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ndm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巨淋巴结增生症 (CD) 患者的CT表现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并行CT检查的22例CD患者资料,并将CT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CT表现特点。

结果

临床分型局限型18例,包括胸部5例、腹膜后8例、盆腔及腹股沟5例;弥漫型4例。18例局限型CD病理分型均为透明血管型,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平扫CT值为 (45±16) HU,边缘清晰,内部可见斑点状、分叉状钙化及灶状或条状低密度区;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即明显强化,CT值平均升高 (56±22) HU,延迟期仍有强化,内部低密度灶更明显。强化方式呈均匀强化、渐进式强化和不均匀强化3种。4例肿瘤周围见丰富的强化血管影。4例弥漫型病理分型均为浆细胞型,表现多发淋巴结肿大,密度均匀,增强后亦明显强化,但较透明血管型强化程度低,CT值平均上升 (32±10) HU。

结论

局限型CD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尤其是肿瘤内部的钙化及增强CT表现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弥漫型CD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不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3种不同颅内支架在辅助动脉瘤栓塞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行颅内支架辅助栓塞的118例患者 (共128个宽颈动脉瘤) 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90例;年龄25~ 86岁,平均 (57±18) 岁。对术中是否使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闭塞以及早期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不同支架治疗的安全
期刊
目的探讨3D快速自旋回波-短时反转恢复序列 (3D SPACE-STIR) 增强成像在臂丛节后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可疑臂丛神经病变患者,同时接受了3D SPACE-STIR平扫及增强检查,对比臂丛节后神经的信噪比 (SNR) 、对比噪声比 (CNR) 以及根、干、股、束的显示效果。对比3D SPACE-STIR平扫和增强的SNR和CNR,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3D SPACE-STI
期刊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ASPS) 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9年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SPS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并对其影像学特征和病理表现加以对照。所有患者均曾进行DR、CT平扫和MR平扫加增强检查,手术前曾行DSA肿瘤血管造影术。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HE、过碘酸-希夫 (PSA) 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 37岁,中位年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图像对提高肝静脉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患者行上腹部能谱CT增强扫描,获得门静脉期1.25 mm层厚的质量控制 (QC) 图像和肝静脉最佳对比噪声比 (CNR) 单能图像,并行肝静脉VR和MIP重组。测量2组图像中肝静脉和肝实质的CT值及其差值、噪声及CNR,并由2名分别具有15年和10年腹部放射诊断经验的医师在盲法下对2组重建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2组间比较采用配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与临床激素联合治疗婴幼儿卡梅现象的疗效,并分析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6例卡梅现象患儿,入院后临床先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7~ 10 d后在全身麻醉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临床继续行激素治疗2周,观察血小板计数并进行疗效评价。肿瘤面积缩小未达50%者,对残余部分给予局部硬化剂治疗3~ 4个疗程。局部治疗在透视监视下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