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土地集约有利于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文章在我国现有土地政策的基础上,对前期实施的土地集约政策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提出了我国后续土地集约的方向,对后期的土地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方向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量的耕地流失,导致了我们的粮食生产能力下降很快,中国十几亿人口必须要靠自己生产满足需求,这就说明为了保证繁衍生息,国家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耕地,因此经济不能总靠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国家也下达了相关节约用地的政策,土地集约是我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必要措施。
一、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农村土地就是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综合体。农村土地担负的功能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农村既要为了经济发展提供建设用地,同时也要保证国家的粮食生产,是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保障的功能集合。所以,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仅仅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是不完全正确的,不能仅仅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就损害土地的其它使用功能。土地集约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规划,在约束中完成土地的综合使命。
二、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政策回顾与评价
(一)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策略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证土地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土地要朝农田能手集中,这样一来,就是让土地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尽量避免闲置,造成资源浪费,社员承包也是需要集体同意的,并且要签订协议。
1993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承包期30年不变的土地政策,就是为了土地的承包的稳定性,从而鼓励农民更好的投入到农作物的生产中去,积极耕作,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2006 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积极使用那些废弃或者闲置的土地,充分将土地运用起来。2010年 12 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中提到,要增减挂钩从而加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要坚决制止以任何名义进行土地交易,将农用地改为其他功能用地,要坚决抵制对农民权益的侵犯。后来,国家又提出了土地集约,从而促进农村土地的生产,推动规模生产。
(二)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评价。以上的这些政策都是国家通过对土地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情况的考察,做出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指示,同时在不同的时间段做了补充和完善,这些政策的颁布和实施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土地的集约。这些政策都明显带有时代的特征,改革开放的最初,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目的就是为了让农民积极的生产,但是经验不足导致也出现了一些土地使用方面的问题。从1993年的土地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倾向于土地的规模经营。这些政策确实在当时的环境下,促进了我国农村土地的集约运用,但是政策的推出明显带有时代和地方的烙印,并不是真正以提高土地集约运用为目标提出的政策,所以土地集约实际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实现。
三、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方向
(一)生产要素集约化是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在农村,生产要主要是指资金、劳动和技术。资金集约化,我国农村要开展资金集约,就需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研究土地的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土地的实际价值。劳动要素集约化,农村的劳动力素质不高,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就要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开展培训和再教育,把农民教育成懂市场和经营的人群。技术要素集约化,就是注重对新技术的引进,开展有组织和计划的先进技术的推广,从而快速提升农业生产力。
(二)农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是当前农村集约的重点。农民居民点集约不仅可以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耕地的使用面积,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民居民点的建设就是要形成社区,不仅要按照规划设计建筑用地,还要强化土地的使用功能,加强用地处理。农村居民点建筑布局也决定了土地集约的程度,当然各地情况不同,需要结合当地的情况来开展。
(三)全面核算农用地价值促进农用地集约利用。一直以来我们对农用地的价值就认识的不够清楚,现在农用地除了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目的,还要发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要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到农用地的价值,这是土地集约的前提。农用地发挥了经济价值,这个我们没有人会忽略,但是谈到生态价值,就无法估计,所以需要对农用地进行重新评估。
(四)编制集约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促进农用地集约利用。人口的增长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利用程度也越来越深入,由此导致的问题也逐渐增多,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也就是对土地进行提前计划和安排,这样让土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集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最终目标并没有冲突,是土地管理的不同手段而已。
(五)统筹规划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程度将会加大,在40多年后,很多农村人口都将转化为城镇人口,这样土地的利用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现行的土地政策显然不符合要求,到时需要建立健全土地管理的措施,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从而促进土地的集约。
参考文献
[1] 蒋斌,邹洪伟.地震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过程目标及其实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2):13-17.
[2] 张戈跃.我国农村饮用水源的社区保护制度构建[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4):76-105.
[3] 金荣标,叶高.论村民资格纠纷——兼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二款第四项[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38-45.
关键词: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方向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量的耕地流失,导致了我们的粮食生产能力下降很快,中国十几亿人口必须要靠自己生产满足需求,这就说明为了保证繁衍生息,国家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耕地,因此经济不能总靠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国家也下达了相关节约用地的政策,土地集约是我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必要措施。
一、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农村土地就是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综合体。农村土地担负的功能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农村既要为了经济发展提供建设用地,同时也要保证国家的粮食生产,是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保障的功能集合。所以,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仅仅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是不完全正确的,不能仅仅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就损害土地的其它使用功能。土地集约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规划,在约束中完成土地的综合使命。
二、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政策回顾与评价
(一)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策略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证土地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土地要朝农田能手集中,这样一来,就是让土地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尽量避免闲置,造成资源浪费,社员承包也是需要集体同意的,并且要签订协议。
1993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承包期30年不变的土地政策,就是为了土地的承包的稳定性,从而鼓励农民更好的投入到农作物的生产中去,积极耕作,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2006 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积极使用那些废弃或者闲置的土地,充分将土地运用起来。2010年 12 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中提到,要增减挂钩从而加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要坚决制止以任何名义进行土地交易,将农用地改为其他功能用地,要坚决抵制对农民权益的侵犯。后来,国家又提出了土地集约,从而促进农村土地的生产,推动规模生产。
(二)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评价。以上的这些政策都是国家通过对土地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情况的考察,做出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指示,同时在不同的时间段做了补充和完善,这些政策的颁布和实施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土地的集约。这些政策都明显带有时代的特征,改革开放的最初,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目的就是为了让农民积极的生产,但是经验不足导致也出现了一些土地使用方面的问题。从1993年的土地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倾向于土地的规模经营。这些政策确实在当时的环境下,促进了我国农村土地的集约运用,但是政策的推出明显带有时代和地方的烙印,并不是真正以提高土地集约运用为目标提出的政策,所以土地集约实际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实现。
三、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方向
(一)生产要素集约化是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在农村,生产要主要是指资金、劳动和技术。资金集约化,我国农村要开展资金集约,就需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研究土地的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土地的实际价值。劳动要素集约化,农村的劳动力素质不高,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就要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开展培训和再教育,把农民教育成懂市场和经营的人群。技术要素集约化,就是注重对新技术的引进,开展有组织和计划的先进技术的推广,从而快速提升农业生产力。
(二)农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是当前农村集约的重点。农民居民点集约不仅可以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耕地的使用面积,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民居民点的建设就是要形成社区,不仅要按照规划设计建筑用地,还要强化土地的使用功能,加强用地处理。农村居民点建筑布局也决定了土地集约的程度,当然各地情况不同,需要结合当地的情况来开展。
(三)全面核算农用地价值促进农用地集约利用。一直以来我们对农用地的价值就认识的不够清楚,现在农用地除了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目的,还要发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要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到农用地的价值,这是土地集约的前提。农用地发挥了经济价值,这个我们没有人会忽略,但是谈到生态价值,就无法估计,所以需要对农用地进行重新评估。
(四)编制集约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促进农用地集约利用。人口的增长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利用程度也越来越深入,由此导致的问题也逐渐增多,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也就是对土地进行提前计划和安排,这样让土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集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最终目标并没有冲突,是土地管理的不同手段而已。
(五)统筹规划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程度将会加大,在40多年后,很多农村人口都将转化为城镇人口,这样土地的利用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现行的土地政策显然不符合要求,到时需要建立健全土地管理的措施,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从而促进土地的集约。
参考文献
[1] 蒋斌,邹洪伟.地震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过程目标及其实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2):13-17.
[2] 张戈跃.我国农村饮用水源的社区保护制度构建[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4):76-105.
[3] 金荣标,叶高.论村民资格纠纷——兼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二款第四项[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