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培训组织实施中,经常会出现培训计划不落实,或者培训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任何原因造成的培训效果缺失都是不应该的,都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认真总结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整改的思路与措施,推动工作不断优化与改进。
一、用人单位的持续改进
在培训的组织过程中,用人单位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如下:
1 计划内培训项目难以落实,计划落实率低。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如下:一是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时工作不细,尽管当时业务部门提出要办这个项目,由于它不是工作所需,因而最终又被取消了。二是在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时,这个项目确实是业务部门下决心要办的,但后来由于形势变化使该项目变得不需要了,第三种原因是由于工作安排冲突被迫取消项目或改变项目的启动时间。
针对前两种原因造成的计划不落实,原则上应由相关业务部门做出相应说明,予以撤销。对于第三种原因造成计划不落实,由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调整计划的意见。在培训计划制定过程中,应加强对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与工作指导,强化培训需求的准确性,提升计划的落实率。
2 计划外培训项目太多,难以控制。计划外项目,多因突发业务需要而产生。一是因生产形势突变生产新的培训需求;再就是相关人员培训需求分析、预测能力不强,不能提前将生产中存在的培训需求提出来列入计划,而总是等到事到临头才仓促应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培训者成了“消防员”。为减少突发项目的大量出现造成对正常计划运行的影响,必须加强对业务部门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培训需求的预测能力,减少突发项目对正常工作的冲突。
3 培训效果不理想。发生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一是需求分析不到位,缺乏对参训学员具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培训内容及方法没有针对性,造成培训效果不理想。二是管理监督不到位,包括对学校、对受训员工的管理,也包括对教学监督不到位,不能指导学校严格按培训设计操作,没有给学员提供好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导致了培训效果差。三是学员动员不到位,受训员工没有能够深刻认识参加培训的意义,对培训不感兴趣,没有全身心投入,影响了培训效果。
针对这类问题,用人单位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相应的工作流程与及标准并严格执行。培训项目立项必须以扎实的需求调查工作为基础。培训开始前,应注重对受训员工的动员,让他们充分了解参加培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培训过程中,强化对项目运行情况的监督,定期分析总结经验,指导学校纠正错误、扬长避短提升效果。在考核方面,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把培训成绩与个人业绩挂钩,强化学习动力。
二、培训学校的持续改进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培训学校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培训效果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及改进措施如下:
1 培训项目需求深化分析不到位培训项目的确立,尽管也是用人单位培训需求调查的结果,但用人单位一般是立足岗位需求,着眼于满足生产需要,只能提出需要提升的能力及培训内容的范围与要求。至于具体培训什么内容,安排什么课程,采取什么教法,由谁来讲课等,就要培训学校进一步深化分析后才能提出。因此,培训学校还应结合用人单位要求、人员具体状况、学校培训实力等情况,深入开展细化的项目需求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
2 培训项目管理不到位培训项目管理,是保证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管理不规范,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学员无所适从,课堂纪律散乱,都会造成培训质量下滑。发生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管理。学校应加强整顿,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包括考勤制度、学员管理制度、教案审查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培训质量考评制度、工作奖惩制度等。并不断结合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整完善。
3 教学方式、方法应用不恰当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是决定培训有效性的重要环节。目前,培训方案设计过程中,如何根据具体情形对教学方式进行科学选择,常常被忽略。不少培训者只将课程内容作一个简单排列就算做成了一个培训方案,不注重考虑教学方式方法,导致学员对培训的不适应。所以,应该根据培训目标、内容及培训对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收到比较好的培训效果。
4 教师聘用及管理不到位教师是培训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聘用及管理在培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具体操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教师选聘不合适,造成培训过程中师资选择不当。二是教学质量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对于外聘教师的管理,问题更加突出。由于外聘教师多是随聘随教,教完即走,因此,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管理一直是培训中的一个难题。多数学校无法对外聘教师教学质量实施有力地控制,致使培训质量受到影响。
针对外聘教师问题,首先应该建立一套规范的外聘教师操作流程,包括:
①调查了解培训师资情况,建立培训资源库,形成多渠道培训师资资源,使学校能对培训教师多方考察、择优聘用;
②强化培训前与教师的沟通,培训前要与老师当面交代培训目标、内容及有关要求,并要求教师制作出具体教案后,请有关专家进行审核。
③加强对学员反馈信息的收集,将学员对教师讲课的反映及时反馈给教师,督促其尽快进行整改,必要是进行教师调换。
④以协议或合同约束双方行为,将教课质量与酬金挂钩,形成激励外聘教师积极努力,搞好培训教学的动力机制。
三、受训员工的持续改进
培训运行过程中,员工经常会遇到不想参加的培训,单位硬性安排去参加;个人想要参加的培训,单位却不安排自己;或对某项目,参训前期望极高,结束后却发现空喜欢一场、什么也没学到等问题。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及改进措施如下:
1 培训内容与个人能力提升需求及学习兴趣无关。由于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用人单位对培训需求的分析仍停留在宏观了解方面。用人单位的培训项目,并不是结合每个员工的具体需求立项的,等培训项目落实下来时,单位究竟应该选派谁去参加,并没有精确的目标,再加其它因素干扰,往往单位选派人员是拍脑袋“点将”或是“谁有空谁去”。这就常常导致应该参加培训的人参加不了培训,不需要培训的人反而被迫参加培训的发生。对于这些问题,一是受训员工应向单位积极反应有关问题,避免此类事情的再度发生、造成培训投资的多重浪费,二是受训员工也把参加培训视作拓展视野的机会。用“艺不压身”的态度对待与个人工作不太相关的培训,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将不利转化为有利,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扩充自身能力,强化个人发展的后续潜力。
2 受训员工对培训理解不到位,导致对培训的误解与排斥。有的培训项目,受训员工一时未能理解到用人单位确立本项目的作用意义,认为参加这些培训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因而培训中不积极、不努力,或持有排斥态度。带着“有色眼镜”参加培训,自然会对培训会产生很多不满意的看法,其培训效果也可想而知。对于这类问题,就需要受训员工认真对待要参加的培训,尽管一时不理解,也要作为一种工作任务来完成,不可一味排斥。否则,等到醒悟为时已晚、空余后悔。员工应树立正确的“培训观”,认识到培训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通过参与培训提高能力,努力在岗位上做出更大贡献,也为个人人生增添绚丽光彩。
3 受训员工学前准备不足。参训者培训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受训员工思想准备不足,培训前功课做得不到位,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安排了解不透,在学习中被动应付,当然取得不了好成绩。另一类是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没有做好必要的交接,以至学习期间屡遭工作问题的干扰,不能专心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导致学习质量下降。对这类问题,受训员工要端正学习态度,提前做好各类准备,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确保培训学习的良好效果。
一、用人单位的持续改进
在培训的组织过程中,用人单位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如下:
1 计划内培训项目难以落实,计划落实率低。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如下:一是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时工作不细,尽管当时业务部门提出要办这个项目,由于它不是工作所需,因而最终又被取消了。二是在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时,这个项目确实是业务部门下决心要办的,但后来由于形势变化使该项目变得不需要了,第三种原因是由于工作安排冲突被迫取消项目或改变项目的启动时间。
针对前两种原因造成的计划不落实,原则上应由相关业务部门做出相应说明,予以撤销。对于第三种原因造成计划不落实,由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调整计划的意见。在培训计划制定过程中,应加强对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与工作指导,强化培训需求的准确性,提升计划的落实率。
2 计划外培训项目太多,难以控制。计划外项目,多因突发业务需要而产生。一是因生产形势突变生产新的培训需求;再就是相关人员培训需求分析、预测能力不强,不能提前将生产中存在的培训需求提出来列入计划,而总是等到事到临头才仓促应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培训者成了“消防员”。为减少突发项目的大量出现造成对正常计划运行的影响,必须加强对业务部门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培训需求的预测能力,减少突发项目对正常工作的冲突。
3 培训效果不理想。发生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一是需求分析不到位,缺乏对参训学员具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培训内容及方法没有针对性,造成培训效果不理想。二是管理监督不到位,包括对学校、对受训员工的管理,也包括对教学监督不到位,不能指导学校严格按培训设计操作,没有给学员提供好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导致了培训效果差。三是学员动员不到位,受训员工没有能够深刻认识参加培训的意义,对培训不感兴趣,没有全身心投入,影响了培训效果。
针对这类问题,用人单位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相应的工作流程与及标准并严格执行。培训项目立项必须以扎实的需求调查工作为基础。培训开始前,应注重对受训员工的动员,让他们充分了解参加培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培训过程中,强化对项目运行情况的监督,定期分析总结经验,指导学校纠正错误、扬长避短提升效果。在考核方面,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把培训成绩与个人业绩挂钩,强化学习动力。
二、培训学校的持续改进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培训学校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培训效果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及改进措施如下:
1 培训项目需求深化分析不到位培训项目的确立,尽管也是用人单位培训需求调查的结果,但用人单位一般是立足岗位需求,着眼于满足生产需要,只能提出需要提升的能力及培训内容的范围与要求。至于具体培训什么内容,安排什么课程,采取什么教法,由谁来讲课等,就要培训学校进一步深化分析后才能提出。因此,培训学校还应结合用人单位要求、人员具体状况、学校培训实力等情况,深入开展细化的项目需求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
2 培训项目管理不到位培训项目管理,是保证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管理不规范,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学员无所适从,课堂纪律散乱,都会造成培训质量下滑。发生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管理。学校应加强整顿,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包括考勤制度、学员管理制度、教案审查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培训质量考评制度、工作奖惩制度等。并不断结合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整完善。
3 教学方式、方法应用不恰当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是决定培训有效性的重要环节。目前,培训方案设计过程中,如何根据具体情形对教学方式进行科学选择,常常被忽略。不少培训者只将课程内容作一个简单排列就算做成了一个培训方案,不注重考虑教学方式方法,导致学员对培训的不适应。所以,应该根据培训目标、内容及培训对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收到比较好的培训效果。
4 教师聘用及管理不到位教师是培训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聘用及管理在培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具体操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教师选聘不合适,造成培训过程中师资选择不当。二是教学质量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对于外聘教师的管理,问题更加突出。由于外聘教师多是随聘随教,教完即走,因此,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管理一直是培训中的一个难题。多数学校无法对外聘教师教学质量实施有力地控制,致使培训质量受到影响。
针对外聘教师问题,首先应该建立一套规范的外聘教师操作流程,包括:
①调查了解培训师资情况,建立培训资源库,形成多渠道培训师资资源,使学校能对培训教师多方考察、择优聘用;
②强化培训前与教师的沟通,培训前要与老师当面交代培训目标、内容及有关要求,并要求教师制作出具体教案后,请有关专家进行审核。
③加强对学员反馈信息的收集,将学员对教师讲课的反映及时反馈给教师,督促其尽快进行整改,必要是进行教师调换。
④以协议或合同约束双方行为,将教课质量与酬金挂钩,形成激励外聘教师积极努力,搞好培训教学的动力机制。
三、受训员工的持续改进
培训运行过程中,员工经常会遇到不想参加的培训,单位硬性安排去参加;个人想要参加的培训,单位却不安排自己;或对某项目,参训前期望极高,结束后却发现空喜欢一场、什么也没学到等问题。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及改进措施如下:
1 培训内容与个人能力提升需求及学习兴趣无关。由于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用人单位对培训需求的分析仍停留在宏观了解方面。用人单位的培训项目,并不是结合每个员工的具体需求立项的,等培训项目落实下来时,单位究竟应该选派谁去参加,并没有精确的目标,再加其它因素干扰,往往单位选派人员是拍脑袋“点将”或是“谁有空谁去”。这就常常导致应该参加培训的人参加不了培训,不需要培训的人反而被迫参加培训的发生。对于这些问题,一是受训员工应向单位积极反应有关问题,避免此类事情的再度发生、造成培训投资的多重浪费,二是受训员工也把参加培训视作拓展视野的机会。用“艺不压身”的态度对待与个人工作不太相关的培训,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将不利转化为有利,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扩充自身能力,强化个人发展的后续潜力。
2 受训员工对培训理解不到位,导致对培训的误解与排斥。有的培训项目,受训员工一时未能理解到用人单位确立本项目的作用意义,认为参加这些培训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因而培训中不积极、不努力,或持有排斥态度。带着“有色眼镜”参加培训,自然会对培训会产生很多不满意的看法,其培训效果也可想而知。对于这类问题,就需要受训员工认真对待要参加的培训,尽管一时不理解,也要作为一种工作任务来完成,不可一味排斥。否则,等到醒悟为时已晚、空余后悔。员工应树立正确的“培训观”,认识到培训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通过参与培训提高能力,努力在岗位上做出更大贡献,也为个人人生增添绚丽光彩。
3 受训员工学前准备不足。参训者培训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受训员工思想准备不足,培训前功课做得不到位,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安排了解不透,在学习中被动应付,当然取得不了好成绩。另一类是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没有做好必要的交接,以至学习期间屡遭工作问题的干扰,不能专心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导致学习质量下降。对这类问题,受训员工要端正学习态度,提前做好各类准备,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确保培训学习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