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后三分之一”学生一般指的就是后进生,是指在学习上或行为习惯上表现不佳的学生。后三分之一学生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家长平时溺爱有加,或教育方法粗暴简单造成的;有的是因家境不好,父母离异,疏于管教造成的……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只要能够洞悉后三分之一学生形成的根本原因,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多给于尊重、信任和鼓励,就会使他们一步步走向进步,走向成功。
【关键词】爱心;呵护;赏识;成功
1以人为本,用爱心感化学生
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两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都绝不相同。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做的,就看你怎样去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只把它当作一件事情,它就只是一件事情,做完就脱手。如果把它当作一项事业,你就会设计它的未来,把每天的每一步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你把教育当作事业去做,你就会付出自己的精力和心血,而且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你就会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会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而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童心是一颗由父母用爱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体,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说热爱学生是班主任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与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人,是根本无法实行教育的,更谈不上教育艺术。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要转化一名学生,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是不够的,还得靠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无限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教育的全过程用一个字眼来诠释,那就是爱。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教师要做后进生的教育工作,首先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后进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是教育的主体,不是批评的接收器。教育应该围绕这个主体,满足主体的正当需要,才能触动主体的心灵,唤起主体的共鸣,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转化,使他们由“要我改”转为“我要改”。后进生往往生活在老师的冷眼、家长的呵斥、同学的戏谑、集体的排斥之中。游离于集体的后进生,由于缺乏应有的热爱、尊重和信任而逐步形成“自卑—厌学—拒教”的心理状态。但任何一个后进生都有一种归属的心理需求,都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关心,渴望能够融入集体之中。如果我们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求,让他们感到关心和温暖,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为此,教师必须改善集体环境,主动亲近后进生,少点指责,多点鼓励;少点埋怨,多点理解;少点冷漠,多点关心;少点否定,多点肯定;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建立友情,使后进生感到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同学没有拒绝他们,班集体欢迎他们,从而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这样,后进生就会渐渐地向班主任打开心灵之门,转化他们也就水到渠成了。
《南风和北风》的寓言故事里这样讲道:太阳和北风打赌,看谁能先让行人脱去大衣,太阳用它温暖的光,轻而易举地使行人脱去大衣;而北风使劲地吹,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北风的威力不也很大?但怎么没能治服行人呢?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道理:声色俱厉往往会使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畏惧、紧张的状态,非但不能使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教师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爱是首要条件。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教师要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爱架起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有人说,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催化剂”,是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化。因此,老师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我们的爱心甚至可以拯救一个灵魂,使它不会扭曲、变形;会让孩子们的心里永远充满阳光,并健康快乐的成长……
2寻找亮点,用真心呵护学生
人的能力是多层次的,智商高、成绩优异的学生将来不一定能取得人生辉煌的成就,往往是其他非智力因素左右着人们成才之路。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他的口才了得;有的学生在考场表现不佳,但在球场上是一名不可或缺的主力;有的学生成绩一般,却是能歌善舞的文艺尖子。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不要把焦点聚集在学习成绩上,也应看重学生其他方面的优异表现。后进生在其他方面的优异表现,如果能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同和赞扬,他肯定会特别高兴,油然产生自豪感,自信心也增强了。然后老师因势利导,鼓励他在学习上挑战自我,争取新的突破。在自身渴望成功的推动下,培养他们的自信后进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固然有一些客观的条件,但他们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实践证明,只要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可以打开一个突破口,为转化后进生工作打开新的局面。在工作实践中,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亮点,为他们打开一扇明亮的的窗,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让我们用一双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亮点,使它成为后进生进步的原动力。
3搭建平台, 用耐心鼓励学生
叩开学生心扉,提高学生受挫力,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抓好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是摆在每一位班主任面前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富于爱心和真心是班主任心理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也是转化后进生的科学态度,赏识可以使他们受到鼓舞,得到心灵的满足,萌发向上的动力;耐心,就要允许学生多次反复,就是要倡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工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只要教师和家长用上足够的耐心,真诚而执着的鼓励,就一定能让学生把挫折变成自己飞翔的翅膀,真正从挫折中自信地成长起来。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用激励让学生自信地成长。获取成功是每一个人的共同愿望。如果学生在学校经常体验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因此,我们要给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改变评价成功的标准。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使他们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或成绩,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因此,对学生的激励,让他们自信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班上有一名女生,思维较慢,反应迟钝,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较差,大家叫她“笨孩子”,没有人爱和她玩。但我发现她做值日很认真,扫得很干净。于是,我找到她,偷偷让她每天为班上洒水、浇花,她真得坚持去做了。我及时在班上表扬她关心集体,做值日认真,还推选她为劳动小组长。她一下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威信提高了。接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的学习积极性也相应提高,听讲专心了,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可见发现一个人的闪光点及时去激励他,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是要用恒心转化后进生。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有两类现象是最让我头疼的:一类是他们的反复,另一类是学习始终不见提高。因此,教师需要“修炼”,練就我们对教育后进生有恒的心境。“恒心”就是指对他们的转化工作要按计划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去掉热一阵、冷一阵、抓一阵、放一阵的不科学做法。一般而言,后进生的转化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巩固和稳定几个阶段,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有改正的愿望。此时,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有可能转瞬即逝的闪光点和亮点,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始在行为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老师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对老师的一个眼神都特别注意。此时,班主任对他们的进步哪怕很微小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并不断强化,使其巩固下来,如果对这一阶段熟视无睹或冷漠对待,就会扼杀他们的上进心。反复阶段是指学生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重犯过去的错误 。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对此,不必大惊小怪,绝不能表现出厌烦情绪而放弃教育,要正确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并在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持之以恒地做工作。这样,教师的恒心和信任的态度往往会使他们受到极大鼓舞,坚定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决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业习惯,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从而进入巩固期。
三是要用感恩引导学生发现美。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在当今的小学生群体中,缺少的正是这种“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常常听到、看到学生之间因为某种小事而发生矛盾。那些小事不过是在走廊上被人撞了;在教室里被人把学习用品弄到了地上;有人在背后说了自己的坏话;因为长相等原因被人起了绰号;有人弄脏了自己的书桌……这些实属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被部分学生看成了天大的事情,非要讨个对错或惩罚一下对方不可。于是轻则口出脏话,重则施以拳脚。究其原因,根子在于现今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百依百顺中成长,他们关注自己多,关注别人少,从小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容不得别人对自己有任何的指划。他们觉得若不那样“表示”一下,自己便是儒夫,别人会更加“欺侮”自己。我们可以原谅他们的年幼无知,但不能任其发展,必须给他们以正面的教育。为此,可通过开展“夸夸我身边的人”、“我要感谢……”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向学生传递学会感恩与宽容的思想;也可在班中设立乐于助人、待人有礼、关心集体等表扬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把表现出色的同学名字写在上面,渐渐地,他们学会了发现别人身上的美,也就不会对别人有过多的责难。
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亦非一项简单的教学工作布置,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展素质教育已十年有余,面向全体学生,这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思想。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了中上等学生身上,忽视甚至鄙视那些成绩低下的学生,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这是教育不公平的突出表现,是与现代教育思想背道而驰的。错误的教学理念必然导致扭曲的教学行为,由此可见,实现弱势群体的转化关键在于教育思想的转变。学校要端正办学方向,正确培养目标,科学地评价教学质量。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要在情感上多加投入,“亲其师,信其道”,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相信他们都会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真正树立起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的思想,把帮扶每一个学困生,作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学困生”及“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师要永远面对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我们实施教育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爱每一名学生就是爱自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让我们的下一代在阳光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爱心;呵护;赏识;成功
1以人为本,用爱心感化学生
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两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都绝不相同。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做的,就看你怎样去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只把它当作一件事情,它就只是一件事情,做完就脱手。如果把它当作一项事业,你就会设计它的未来,把每天的每一步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你把教育当作事业去做,你就会付出自己的精力和心血,而且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你就会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会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而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童心是一颗由父母用爱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体,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说热爱学生是班主任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与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人,是根本无法实行教育的,更谈不上教育艺术。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要转化一名学生,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是不够的,还得靠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无限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教育的全过程用一个字眼来诠释,那就是爱。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教师要做后进生的教育工作,首先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后进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是教育的主体,不是批评的接收器。教育应该围绕这个主体,满足主体的正当需要,才能触动主体的心灵,唤起主体的共鸣,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转化,使他们由“要我改”转为“我要改”。后进生往往生活在老师的冷眼、家长的呵斥、同学的戏谑、集体的排斥之中。游离于集体的后进生,由于缺乏应有的热爱、尊重和信任而逐步形成“自卑—厌学—拒教”的心理状态。但任何一个后进生都有一种归属的心理需求,都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关心,渴望能够融入集体之中。如果我们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求,让他们感到关心和温暖,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为此,教师必须改善集体环境,主动亲近后进生,少点指责,多点鼓励;少点埋怨,多点理解;少点冷漠,多点关心;少点否定,多点肯定;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建立友情,使后进生感到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同学没有拒绝他们,班集体欢迎他们,从而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这样,后进生就会渐渐地向班主任打开心灵之门,转化他们也就水到渠成了。
《南风和北风》的寓言故事里这样讲道:太阳和北风打赌,看谁能先让行人脱去大衣,太阳用它温暖的光,轻而易举地使行人脱去大衣;而北风使劲地吹,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北风的威力不也很大?但怎么没能治服行人呢?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道理:声色俱厉往往会使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畏惧、紧张的状态,非但不能使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教师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爱是首要条件。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教师要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爱架起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有人说,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催化剂”,是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化。因此,老师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我们的爱心甚至可以拯救一个灵魂,使它不会扭曲、变形;会让孩子们的心里永远充满阳光,并健康快乐的成长……
2寻找亮点,用真心呵护学生
人的能力是多层次的,智商高、成绩优异的学生将来不一定能取得人生辉煌的成就,往往是其他非智力因素左右着人们成才之路。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他的口才了得;有的学生在考场表现不佳,但在球场上是一名不可或缺的主力;有的学生成绩一般,却是能歌善舞的文艺尖子。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不要把焦点聚集在学习成绩上,也应看重学生其他方面的优异表现。后进生在其他方面的优异表现,如果能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同和赞扬,他肯定会特别高兴,油然产生自豪感,自信心也增强了。然后老师因势利导,鼓励他在学习上挑战自我,争取新的突破。在自身渴望成功的推动下,培养他们的自信后进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固然有一些客观的条件,但他们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实践证明,只要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可以打开一个突破口,为转化后进生工作打开新的局面。在工作实践中,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亮点,为他们打开一扇明亮的的窗,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让我们用一双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亮点,使它成为后进生进步的原动力。
3搭建平台, 用耐心鼓励学生
叩开学生心扉,提高学生受挫力,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抓好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是摆在每一位班主任面前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富于爱心和真心是班主任心理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也是转化后进生的科学态度,赏识可以使他们受到鼓舞,得到心灵的满足,萌发向上的动力;耐心,就要允许学生多次反复,就是要倡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工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只要教师和家长用上足够的耐心,真诚而执着的鼓励,就一定能让学生把挫折变成自己飞翔的翅膀,真正从挫折中自信地成长起来。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用激励让学生自信地成长。获取成功是每一个人的共同愿望。如果学生在学校经常体验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因此,我们要给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改变评价成功的标准。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使他们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或成绩,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因此,对学生的激励,让他们自信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班上有一名女生,思维较慢,反应迟钝,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较差,大家叫她“笨孩子”,没有人爱和她玩。但我发现她做值日很认真,扫得很干净。于是,我找到她,偷偷让她每天为班上洒水、浇花,她真得坚持去做了。我及时在班上表扬她关心集体,做值日认真,还推选她为劳动小组长。她一下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威信提高了。接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的学习积极性也相应提高,听讲专心了,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可见发现一个人的闪光点及时去激励他,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是要用恒心转化后进生。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有两类现象是最让我头疼的:一类是他们的反复,另一类是学习始终不见提高。因此,教师需要“修炼”,練就我们对教育后进生有恒的心境。“恒心”就是指对他们的转化工作要按计划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去掉热一阵、冷一阵、抓一阵、放一阵的不科学做法。一般而言,后进生的转化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巩固和稳定几个阶段,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有改正的愿望。此时,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有可能转瞬即逝的闪光点和亮点,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始在行为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老师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对老师的一个眼神都特别注意。此时,班主任对他们的进步哪怕很微小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并不断强化,使其巩固下来,如果对这一阶段熟视无睹或冷漠对待,就会扼杀他们的上进心。反复阶段是指学生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重犯过去的错误 。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对此,不必大惊小怪,绝不能表现出厌烦情绪而放弃教育,要正确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并在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持之以恒地做工作。这样,教师的恒心和信任的态度往往会使他们受到极大鼓舞,坚定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决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业习惯,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从而进入巩固期。
三是要用感恩引导学生发现美。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在当今的小学生群体中,缺少的正是这种“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常常听到、看到学生之间因为某种小事而发生矛盾。那些小事不过是在走廊上被人撞了;在教室里被人把学习用品弄到了地上;有人在背后说了自己的坏话;因为长相等原因被人起了绰号;有人弄脏了自己的书桌……这些实属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被部分学生看成了天大的事情,非要讨个对错或惩罚一下对方不可。于是轻则口出脏话,重则施以拳脚。究其原因,根子在于现今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百依百顺中成长,他们关注自己多,关注别人少,从小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容不得别人对自己有任何的指划。他们觉得若不那样“表示”一下,自己便是儒夫,别人会更加“欺侮”自己。我们可以原谅他们的年幼无知,但不能任其发展,必须给他们以正面的教育。为此,可通过开展“夸夸我身边的人”、“我要感谢……”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向学生传递学会感恩与宽容的思想;也可在班中设立乐于助人、待人有礼、关心集体等表扬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把表现出色的同学名字写在上面,渐渐地,他们学会了发现别人身上的美,也就不会对别人有过多的责难。
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亦非一项简单的教学工作布置,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展素质教育已十年有余,面向全体学生,这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思想。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了中上等学生身上,忽视甚至鄙视那些成绩低下的学生,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这是教育不公平的突出表现,是与现代教育思想背道而驰的。错误的教学理念必然导致扭曲的教学行为,由此可见,实现弱势群体的转化关键在于教育思想的转变。学校要端正办学方向,正确培养目标,科学地评价教学质量。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要在情感上多加投入,“亲其师,信其道”,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相信他们都会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真正树立起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的思想,把帮扶每一个学困生,作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学困生”及“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师要永远面对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我们实施教育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爱每一名学生就是爱自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让我们的下一代在阳光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