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法修正案四审或通过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备受关注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四审稿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现行预算法共计79条,草案四审稿增加至101条,并在全口径预算、预算公开、转移支付、预算审查制度、地方债等方面有诸多亮点。全国人大财经委有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预算法修正案草案经过四次审议,四审稿已经比较成熟,本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可能性较大。
  据《财经》记者了解,此次修正案共有82条,法律条文从原来的79条增加到101条,增加了22条,其中没有修改的只有25条,合并4条变为2条,保留原有内容并补充新内容5条,删除了4条。
  该负责人表示,这次预算法修改是全面的大的修改,在完善预决算体系,健全预决算编制,严肃预算执行,搞好预决算审查批准,加强预决算监督,以及强化法律责任等方面有很多重大的修改和补充。他认为这部草案总结吸收了预算法实施20年来的经验,比较好地与中央刚刚批准的财税体制改革方案进行了协调,也回应了社会关切。
  草案四审稿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举债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明确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照基金项目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同时增加规定,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
  为处理地方政府预算执行中出现短收,草案四审稿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应当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减少支出等方式仍不能实现收支平衡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批准,可增列赤字,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并应当在下一年度预算中予以弥补。
  在执行方面,草案四审稿还规定,中央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地方国库业务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办理。
  为增强预算的透明度,草案四审稿增加规定,公开预算时,应当将向人大报告的本级政府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予以公开;将草案三审稿中公开“使用财政性资金集中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情况”修改为公开“政府采购的情况”。这就使公开的范围更加完整。
  另外,草案四审稿增加规定,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应当向社会公开。草案四审稿还进一步明确了预算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比如,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互相衔接。
  在对四审稿进行审议时,与会大多数委员对历经三次较大修改的四审稿表示比较满意,认为可以提交本次常委会会议进行表决,也有一部分委员提出了修改意见。
  多数意见都集中在人大预算审查工作和预算监督方面。车光铁委员指出,从目前预算审查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审查质量不够高、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地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预算审查的时间过短。现行法律规定的初审时间为一个月,但实际上很难保证,而且对地方而言,人大会议上代表讨论审议预算的时间最多也只有一天,加之预算的专业性、政策性、法律性特点,代表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深入细致的实质性审查。
  他建议,在延长中央预算草案提交初审时间的同时,同样适当延长地方初审时间,并对初审的内容、程序、参审范围、责任机构等事宜作出明确规定。
  龚建明委员则提出,预算法应当明确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标准和公开的主体,而且在不同的阶段也应该由不同的部门进行公开。比如在预算编制阶段,应该由财政部门向社会征集意见;在审批阶段,应当由人大向社会公开;在预算执行阶段,应该由同级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开。总之,只有将国家预算置于社会公众的阳光之下,才能保证预算的公开透明,才能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全国人大财经委该负责人也坦承,如果预算法四审获得通过,那么它的阶段性特征也比较明显,其中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比如全口径预算问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等等,只能留待今后的适当时机再作修订。
  1994年,中国现行预算法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迄今已20年。2004年预算法修订工作启动。然而,修订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而延后。2011年11月,国务院第18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并于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初审。2012年6月,预算法草案迎来二审。随后,草案通过全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吸引了1.9万人参与,征集到33万条意见。2014年4月,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三审。
其他文献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梁启超提笔写道:“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足见甲午战争之重要。重要的历史事件,往往会形成明确的历史之链。梳理历史之链,对历史的认识与反思才会更加深刻。一  战争,尤其是大规模战争,是两国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两国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甚至文化的较量。“天朝上国”被“岛夷”所败,当非偶然。简略对比此时的中日国家制度,日本基本上是“现代国家”,而中国总
期刊
互联网正在重塑一切行业,其中包括金融、制造、物流、零售、教育、医疗,甚至出租车行业等。十几年前谈互联网更多地是指“要上互联网”,即所有行业都要上网;今天谈互联网更多地是指“要在互联网上”,即一切产业都要在互联网上,要以互联网为导向进行经营理念、商业模式、业务流程的结构性调整,这事关一切产业、行业能否在互联网时代存活下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社会变化越来越快。  大数据出现,是应对快速变化的
期刊
中国与拉美的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迅速发展。在此之前,对方在各自的对外关系中都不占重要地位,根本的原因是双方的发展不同步。拉美地区在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通过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尽管这期间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那段时间的增长水平比目前要高,1950年-1980年拉美的平均增长率为5.3%。但是,这一时期的中国,由于战争,由于新中国建立后的极左路线,由于十年“文革”,国
期刊
地缘政治是一个在国际关系领域里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它的基本内涵是:研究政治力量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理环境对政治力量的影响。  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地缘政治学的历史并不长,只有一个多世纪。但其思想萌芽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了。在欧洲,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了国家所需要的地理条件,而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国家理想的地理环境做了概述;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战略,三国时期《隆中对》中描述的诸
期刊
即便我们知道1894年甲午战前,中国的工业化投资总额7770万美元,仅为日本同期8.6亿美元的9%,是导致甲午战败的基本原因。但还是无法解释:为什么被洋枪洋炮打开国门后、同时起步的两个东亚国家,中国怎么会一下子落后了这么多?日本人的拼命精神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实际上,在人类近代史“万花筒”般变化的背后,隐藏着“应激突变”的深层逻辑。屠杀逼出来的“英国工业革命”  很少有人注意到:彻底改变人类
期刊
作为国学大师的钱穆先生,当年为创办新亚书院,倾注无数心力。书院创办之初便困难重重,学生学力程度参差不齐,依余英时的说法,“在国学修养方面更是没有根基……因此钱先生教起课来是很吃力的,因为他必须尽量迁就学生的程度。我相信他在新亚教课绝不能与当年在北大、清华、西南联大时相提并论。”  这些学生不少都是来自难民营,早上干采矿修路的苦活,傍晚赶回学校听课。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我们进教堂,只可以获得半天的
期刊
为学习日本城市化经验,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不久前赴日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考察。期间,就智慧城市问题,考察组实地调研了大阪市松下电器有限公司、丰田市智能社区、丰田通商集团报废车辆再利用项目、千叶县柏叶智慧新城,并与日本经济产业省、日中经济协会、三井不动产、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国际航业集团等进行了交流研讨。本刊择其要以飨读者。  ——编者  日本是个能源和资源绝对稀缺的国家,对能源
期刊
甲午战争问题我没有做过专门研究,谈不了很深的东西,只能说点想法。我觉得,我们现在看待甲午,几乎完全放到中日双边关系的框架内,主要以战争失败的原因、“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为视角,这恐怕狭窄了点。如果视野放宽、视角更加多样,我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和想法都会不一样。  甲午战争中国输得很惨,不仅算不上世界大国了,也失去了亚洲第一大国的地位。然而,这场战败使得中国猛醒,可以说是不幸之中的万幸。没有这个失败,
期刊
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中国经济通常被认为是投资为主、工业为主、较多依靠外需的经济结构,改变这种结构被认为是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2012年,消费占GDP的比重开始超过投资,虽然2013年有所反复,但大的变动趋势已经呈现;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过去一些年,中国的外贸出口增幅经常保持在20%以上,目前已经回落到5%-10%的增长区间,这一调整已不能主要归因于外需变化,而更多
期刊
1945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对战后国际货币秩序的重建具有一定意义,但人们过高估计了其重要性。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条款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年才生效。这不是一个在几周时间内完成的调和了各国利益的大型条约,而是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经过两年多谈判做出的安排,直到1944年才举办大会宣布成立。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经试图重建国际金本位制以治理混乱的货币秩序,但尝试失败,并引发了大萧条。国际汇率和货币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