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岁月起,我就是图书馆少年阅览室的读者了。二十多年来,只要图书馆开放,我便一直是它的阅览证或外借证的持有者。
文化大革命以来,图书馆的借阅制度几经变化。有一条是至今有效的,即专业对口借阅制度。起初,专业对口真是对得严丝合缝。一位下乡支农的机械厂技术员要借有关畜牧的书,就受到拒绝,理由是学机械的只能借机械书。又有一位机械工人想看几本关于钟表的书,因其工作单位不属钟表行业,也是没有借到。我看不过去,想在意见簿上打个抱不平,谁知一打开意见簿,已经有多少个先我而写上的这样的意见。
后来,专业对口的重点逐渐转移到社会科学方面去了,文艺则成为重点的重点。看来馆方是下了决心不打算改变这种办法的了。
花样也还是有的。比如说,拿出一些经过筛选的社会科学书和文艺书,开辟了第二、第三阅览室。但其结果,恐怕只是骗骗读者。我说这话并不想委屈人家。这些新开辟的阅览室连近一两年的新书都不全,还能说什么别的呢?
这种专业对口的借阅制度,不知是哪一位天才的老爷兴起来的。我要问一问:科学上可以这样限制么?文艺上可以这样限制么?你这图书馆又不是电影院,要这种对号入座干什么?
我呼吁废除这种办法!(常犊)
文化大革命以来,图书馆的借阅制度几经变化。有一条是至今有效的,即专业对口借阅制度。起初,专业对口真是对得严丝合缝。一位下乡支农的机械厂技术员要借有关畜牧的书,就受到拒绝,理由是学机械的只能借机械书。又有一位机械工人想看几本关于钟表的书,因其工作单位不属钟表行业,也是没有借到。我看不过去,想在意见簿上打个抱不平,谁知一打开意见簿,已经有多少个先我而写上的这样的意见。
后来,专业对口的重点逐渐转移到社会科学方面去了,文艺则成为重点的重点。看来馆方是下了决心不打算改变这种办法的了。
花样也还是有的。比如说,拿出一些经过筛选的社会科学书和文艺书,开辟了第二、第三阅览室。但其结果,恐怕只是骗骗读者。我说这话并不想委屈人家。这些新开辟的阅览室连近一两年的新书都不全,还能说什么别的呢?
这种专业对口的借阅制度,不知是哪一位天才的老爷兴起来的。我要问一问:科学上可以这样限制么?文艺上可以这样限制么?你这图书馆又不是电影院,要这种对号入座干什么?
我呼吁废除这种办法!(常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