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老年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症状应该有所了解,掌握病因、预防发病,及时或定期对身体进行健康检查是应该提倡的,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最主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因此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才能延长人类寿命。本文以防治为主,通过多个角度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进行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这类疾病,自己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1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两大类疾病的总称,它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症状,在时间长短、程度轻重上不尽相同,因此可表现为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和心源性猝死等多种形式。脑血管病则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
2致病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的大规模流行,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现代人劳累过度,心理压力过大,平时又不注意合理安排饮食,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较少参加必需的运动,久而久之,在体内种下恶果。另外,抽烟、过量饮酒、肥胖,这些也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诱因。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这类疾病,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3时间节律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在24h内的时间节律是外部环境和内在生理功能周期变化的结果,了解和掌握其发病规律,对有效防治意义重大。
3.1避免外源性激发因素有学者研究了激发心血管急性发作的动物模型,提出避免外来激发因素在预防冠心病发作的重要性,这一实践对指导预防冠心病发作有一定意义,即避免心血管疾病节律高峰前激发因素。
3.2高血压的防治早晨血压升高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现已证实昼夜血压高峰在16:00左右,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和中风的节律峰一致,因此防治早上血压升高有重大意义。临床证实受体阻滞剂每日1~2次均不能抑制早上血压高峰。而长效钙离子拮抗剂(氨氯地平、尼莫地平等)、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制剂(赖诺普利、培哚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制剂(代文、科素雅)能使患者24h血压稳定降低,对有效控制早上血压升高效果好,并对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有较好疗效。
3.3时间用药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药剂的时间节律:
(1)β-受体阻滞剂。很多资料证实无内源性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能改变心肌缺血的时间节律峰,消除心肌梗死的节律峰,减少心源性猝死,减慢心率可能是其主要机理,β-受体阻滞剂是较早证实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和住院率的药物。近来,CAPRICORN研究再次表明,β-受体阻滞剂对高危的心肌梗死患者也有益处。采取時间用药,奏效更佳。(2)阿斯匹林。本药对心肌梗死的节律无影响,但它能使心肌梗死发生率减慢,可能与阿斯匹林对早上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有关。因此,以早上服用阿斯匹林效果更佳。临床实践证明,抗血小板治疗可明显降低非致死性再梗死、卒中血管性死亡等不良事件。(3)钙拮抗剂。钙拮抗剂单用或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对抑制24h缺血发作有较好疗效,能抑制早上缺血节律峰。
4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认识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实行自我保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心有朝霞,胸怀开阔,积极参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参加健身运动,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减缓肌肉萎缩,防止肥胖,增强心脏功能。以心率为例,如按70次/分,如果经过运动锻炼可以减到60次/分,表面看也许与以前没什么差别,只减少了10次心跳;可是在一年间,就减少了550万次心跳。健身锻炼有益心脏健康,最有益的锻炼项目是大步行走。
5安全的物理治疗
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患者应加用医学治疗。目前,降血脂的治疗仍以药物干预为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药物疗效所限和毒副作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对降血脂的干预控制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弱激光治疗在高血脂防治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早期一代激光疗法是以血液体外照射回输技术;二代产品多以光纤插入血管内激光照射治疗,从而达到降血脂、降血粘的治疗目的;第三代产品主要是以鼻腔照射、口腔照射。
由此看来,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关键是要付诸行动。中老年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尤其是老年人不要总是满足于“自我感觉良好”,有点小毛病不以为然。老年人的血管老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新陈代谢变慢,机体反应迟钝,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猝死、脑梗塞、脑溢血等疾病。所以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身体上的每一处“蛛丝马迹”,定期做体格检查,没病预防,有病早治。
参考文献
[1] 何鑫. 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法的研究[J]. 中外医疗, 2008,(10) [2] 黄荣宁, 周祖文.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右江医学, 2005,(05)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这类疾病,自己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1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两大类疾病的总称,它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症状,在时间长短、程度轻重上不尽相同,因此可表现为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和心源性猝死等多种形式。脑血管病则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
2致病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的大规模流行,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现代人劳累过度,心理压力过大,平时又不注意合理安排饮食,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较少参加必需的运动,久而久之,在体内种下恶果。另外,抽烟、过量饮酒、肥胖,这些也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诱因。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这类疾病,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3时间节律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在24h内的时间节律是外部环境和内在生理功能周期变化的结果,了解和掌握其发病规律,对有效防治意义重大。
3.1避免外源性激发因素有学者研究了激发心血管急性发作的动物模型,提出避免外来激发因素在预防冠心病发作的重要性,这一实践对指导预防冠心病发作有一定意义,即避免心血管疾病节律高峰前激发因素。
3.2高血压的防治早晨血压升高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现已证实昼夜血压高峰在16:00左右,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和中风的节律峰一致,因此防治早上血压升高有重大意义。临床证实受体阻滞剂每日1~2次均不能抑制早上血压高峰。而长效钙离子拮抗剂(氨氯地平、尼莫地平等)、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制剂(赖诺普利、培哚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制剂(代文、科素雅)能使患者24h血压稳定降低,对有效控制早上血压升高效果好,并对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有较好疗效。
3.3时间用药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药剂的时间节律:
(1)β-受体阻滞剂。很多资料证实无内源性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能改变心肌缺血的时间节律峰,消除心肌梗死的节律峰,减少心源性猝死,减慢心率可能是其主要机理,β-受体阻滞剂是较早证实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和住院率的药物。近来,CAPRICORN研究再次表明,β-受体阻滞剂对高危的心肌梗死患者也有益处。采取時间用药,奏效更佳。(2)阿斯匹林。本药对心肌梗死的节律无影响,但它能使心肌梗死发生率减慢,可能与阿斯匹林对早上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有关。因此,以早上服用阿斯匹林效果更佳。临床实践证明,抗血小板治疗可明显降低非致死性再梗死、卒中血管性死亡等不良事件。(3)钙拮抗剂。钙拮抗剂单用或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对抑制24h缺血发作有较好疗效,能抑制早上缺血节律峰。
4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认识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实行自我保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心有朝霞,胸怀开阔,积极参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参加健身运动,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减缓肌肉萎缩,防止肥胖,增强心脏功能。以心率为例,如按70次/分,如果经过运动锻炼可以减到60次/分,表面看也许与以前没什么差别,只减少了10次心跳;可是在一年间,就减少了550万次心跳。健身锻炼有益心脏健康,最有益的锻炼项目是大步行走。
5安全的物理治疗
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患者应加用医学治疗。目前,降血脂的治疗仍以药物干预为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药物疗效所限和毒副作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对降血脂的干预控制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弱激光治疗在高血脂防治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早期一代激光疗法是以血液体外照射回输技术;二代产品多以光纤插入血管内激光照射治疗,从而达到降血脂、降血粘的治疗目的;第三代产品主要是以鼻腔照射、口腔照射。
由此看来,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关键是要付诸行动。中老年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尤其是老年人不要总是满足于“自我感觉良好”,有点小毛病不以为然。老年人的血管老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新陈代谢变慢,机体反应迟钝,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猝死、脑梗塞、脑溢血等疾病。所以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身体上的每一处“蛛丝马迹”,定期做体格检查,没病预防,有病早治。
参考文献
[1] 何鑫. 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法的研究[J]. 中外医疗, 2008,(10) [2] 黄荣宁, 周祖文.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右江医学,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