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解:
“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素养,一种品质。从小处着手,并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润泽课堂”,指教师和学生均能相互安静轻松地认真倾听用心交流的课堂。
一轮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收获颇丰。同时,我们也应该沉下心来静思: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课堂是否真正做到高效益?热热闹闹的外表下面,大部分学生是否真正学有所得?流畅得几乎无瑕疵的教学流程,是否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理想标准?
如果进入课堂观察,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我们会发现反馈出来的情况其实让人忧心:有些课堂虽然教学流程看起来完整流畅,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但近半数的学生思想早已游离于课堂之外。
析其原因:新课改理念的冲击,使得教师致力对教材的把握,把研究重点放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流程方面。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倾听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虽精巧,但课堂教学实效收效甚微。倾听能力与习惯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为切入点,以“营造‘润泽课堂’”为目标,从而带动教师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关注,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1 对影响倾听能力与习惯的归因探究
我们从各个层面探究一下影响学生倾听能力与习惯的因素: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当前的家庭的教育观,让孩子拥有比较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不喜欢听别人说,只喜欢“我来说,你来听”。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原因。教学设计缺乏吸引力,无法全程调动小孩强烈的求知欲。
(三)缺乏系统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习惯并非与生俱来的,须经过后天的训练与强化。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在倾听方面做过专项训练,学生在听课时会只顾发表自己的见解,继而等待老师的赞许及同学的羡慕,不能自觉地敦促自己认真倾听。
(四)环境氛围的影响。班额超标,一个班几达四五十人,教室拥挤,空间狭窄;学生在校生活学习节奏较快,学校常常用校园广播提醒学生。久之,学生易心烦气躁。
2 培养倾听能力与习惯的对策与措施
2.1 创设宁静温馨的学习环境
2.1.1 减缩班额,合理调配
对于班额超标过多的,应该报请上级部门进行扩班;班级人数比较多又确实无法减缩的班,学校应将该班教室调配到空间更大的教学区。这样就使得教室不再那么拥挤,每排前后左右都有一定的间距,孩子们进出座位自由轻松。
2.1.2 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校园氛围
首先,减少校园广播的播放次数;部门间的上传下达改为平台信息发布或个别电话通知;校园上下课的广播音乐应选取轻松柔和的
曲目。
其次,营造和谐宜人的校园文化。将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过道、走廊设置“轻轻走路、悄声讲话”等提示语。教室的墙上,贴上有关引导人们静心倾听的名言。引领学生“听花开花落的声,赏春去秋来的韵。”
2.2 增强课堂活力,激发倾听兴趣
一方面,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倾听兴趣。备课重点除了研究教材、吃透重难点,也要要求教师更多地在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方面有所创新:教学设计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有一定新异感;教学活动尽可能让全员参与,让学生普遍有成就感。
另一方面,以教师为出发点,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并以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专注倾听有了感情基础。教学语言还包括教师的姿体语言,如:手势暗示、目光暗示、语调暗示、接触暗示、教具暗示等。教师应经常从三尺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提问时能关注全体学生。
此外,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在课中适当安排一些放松活动的环节。如低年级安排韵律操,运用儿歌组织教学;中年级则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高年级做五次深呼吸等形式,从而使课堂做到动静结合,有序有效。
2.3 加强倾听能力与习惯的训练
2.3.1 做好倾听的准备
课前教学用具的准备。对学生课前学习用具的准备,应提出一定要求,并安排班干部课前进行检查。根据课表安排,按老师要求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其他无关的用品一律整齐地放入课桌内。这样,有利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不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也能有效地预防课堂学习中玩学具、翻弄书包找学习用品等现象出现。
听课姿势的准备。课堂上,要对学生倾听的姿势给予指导。比如:身体基本端坐,两脚平放,腰杆挺直,两手又叠放于桌面,目视前方;听同学发言时,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内容,尽量不要转身看发言同学的脸,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
2.3.2 教会方法,使學生善于倾听
让学生学会倾听,也得教给学生一些倾听的方法。
教师要教会学生要做到“五心”。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发言,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学生应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这样“说”、“听”、“思”并重,学生才能在交流中相互促进。
2.3.3 进行倾听能力与习惯的技能训练
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教师可平时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性布置一些有关听的技能训练,适当安排一些听读的作业,以加强学生倾听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如语文科的听记训练、听答训练、听述训练、听辩训练、听改训练、听感训练……英语科的复述和转述、讨论和辩论、摘要训练等。
平时,开展一些听力游戏活动,既受学生的欢迎,也能巧妙地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如“拷贝成功”,就是很受孩子们欢迎的游戏。教师把一句完整的话讲给第一个孩子听,第一个孩子再轻声传给第二个,第二个再传给第三个……这样,能在快乐的游戏中培养孩子倾听的准确性。又如:听猜游戏。利用晨读或者阅读课时间,教师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课外读本,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孩子听。在读的过程中间或停下让学生猜测一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故事里面人物的语言,设想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或者故事的结尾。这种训练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又有效地训练了孩子的倾听能力。
3 良好的倾听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当教师持之以恒地训练与培养,学生能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他们的快乐,学会了先听后说,想好再说,逐步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这样,课堂上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场面,也有了更多的静静的倾听和深深的思考,实现真正意义上课堂教学效益的大提高:学生从“爱讲”转“会听”,在“会听”中促“多思”,从而营造出真正“思维灵动”的、“润泽”的高效课堂。
更值得指出的是,在“润泽”的课堂中,学生还能学会尊重,懂谦虚、礼貌,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素养,一种品质。从小处着手,并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润泽课堂”,指教师和学生均能相互安静轻松地认真倾听用心交流的课堂。
一轮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收获颇丰。同时,我们也应该沉下心来静思: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课堂是否真正做到高效益?热热闹闹的外表下面,大部分学生是否真正学有所得?流畅得几乎无瑕疵的教学流程,是否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理想标准?
如果进入课堂观察,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我们会发现反馈出来的情况其实让人忧心:有些课堂虽然教学流程看起来完整流畅,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但近半数的学生思想早已游离于课堂之外。
析其原因:新课改理念的冲击,使得教师致力对教材的把握,把研究重点放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流程方面。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倾听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虽精巧,但课堂教学实效收效甚微。倾听能力与习惯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为切入点,以“营造‘润泽课堂’”为目标,从而带动教师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关注,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1 对影响倾听能力与习惯的归因探究
我们从各个层面探究一下影响学生倾听能力与习惯的因素: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当前的家庭的教育观,让孩子拥有比较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不喜欢听别人说,只喜欢“我来说,你来听”。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原因。教学设计缺乏吸引力,无法全程调动小孩强烈的求知欲。
(三)缺乏系统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习惯并非与生俱来的,须经过后天的训练与强化。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在倾听方面做过专项训练,学生在听课时会只顾发表自己的见解,继而等待老师的赞许及同学的羡慕,不能自觉地敦促自己认真倾听。
(四)环境氛围的影响。班额超标,一个班几达四五十人,教室拥挤,空间狭窄;学生在校生活学习节奏较快,学校常常用校园广播提醒学生。久之,学生易心烦气躁。
2 培养倾听能力与习惯的对策与措施
2.1 创设宁静温馨的学习环境
2.1.1 减缩班额,合理调配
对于班额超标过多的,应该报请上级部门进行扩班;班级人数比较多又确实无法减缩的班,学校应将该班教室调配到空间更大的教学区。这样就使得教室不再那么拥挤,每排前后左右都有一定的间距,孩子们进出座位自由轻松。
2.1.2 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校园氛围
首先,减少校园广播的播放次数;部门间的上传下达改为平台信息发布或个别电话通知;校园上下课的广播音乐应选取轻松柔和的
曲目。
其次,营造和谐宜人的校园文化。将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过道、走廊设置“轻轻走路、悄声讲话”等提示语。教室的墙上,贴上有关引导人们静心倾听的名言。引领学生“听花开花落的声,赏春去秋来的韵。”
2.2 增强课堂活力,激发倾听兴趣
一方面,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倾听兴趣。备课重点除了研究教材、吃透重难点,也要要求教师更多地在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方面有所创新:教学设计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有一定新异感;教学活动尽可能让全员参与,让学生普遍有成就感。
另一方面,以教师为出发点,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并以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专注倾听有了感情基础。教学语言还包括教师的姿体语言,如:手势暗示、目光暗示、语调暗示、接触暗示、教具暗示等。教师应经常从三尺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提问时能关注全体学生。
此外,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在课中适当安排一些放松活动的环节。如低年级安排韵律操,运用儿歌组织教学;中年级则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高年级做五次深呼吸等形式,从而使课堂做到动静结合,有序有效。
2.3 加强倾听能力与习惯的训练
2.3.1 做好倾听的准备
课前教学用具的准备。对学生课前学习用具的准备,应提出一定要求,并安排班干部课前进行检查。根据课表安排,按老师要求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其他无关的用品一律整齐地放入课桌内。这样,有利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不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也能有效地预防课堂学习中玩学具、翻弄书包找学习用品等现象出现。
听课姿势的准备。课堂上,要对学生倾听的姿势给予指导。比如:身体基本端坐,两脚平放,腰杆挺直,两手又叠放于桌面,目视前方;听同学发言时,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内容,尽量不要转身看发言同学的脸,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
2.3.2 教会方法,使學生善于倾听
让学生学会倾听,也得教给学生一些倾听的方法。
教师要教会学生要做到“五心”。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发言,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学生应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这样“说”、“听”、“思”并重,学生才能在交流中相互促进。
2.3.3 进行倾听能力与习惯的技能训练
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教师可平时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性布置一些有关听的技能训练,适当安排一些听读的作业,以加强学生倾听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如语文科的听记训练、听答训练、听述训练、听辩训练、听改训练、听感训练……英语科的复述和转述、讨论和辩论、摘要训练等。
平时,开展一些听力游戏活动,既受学生的欢迎,也能巧妙地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如“拷贝成功”,就是很受孩子们欢迎的游戏。教师把一句完整的话讲给第一个孩子听,第一个孩子再轻声传给第二个,第二个再传给第三个……这样,能在快乐的游戏中培养孩子倾听的准确性。又如:听猜游戏。利用晨读或者阅读课时间,教师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课外读本,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孩子听。在读的过程中间或停下让学生猜测一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故事里面人物的语言,设想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或者故事的结尾。这种训练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又有效地训练了孩子的倾听能力。
3 良好的倾听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当教师持之以恒地训练与培养,学生能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他们的快乐,学会了先听后说,想好再说,逐步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这样,课堂上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场面,也有了更多的静静的倾听和深深的思考,实现真正意义上课堂教学效益的大提高:学生从“爱讲”转“会听”,在“会听”中促“多思”,从而营造出真正“思维灵动”的、“润泽”的高效课堂。
更值得指出的是,在“润泽”的课堂中,学生还能学会尊重,懂谦虚、礼貌,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