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高《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t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工技能与训练》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电子电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对学生毕业找工作将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在简单阐述本课的内容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了本课程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以供参考、讨论。
  [关键词]职业教育 《电工技能与训练》 毕业生
  
  一、《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专业规划教材。它与《电工技术基础》教材相互配套,但各有侧重而又自成体系。主要内容有:安全用电常识、电工基本操作工艺、电气照明与内线工厂、常用电工仪表、常用电压电器、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常用电力拖动与机床电路等。
  
  二、《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的特点
  
  1.教材的实用性
  面向现代,特别是面向21世纪的各行各业对电工技术的要求,在保证必要的基础技能训练和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在不超过大纲的前提下,加强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教学和训练,删去了较为陈旧的知识和工艺内容。
  2.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电工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3.紧靠国家中级电工技能鉴定标准,进一步适应“双证制”考核
  本课程在知识、技能要求的深度和广度上,以国家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中级电工技能鉴定要求为依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初级到中级循序渐进。
  
  三、《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直接关系到我国21世纪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素质,关系到经济发展的进程。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跨世纪应用型人才,必须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电工技能与训练》就很好的适应了这一潮流。在学习一定理论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大量实践内容,为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技术工人提供了便利。
  
  四、《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人对《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的教学已进行了三年多,通过在授课过程中的观察和与学生的课外谈话,我发现学生初次接触这门课时兴趣都比较大,对做实验的兴趣更大,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兴趣就慢慢下降了。经过这一年多时间的边教学边思考,我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训练的时间过短
  由于电工专业的科目较多,因此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就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本课程的授课时间一共是一年,174课时。其中理论课大概占到100个课时左右。本教材的实验共安排了31个,而平均做一个电工实验的课时数为4个,中间还要除去复习、考试等课时。因此,真正可以做的实验就比较少了,只能从中间挑选部分较为重要的来做。这就导致学生理论学习的时间过长,真正动手的时间相对较少。
  2.训练的内容过于陈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些都要靠高级技术工人去生产,完成。但是,相对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却相对滞后,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比如,现在的大型工厂里的机械设备,很多都已用电脑芯片来代替以前的接触器控制。相对接触器控制,电脑芯片体积更小,使用更安全、可靠,维修更方便,使用寿命更长。但是我们现在所做的实验还是只停留在接触器控制上,这就使我们的学生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不高,兴趣也就慢慢没了。
  3.训练的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
  现在训练往往就是在实验室里按某张电路图按图接线,没有什么机会去实际操作。例如去工厂看看,究竟电动机是如何工作的,什么叫调速电路、制动电路。这些电路我们都学过,但是真正到了实际的应用场合,却很少有学生能正确操作。这就使得学校教育和社会实际脱钩,造成我们毕业出去的学生,并不能很快的胜任工作,必须由用人单位重新培训。
  
  五、解决的办法
  
  1.加强学生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是基础
  理论指导实践,只有理论知识掌握了,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够事半功倍。要使学生会操作新产品、新机器,就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新产品的新技术。要达到这一点,首先就必须对我们的教材进行再定位,把一些陈旧的内容剔除,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现在社会最先进的技术。同时我们教师在授课时也该有意识的多向学生介绍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2.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要使学生能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就必须要走在学生的前面。只有当教师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才能很好的教给学生。所以,作为专业课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再教育。只有这样,才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才可以使得我们的学生学到最先进的理论知识。
  3.提升操作内容的档次是关键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学生就必须多操作一些和时代同步的实验。如果我们再不推陈出新,我们学生对这些实验将更没有什么兴趣。所以我们必须适当的修改一下现在的实验内容,多加一些档次较高、技术较新的能适应现在社会需求的实验内容。
  4.加强校企合作是动力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校企合作的意思就是学生一段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一段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实践,学校与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共建与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和条件开展实践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是单纯的学校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同时,由于企业往往代表了现在社会的最先进的生产力,因此多送学生去企业实习,对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很有好处,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把在工厂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带回课堂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而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学生下厂实习,也可以是聘请企业里的一线技术工人来校指导讲课或校企之间合作开发某个新项目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种形式,都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既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最新知识,又多了很多实践的机会,从而对学生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企业要求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动力源。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初步想法,并已在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我所任教的电子班现在的初级工通过率都在100%,中级工的通过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参加校技能节比赛6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向以上几点靠拢,并不断总结、完善,从而使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时,能个个“立得住,立得稳,立得牢”,真正体现出我们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参考文献:
  
  [1]曹祥富.电工技能与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尚艳华.电力拖动.电子工业出版社.
  [4]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期刊
8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红的太阳,我满怀希冀地打开4班孩子的小学学籍单,期待着与他们相识、相知.当一个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映入眼帘时,我不禁眉头紧皱.大多数家长为个体经营户,
期刊
有哲人说,当下是一个英雄辈出又缺乏英雄的时代,是一个榜样多元又榜样泛化的时代,是一个崇尚自由、追求自我而又自我迷失的时代……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人类自古以来就
期刊
她曾说,感谢我的知心;我曾说,感谢她的信任.其实,我更感激一路上有她的陪伴,一起听花开的声音.rn未见其人,先听其事rn第一次的家访,并没见到她本人,她妈妈带着忧虑的口吻说:
期刊
通过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对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 ,通过改革优化了教学效果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
从“氛围”到“制度”再到“品牌”,是大学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征.大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以氛围营造为基础、以制度建构为导向、以品牌塑造为手段的动态三维结构.文化是大
一、“争章活动”案例概述rn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他们一生受益,但又因为小学生缺乏定力,习惯往往培养不到位就半途而废了.我校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来自外来务工
期刊
[摘要]推进高职校企业文化融合,是提升学生职业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就业,构建高职特色学校文化,提升办学竞争力的必然需要。高职院校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应做到“全程、全面、全员”的多维立体的融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校文化 企业文化 文化融合    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实践性、开放性等文化特征,与企业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互动与融合是可行的,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服务学生就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