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春运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春运就要开始了。春运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种发生在春节前后的特殊运输季,背后则是庞大的人口短期集中性流动。因此从狭义来说古人是没有春运的,但是从广义来说,从春节出现那时起,春运现象就存在了,古代过节也有“回家难”。
  “回家过年”溯源
  为何过年时一定要回家?这可能与传说“年”是个恶兽有关。传说“年”长着四只角四只足,力大无比,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即除夕,便会出来作祟。当时生产力低下,个体对付“年”的能力不足,人多力量大,于是全家人守在一起,等着“年”的来到,合力把“年”赶走。所以不论怎么困难,有什么样的理由,在外的家庭成员都要赶回来助一臂之力。
  为了赶走“年”这个坏东西,在一年的最后一夜——除夕,全家都不敢睡觉——“守岁” 风俗由此而来。
  古代何时开始过年?
  据中国最早一部释义词典《尔雅》“岁名”条解释,“年”在唐尧时称为“载”,夏代称为“岁”,商代称为“祀”,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据此可以推出,在周代出现了现代春节的雏形——过年,古代的“春运”也就应该出现在这个时候。
  需要指明的是,由于受自然、政策,特别是封建时代“父母在不远游”等礼俗因素的限制,过去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距离也不会远,“外出务工人员”并非古代春运的主体,而是以公务人士和商人为主。由于道路建设落后、交通工具简单,许多人因为路途遥远,根本无法回家过年,即便到了交通相对发达的隋唐时期,“回家难”现象也无法改变。虽然史料上没有具体说明,但从当时诗人留下来的作品就中可以看出。
  秦代的“高速公路”和“高铁”
  “回家难”的背后实是“行路难”,解决春运矛盾,根本上是要解决交通问题。
  在殷商时代,中国古人便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在安阳殷墟考古中便发现了大量车马坑。到了秦代,中国的陆路交通水平突飞猛进,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这给“春运”提供了便捷。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折算一下,此驰道宽达69米。不只路宽,路旁边还栽植松树,注意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
  一般人认为驰道为皇帝专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驰道是“天子道”不错,但“道若今之中道”,也就是说驰道是多功能的,中央部分(3丈宽)才是速度较快的皇帝专车用道,别的车和人只能走一边,与现代全封闭高速公路分快、慢车道,如出一辙。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轨路是什么路?是当时的“高铁”。当然轨道非铁轨,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超快。
  秦代有“高铁”,这一惊人结论是结合现代考古发现推测出来的,该遗址位于今河南南阳境内,轨路的存在让《史记》中所谓“车同轨”有了新的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秦代的公路网并不是为当时春运的需要而修建的,而是出于军事战略物资输送的考虑,但它对诸如过年这样的民间风俗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可以理解为它是古代春运史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古代春运“大巴”——畜力车
  陆路交通在古代春运中占有主导地位,随着后期造船技术的日益成熟,水上交通便成了江南和沿河海地区旅客出行的主要方式,这一方式直到近几十年,才退出春运客流市场。
  影响春运效率的,除了路况以外,还有运输工具。中国不只是最早修筑高速公路和使用轨道交通的国家,还发明了各种运输工具。国外学者认为,车为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5世纪时首创,其实中国人也不晚,使用也很早,史料记载在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车了。
  在古代,驱车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辇,辇是轿子的前身,之后又有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黄包车和三轮车出现较晚,黄包车是19世纪末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因此北京人称之为“东洋车”。
  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主要靠畜力车,它是中国古代的大巴。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至今在北方个别地方的路上仍能看到马车。
  古代春运的主体也是普通人,一般能坐个轏车回家就很显摆了。大多数人只能靠两条腿或牲畜代步,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因为不是一天能到家的,古代路边的小饭店、家庭旅馆、官办驿站也多,食宿方便。
  唐代运输有全国统一价
  现代春运会动用一切运力以保证节日运输,古代也是。中国过去有官办、商办、民营三类交通体系,但不论是哪一种都是要收费的。逢到节日时,客运和物流费用会比平时贵一些,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如在唐代,商业运输便有一个全国统一价,并设有最高和最低限价,连里程速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以唐开元年间为例,当时相当于现在基层股级干部的九品官,一月工资为3817文,日收入约127文。以“二人顶一驮”来说,抬着50千克的东西走50千米,每人可以得50文,以每天走25千米来说,日收入25文,这在当时可买2斗米(约12.5千克),所以当时的运费并不高。如果走水路则更便宜,“坐船回家”是古人春运时的首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春运期间会有人做慈善,免费送民工回家过年,在古代也会有善人这样做,送上盘缠,让穷人过年时能与家人团聚。
  (选自2014年第12期《奇闻怪事》,本刊有改动)
其他文献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小改革几十次,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改革事件,会发现一些奇特的现象即他们采取的改革策略几乎都是“托古改制”。古代的改革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下面,我们主要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祖先崇拜  我们的先民在原始社会的前期,由于人类力量的弱小,同时他们对大自然的力量感到畏惧,这时他们信奉“万物有灵”的观念。每个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自然神,有的信奉山神,有的信奉水神,有的信奉鸟神,不
经过多年来翻译、引进西方的阶段后,目前,科学社会学界大都认为,我们不能只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已有理论,而应该尝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学理论。令人欣喜的是,新近出版
革命者总是以革命事业为重的。在彭雪枫与林领的密月中,盘踞在苏北的苏鲁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奉蒋介石之令,与津浦路西汤恩伯、李仙洲部以及桂军李晶仙、李本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①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①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
如今,黄浦江上长虹卧波,江下又有隧道横贯其间,这些巨大的越江工程将浦东、浦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浦江两岸比翼齐飞共同发展的局面。 建筑越江工程,沟通浦江两岸,是上
“鹰化为鸠”是《礼记·月令》中记载的一种物候现象,历代学家对此并未有过准确的解释。通过结合鹰隼及杜鹃客观的自然习性可以推测出,“鹰化为鸠”实际是候鸟的季节迁徙。鹰
高端平台:她是珠江水系权威行业期刊,中国水运核心期刊。下接区域民生,上抵高端案头。传播行业文化,解读行业价值,链接国内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行业智库:理事会成员源自政府
混合物相平衡是重要的热力学性质之一,是化工过程设计与控制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因此,精确预测混合物相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修正的硬球三参数状态方程(MCSPT方
一份温暖的开始,是她送给这个世界的;一份温暖的延续,是这个世界送给她的。我们的世界,需要这样双向的、能彼此回应的温暖。大年初二清晨,小小的山村还笼罩在一片静谧中。她
白居易《长恨歌》生动地描述了唐明皇李隆基宠爱杨贵妃的情形:记述杨贵妃生前的,有“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诗句。可见,唐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