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汇率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如何正确确定本国汇率水平以及实行什么样的汇率政策,将关系国家是否能实现经济的长远平衡发展。本文试图在人民币汇率小幅度升值的背景下分析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及现行汇率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把握更适合国内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汇率制度的变动方向。
关键词:升值 汇率制度 管理浮动
一、人民币升值背景
一直以来人民币问题都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2005年年初,美国不断向中国施加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美国财政部更宣称要在2005年10月15日左右发布的下半年年度报告中将中国明确列入汇率操纵的名单之列,这使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更倾向于提早进行。正是由于7月份改革的四个主要条件已趋近成熟,于是中国便选定7月21日作为改革的日期。
首先,美元走强,美元处于卖盘压力时中国并未选择放弃美元盯住制,而今年美元兑日元高点(1美元兑113.28日元)出现在7月20日强势美元正是人民币升值的首先要决条件。
其次,7月份之前公布的经济增长和贸易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年中经济增长仍然十分迅速,市场将对人民币升值产生比较积极的反应。
第三,美元财政部曾对外宣布中国将于8月份对人民币汇率采取措施。如果社会预期中国将于8月份进行汇率改革,7月份的改革正好是在市场预期之外。
第四,7月20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重申反对对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这为中国21日的汇率改革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二、升值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实质及弊端
何谓汇率制度?国外经济学家约瑟夫丹尼尔斯和戴维范户斯在《国际货币与金融经济学》认为,汇率制度就是由国家建立的,管理各国货币价值相对于其他外币价值的规则。在我国经济学家和汇率专家姜波克的《国际金融新编》著作中认为,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和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和规定。可见汇率制度就是对本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价值量的制定和管理问题所形成的制度。根据IMF所公布的汇率制度的种类可知目前国际上主要存在两大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去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而在这两种汇率制度间,也存在爬行盯住,汇率目标区等中间汇率制度。
我国在1994年实行外汇体制改革后,名义上采用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前,中国的汇率政策以实际目标为导向,汇率政策目标是促进出口获得外汇,而这种汇率制度在汇率安排上是一种浮动的制度安排,而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汇率制度转向了名义锚盯住,即实际的单一盯住美元制。这种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第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固定。因为从1995年开始,人民币的汇率基本维持在1:8.27的水平上。第二个特点就是单一盯住美元,不管其它货币。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国经济的真实基本面因素在发生变化,相应的均衡汇率也应该有一个趋势性的变动,一旦你的真实汇率没有根据它去调整,就会带来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它隐藏着很大的危害。而固定这一特点却是与此相违背的。结合中国的情况来说,外部失衡就导致贸易顺差,另外还有很多FDI的流入,带来的就是自主性和持续性的顺差。中国从1994年到现在连续9年都是一个持续性的顺差,外币市场的供给持续超过需求,外币市场始终保持一个超额的供给,要维持一个固定的汇率,央行不管外币市场有多少货币都得照单全收,收了有两个结果,一是央行作为外汇储备,也就是央行在外币市场上的货币账款,货币账款不断的增加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尽管可以采取一些冲销措施去冲销它,但冲销措施也不是没有限制的,如果说外汇账款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币的增长速度,那肯定是不能持续的。而且从现在央行的操作来看,他们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小了。如果像现在这个速度把账款不停地加下去,所要承担的成本将越来越大。一旦央行没有能力再吸纳,就只能让私人部门承担。但是私人部门担心这个持续的顺差所带来的升值压力或者说预期。所以就必须要满足一个利率平价公式,经过风险弥补的利率平价公式。也就是要使国内的人民币资产利率要足够低才行。如果人民币有升值的预期,央行就不得不把人民币利率压到非常低,低于美元利率,足以弥补人民币升值预期,这样私人部门才会有重金去持有外汇资产。通过以上分析看出,超额外汇供给要么公共部门吸纳,要么私人部门吸纳,公共部门要不要吸纳就是一个通货膨胀的危险,而私人部门吸纳其实就是像日本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那种所谓零利率的流动性建设,即要维持或者说压低汇率。但零利率的实行,首先货币政策就失去了作用,因为不能再动利率,另外,这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非常不利,根据日本当年的经验,银行盈利能力降低会导致坏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除了这两方面的不利影响,固定还带来其他的一些不利影响,比如说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对消费比率的影响,对两部门产业计量发展的影响。因为汇率没有调到均衡水平上,导致内部不均衡,即对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性部门的一种歧视性待遇,扶持贸易性发展,限制非贸易性发展,长期这样对于经济资源的配置是一种扭曲,外部不平衡带来自由性国际市场的一些困难,对于国内产业平衡发展,产业的持续增长的影响也非常多。又比如人民币汇率不与均衡汇率维持一致的话,长期下去肯定会影响国际关系,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维持那么巨大的贸易顺差,也不利于中国营造一个与周边国家的良好的国际环境。可见,人民币汇率不进行有所浮动调整的话,不仅对于国内金融业的发展会造成一个非常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在中长期对于经济资源的配置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国际关系。
与固定一样,盯住这一特点也会带来不利影响。显然人民币其实只是对美元稳定。如果美元对日元、欧元发生变动呢?日本和欧洲眼中人民币一直在随着美元贬值而贬值。这种单一盯住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利于贸易的加强汇率,也就是有效汇率。随着我国对欧洲、美洲其他国家外贸结构和比例的变化,保持名义汇率的稳定其实使实际汇率更加偏离了有效均衡汇率,也使之与我国的经济面发展状况相背离。
三、汇率升值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汇率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我国进口与出口及其余额。而进出口的变化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我国出口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以及与我国有密切贸易关系的其他经济体的就业情况。就现在外部条件而言,此次升值将产生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
其次,汇率的变动会影响我国与外国间的资金流动。在国内金融业改革尚未完成,抗风险能力极弱的局面下,这种资金的流动对中国金融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国现阶段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资金主要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进入中国,因此其流入对利率变动并不敏感而受汇率变化的预期相对过大,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引起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又会进一步影响我国资产市场的价格波动,尤其以房地产业表现最为明显。投机者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使得境外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但如果再次升值的期望得以最终实现,资金外流将在所难免,房地产价格就会因此而波动,到时我国很可能像日本一样陷入经济增长低谷。
关键词:升值 汇率制度 管理浮动
一、人民币升值背景
一直以来人民币问题都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2005年年初,美国不断向中国施加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美国财政部更宣称要在2005年10月15日左右发布的下半年年度报告中将中国明确列入汇率操纵的名单之列,这使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更倾向于提早进行。正是由于7月份改革的四个主要条件已趋近成熟,于是中国便选定7月21日作为改革的日期。
首先,美元走强,美元处于卖盘压力时中国并未选择放弃美元盯住制,而今年美元兑日元高点(1美元兑113.28日元)出现在7月20日强势美元正是人民币升值的首先要决条件。
其次,7月份之前公布的经济增长和贸易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年中经济增长仍然十分迅速,市场将对人民币升值产生比较积极的反应。
第三,美元财政部曾对外宣布中国将于8月份对人民币汇率采取措施。如果社会预期中国将于8月份进行汇率改革,7月份的改革正好是在市场预期之外。
第四,7月20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重申反对对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这为中国21日的汇率改革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二、升值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实质及弊端
何谓汇率制度?国外经济学家约瑟夫丹尼尔斯和戴维范户斯在《国际货币与金融经济学》认为,汇率制度就是由国家建立的,管理各国货币价值相对于其他外币价值的规则。在我国经济学家和汇率专家姜波克的《国际金融新编》著作中认为,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和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和规定。可见汇率制度就是对本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价值量的制定和管理问题所形成的制度。根据IMF所公布的汇率制度的种类可知目前国际上主要存在两大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去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而在这两种汇率制度间,也存在爬行盯住,汇率目标区等中间汇率制度。
我国在1994年实行外汇体制改革后,名义上采用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前,中国的汇率政策以实际目标为导向,汇率政策目标是促进出口获得外汇,而这种汇率制度在汇率安排上是一种浮动的制度安排,而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汇率制度转向了名义锚盯住,即实际的单一盯住美元制。这种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第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固定。因为从1995年开始,人民币的汇率基本维持在1:8.27的水平上。第二个特点就是单一盯住美元,不管其它货币。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国经济的真实基本面因素在发生变化,相应的均衡汇率也应该有一个趋势性的变动,一旦你的真实汇率没有根据它去调整,就会带来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它隐藏着很大的危害。而固定这一特点却是与此相违背的。结合中国的情况来说,外部失衡就导致贸易顺差,另外还有很多FDI的流入,带来的就是自主性和持续性的顺差。中国从1994年到现在连续9年都是一个持续性的顺差,外币市场的供给持续超过需求,外币市场始终保持一个超额的供给,要维持一个固定的汇率,央行不管外币市场有多少货币都得照单全收,收了有两个结果,一是央行作为外汇储备,也就是央行在外币市场上的货币账款,货币账款不断的增加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尽管可以采取一些冲销措施去冲销它,但冲销措施也不是没有限制的,如果说外汇账款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币的增长速度,那肯定是不能持续的。而且从现在央行的操作来看,他们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小了。如果像现在这个速度把账款不停地加下去,所要承担的成本将越来越大。一旦央行没有能力再吸纳,就只能让私人部门承担。但是私人部门担心这个持续的顺差所带来的升值压力或者说预期。所以就必须要满足一个利率平价公式,经过风险弥补的利率平价公式。也就是要使国内的人民币资产利率要足够低才行。如果人民币有升值的预期,央行就不得不把人民币利率压到非常低,低于美元利率,足以弥补人民币升值预期,这样私人部门才会有重金去持有外汇资产。通过以上分析看出,超额外汇供给要么公共部门吸纳,要么私人部门吸纳,公共部门要不要吸纳就是一个通货膨胀的危险,而私人部门吸纳其实就是像日本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那种所谓零利率的流动性建设,即要维持或者说压低汇率。但零利率的实行,首先货币政策就失去了作用,因为不能再动利率,另外,这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非常不利,根据日本当年的经验,银行盈利能力降低会导致坏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除了这两方面的不利影响,固定还带来其他的一些不利影响,比如说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对消费比率的影响,对两部门产业计量发展的影响。因为汇率没有调到均衡水平上,导致内部不均衡,即对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性部门的一种歧视性待遇,扶持贸易性发展,限制非贸易性发展,长期这样对于经济资源的配置是一种扭曲,外部不平衡带来自由性国际市场的一些困难,对于国内产业平衡发展,产业的持续增长的影响也非常多。又比如人民币汇率不与均衡汇率维持一致的话,长期下去肯定会影响国际关系,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维持那么巨大的贸易顺差,也不利于中国营造一个与周边国家的良好的国际环境。可见,人民币汇率不进行有所浮动调整的话,不仅对于国内金融业的发展会造成一个非常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在中长期对于经济资源的配置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国际关系。
与固定一样,盯住这一特点也会带来不利影响。显然人民币其实只是对美元稳定。如果美元对日元、欧元发生变动呢?日本和欧洲眼中人民币一直在随着美元贬值而贬值。这种单一盯住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利于贸易的加强汇率,也就是有效汇率。随着我国对欧洲、美洲其他国家外贸结构和比例的变化,保持名义汇率的稳定其实使实际汇率更加偏离了有效均衡汇率,也使之与我国的经济面发展状况相背离。
三、汇率升值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汇率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我国进口与出口及其余额。而进出口的变化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我国出口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以及与我国有密切贸易关系的其他经济体的就业情况。就现在外部条件而言,此次升值将产生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
其次,汇率的变动会影响我国与外国间的资金流动。在国内金融业改革尚未完成,抗风险能力极弱的局面下,这种资金的流动对中国金融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国现阶段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资金主要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进入中国,因此其流入对利率变动并不敏感而受汇率变化的预期相对过大,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引起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又会进一步影响我国资产市场的价格波动,尤其以房地产业表现最为明显。投机者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使得境外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但如果再次升值的期望得以最终实现,资金外流将在所难免,房地产价格就会因此而波动,到时我国很可能像日本一样陷入经济增长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