骼作为一种动态均衡的组织,通过骨吸收和骨形成不断相互制约达到骨质重塑的平衡状态。目前,基于骨密度测量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实验室检测骨转换标志物,可与骨密度测量相互补充,更好地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评估和管理。临床可以根据骨转换标志物水平,鉴定骨转换水平较高和骨质丢失较快的患者,评估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可能原因并评估正确的用药剂量,因此骨转换标志物不仅可以辅助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还可作为
生殖支原体(MG)是近年来新被确立的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它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毒素、免疫反应和持久性感染有关。目前只能通过核酸扩增试验(NAAT)来进行检测。常用药物有阿奇霉素、莫西沙星、多西环素等。全球范围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迅速蔓延,并出现了喹诺酮类耐药,迫切需要发展新的疗法。本文旨在对MG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分析MG发病率、发病机制、实验室诊断、临床治疗等。(中华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