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焦作市空间扩展模式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ts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化浪潮下,各个城市都将面临新一轮的城市空间规模扩大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如何选择城市高效、可持续的“空间发展模式”,已成为学术界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通过对焦作市城市空间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结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焦作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焦作市、空间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作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二级城市,近年来焦作市城市空间快速扩展。据统计资料显示,自1998年到2012年,焦作市建成区面积由46.00km2增加到96.69 km2,10多年间增长一倍余,年均增长率达5.9%。对于正处在转型时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通过对城市发展演化历程的整理和研究,把握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科学选择空间发展模式则显得格外意义重大。
  2焦作市空间发展演变历程
  1.早期城市空间发展
  焦作市最初分为西焦作、东焦作两个自然村,古称涧西屯、涧东屯。焦作市区在商、周和西汉三个朝代先后有四座古城,即商代的雍城(今府城),春秋时期的隤城(今隤城寨)、南阳邑(今安阳城)和西汉时代的山陽城(今墙南)[1]。
  从总体来看,古时焦作发展比较缓慢,规模扩张不太明显,城市只在河流的一侧发展,结构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从现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形态来看,并没有这四座古城的痕迹。
  2.近代城市空间发展
  焦作近代工业城是从矿区发展而来的。1910年,清政府以西焦作为中心建置焦作镇,由于发展的需要,英商福公司在焦作的十几年间修建了多条道路,这些道路发展至今仍是焦作城市的基本骨架。这一时期城市向心性强,单中心结构明显。该阶段城市空间呈现以集中发展为主线,城市空间外延型扩展的特点。到1949年,焦作市建成区范围仅为2.5 km2,城市呈南北向长方形。
  3.现代城市空间发展
  1956年,焦作矿区正式设立焦作市,已经建成的区域面积达到6.6 km2,当时的焦作只能算的上是一个规模较小的从事矿业生产的小城市。到1985年,随着马村、中站两个工业镇初步发展起来,焦作市“一城两镇”的空间布局模式雏形显现。在以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用地以主城区为中心向东、南方向蔓延,中站、马村两个工业镇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张。截至1992年焦作建成区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35.12 km2。1999年,位于城市老中心区的南部的焦作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批准成立。2003年5月,随着焦作市43个党政机关搬迁至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此为中心的行政新区逐渐形成。与此同时,中站、马村工业组团沿城市干道向老城区方向扩展,组团间的空隙逐渐被填充,与市中心区联系紧密后,进而发展成为焦作市的两个城区。2012年,焦作市总的的建成区面积已经增加到96.69 km2,这其中包括老城区的解放区、山阳区,合并进来的中站区、马村区以及新设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从焦作城市空间发展演变可以看出:首先,从城市扩展方向上分析,城市发展早期受河流山脉用地条件的限制不大,并在以后多年中保持不变。到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地形限制作用逐渐强烈。北面受到太行山脉的阻隔,东西方向受到采煤塌陷、高速公路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分割,城市空间的扩展方向主要集中向南发展。
  其次,从空间形态上分析,早期主要是点向面的扩展形式,中期转变为跳跃组团式发展,后期则有在组团之间形成老城区、高新区双核结构的趋势。其中城市空间的演化在发展中期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建国后,随着工业发展需要,中站、马村工业镇的建立使焦作组团式结构模式的雏形初步显露,出现了“一城两镇”的空间形态。
  第三,从用地规模上分析,城市早期增长缓慢,从1956-1992三十多年间,焦作建成区仅增长了近30 km2。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转型的需要,近年来用地规模出现急剧增加,在2002-2012十年间,焦作建成区面积增加就高达40 km2。
  3焦作市空间发展模式总结
  根据前文焦作市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形态和规模等特征,对比焦华富等学者提出的传统煤炭城镇空间结构阶段模式,在此基础上作者划分出焦作市不同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阶段。
  a.点状城市空间形态形成阶段(1900s-1930s)。焦作市是由于煤炭资源开发而兴起。1898年,英商福公司在焦作地区为了进行较大规模的机械化煤炭开采而集聚了一批产业工人,从而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生活区域。福公司在焦作开矿,是焦作城市诞生的契机。192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焦作市。
  b.向面状转变的近域扩展阶段(1930s-1960s)。这一时期,焦作城市以煤炭生产为主,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区面积狭小。由于发展的需要,福公司投资修建了哲美森大街(今民生街)、中山东街(今新华街)、福中大街(今民主中路)和中原大街(今解放西路)等数条主干道,形成了焦作市初期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构架,焦作市煤炭工业城市的轮廓已初步完成勾勒。
  c.离心式组团跳跃发展阶段(1960s-2000s)。建国后,焦作市煤炭工业快速发展,受煤炭资源开采特点限制,城市空间沿交通干线向外跳跃扩展,呈现“一城两镇”分散式布局。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原先分散的镇,因为工业发展的带动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生活功能不断增加,人口也随之聚集,逐步具备了成为中心城市分组团的潜力。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相互联系的需要,一批建立较早的中站镇、马村镇沿交通干线不断呈现相向发展和相互靠近的形态。1957年中站区和马村区划入焦作市区,形成了城市空间离心式组团跳跃式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d.向心式框架填充发展阶段(2000s-至今)。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从1999年底开始,焦作市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其它工业部门也在逐步取代煤炭工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城市转型时期到来。伴随着经济转型而来的,便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模式的转变。2005年焦作行政中心南移,并以此为中心形成新城区,城市出现双核结构。新区用地面积快速增加,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焦作市干道网络的形成,城市也随之进入向心式框架填充发展时期。
  4焦作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构想
  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受到诸如资源分布区、采煤塌陷区这些不宜建设空间的制约,“先天性”地形成了分散状的空间形态。从表面上看,资源型城市的空间集聚性与分散性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这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立统一的。有关学者曾根据研究指出,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受到城市发展周期的影响,并划分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型期四个阶段,对应转型期的空间结构为多“中心”集聚[2]。这一论断在汪雪峰对现阶段资源型城市按照空间结构的综合分类研究中得到印证,在统计的17个资源型城市中,“多中心组团型”城市占59%,资源型城市总体上伴随着城市职能由单一向综合转变的过程中,空间结构类型也由“一城多镇型”或“集中型”向“多中心组团型”演化,“多中心组团型”空间结构将是我国资源型城市最主要的类型[3]。
  目前焦作正处于城市转型时期,空间结构呈现分散组团状,随着行政中心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实力的进一步增强,聚集作用显现,有在城市南部形成新的城市副中心的趋势。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同时加以引导和规划控制,这种分散的组团结构有演变发展成为双中心网络空间结构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焦作市选择的“双中心网络”空间结构与罗杰斯提出的“多中心、紧凑型”空间模式设想有共通之处,即在处理城市集中与分散的分歧上到达“形散而神不散”的目标,为便于生产的需要和空间现状的限制,组团之间是相互分离的;同时为便于生活的需求以及最大限度的发挥集聚效应,每个组团内部又是密集的。
  通过对焦作市百年来空间演化的考察和资源型城市的演变规律的把握,笔者建议未来焦作市应坚持走多中心、紧凑型布局的路线,舍弃“无秩序的集中”,坚持“有秩序的分散”,努力发展为以交通网、信息网和绿化带相互串联的多中心、紧凑型空间的新型城市,以达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艳.焦作市区内部空间结构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07.
  [2]樊涛.转型期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研究---以铜川市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1.
  [3]汪雪峰.能源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榆林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其他文献
摘要: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区划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行政管理的效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城市化发展对行政区划设置提出了新要求,我县按照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更好提供公共服务的原则,合理调整行政区划。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合理配置行政资源,提高行政能力与效率。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 设置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要: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唐山市设市以来第一次举办的世界级盛会,挖掘唐山城市特色,改善城市面貌,建设富有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是会时最直接的、最富于表现力的外在体现之一。绿地的规划从点和线两个系统进行公园建设,为改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让百姓尽快享受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成果是绿地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唐山居住区公园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201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建筑行业得以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象征着城市容貌的高層建筑出现了。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高层建筑虽然说能够代表城市的发展水准,给城市带来好处。但是,它引发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下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内容。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设计;城市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与国际化地位
期刊
摘要:文章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与河北省贫困山区的城镇化发展情况,就传统城市化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化质量等不可避免要面对和解决的几个方面的关系,论述了现状、存在问题及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河北省 贫困山区 新型城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城镇化建设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这为具有中国
期刊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给人们美化生活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打造生态城市,促进城市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和重点。所以需要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时充分的利用生态理论,实现人、建筑及环境的和谐发展,从而加快推进社会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城市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的GDP已经从1978年的3624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568845亿元,城市人口1.72亿增加到7.31亿。2013年,中国有城市619座,20117个小城镇,城市化水平达到53.37%。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导致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碳排放量从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14.5亿吨,增长到2012年末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苏州作为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历史街区内建筑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岁月的变迁,历史建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过时,急需保护修缮更新,使之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新生”。应当说这类实践在古城已经相当普遍,但目前相关的研究尚欠系统性和完整性。潘祖荫故居维修整治是针对苏州古城各保护等级的旧建筑改造进行研究。一方面实现科技的创新,在理
期刊
摘 要 利用西门子PLC进行编程,给雨淋室安装报警装置,通过报警装置实现对整车淋雨时间的监控,从而提升整车检测质量,同时安装停止装置,缩短风机开启时间,从而减少能源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PLC编程;报警装置;淋雨时间;压塌开关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3-0036-02  总装检测线雨淋室属于整车质量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