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总体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市场研究为基础,就业为导向,实训基地为依托,坚持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促进专业建设取得成效和长足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电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复合人才建设
在机电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实习基地为依托,教学改革为核心,师资力量建设为关键,就业为导向”。创新专业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专业课程改革为依托,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在课程设置中,大力加强市场调查研究,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及人才就业需求,开展基于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以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制定我校的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同时还配套制定了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既要满足就业导向的岗位能力或技术领域需求,同时要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的课程教学内容的相衔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探索构建“基础类课程综合化,技术类课程一体化,专业实训类课程项目化”的复合型教学模式。
二、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基于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职业性导向,建好实训基地,营造职业实践环境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校内专业基地建设方面,实训室严格按企业车间形式进行构建,按企业的标准进行管理,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训项目的安排上,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预测产业发展方向和职业技能发展走势,强调从社会和企业的现实需求入手,安排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性实训项目,综合培育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建设需要,精心选择典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主动联系企业,通过提升专业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和顶岗学生的职业能力,来赢得企业的认可和信任。学生深入企业现场,带着项目和问题去学,感受企业氛围,为将专业技能应用在生产实践中打下良好的
基础。
三、提供进修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人才队伍,是保证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坚持利用校企合作这一有效途径,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不断加强教师教学和育人理念的更新,制定教师个人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组织教学团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和实训指导的编写,引进企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专业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能力。同时,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科研现场进行实践,参加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新项目的研究工作,巩固产学研成果。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保证教学质量
完善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机制,是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在繁杂的教学过程环节中,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教育教学环节进行全程的评估。在实践中,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校内外实训管理制度,开放实验教学制度等,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抓评价建设,制定了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和师生互评的评价制度,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抓绩效建设,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专业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制度等,激励教师水平提升。实践证明,将教学评价机制贯穿到日常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五、整合优势资源,加强机电专业建设
借助于职业教育改革的东风,继续发挥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坚持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加大工学结合力度,解决实训材料消耗与实际产品脱节的矛盾;发挥专业的辐射作用,充分利用专业优质资源,服务社会,在服务中寻求企业的合作支持。结合區域经济发展,着手服务地方和社会,为专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做优、做强专业开辟新的途径。
实践证明,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市场研究为基础,就业为导向,实训基地为依托,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为关键,开展专业建设,构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能有效地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聊城市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电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复合人才建设
在机电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实习基地为依托,教学改革为核心,师资力量建设为关键,就业为导向”。创新专业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专业课程改革为依托,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在课程设置中,大力加强市场调查研究,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及人才就业需求,开展基于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以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制定我校的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同时还配套制定了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既要满足就业导向的岗位能力或技术领域需求,同时要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的课程教学内容的相衔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探索构建“基础类课程综合化,技术类课程一体化,专业实训类课程项目化”的复合型教学模式。
二、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基于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职业性导向,建好实训基地,营造职业实践环境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校内专业基地建设方面,实训室严格按企业车间形式进行构建,按企业的标准进行管理,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训项目的安排上,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预测产业发展方向和职业技能发展走势,强调从社会和企业的现实需求入手,安排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性实训项目,综合培育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建设需要,精心选择典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主动联系企业,通过提升专业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和顶岗学生的职业能力,来赢得企业的认可和信任。学生深入企业现场,带着项目和问题去学,感受企业氛围,为将专业技能应用在生产实践中打下良好的
基础。
三、提供进修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人才队伍,是保证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坚持利用校企合作这一有效途径,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不断加强教师教学和育人理念的更新,制定教师个人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组织教学团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和实训指导的编写,引进企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专业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能力。同时,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科研现场进行实践,参加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新项目的研究工作,巩固产学研成果。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保证教学质量
完善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机制,是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在繁杂的教学过程环节中,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教育教学环节进行全程的评估。在实践中,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校内外实训管理制度,开放实验教学制度等,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抓评价建设,制定了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和师生互评的评价制度,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抓绩效建设,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专业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制度等,激励教师水平提升。实践证明,将教学评价机制贯穿到日常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五、整合优势资源,加强机电专业建设
借助于职业教育改革的东风,继续发挥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坚持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加大工学结合力度,解决实训材料消耗与实际产品脱节的矛盾;发挥专业的辐射作用,充分利用专业优质资源,服务社会,在服务中寻求企业的合作支持。结合區域经济发展,着手服务地方和社会,为专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做优、做强专业开辟新的途径。
实践证明,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市场研究为基础,就业为导向,实训基地为依托,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为关键,开展专业建设,构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能有效地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聊城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