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初探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_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千方百计把教材琢磨透,再按部就班地教给学生,教材有什么,教师便教什么,忽略思考、验证和体验的领悟过程,学生被动学习,体验不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从而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式学习”,要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知识。笔者根据从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体验式学习作了初步探讨。
  一、对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认识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就是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能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成功。我认为:“体验的过程”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的过程和情感体验的过程。行为体验的过程是一种活动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即学生通过参与特定的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获得一些经验。情感体验的过程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这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注重渗透体验式学习的思想,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笔者认为这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景,体验数学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乐于接受?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巧妙设计“境”,使之与学生内心产生共鸣,从而触“境” 生情,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自主性。
  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当然,情境之“展示”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竞争情境等。这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合理安排,以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满腔的热情和丰富的情感去引导、感染和熏陶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可谓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师: 同学们,老师刚刚拿到了一套新房的钥匙。想把它装修得漂漂亮亮的,这堂课,是想请同学们一起帮忙算一算该买多少装修材料。同学们愿意帮帮我吗?
  师:看了这张平面图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好胜心理,大胆地把教材的例题改变成富有挑战性的探究题,把学生带入开放的情境,让他们获得学习材料和自由开放的空间,在生动而活跃、紧张而和谐的求知氛围中感受体验,激起参与动机。
  (二)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完成了建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了数学思考,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式教学就是要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引领学生经历探究历程,体验探索的艰辛,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而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先出示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问:“你会用包装纸把这些物体包装一下吗?”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接着指着其中一个长方体问:“我要知道用去了多少包装纸该怎么办?”(把包装纸的面积计算出来)“要求包装纸的用料要知道哪些条件?”(长和宽)再请同学用手头的测量工具测出有关内容,这样让学生借助“包装纸”这个模型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达到了探究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功效。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教学应不断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合作交流,体验思维的形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应仅仅以知识为中心,交往与合作的品质和能力本身应成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目的。交流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解决多少问题,获得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出现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之后,我就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他们见到的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学生们纷纷发言:自行车轮胎、汽车轮胎、下水道的井盖等等,紧接着我又让他们思考:上述的这些东西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做成方形或者其他形状可不可以?同学们积极发言,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圆柱体表面积时,我先给学生展示圆柱体的整体模型,然后再让他们观察各个部分,让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做个圆柱体,让他们自己讨论圆柱体的表面积应该怎么求,学生们先自己做模型,通过反复的展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最后总结出圆柱体表面积的求法,通过讨论大家自己推导出了求解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能很好地锻炼思维能力。
  (四)动手实践,体验数学的方法。
  传统教学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践操作开始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更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建构知识。
  例如,在学习“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后,可给学生布置作业:用8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堆成一个较大的长方体,有几种堆法?所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很困难,如果亲自动手做一做,就不难发现,无论怎么堆,所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8立方厘米,而表面积则会各有不同。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亲历探索,体验更深,其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又如,在教学“加减法速算”时,让学生进行如下活动:首先由多媒体展示3箱苹果,其中2箱每箱l00个,另有一箱47个,让学生从中取出199个,可用图片等替代物让学生进行活动操作,鼓励学生自由地思考“取”的方法。甲生:先拿47个,再拿l00个,最后再从l00个的一箱中取出52个,这样就取出199个;乙生:我先取100个,再从另一箱中取99个,共取出l99个;丙生:我先取出两箱是200个,再拿出1个放回47个的那个箱子,这样就取出199个。师:如果让你来取出这199个苹果,你会用哪种方法?为什么?结合不同取法的交流,多媒体展示取苹果的演示过程,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体会到:先取2箱,再放回1个的取法最简便。
  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成功地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隐含着“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的思维方法,这样为学生主动探究加减法速算的算理提供了鲜活的生活原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对很多数学方法的理解,往往不是通过老师反复阐述,而是通过亲身体验,从“做数学”的活动中感悟到的。
  (五)自由拓展,体验知识的创造过程。
  自由是创新的灵魂。“活动、体验、建构”是一次次再创造的学习过程。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主活动、自由表达、主动建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学路。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可这样设计教学:复习周长概念,学生试说“圆周长”概念,然后提问:怎样测量一个呼拉圈的周长?(教师没有发出指令性的操作任务,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绳绕法、滚尺法等。交流之后,教师提议:量出黑板上圆的周长。刚才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了,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分组合作,探求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整个过程,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过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探究能力。
  (六)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更能让学生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计算利息问题时,结合数学实际,让学生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利率,一年期和三年期的利率分别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果用2000元存银行,哪种方式存更合算?为什么?又如:学习了“三角形地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修课桌椅子。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地密切联系,既能巩固新知,又能开阔视野还能培养学生地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地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体验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体验,努力强化体验意识,以学生的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其他文献
导入新课是指在一堂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不愤不启,不启不发。”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追而未得,口欲言而不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认同和推广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英语教学方法,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体系。学生通过小组内共同学习的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人合作交流的精神。因此,在大大小小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以其不同的姿态频繁出现,风靡至今,程度极“热”,然而,“热”并不意味着“质量”,也不确保了“效果”,透过热闹看表层,“合作学习”带来的一些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其共同点就是强调技术性和职业性,注重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使用能力及职业技能运用能力。但在教育对象,教育层面、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关键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562.6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中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学生耳熟能详、司空见惯的生活、生产及自然现象中引出物理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就在我的身边,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影响着自己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  【中图分类号】G201.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
期刊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而高中数学包含了数学的最基本内容,它对于人们认识数学的功能,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重大意义。同时它是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为这些学科的精细化研究提供了运算工具。同时,它对于形成一个人的世界观,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提高民族的素质,国家的实力有着重大意义。  但是,有一部分学生认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这个学期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主任;学生  【中图分类号】G164.98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125-01  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这几年里,
期刊
2005年12月18日,许昌市教育局在襄城实验高中召开现场会,要求全市中小学学习推广实高的“三项教育”经验。作为实高的地理教师,我倍感骄傲和自豪,欣喜之情流露于笔端。下面我就谈谈“三项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不能绝然分开的,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广泛地使用阅读训练手段。本文作者以议论文写作为例,通过具体事例,介绍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高中阅读训练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方法,值得大家借鉴。  【关键词】高中;阅读;训练;议论文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03-01  现今许多中学,特别是一些重点高
期刊
【摘要】历史是一门常教常新的学科,面对异于通史体例的专题式模块内容,更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然而,教法陈旧、知识老化、观念僵化的现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仍普遍存在。  【关键词】历史教学;实践体会;专题式模块  【中图分类号】G123.1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2.6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02-01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普遍感到难学,有一种“害怕”的感觉,不知道怎样来进行学习,这主要是因为初、高中的物理知识在衔接上出现了过大“落差”。  初中物理以“现象”居多,且大多“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与日常现象、生活常识联系比较密切。学生的思维活动,大多是直观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