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师生之间的恶性事件频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在我们这样一个尊师重教、谦恭有序的国度里,为什么当前师生之间的恶性事件频发?师生关系“恶化”现象谁之过?如何才能避免和消除师生之间的不良关系?这已经成了教育和社会不得不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多种因素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1.学生因素。
(1)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优越感”在学校难以体验。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中被奉若至宝,娇惯放纵。长辈过分地溺爱,不适当的迁就,容易使他们滋长一种“优越”感,爱激动,较任性,处处要求家人迁就、忍让。稍微严厉一些,他们的心理就难以接受。这种家庭中的优越感在学校难以得到体验,必然对教师产生不满心理。
(2)孩子的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社会的发展,使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由过去的尊敬、感谢变成了理所当然。当教师的付出在孩子心中成为理所当然时,孩子对教师的感情就越来越淡,对教师的尊重就会越来越低,这必然容易使师生发生矛盾。
(3)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很低。一般情况下,学习不好,品德较差的学生容易与老师发生冲突,这类孩子在受到教师批评后,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对教师心存怨恨,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积少成多,一旦爆发,就会酿成恶性事件。
2.教师因素。
(1)教师队伍年轻化,对学生的教育缺乏持久的爱心和耐心。当前,教师队伍越来越年轻,他们未曾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生磨练,有些教师自己的孩子都是老人帮忙带大,缺乏生活的磨砺,对学生自然缺乏耐心,带情绪上课、体罚学生等不良的言行时有发生,必然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2)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强,对学生的要求过高。现在的教师,其责任不仅是 “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全方位的保护者,人生的引领者。但现在不少教师照本宣科、抄录资料、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工作应付拖拉,学生不佩服, “信其道亲其师”自然无从谈起,但教师本身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于严厉,松严标准不一,自然导致关系恶化。
3.家庭因素。
(1)近几年,农村的留守孩子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大多缺失,学生心理变化趋于隐形,一时不察就会导致矛盾产生。
(2)有些家庭离异,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3)家庭素质整体不高,学生在校与教师发生不愉快,有些家长不仅不及时了解情况,适时引导,合理解决,还大闹学校和教师,给学生做了负面的教育。
4.制度因素。
事实上,在我们这个尚不发达的国家,学生的学习还只是谋生的手段,上学的重要目的是要考一所好大学,以免被社会所淘汰。在目前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习评价的重心比较偏向对教育活动中的知识、成绩的评价,忽视或淡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教师无力改变这样的现状,因此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对教师也产生反感甚至敌对情绪,致使师生关系恶化。
二、多管齐下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1.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键在于教师,核心在于学生。在当前的大教育制度下,学生和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下,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至为重要。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以丰厚的学科知识、健康乐观的心态、平顺温和的语言、稳重坚定的行为、善解人意的性格脾性等熏陶学生,对学生起好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要加强前途理想教育,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为自己的前途和理想而学;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尊重意识和感恩意识,激发其对教师的热爱。
2.注重家校紧密联系,保障教育后防稳固。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家校”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无论对师生关系,还是对教学质量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和谐教育关注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或校园生活,必须扩展到学生成长背景中更广阔的领域。学校教育也不可能独自承担学生成长的全部责任,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努力开拓教育资源,使家长成为教育管理的得力助手。因此,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也是师生关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和家长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最佳搭档,应该是一种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应主动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积极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校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深得家长信任和支持的教师,无疑会获得学生更多的佩服和尊重,从而减少师生关系恶化的几率。
3.师生积极换位思考,促进师生理解和信任。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以权威自居,而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和服从。长此以往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而导致师生矛盾激化,冲突爆发。为避免由此而引起的师生冲突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进行“心理位置交换”。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学生的观点出发考虑问题,发现学生的做法并非全错,而自己的做法也有不足之处,及时改变自己独断专横、要学生无条件服从的做法,遇事和学生商量,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不理解或反对教师的做法时,要让学生通晓事理,悟出教师的良苦用心。如此,当教师得到学生的赞同和理解时,就会消除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分歧,使学生自觉按教师的意见办事,减少矛盾和冲突。
4.积极开展教育宣传,创设良好氛围。
学校应当为每位师生铺设成功的舞台,通过建立教科研奖励制度,教师业务培训学习制度,评选校级师德模范、教学骨干,对教师实行“星级管理”等激励方式使其真正成为家长信赖、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对学生和班级实行“星级管理”,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学生和先进班级通过予以通报表彰,促进师生需求上的和谐,使师生同步和谐发展。
孟子云:“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志;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师生关系是互动的,只要我们教师、学生、家庭、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一定能够形成“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和谐师生关系,这样让人痛心的恶性教育事故也一定会大大减少直至销声匿迹。
编辑/岳凤
一、多种因素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1.学生因素。
(1)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优越感”在学校难以体验。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中被奉若至宝,娇惯放纵。长辈过分地溺爱,不适当的迁就,容易使他们滋长一种“优越”感,爱激动,较任性,处处要求家人迁就、忍让。稍微严厉一些,他们的心理就难以接受。这种家庭中的优越感在学校难以得到体验,必然对教师产生不满心理。
(2)孩子的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社会的发展,使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由过去的尊敬、感谢变成了理所当然。当教师的付出在孩子心中成为理所当然时,孩子对教师的感情就越来越淡,对教师的尊重就会越来越低,这必然容易使师生发生矛盾。
(3)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很低。一般情况下,学习不好,品德较差的学生容易与老师发生冲突,这类孩子在受到教师批评后,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对教师心存怨恨,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积少成多,一旦爆发,就会酿成恶性事件。
2.教师因素。
(1)教师队伍年轻化,对学生的教育缺乏持久的爱心和耐心。当前,教师队伍越来越年轻,他们未曾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生磨练,有些教师自己的孩子都是老人帮忙带大,缺乏生活的磨砺,对学生自然缺乏耐心,带情绪上课、体罚学生等不良的言行时有发生,必然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2)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强,对学生的要求过高。现在的教师,其责任不仅是 “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全方位的保护者,人生的引领者。但现在不少教师照本宣科、抄录资料、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工作应付拖拉,学生不佩服, “信其道亲其师”自然无从谈起,但教师本身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于严厉,松严标准不一,自然导致关系恶化。
3.家庭因素。
(1)近几年,农村的留守孩子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大多缺失,学生心理变化趋于隐形,一时不察就会导致矛盾产生。
(2)有些家庭离异,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3)家庭素质整体不高,学生在校与教师发生不愉快,有些家长不仅不及时了解情况,适时引导,合理解决,还大闹学校和教师,给学生做了负面的教育。
4.制度因素。
事实上,在我们这个尚不发达的国家,学生的学习还只是谋生的手段,上学的重要目的是要考一所好大学,以免被社会所淘汰。在目前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习评价的重心比较偏向对教育活动中的知识、成绩的评价,忽视或淡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教师无力改变这样的现状,因此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对教师也产生反感甚至敌对情绪,致使师生关系恶化。
二、多管齐下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1.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键在于教师,核心在于学生。在当前的大教育制度下,学生和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下,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至为重要。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以丰厚的学科知识、健康乐观的心态、平顺温和的语言、稳重坚定的行为、善解人意的性格脾性等熏陶学生,对学生起好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要加强前途理想教育,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为自己的前途和理想而学;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尊重意识和感恩意识,激发其对教师的热爱。
2.注重家校紧密联系,保障教育后防稳固。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家校”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无论对师生关系,还是对教学质量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和谐教育关注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或校园生活,必须扩展到学生成长背景中更广阔的领域。学校教育也不可能独自承担学生成长的全部责任,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努力开拓教育资源,使家长成为教育管理的得力助手。因此,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也是师生关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和家长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最佳搭档,应该是一种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应主动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积极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校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深得家长信任和支持的教师,无疑会获得学生更多的佩服和尊重,从而减少师生关系恶化的几率。
3.师生积极换位思考,促进师生理解和信任。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以权威自居,而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和服从。长此以往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而导致师生矛盾激化,冲突爆发。为避免由此而引起的师生冲突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进行“心理位置交换”。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学生的观点出发考虑问题,发现学生的做法并非全错,而自己的做法也有不足之处,及时改变自己独断专横、要学生无条件服从的做法,遇事和学生商量,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不理解或反对教师的做法时,要让学生通晓事理,悟出教师的良苦用心。如此,当教师得到学生的赞同和理解时,就会消除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分歧,使学生自觉按教师的意见办事,减少矛盾和冲突。
4.积极开展教育宣传,创设良好氛围。
学校应当为每位师生铺设成功的舞台,通过建立教科研奖励制度,教师业务培训学习制度,评选校级师德模范、教学骨干,对教师实行“星级管理”等激励方式使其真正成为家长信赖、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对学生和班级实行“星级管理”,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学生和先进班级通过予以通报表彰,促进师生需求上的和谐,使师生同步和谐发展。
孟子云:“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志;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师生关系是互动的,只要我们教师、学生、家庭、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一定能够形成“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和谐师生关系,这样让人痛心的恶性教育事故也一定会大大减少直至销声匿迹。
编辑/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