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佐藤时启(Sato Tokihiro)先生认识的时间并不太长。记得那是在2009年秋,北京中艺影像学校的杨书娟校长给我打电话,说丹德力画廊正在展出一位日本摄影家的黑白作品,特别棒。之后我马上去看了。展览的标题是《光·呼吸》,是佐藤先生的个展。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的作品。
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才清楚,佐藤先生虽然不是摄影科班出身,但他摄影方面的成绩十分显赫。自1982年至2009年,他在世界各地举办过50次个人作品展览,另外还参加过127次摄影作品联展,摄影作品被世界上25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所收藏。
佐藤先生的作品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制作非常精到。《光·呼吸》系列作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在场景中用光笔绘出了许多线条,另一个部分是在场景中加进了许多光斑。说实话,看过展览后,当时并没有完全读懂他的作品。为了进一步了解佐藤先生的作品,我给他写了一封信以求说明。第二天我就接到了他的回信,拜读之后我对作品的构思明白了不少。我征得了他本人的同意,现将此信与大家分享。
乔先生:
首先感谢您能参观我的展览。
就您提出的“关于作品名称的含义”的问题,现回答如下:
我的作品中存在的“光线”或“光斑”是这样产生的。我把相机的快门设在打开状态下,在相机前的可见空间中,或是手持“光笔”进行描绘,或是用小镜子把光反射到相机镜头上。
我的光绘和反射过程,如果是晚间拍摄的话,需要三四个小时,即使是在白天拍摄的作品,曝光时间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这是一种十分简单的动作。换言之,在进行这些工作时,需要在较长的距离上走来走去,或是在水中游来游去。我在做这些运动时,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如一,而大脑中的意识则仅仅是自己的呼吸。
就这样,在作品中呈有光绘效果的位置,一定有我的存在。在那里,我感觉着自己的呼吸,完成着光绘的动作。当然,我的作品深处是道出我的存在。生命的存在,实际上就是通过意识到呼吸而最真实地感受到的。所以我把作品中的基本要素,以展览名称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是《光·呼吸》。
光和呼吸,二者均为生命中重要的原素,它成为了我的作品中的一大主题。
我的回答可能过于简单,如果还有何提问请随时联系。
请多多关照!
佐藤 时启
佐藤先生1981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雕刻专业,1981年在同一所大学读完美术研究生课程。后来他又到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学习、讲学和开展艺术研究。目前他在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先端艺术表现专业任准教授。
2009年底,佐藤先生在东京著名的ZEIT-FOTO SALON画廊举办个展时,我专程去与他会面。在那个展览上,展出了他的8幅《光·呼吸》系列的新作品。新作品都是用银盐纸基相纸制作成50英寸的大幅作品,效果相当震撼。
在日本摄影界,大家对佐藤先生的评价是作品好、人还特别和气。当我与他一见面,立刻就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他对我的问题是有问必答,没有一丝一毫大艺术家的架子。
我问佐藤先生为什么没有选择比8×10更大的相机时,他笑笑说:“8×10对我来说已经足够用了,用来制作50英寸的作品也没有任何问题。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从我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我经常要在树林中跑来跑去,再大的相机就更不方便了。而且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是用8×10相机,比较习惯了。”
我又问他:“有人说艺术并不在乎表现形式,所以是不是您没有必要选择大画幅相机呢?”他听后直接回答道:“当然什么器材都可以搞艺术,但是我的作品经常要曝光一个小时以上,数码相机不能满足这个需要。另外,我希望作品有可能制作成大幅图片,数码相机也比较困难。我并不排斥数码技术,但是根据我的需要,现在还只能用大画幅相机。”
我问他所教的学生们都是使用大画幅相机吗。他说不都是。有条件还是用大画幅相机,但并不一定都有这样的条件。
我们谈了很多、很久,最后我问了他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您觉得自己是艺术家还是摄影家呢?”
他说他自己是兼而有之。接下来他还是既婉转又明确地补充了一句:“我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想成为艺术家。”
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才清楚,佐藤先生虽然不是摄影科班出身,但他摄影方面的成绩十分显赫。自1982年至2009年,他在世界各地举办过50次个人作品展览,另外还参加过127次摄影作品联展,摄影作品被世界上25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所收藏。
佐藤先生的作品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制作非常精到。《光·呼吸》系列作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在场景中用光笔绘出了许多线条,另一个部分是在场景中加进了许多光斑。说实话,看过展览后,当时并没有完全读懂他的作品。为了进一步了解佐藤先生的作品,我给他写了一封信以求说明。第二天我就接到了他的回信,拜读之后我对作品的构思明白了不少。我征得了他本人的同意,现将此信与大家分享。
乔先生:
首先感谢您能参观我的展览。
就您提出的“关于作品名称的含义”的问题,现回答如下:
我的作品中存在的“光线”或“光斑”是这样产生的。我把相机的快门设在打开状态下,在相机前的可见空间中,或是手持“光笔”进行描绘,或是用小镜子把光反射到相机镜头上。
我的光绘和反射过程,如果是晚间拍摄的话,需要三四个小时,即使是在白天拍摄的作品,曝光时间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这是一种十分简单的动作。换言之,在进行这些工作时,需要在较长的距离上走来走去,或是在水中游来游去。我在做这些运动时,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如一,而大脑中的意识则仅仅是自己的呼吸。
就这样,在作品中呈有光绘效果的位置,一定有我的存在。在那里,我感觉着自己的呼吸,完成着光绘的动作。当然,我的作品深处是道出我的存在。生命的存在,实际上就是通过意识到呼吸而最真实地感受到的。所以我把作品中的基本要素,以展览名称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是《光·呼吸》。
光和呼吸,二者均为生命中重要的原素,它成为了我的作品中的一大主题。
我的回答可能过于简单,如果还有何提问请随时联系。
请多多关照!
佐藤 时启
佐藤先生1981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雕刻专业,1981年在同一所大学读完美术研究生课程。后来他又到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学习、讲学和开展艺术研究。目前他在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先端艺术表现专业任准教授。
2009年底,佐藤先生在东京著名的ZEIT-FOTO SALON画廊举办个展时,我专程去与他会面。在那个展览上,展出了他的8幅《光·呼吸》系列的新作品。新作品都是用银盐纸基相纸制作成50英寸的大幅作品,效果相当震撼。
在日本摄影界,大家对佐藤先生的评价是作品好、人还特别和气。当我与他一见面,立刻就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他对我的问题是有问必答,没有一丝一毫大艺术家的架子。
我问佐藤先生为什么没有选择比8×10更大的相机时,他笑笑说:“8×10对我来说已经足够用了,用来制作50英寸的作品也没有任何问题。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从我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我经常要在树林中跑来跑去,再大的相机就更不方便了。而且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是用8×10相机,比较习惯了。”
我又问他:“有人说艺术并不在乎表现形式,所以是不是您没有必要选择大画幅相机呢?”他听后直接回答道:“当然什么器材都可以搞艺术,但是我的作品经常要曝光一个小时以上,数码相机不能满足这个需要。另外,我希望作品有可能制作成大幅图片,数码相机也比较困难。我并不排斥数码技术,但是根据我的需要,现在还只能用大画幅相机。”
我问他所教的学生们都是使用大画幅相机吗。他说不都是。有条件还是用大画幅相机,但并不一定都有这样的条件。
我们谈了很多、很久,最后我问了他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您觉得自己是艺术家还是摄影家呢?”
他说他自己是兼而有之。接下来他还是既婉转又明确地补充了一句:“我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想成为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