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改变以往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把学习当作负担,减轻压力,真正学为所用。
培养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必然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点来入手。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何谈自主?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最好的引路人。尤其是数学知识本身就缺乏趣味性,给孩子的感觉是很抽象的,小学生的思维还局限在看和听的感观上,局限在事物的表面。让他们通过表面上的知识联想到内在的联系,对很多孩子来说是很难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把数学和语文、美术、科学等等一些学科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课件讲述一个《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走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天热口渴,孙悟空弄来一个大西瓜。他刚把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猪八戒就抢走了一份,嘴里还说:“俺太渴了,这一半归我了!”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猪八戒这样做,对吗?公平吗?(不公平)那么,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引发学生对“平均分”产生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去探索,自主地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个性化的发展。
二、传授合理学法,增强自主学习
合理的学习方法,能让学习更轻松,收益更大,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这三个步骤来学习,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扎实。但是,这种学习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数的孩子都只有课上学习这一种方式,一部分比较听话的孩子,能够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可能是比较机械性的。所以,就需要我们巧妙地设计,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这部分内容之前,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个小调查,记录一下家里的食盐每袋的重量是多少、自己吃的零食外包装上的重量,找一找哪些物品上标有重量记录下来;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记录超市里一些食品包装上的重量;买一些鸡蛋,估计一下一个鸡蛋有多重……再把孩子们收集的数据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的亲身体验,不但能收获知识,也会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再如,初学统计时,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某一地点观察并记录过往的车辆,统计出不同车型的数量,同样把学生统计出的这些数据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收集的资料是很有价值的,就会提高他们参与的热情。那么,课后的复习,我们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践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索。
三、营造研讨契机,促进思维发展
课堂上的交流研讨能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思维的发展,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小范围的研讨能减小从众心理的可能性。同时,无论是表述还是争论,都会促进他们的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营造研讨的契机,每堂课应保证至少有一次研讨,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多次研讨。例如,教学“三角形”时,首先认识三角形,学生可以在研讨中感受三角形是一个怎样的图形: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直的、三个角是尖的、三条线段是首尾相连的……接下来,通过拼摆、研讨感受三根小棒只能摆一种三角形,而四根小棒却能摆出好多种四边形,体会三角形的唯一性。这样,这节课,学生就有两次研讨的机会。另外,教师在学生研讨中,要注意观察引领,不可完全放手,避免偏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注重课堂评价,建立学生信心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而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注重方式,又要运用合理的语言,要表达出真情实感。很多老师习惯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这样的语言来肯定和激励孩子,但是,这样的激励是没有实质性和针对性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孩子们就会厌烦了。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回答的问题来给予相应的评价。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广角——搭配》的内容时,两件上衣和两件下装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当孩子把所有的穿法都说出来时,老师可以说:“你能想出这么多穿法呀,真了不起!快来和同学分享一下吧!”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到亲近和自然,更加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信心。有时候也可以用肢体语言进行简单的评价,如微笑点头也是一种评价,一种鼓励。
五、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已经广泛应用,它把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如果我们能够应用网络、应用智能化的教学系统,把课内外的知识串联起来,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如果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智能化教学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学习课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老师,并将自己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以满足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點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的需要。对教师而言,课堂上,教师可以直接捕捉到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差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妥善处理。课后教师可以把课堂上的重点知识和不易理解的难题,制作成微课,上传相应的网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点击收看。通过适宜的学习内容及适切的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是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需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培养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必然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点来入手。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何谈自主?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最好的引路人。尤其是数学知识本身就缺乏趣味性,给孩子的感觉是很抽象的,小学生的思维还局限在看和听的感观上,局限在事物的表面。让他们通过表面上的知识联想到内在的联系,对很多孩子来说是很难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把数学和语文、美术、科学等等一些学科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课件讲述一个《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走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天热口渴,孙悟空弄来一个大西瓜。他刚把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猪八戒就抢走了一份,嘴里还说:“俺太渴了,这一半归我了!”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猪八戒这样做,对吗?公平吗?(不公平)那么,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引发学生对“平均分”产生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去探索,自主地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个性化的发展。
二、传授合理学法,增强自主学习
合理的学习方法,能让学习更轻松,收益更大,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这三个步骤来学习,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扎实。但是,这种学习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数的孩子都只有课上学习这一种方式,一部分比较听话的孩子,能够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可能是比较机械性的。所以,就需要我们巧妙地设计,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这部分内容之前,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个小调查,记录一下家里的食盐每袋的重量是多少、自己吃的零食外包装上的重量,找一找哪些物品上标有重量记录下来;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记录超市里一些食品包装上的重量;买一些鸡蛋,估计一下一个鸡蛋有多重……再把孩子们收集的数据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的亲身体验,不但能收获知识,也会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再如,初学统计时,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某一地点观察并记录过往的车辆,统计出不同车型的数量,同样把学生统计出的这些数据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收集的资料是很有价值的,就会提高他们参与的热情。那么,课后的复习,我们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践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索。
三、营造研讨契机,促进思维发展
课堂上的交流研讨能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思维的发展,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小范围的研讨能减小从众心理的可能性。同时,无论是表述还是争论,都会促进他们的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营造研讨的契机,每堂课应保证至少有一次研讨,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多次研讨。例如,教学“三角形”时,首先认识三角形,学生可以在研讨中感受三角形是一个怎样的图形: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直的、三个角是尖的、三条线段是首尾相连的……接下来,通过拼摆、研讨感受三根小棒只能摆一种三角形,而四根小棒却能摆出好多种四边形,体会三角形的唯一性。这样,这节课,学生就有两次研讨的机会。另外,教师在学生研讨中,要注意观察引领,不可完全放手,避免偏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注重课堂评价,建立学生信心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而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注重方式,又要运用合理的语言,要表达出真情实感。很多老师习惯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这样的语言来肯定和激励孩子,但是,这样的激励是没有实质性和针对性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孩子们就会厌烦了。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回答的问题来给予相应的评价。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广角——搭配》的内容时,两件上衣和两件下装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当孩子把所有的穿法都说出来时,老师可以说:“你能想出这么多穿法呀,真了不起!快来和同学分享一下吧!”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到亲近和自然,更加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信心。有时候也可以用肢体语言进行简单的评价,如微笑点头也是一种评价,一种鼓励。
五、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已经广泛应用,它把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如果我们能够应用网络、应用智能化的教学系统,把课内外的知识串联起来,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如果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智能化教学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学习课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老师,并将自己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以满足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點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的需要。对教师而言,课堂上,教师可以直接捕捉到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差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妥善处理。课后教师可以把课堂上的重点知识和不易理解的难题,制作成微课,上传相应的网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点击收看。通过适宜的学习内容及适切的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是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需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