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可思议的印度”是近年印度推介其形象的宣传语,而在6月13日至17日的中国上海,造访的印度海军却以其最好的舰队给“不可思议”以新的注脚。
作为“2012中印友好合作年”的交流内容,由印度海军东部舰队司令库马尔率领的4艘印度战舰及1225名官兵抵达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其中印度国产最先进的“什瓦利克”号隐身护卫舰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印度报业托拉斯称此次访问是“印中军事交流的巅峰时刻”,特别是“什瓦利克”号现身黄浦江,展示了“印度的尖端科技”。
“一个人可以指挥军舰战斗”
对采访此活动的记者来说,这一回印度人的“不可思议”首先体现在开放参观“什瓦利克”号上。就在一个月前,访问上海的西方某国军舰只举行了礼节性的欢迎仪式,军舰未安排向公众开放。而此次印度人却在欢迎仪式举行后,马上在其最先进的“什瓦利克”号护卫舰直升机甲板上举行新闻招待会。
面对好奇的中国记者,印度官兵显得颇为友善,无论是舰队司令库马尔还是普通水兵,几乎不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尽管在遇到一些技术话题时会用些外交辞令,但总体上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开放的。
作为亚洲成长最快的海军之一,印度近年来投入巨资建造大型远洋舰艇,“什瓦利克”号在印度是仅次于航母的第二明星。“什瓦利克”号的名字源自喜马拉雅山神,这代表了印度军队“尊神重教”的文化传统。
舰上的官兵均是印度海军的精英,舰长彭德哈卡尔是该国第一位熟悉隐身舰艇设计、建造与使用规范的军官,他早年曾在俄罗斯琥珀造船厂监督该厂为印度建造首艘隐身舰“塔尔瓦”号,此后就致力于推动印度主战舰艇大型化、隐身化、自动化、远洋化的发展,被本国媒体誉为“海狼”。
排水量达6000余吨的“什瓦利克”号停泊在上海外滩,它“以隐形为荣”,远远望去,通身浅灰涂装的它与周围时尚的建筑浑然一体,与停在它后面的印度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拉纳”号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慨印度海军技术进步之大。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什瓦利克”号舰体长142.5米,宽16.9米,吃水5.3米,采用柴燃联合动力,主机为两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燃气轮机和两台法国皮尔斯蒂克公司的柴油机,双轴驱动,其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2节。
印度早年从苏联引进的战舰,武器装备均外露,乍一看令对手生畏,但“外露”容易发现并遭到攻击。而“什瓦利克”号大大减少了外露的装备,即便是不得不外露的武器、排烟系统、救生设备等都进行了隐蔽和隐身处理,使整艘舰艇在外形上实现较好的一体化,提高了整体隐身的效果。除了外部隐身,该舰还减少了无线电设备,改进原有的电子设备、屏蔽电子设备、利用噪音隐蔽信号源特征,通过这些内部措施的改进来达到隐身效果。
据印度“雷迪夫”新闻网声称,“什瓦利克”号的自动化程度很高,这样便可以减少人员编制,减少食品、淡水等保障物资的装载量,增加功能空间,还令舰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相应提高。
当初建造该舰的孟买马扎冈船坞造船厂总经理马希曾表示,得益于自动化指挥控制平台,“一个人可以指挥军舰战斗”。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曾在6月10日的新闻节目里宣称,“什瓦利克”号护卫舰是印度确保对印度洋及亚太地区控制权和优势地位的王牌战舰。
十年磨一剑
为了打造顶尖水平的“什瓦利克”号,印度可谓“十年磨一剑”,其间的辛苦一言难尽。1997年,印度海军计划委员会启动“17号工程”,总共计划建造3艘,首舰即为“什瓦利克”号,另两艘分别命名为“萨特普拉” 号和“萨亚德里” 号,它们专门为印度下一代中型航母匹配使用,特点是采用舰艇模块化设计,全舰共有172个模块,能够像“搭积木”一样进行流水化作业。
印度在实施“17号工程”中,总是试图摆脱对俄罗斯的技术依赖,可是每次出现重大问题时,就不得不哀求俄方提供技术支持。当初印度海军计划委员会要求“什瓦利克”号60%的零部件供应都必须在印度本土解决,特别是指挥作战管制系统都应“本土化”。可是孟买马扎冈船坞造船厂在与国内厂商接洽过程中却发现,这些国产设备要么陈旧过时,要么根本无法与“什瓦利克”号的建造进度相匹配。结果在一连串扯皮后,“什瓦利克”号身上的“外国器官”,特别是“俄国器官”越来越多。
好在印度海军对“什瓦利克”号的武器装备极为重视,为其规划了先进的舰载武器装备系统,包括垂直发射系统、点防御系统、远程预警系统和完善的反潜作战系统,其作战能力堪与驱逐舰媲美。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专家莫汉蒂认为,“什瓦利克”号与世界上最好的隐身护卫舰不相上下,它的服役将会引起潜在对手惊讶,尤其是巴基斯坦还没有隐身护卫舰,这将为印度带来莫大的战略利益。
国产化的困境
据香港《军事家》杂志介绍,近10多年来,印度着力改变军备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大力发展本国军用船舶工业,迄今印度自行设计建造了巡逻艇、1200吨级护卫舰,并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建造5000吨级以上的大型水面舰艇和核潜艇。
印度海军计划为“维克兰特”号等航母搭建护航舰队,已向国内多家造船厂订购了27艘不同规格的舰只,其中包括“什瓦利克”级通用隐身护卫舰、“卡莫尔塔”级反潜警戒舰、综合补给船、高速攻击艇和近海防卫舰等,这些舰只都将于2015年之前服役,但这些任务已超出印度基础工业的实力,特别是许多舰艇的配套设备需要外国订货,而外国设备的到货情况非印度所能掌握,因此,印度“什瓦利克”号护卫舰建造时间长达10余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印度时报》披露,印度国防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印度国有船厂缺乏活力,竞争力较弱,近年来印度也开始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军工生产,并对一些国有造船厂进行私有化。但这样的改革却导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各家船厂各行其是,所造军用船舶缺乏通用性,一旦需要维护,就必须回到原厂。最典型的例子是私营加登?里奇造船厂引进新加坡裕廊造船厂的技术,负责建造轻型护卫舰,可是它的生产规范和设备要求却和印度船舶工业老大——孟买马扎冈船坞造船厂格格不入,结果印度海军在采购时非常为难。即便是负责建造国产航母的科钦造船厂,拥有从日本引进的壳舾涂一体化生产线,并在船舶设计汇总采用Tribon软件,但它在生产环节严重依赖日本的技术和后勤支持,与习惯采用俄欧技术的印度海军存在巨大的隔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印度本土企业建造了多达100余艘的水面舰艇和3艘潜艇,虽然一些舰艇被曝光存在质量问题,但印度军用船舶工业正在努力,向世界一流迈进。
作为“2012中印友好合作年”的交流内容,由印度海军东部舰队司令库马尔率领的4艘印度战舰及1225名官兵抵达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其中印度国产最先进的“什瓦利克”号隐身护卫舰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印度报业托拉斯称此次访问是“印中军事交流的巅峰时刻”,特别是“什瓦利克”号现身黄浦江,展示了“印度的尖端科技”。
“一个人可以指挥军舰战斗”
对采访此活动的记者来说,这一回印度人的“不可思议”首先体现在开放参观“什瓦利克”号上。就在一个月前,访问上海的西方某国军舰只举行了礼节性的欢迎仪式,军舰未安排向公众开放。而此次印度人却在欢迎仪式举行后,马上在其最先进的“什瓦利克”号护卫舰直升机甲板上举行新闻招待会。
面对好奇的中国记者,印度官兵显得颇为友善,无论是舰队司令库马尔还是普通水兵,几乎不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尽管在遇到一些技术话题时会用些外交辞令,但总体上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开放的。
作为亚洲成长最快的海军之一,印度近年来投入巨资建造大型远洋舰艇,“什瓦利克”号在印度是仅次于航母的第二明星。“什瓦利克”号的名字源自喜马拉雅山神,这代表了印度军队“尊神重教”的文化传统。
舰上的官兵均是印度海军的精英,舰长彭德哈卡尔是该国第一位熟悉隐身舰艇设计、建造与使用规范的军官,他早年曾在俄罗斯琥珀造船厂监督该厂为印度建造首艘隐身舰“塔尔瓦”号,此后就致力于推动印度主战舰艇大型化、隐身化、自动化、远洋化的发展,被本国媒体誉为“海狼”。
排水量达6000余吨的“什瓦利克”号停泊在上海外滩,它“以隐形为荣”,远远望去,通身浅灰涂装的它与周围时尚的建筑浑然一体,与停在它后面的印度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拉纳”号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慨印度海军技术进步之大。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什瓦利克”号舰体长142.5米,宽16.9米,吃水5.3米,采用柴燃联合动力,主机为两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燃气轮机和两台法国皮尔斯蒂克公司的柴油机,双轴驱动,其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2节。
印度早年从苏联引进的战舰,武器装备均外露,乍一看令对手生畏,但“外露”容易发现并遭到攻击。而“什瓦利克”号大大减少了外露的装备,即便是不得不外露的武器、排烟系统、救生设备等都进行了隐蔽和隐身处理,使整艘舰艇在外形上实现较好的一体化,提高了整体隐身的效果。除了外部隐身,该舰还减少了无线电设备,改进原有的电子设备、屏蔽电子设备、利用噪音隐蔽信号源特征,通过这些内部措施的改进来达到隐身效果。
据印度“雷迪夫”新闻网声称,“什瓦利克”号的自动化程度很高,这样便可以减少人员编制,减少食品、淡水等保障物资的装载量,增加功能空间,还令舰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相应提高。
当初建造该舰的孟买马扎冈船坞造船厂总经理马希曾表示,得益于自动化指挥控制平台,“一个人可以指挥军舰战斗”。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曾在6月10日的新闻节目里宣称,“什瓦利克”号护卫舰是印度确保对印度洋及亚太地区控制权和优势地位的王牌战舰。
十年磨一剑
为了打造顶尖水平的“什瓦利克”号,印度可谓“十年磨一剑”,其间的辛苦一言难尽。1997年,印度海军计划委员会启动“17号工程”,总共计划建造3艘,首舰即为“什瓦利克”号,另两艘分别命名为“萨特普拉” 号和“萨亚德里” 号,它们专门为印度下一代中型航母匹配使用,特点是采用舰艇模块化设计,全舰共有172个模块,能够像“搭积木”一样进行流水化作业。
印度在实施“17号工程”中,总是试图摆脱对俄罗斯的技术依赖,可是每次出现重大问题时,就不得不哀求俄方提供技术支持。当初印度海军计划委员会要求“什瓦利克”号60%的零部件供应都必须在印度本土解决,特别是指挥作战管制系统都应“本土化”。可是孟买马扎冈船坞造船厂在与国内厂商接洽过程中却发现,这些国产设备要么陈旧过时,要么根本无法与“什瓦利克”号的建造进度相匹配。结果在一连串扯皮后,“什瓦利克”号身上的“外国器官”,特别是“俄国器官”越来越多。
好在印度海军对“什瓦利克”号的武器装备极为重视,为其规划了先进的舰载武器装备系统,包括垂直发射系统、点防御系统、远程预警系统和完善的反潜作战系统,其作战能力堪与驱逐舰媲美。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专家莫汉蒂认为,“什瓦利克”号与世界上最好的隐身护卫舰不相上下,它的服役将会引起潜在对手惊讶,尤其是巴基斯坦还没有隐身护卫舰,这将为印度带来莫大的战略利益。
国产化的困境
据香港《军事家》杂志介绍,近10多年来,印度着力改变军备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大力发展本国军用船舶工业,迄今印度自行设计建造了巡逻艇、1200吨级护卫舰,并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建造5000吨级以上的大型水面舰艇和核潜艇。
印度海军计划为“维克兰特”号等航母搭建护航舰队,已向国内多家造船厂订购了27艘不同规格的舰只,其中包括“什瓦利克”级通用隐身护卫舰、“卡莫尔塔”级反潜警戒舰、综合补给船、高速攻击艇和近海防卫舰等,这些舰只都将于2015年之前服役,但这些任务已超出印度基础工业的实力,特别是许多舰艇的配套设备需要外国订货,而外国设备的到货情况非印度所能掌握,因此,印度“什瓦利克”号护卫舰建造时间长达10余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印度时报》披露,印度国防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印度国有船厂缺乏活力,竞争力较弱,近年来印度也开始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军工生产,并对一些国有造船厂进行私有化。但这样的改革却导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各家船厂各行其是,所造军用船舶缺乏通用性,一旦需要维护,就必须回到原厂。最典型的例子是私营加登?里奇造船厂引进新加坡裕廊造船厂的技术,负责建造轻型护卫舰,可是它的生产规范和设备要求却和印度船舶工业老大——孟买马扎冈船坞造船厂格格不入,结果印度海军在采购时非常为难。即便是负责建造国产航母的科钦造船厂,拥有从日本引进的壳舾涂一体化生产线,并在船舶设计汇总采用Tribon软件,但它在生产环节严重依赖日本的技术和后勤支持,与习惯采用俄欧技术的印度海军存在巨大的隔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印度本土企业建造了多达100余艘的水面舰艇和3艘潜艇,虽然一些舰艇被曝光存在质量问题,但印度军用船舶工业正在努力,向世界一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