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5岁,因纳差、尿黄2周于2020年9月9日收入本院。患者2周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下降,小便色黄如浓茶色,无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大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厄贝沙坦,血压控制可,余无特殊病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5岁,因纳差、尿黄2周于2020年9月9日收入本院。患者2周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下降,小便色黄如浓茶色,无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大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厄贝沙坦,血压控制可,余无特殊病史.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检测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微滴数字PCR(ddPCR)方法。方法构建HBV cccDNA标准品,利用HBV cccDNA和松弛环状DNA(rcDNA)在结构上存在的差异,设计HBV cccDNA引物和探针,通过扩增HBV质粒得到HBV cccDNA标准品,把梯度稀释后的标准品作为HBV cccDNA检测的模板,建立ddPCR检测方法,并分析此方法的检出限和重复性;收集2017年6月—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20例临床患者的肝组织样本,均诊断为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2型(congenital bile acid synthesis disorder type 2,CBAS2)是醛酮还原酶家族1D1(Aldo-ketore-ductase family1 member D1,AKR1D1)基因突变引起△4-3-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为临床医生追求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提供更多的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鹤壁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NAs治疗且HBsAg低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n=22)和NAs单药治疗组(B组,n=20)。A组采用NAs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抗病毒治疗48周,部分患者24周停用PEG-IFN继续NAs单药治疗。B组仅采用NAs抗病毒治疗,两组均观察至48周,通过乙型肝炎五
目的报道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致病性变异。方法收集1例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先证者为男性,3月龄,反复抽搐发作1个月,表现为局灶性发作和痉挛发作;先证者父亲、母亲表型无异常。先证者存在WWOX基因c.183C>G(p.Tyr61*)无义变异和c.178-16T>G(内含子)复合杂合变异,前者源自母亲,后者源自父亲。上述2个变异均未见报道,根据美国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判断前者为“可能致病”,后者为“意义未明”。给予患儿左乙拉西坦联合硝基安定口服
目的探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首诊的44例HCC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样本,RT-qRCR检测G6PD mRNA表达,比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G6PD表达水平差异。按照G6PD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将HCC患者分为G6PD高表达组(n=22)和G6PD低表达组(n=22),结合数据库数据进行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两组HCC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差异。正态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治疗上的困难性和复杂性,采用动物模型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筛选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为研究者更清楚了解不同动物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综述了小鼠、大鼠、兔、树鼩等常用的实验动物及建模方法,包括自发型、诱发型、移植型和基因修饰型等,综合文献研究可见,肝癌模型各有特点,当依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模型,其中在中医药研究中,诱发型动物模型较为常用。在模拟人体遗传等因素发病方面,转基因模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模式生物研究平台。为开展肝癌模型研究或者药物筛选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泡型肝包虫病(HAE)是由多房棘球蚴绦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目前其治疗方式主要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介绍了根治性手术切除、消融技术及姑息性手术等在HAE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自体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为选择治疗HAE的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参考依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种以肝脂肪变性、肝细胞炎症和肝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肝病。研究表明,线粒体内脂质代谢异常和活性氧生成、线粒体呼吸链受损、线粒体破裂以及线粒体自噬异常等线粒体障碍在NASH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NASH中肝脂肪代谢异常、肝炎发生和肝纤维化为主要线索,总结线粒体结构破坏、功能障碍以及线粒体自噬受损在NASH中的作用机制,以寻找相应靶点指导对NASH的治疗。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口干,多饮多尿1周”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于1998年7月中旬查体发现HBsAg、HBeAg、抗HBc阳性,肝功能正常,无乏力、纳差、腹胀等不适,未予治疗。此后定期复查肝功能基本正常。无糖尿病家族史。2009年9月于本院门诊查肝功能:ALT 195 U/L,AST 210 U/L,余正常。HBV DNA 2.549×108IU/ml。
目的分析慢性肝病合并免疫性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探究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7例慢性肝病合并免疫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液病种类分为3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组、Evans综合征组。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及肝病相关治疗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7例慢性肝病患者中有15例非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9例(占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