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解个体助人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围绕日常生活中助人行为深度访谈了10名始成年期的高助人者,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理论建构。发现个体助人行为的发展可分成三个阶段:形成期、冲击期及稳固期,各发展阶段以对助人行为的认知和主要动机为核心,呈现出稳定-外控、不稳定-外控、稳定-内控的特点,据此提出助人行为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研究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及局限。
【机 构】
:
浙江工业大学心理学系,杭州310023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433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YJCZH204);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预研基金青年项目(GZ152105050800)的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个体助人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围绕日常生活中助人行为深度访谈了10名始成年期的高助人者,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理论建构。发现个体助人行为的发展可分成三个阶段:形成期、冲击期及稳固期,各发展阶段以对助人行为的认知和主要动机为核心,呈现出稳定-外控、不稳定-外控、稳定-内控的特点,据此提出助人行为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研究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及局限。
其他文献
为探讨错失恐惧、自我损耗及关系型自我构念对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模型,采用问卷法调查了526名微信朋友圈或QQ空间的大学生用户。结果发现:(1)在控制性别的条件下,错失恐惧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网站成瘾;(2)错失恐惧还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社交网站成瘾;(3)关系型自我构念调节错失恐惧通过自我损耗预测社交网站成瘾的前半路径。具体来说,相比于低关系型自我构念个体,高关系型自我构念个体的错失恐惧更多地通过自我损耗影响其社交网站成瘾。
本研究采用探测词再认范式,分3个研究考察了知觉者和行为者的贫富对个体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研究1发现富裕启动条件下的被试更可能进行自发特质推理。研究2考察了行为者贫富标签激活的相应的贫富刻板印象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发现被试更有可能对富人刻板一致的行为句子进行自发特质推理。研究3考察了知觉者和行为者贫富对自发特质推理的交互影响,结果发现仅富裕启动条件下的被试更可能对富人刻板一致句子进行自发特质推理。上述结果表明贫富能够影响个体的自发特质推理,同时也为自发特质推理发生的灵活性提供了新证据。
为探讨政策执行偏差情境下公众不公正感对公众集群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756名社会公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当局可责备性和愤怒情绪中介了公众不公正感对公众集群行为的影响。(2)公众不公正感还通过当局可责备性→愤怒情绪的中介链作用于公众的集群行为。
睡眠拖延行为是健康行为拖延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可概括为在没有外部原因阻碍的情况下,仍无法在预定时间上床睡觉的现象。目前的研究认为睡眠拖延行为是导致普通人群睡眠不足的重要原因,睡前日常活动及沉浸式活动常常诱导其发生,探讨其背后机制主要涉及自我调节和生物节律两大因素。利用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可尝试解析睡眠拖延行为的发生过程。未来研究可从其神经机制探讨及预防和干预措施等方面尝试展开。
经济不平等是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经济不平等可能抑制、也可能提升阶层流动感知。在梳理两者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经济不平等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作用机制模型。经济不平等可能通过影响不同的心理过程,继而对阶层流动感知产生抑制或提升作用;此外,两者关系也会受到微观个体因素和宏观社会因素的调节,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和完善经济不平等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整合模型。
防御性自尊个体表现出一定的认知特点,如出现注意和记忆偏向。为进一步考查注意偏向对记忆偏向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注意偏向训练任务操纵了被试的注意偏向,配合词汇系列呈现学习任务记录被试对词汇的记忆偏向。研究发现,控制组对攻击性信息存在着记忆偏向,而训练组对攻击性信息的记忆偏向消失。结果表明:注意偏向训练可以即时性地改变防御性自尊大学生对攻击性信息的注意偏向,注意偏向可能是特质一致性记忆的原因之一。
欺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识别欺骗则是人们的一项重要能力。研究表明,人们的欺骗识别能力仅仅略微高于随机水平。本文关注基于行为线索的欺骗识别研究。首先,介绍欺骗识别的准确率;然后,结合Brunswik的透镜模型从欺骗线索的有效性和欺骗线索的利用两方面分析识别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识别准确率的途径。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人际情绪调节指的是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对自己或他人情绪进行调节的社会加工过程,对人际互动和社会关系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人际情绪调节社会互动的视角,首先探讨了人际情绪调节的概念;其次简要介绍了人际情绪调节的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主观评价法,实验室法和动态评估法等;最后分别从沟通理论和过程理论两方面梳理了人际情绪调节的研究,并针对这两方面的理论取向,提出相应的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采用短视频使用强度量表、自我客体化量表、身体满意度量表及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366名有短视频使用经验的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短视频使用对女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相关分析表明,短视频使用与女大学生抑郁和自我客体化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身体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身体满意度与自我客体化、抑郁呈显著负相关;(2)短视频使用不仅对女大学生抑郁有直接预测作用,还能通过两种间接效应对抑郁产生影响,即身体满意度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自我客体化和身体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探讨社会拥挤对个体金钱捐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四个实验(474名被试),采用三种不同的刺激物操纵社会拥挤,在三种不同情境下测量两类金钱捐赠行为。其结果一致表明,社会拥挤环境下,被试有更高的金钱捐赠意愿、更高的月度和年度捐赠金额。个体的自我表达需要发挥中介作用,即个体在社会拥挤时的自我表达需要更强,积极响应金钱捐赠呼吁可满足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