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加以观察,发展学生的空间几何观念;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累几何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增强几何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几何直观能力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目标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妙处;教师应加强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直观思维来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几何直观能力不仅能发散学生思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长远来说,还能为学生在更高层次的几何学习中打下牢固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呢?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观察图形,发展空间几何观念
几何图形源自现实生活,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具体实物、几何模型,抽象出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活动,使学生获得准确而鲜明的表象,促进感性经验向理性思考的过渡。
例如,在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并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然后沿高剪下并展开圆柱的侧面,学生观察并发现“长方形纸的长就是圆柱的点面周长,长方形纸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探索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亲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发展了空间观念,提高了观察力与想象力。
二、动手操作,积累几何直观经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实践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离开了实际、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不会的,只能依靠在操作中感悟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过程的结晶。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仅仅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在操作中感受图形的特征,积累几何直观的经验,使外在的操作真正内化为学生认识的领域,使数学教学更深入、更精彩。
例如,在教授《认识物体和图形》时,笔者搜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上课开始,笔者先让学生说出物体名称并引导说出几何名称,如牙膏盒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茶叶罐是圆柱体、乒乓球是球体。
再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部分时,其在现实的生活中存在着变换的现象,对于这些变化或变换的现象,学生自己本身有体会。如坐电梯、搭乘地铁,钟面的指针、自行车的扇叶等都在转动,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图形的变换的运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背景。让学生以数学的形式思考这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的现象,发现、研究并确认图形建立和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从而转化为数学经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发散学生的空间思维,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经验,培养几何直观能力
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积累、逐步形成的。数学思想是伴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思维的发展而逐步为学生所感悟的。引导学生总结数学思想,积累策略性、方法性经验,如转化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等,让学生感悟到这些思想不仅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重要任务,而且所积累的经验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将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教授圆周长的测量,可以用圆片在直尺上滚动,测量它的长度,还可以用线绕圆片一周,把线拉直,然后测量线的长度。这样,不仅让学生积累了测量的经验,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再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割圆术,让学生经历从正多边形到圆的一个形成的过程,即引导学生观察:随着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正多边形也就越来越接近圆,通过有限去想无限,就能使学生感受到一个极限的思想。
四、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几何直观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多维性、艺术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案例:在一节《圆柱体的体积》课中,把圆柱体平均分成很多份,教师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微课演示,让学生清楚、直观地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动态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固化的不足,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分解了教学难点,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观察、操作,将抽象化为具体,提升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幾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作为《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洪杰作.几何直观有效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27).
[2]肖兴绪.小学生数学几何直观素养的培养[J].科幻画报,2019(03).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几何直观能力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目标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妙处;教师应加强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直观思维来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几何直观能力不仅能发散学生思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长远来说,还能为学生在更高层次的几何学习中打下牢固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呢?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观察图形,发展空间几何观念
几何图形源自现实生活,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具体实物、几何模型,抽象出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活动,使学生获得准确而鲜明的表象,促进感性经验向理性思考的过渡。
例如,在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并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然后沿高剪下并展开圆柱的侧面,学生观察并发现“长方形纸的长就是圆柱的点面周长,长方形纸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探索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亲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发展了空间观念,提高了观察力与想象力。
二、动手操作,积累几何直观经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实践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离开了实际、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不会的,只能依靠在操作中感悟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过程的结晶。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仅仅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在操作中感受图形的特征,积累几何直观的经验,使外在的操作真正内化为学生认识的领域,使数学教学更深入、更精彩。
例如,在教授《认识物体和图形》时,笔者搜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上课开始,笔者先让学生说出物体名称并引导说出几何名称,如牙膏盒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茶叶罐是圆柱体、乒乓球是球体。
再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部分时,其在现实的生活中存在着变换的现象,对于这些变化或变换的现象,学生自己本身有体会。如坐电梯、搭乘地铁,钟面的指针、自行车的扇叶等都在转动,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图形的变换的运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背景。让学生以数学的形式思考这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的现象,发现、研究并确认图形建立和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从而转化为数学经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发散学生的空间思维,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经验,培养几何直观能力
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积累、逐步形成的。数学思想是伴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思维的发展而逐步为学生所感悟的。引导学生总结数学思想,积累策略性、方法性经验,如转化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等,让学生感悟到这些思想不仅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重要任务,而且所积累的经验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将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教授圆周长的测量,可以用圆片在直尺上滚动,测量它的长度,还可以用线绕圆片一周,把线拉直,然后测量线的长度。这样,不仅让学生积累了测量的经验,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再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割圆术,让学生经历从正多边形到圆的一个形成的过程,即引导学生观察:随着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正多边形也就越来越接近圆,通过有限去想无限,就能使学生感受到一个极限的思想。
四、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几何直观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多维性、艺术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案例:在一节《圆柱体的体积》课中,把圆柱体平均分成很多份,教师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微课演示,让学生清楚、直观地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动态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固化的不足,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分解了教学难点,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观察、操作,将抽象化为具体,提升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幾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作为《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洪杰作.几何直观有效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27).
[2]肖兴绪.小学生数学几何直观素养的培养[J].科幻画报,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