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莱芜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大量的民间工艺艺术,随着新的时代发展,这些具有地域性的民间艺术如何发展创新,是目前艺术家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地方性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发展传统民间工艺,如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通过添加欣赏课程、开设实践课程、基地参观学习等途径能够使学生们了解、熟知传统民间工艺,为传统民间工艺的发展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莱芜;传统民间工艺;地方性院校;泥塑;锡雕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其本身是地方艺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代表性的地方民间工艺是当时人们为满足自己生活和审美需要而产生的,其代表了一定的乡土民情,可以说是祖传中的精华,是“纯正的国粹”。
莱芜地处山东省中部,古代称为嬴、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目前包含莱城和钢城以及三个省级开发区。莱芜有着上千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逐渐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莱芜境内的民间工艺美术包括:莱芜锡雕、吕家泥塑、剪纸、字画贴工艺、荷包、木刻烙书等,这些民间手工技艺,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下,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如何在当代市场经济下得到传承发展,需要民间艺人与政府加以共同努力,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间技艺加以发扬光大,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当代社会之中。
虽然许多优秀的莱芜民间工艺已经申报或是被录用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得到了人民、政府等多方面的关注与保护。但不用质疑的是仍然有很多传统民间工艺仍然面临着发展商的巨大瓶颈。因此,在地方性院校的积极开展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播,十分有利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一是在课程中加入地方性民间工艺的欣赏课程,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熟知、深化这些地方性民间工艺,才能从小树立学生们的自我意识,自觉加强对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莱芜地区的传统民间工艺多大数十种,如泥塑、烙画、锡雕等,学生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认识到这种民间工艺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自身对民间工艺的熟知性程度,对于加快民间工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二是开设民间工艺相关的专业化课程。传统民间工艺理论上的学习使其了解了民间工艺的来源、发展历程以及意义等,同时加大对民间传统工艺的实践课程,才能及时的转化学生们的激情,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力发展出具有高素质的民间工艺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地方性院校具备开设民间工艺课程的优势,如教学条件、师资力量、专业设计等方面,特别是能够近距离接触民间工艺基地或是民间工艺所在的村落,可以十分方便的邀请到一些传统民间工艺艺术家走进课堂授课。同时也可以邀请到这些艺术传人到学校课堂中讲课,将具有延续传承的制作工艺交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加以改良,用现代思维加以创新,从而实现传统民间工艺的现代化转变。以莱芜泥塑为例,在目前许多莱芜职业教育学校中,开设了泥塑课程,通过邀请一些泥塑大师到校讲解加强了学生们对泥塑文化的认识,同时,泥塑大师现场制作,在无形中带动了学生们对泥塑的制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全方位的熟悉度,最后通过大师们指导学生们指导泥塑作品,逐渐让学生们喜欢上此类传统民间艺术。在2015年3月3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就请到了莱芜著名的泥塑传人吕孝立先生到课堂现场授课。通过精彩的讲座和现场的创作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们对泥塑的充分认识,收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三是积极组织广大学生们到民间工艺的基地与民间艺术博览会参观学习。传统民间工艺本身就有一定的地域性,大量的民间工艺多是分布在具有悠久文化底蕴的村庄中,所以对于在教育中加大对传统民间工艺的宣传与引导,带领学生们深入到工艺基地中参观学习,显得十分的必要。如莱芜锡雕主要分布在莱城区杨庄、莱城南关等地区,随着国家对民间艺术的重视,许多村庄逐渐在继承中创新就得加工工艺,吸取新的技术,走现代化、科技化的生产道路。类似的参观与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民间工艺,接收民间工艺,把民间工艺传承下去。现在,许多民间博览会的开展极大地宣传了许多优秀民间艺术作品,让大中院校的学生们走进类似的展会中,让他们感受民间艺术的真正魅力,培养其内心的喜好,可以让一部分的学生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传承中。
四是培养一定的民间艺术教师,同时编写相关特色教材。目前,院校中的艺术教师多是以正统教育为主,且对地方性民间工艺相对缺乏实质性的了解,且教学多以书本为主,书本本身缺乏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因此应当根据地方上的实情,邀请优秀的民间艺人到职业院校中有计划地为教师“补脑”,实现“民族艺术”与学习教育的统一,真正的培养出一批熟悉、热爱民间艺术的教师。对于教材的编著应结合当地的特点,既能与国家教育计划同步,又能体现地方上的文化特色,实现国家与地方的同步,从而将民间工艺发扬壮大。
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如何加以传承、创新启示碰发出新的时代气息,符合现代生活审美是目前我们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地方性院校具有众多优势可以极大地促进传统民间工艺的发展,在地方性院校中开设理论课、实践课,培养一定数量的艺术教师等,能够是的传统民进艺术从地域化走向专业化,既能延续传统民间工艺的发展,也能极大地促进传统民间工艺走向现代化、科学化道路,实现传统与时代的结合,让传统民间艺术展现出新的时代魅力。
【参考文献】
[1]刘道义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2]王毅.中国民间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3]靳之林.中国民问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4]李海平.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M].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06)
[5]李新华山东民间艺术志[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6]朱 志 春山 东 地 域 文 化 通 览———莱 芜 文 化 通 览[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耿 霞,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吴国良,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关键词:莱芜;传统民间工艺;地方性院校;泥塑;锡雕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其本身是地方艺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代表性的地方民间工艺是当时人们为满足自己生活和审美需要而产生的,其代表了一定的乡土民情,可以说是祖传中的精华,是“纯正的国粹”。
莱芜地处山东省中部,古代称为嬴、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目前包含莱城和钢城以及三个省级开发区。莱芜有着上千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逐渐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莱芜境内的民间工艺美术包括:莱芜锡雕、吕家泥塑、剪纸、字画贴工艺、荷包、木刻烙书等,这些民间手工技艺,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下,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如何在当代市场经济下得到传承发展,需要民间艺人与政府加以共同努力,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间技艺加以发扬光大,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当代社会之中。
虽然许多优秀的莱芜民间工艺已经申报或是被录用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得到了人民、政府等多方面的关注与保护。但不用质疑的是仍然有很多传统民间工艺仍然面临着发展商的巨大瓶颈。因此,在地方性院校的积极开展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播,十分有利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一是在课程中加入地方性民间工艺的欣赏课程,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熟知、深化这些地方性民间工艺,才能从小树立学生们的自我意识,自觉加强对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莱芜地区的传统民间工艺多大数十种,如泥塑、烙画、锡雕等,学生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认识到这种民间工艺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自身对民间工艺的熟知性程度,对于加快民间工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二是开设民间工艺相关的专业化课程。传统民间工艺理论上的学习使其了解了民间工艺的来源、发展历程以及意义等,同时加大对民间传统工艺的实践课程,才能及时的转化学生们的激情,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力发展出具有高素质的民间工艺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地方性院校具备开设民间工艺课程的优势,如教学条件、师资力量、专业设计等方面,特别是能够近距离接触民间工艺基地或是民间工艺所在的村落,可以十分方便的邀请到一些传统民间工艺艺术家走进课堂授课。同时也可以邀请到这些艺术传人到学校课堂中讲课,将具有延续传承的制作工艺交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加以改良,用现代思维加以创新,从而实现传统民间工艺的现代化转变。以莱芜泥塑为例,在目前许多莱芜职业教育学校中,开设了泥塑课程,通过邀请一些泥塑大师到校讲解加强了学生们对泥塑文化的认识,同时,泥塑大师现场制作,在无形中带动了学生们对泥塑的制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全方位的熟悉度,最后通过大师们指导学生们指导泥塑作品,逐渐让学生们喜欢上此类传统民间艺术。在2015年3月3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就请到了莱芜著名的泥塑传人吕孝立先生到课堂现场授课。通过精彩的讲座和现场的创作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们对泥塑的充分认识,收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三是积极组织广大学生们到民间工艺的基地与民间艺术博览会参观学习。传统民间工艺本身就有一定的地域性,大量的民间工艺多是分布在具有悠久文化底蕴的村庄中,所以对于在教育中加大对传统民间工艺的宣传与引导,带领学生们深入到工艺基地中参观学习,显得十分的必要。如莱芜锡雕主要分布在莱城区杨庄、莱城南关等地区,随着国家对民间艺术的重视,许多村庄逐渐在继承中创新就得加工工艺,吸取新的技术,走现代化、科技化的生产道路。类似的参观与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民间工艺,接收民间工艺,把民间工艺传承下去。现在,许多民间博览会的开展极大地宣传了许多优秀民间艺术作品,让大中院校的学生们走进类似的展会中,让他们感受民间艺术的真正魅力,培养其内心的喜好,可以让一部分的学生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传承中。
四是培养一定的民间艺术教师,同时编写相关特色教材。目前,院校中的艺术教师多是以正统教育为主,且对地方性民间工艺相对缺乏实质性的了解,且教学多以书本为主,书本本身缺乏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因此应当根据地方上的实情,邀请优秀的民间艺人到职业院校中有计划地为教师“补脑”,实现“民族艺术”与学习教育的统一,真正的培养出一批熟悉、热爱民间艺术的教师。对于教材的编著应结合当地的特点,既能与国家教育计划同步,又能体现地方上的文化特色,实现国家与地方的同步,从而将民间工艺发扬壮大。
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如何加以传承、创新启示碰发出新的时代气息,符合现代生活审美是目前我们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地方性院校具有众多优势可以极大地促进传统民间工艺的发展,在地方性院校中开设理论课、实践课,培养一定数量的艺术教师等,能够是的传统民进艺术从地域化走向专业化,既能延续传统民间工艺的发展,也能极大地促进传统民间工艺走向现代化、科学化道路,实现传统与时代的结合,让传统民间艺术展现出新的时代魅力。
【参考文献】
[1]刘道义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2]王毅.中国民间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3]靳之林.中国民问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4]李海平.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M].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06)
[5]李新华山东民间艺术志[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6]朱 志 春山 东 地 域 文 化 通 览———莱 芜 文 化 通 览[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耿 霞,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吴国良,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