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练习与素质发展的有效结合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2007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速度素质对于提高青少年運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将排球教学与发展速度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巧用排球及场地条件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巧用发球提高反应速度
  1.你发我追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反应速度和发球技术的同时,发展学生奔跑能力和对球落点判断的能力。
  游戏方法1:2名学生为1组,听信号后1名学生发球,另1名学生接球;发球学生站在发球区发球,接球学生站在进攻线后准备接球,发球学生发球后,接球学生快速移动接球并努力将球垫回发球学生的位置,发球学生接住球后,继续依此方法练习(见图1)。练习8次(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增加或减少练习次数)后,发球学生与接球学生角色互换继续练习。
  游戏规则:在球落地前接到球(垫球或传球)得2分,在球出场地前接到球得1分,球出场或落地后不得分,在规定次数内得分多者为胜。
  游戏建议1:学生必须在信号发出后方能发球和接球,不得提前做动作。
  游戏建议2:尽量采用下手发球,给学生留有接球的时间,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游戏建议3:练习时,可将球场纵向分成2块小场地,分别在场地的两端错位发球,错位发球能保证游戏的安全性,2组学生同时进行游戏,能保证学生的练习密度。
  2.叫号接球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反应速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加排球运动的乐趣。
  游戏方法:5名学生为1组,1号~5号分别代表1名学生,1号学生站在球场一侧发球区发球,2号~5号学生站在另一侧发球区准备接球,1号学生抛球的同时叫号,被叫到号码的学生快速移动到场地内接球,并继续垫回1号学生的位置,1号学生可直接垫球叫号,也可接住后重新发球叫号,继续依此方法练习(见图2)。练习一定次数后,2号~5号学生依次到发球区发球,角色互换继续进行练习。
  游戏规则:游戏时在接球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接球多且准确传到发球区次数多者为胜。
  游戏建议1:学生须在信号发出后方能接发球,不得提前进入场地。
  游戏建议2:练习时将一块场地纵向分成2块小场地,分别在场地的两端错位发球,保证安全练习的同时,通过采用多球练习增加练习密度。
  二、巧用传(垫)球技术发展位移速度
  1.一传一垫
  游戏目的:在提高学生传(垫)球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快速移动的能力。
  游戏方法:在排球场前场区,2名学生相对站立,1名学生将球依次传(垫)至中线和进攻线上,另1名学生快速移动将球传(垫)回,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游戏(见图3)。练习一定次数后,角色互换继续练习。
  游戏规则:传(垫)球的高度要在球网底部以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传(垫)球次数多者为胜。
  游戏建议1:传(垫)球要控制在划定区域内,对传(垫)球技术掌握很好的情况下可以手抛球和接球的形式进行练习。
  游戏建议2:如果全班学生同时练习,可根据游戏要求在球场用标志盘或划线设置区域进行游戏(半场可设置4个区域进行游戏),也可在平整场地根据要求设置练习区域,保证练习次数。
  2.过网传(垫)球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快速移动能力,提高学生传(垫)球技术及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游戏方法:2名学生为1组,站在球场同侧,学生A将球传(垫)过网后,2名学生同时快速跑过球网,学生B接球后继续传(垫)球过网,2名学生重复进行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传(垫)球(见图4)。
  游戏规则:必须将球传(垫)过网后快速移动到对面;在规定时间内传(垫)球次数多组为胜。
  游戏建议:如果全班学生同时练习,可以用2根绳子代替球网分组进行练习,组与组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既能保证练习的安全,又能练习密度。
  3.换位传(垫)球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快速移动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游戏方法1:3名学生为1组,1名学生站在前场区中间,另外2名学生站在中线和进攻线上。前场区的学生将球传(垫)到中线或进攻线,另外2名学生将球传(垫)回后互换位置,直至传(垫)球失败,游戏结束(见图5)。
  游戏规则:传(垫)球要有一定的高度;传(垫)球先失误者需减分。
  游戏建议1:游戏组合时可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异质分组,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游戏建议2:全班学生同时练习时,可根据游戏要求和标准设定练习区域(借用标志盘或划线的方式)。
  游戏方法2:4名学生为1组,2名学生在前场区中间,另外2名学生站在中线和进攻线上。前场区2名学生将球传(垫)到中线和进攻线(同一位置),中线和进攻线上2名学生将球传(垫)回后互换位置,直到传(垫)球失败,游戏结束(见图6)。
  游戏规则:传(垫)球要有一定的高度;传(垫)球先失误者为需减分。
  游戏建议1:学生分组时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异质分组,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游戏建议2:全班学生同时练习时,可根据游戏要求和标准设定练习区域(借用标志盘或划线的方式)。
其他文献
一、中考体育的价值思考  (一)现阶段中考的社会影响  现阶段,中考是选拔性的考试,普通高中的招生仅有50%左右的录取率,有些地区甚至还在降低。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20〕1号)提出“要严格按照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原则”;2021年教育部办
2017年7月7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组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联合举办的“我自信、我快乐——小学生自信心培养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王定东及体卫艺处专干徐春生,北京市“高参小”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甘北林,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主任谢春风,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梁威
《综合活动:闯关挑战赛》描述的案例是小学低段课堂中经常发生的故事: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活动,由新奇的尝试到反复、枯燥的操练后产生厌倦;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等。这些看似“常态”的教学过程,姚卫老师在课堂实践中进行了“智慧”的生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了多种运动技能,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健身育人,培养学生体育健身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课程理
编者按: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期,各项基本体能素质的发展,对中小学生学习运动项目、从事体育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说练习者技能水平差,不好教,也教不好,其实更多的是练习者在身体发展关键期忽视了体能练习,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而体能练习的专项指导及适用范围也没有被过多涉及。本系列文章,以《智动体育》系列微视频为基础,以走、跑、跳、投、攀爬、悬垂、支撑、滚翻等基本练习
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对学生的培养也逐级提升,从要求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到形成一定的运动能力,既是要求提高了,也是目标定位更加远大和更有实际意义。运动能力是在生活或比赛等环境中运动时对运动技能的准确而灵活地运用,还隐含着一定的体能和心理能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将运动能力作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但运动能力的培养长期受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普遍缺乏,
唐江澎  全国政协委员  江苏省锡山  高级中学校长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一所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高考竞争力,但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没有核心竞争力。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2020年开学,高一新生报道,男生自报平均身高1.80米,女生平均身高1.66米。现在的孩子发育很
自制器械方便实用,还可以进行创意拓展。幼儿的跑、跳类游戏的组织,离不开器械的支持。自制器械的巧妙使用,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运动兴趣,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  游戏名称:“困难重重 我不怕”(大班幼儿)  游戏目标:  1.在快速跑中能灵活钻过山洞,能上下肢协调配合跳过小河。  2.能遵守游戏规则,敢于创新游戏玩法,挑战不同难度。  游戏准备:  小圆盘6个、小标志桶12个、自制钻爬架6个(PVC
笔者从教学职责、教学站位、教学比赛、教学流程、裁判职责和教学评价六方面构建小学体育常态课教学中的小团队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实践运用中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比赛中感受成功与乐趣,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练习密度,提升教学效率,还可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一、小团队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小团队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切实关注学生发展,拓宽学
韵律体操以身体的自然动作为基础,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有节奏的身体活动,可以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形成优美的动作和体态。随着韵律体操实践的不断丰富,它的内容与结构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多样化,开展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较普遍的项目。  一、韵律体操课程一体化内容的开发  中小学一体化韵律体操课程的整体构建在内容选择与分配上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尊
笔者学校每年都举办“三人篮球”比赛,但由于学生运动水平低,常出现比赛难以顺利完成的窘境,尤其是七年级的女生,刚刚进入初中,学生间的差异较大,部分学生的水平较高,可以流畅地完成比赛,而大部分学生之前未接触过篮球,甚至连最基本的运球也很难完成。因此在校园组织的低水平“三人篮球”比赛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规则,以便让学生享受比赛带来的快乐。  一、比赛规则的“变”  针对篮球基础差的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