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二年前,初创时的阳光集团是一家镇办毛纺厂,设备是国有企业淘汰下来的,工人则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
现如今,阳光集团顺利晋级520家国家重点企业行列,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稳居世界毛纺业前沿,成为了全球最大毛纺企业、高支薄型面料生产基地以及高档服装生产基地。
据测算,阳光集团一年半的精纺呢绒产量可沿赤道绕地球一周,而集团生产的一匹高支高档面料(60米)等价于一辆轿车。
“二十二年前,我们凭借‘一招鲜’——彩色呢绒就可以独占市场绝对份额。这本身是思维创新的结果。现如今,正面竞争的海外对手具备着更强的实力。阳光必须延伸产业链,走多元化经营的品牌化道路。”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对阳光的总体发展战略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传统的面料企业转型为整合上下游资源的品牌型企业,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阳光的经营哲学是朴素却又实用的。这个思路下,阳光集团制定了一条缜密、务实的发展战略:为国际一线品牌服装建立供应链关系——定牌生产——战略结盟——创造阳光自身高档品牌。
这同时意味着,“中国制造”在“微笑曲线”价值链的谷底,正在向曲线两端努力攀爬。
先行在路上
“创造阳光自身高档品牌”,阳光先行在路上。
美国政府智囊机构兰德公司有这样一句名言——“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阳光二十二年,从来都不相信一夜发迹的神话,它更依赖于技术研发及创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力量。
1991年,“阳光”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著名的彩色呢绒产品新闻发布会,“阳光呢绒”的品牌知名度通过这次发布会得到大大提升,全国刮起了一场彩色呢绒的旋风,一热销就是5年。
当彩色呢绒出现众多的模仿者,市场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时,阳光又适时推出了牙签呢,依旧热销5年。此后,阳光又陆续推出贡丝锦、哔叽锦。
尝到了新品研发的甜头,阳光当时的销售收入可谓日进斗金,这样的风调雨顺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而言,很容易会滋生“小富即安”意识。不过,在颇有危机意识的阳光集团掌舵人——陆克平与陈丽芬看来,彩色呢绒与牙签呢等系列产品只是帮助阳光完成了“第一桶金”的原始积累,决策层很快就把准了企业发展的脉搏——买方市场的形成,已经不适合“一招鲜”的机遇型盈利模式的长久发展。阳光将要面对的,是更富有挑战意味的“二次创业”。
冲刺“二次创业”前的重要筹备便是“技术革命”。“设备更新”与“新产品研发”是技术革命的“两翼”。
“无论是规模经济,还是资本经营,其实质都是技术创新,其中自然包含了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只有这样,产品才能出新,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实力,从而占领市场。”陈丽芬深谙阳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技术是硬道理。没有技术的创新,任何浮华的包装都是极其脆弱的。品牌没有根基,必然难保枝繁叶茂。
在牙签呢、高支哔叽尚未被淘汰的时候,“阳光”毅然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从1993年至2003年,“阳光”10年间共投入近15亿美元完成了4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优化组合地从意大利、德国、比利时、法国、瑞士等国家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纺、织、染、成衣制作等生产及检测设备。在国内同行业中,其硬件率先与国际名牌企业同步,部分关键设备甚至超过了国外著名生产企业。
“利其器”从而“善其事”
“利其器”是为了更好地“善其事”。阳光每年都会将集团年销售额的5%用于研发新产品。力图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区别于“概念制造”,体现技术层面上的“创意指数”。
为此,阳光集团完善了高支、高档面料的生产线,配套了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所必需的关键特殊设备,并运用各种纺织新材料,更新设计理念,打破传统原料配比,综合新原料的特性,定位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开发生产了能够替代进口面料的高档、高技术含量的毛纺织产品。
而每一次的技术改造,促进了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0%,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达到了15%。
如今的阳光集团,已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形成了层出不穷的新品链。至今,公司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了每天开发50个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目前已形成20多个大类6000多个品种。
更重要的是,“阳光”将新产品开发周期由原来的45天减少为15天,而这样的新品快速研发反应机制,并不是盲目或激进的,而是建立在强有力的对市场的把控能力之上——市场机会需要把握,市场空白需要弥补,潜在市场需要开拓。
“针对客户对产品选择的多元化、差异化、功能复合化的趋势,我们加快了产品升级换代的节奏,近几年来我们将研发的重点放在了个性化的高支薄型和功能性产品之上,而这都是深入市场调研、做好市场监测,把握市场规律,缩短开发周期,对原有产品不断进行技术完善、功能性改进技术的结果。”
在阳光集团的面料陈列厅中,参观者可以看到世界上最昂贵的面料——被专家称赞为“对现有纺织染整技术尤其是纺纱和整理技术进行了重大改进”、利用世界上最稀少的超细支优质羊毛制成的“中华极品”呢绒。这种选用比羊绒还要细2微米的14.5细度的优质超细羊毛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经过纺、织、染特殊工艺生产而成,贡子清晰,手感滑糯。每米售价3000多元,一匹布(60米)合18万元。
让人感到惊讶的不止于“中国制造”的昂贵价签,更是阳光年产2800万米的精纺呢绒中,50%以上是super100s以上的高档品种。没有巨大的科研力量做雄厚支撑,巨大的产能也许只能停留于画饼充饥的梦想。
据统计,阳光面料在国际市场上的销量是意大利名牌“杰尼亚”的6倍,其中,为阿玛尼、BOSS等十多个国际一线品牌提供面料500多万米。在“技术是硬道理”的事实面前,阳光面料的品牌价值已得到初步体现,在国内外市场的售价高于国内同类产品10%左右,阳光已成为国际顶级品牌生产链中的知名供应商。
“1990年初,毛纺业还被很多人认定为典型的‘夕阳产业’,我当时就坚决反对这种观念,只有夕阳产品,哪有什么夕阳产业?”在技术创新这条道路上的孜孜以求,证明了陈丽芬当年的执拗与执著是正确的。
现如今,阳光集团顺利晋级520家国家重点企业行列,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稳居世界毛纺业前沿,成为了全球最大毛纺企业、高支薄型面料生产基地以及高档服装生产基地。
据测算,阳光集团一年半的精纺呢绒产量可沿赤道绕地球一周,而集团生产的一匹高支高档面料(60米)等价于一辆轿车。
“二十二年前,我们凭借‘一招鲜’——彩色呢绒就可以独占市场绝对份额。这本身是思维创新的结果。现如今,正面竞争的海外对手具备着更强的实力。阳光必须延伸产业链,走多元化经营的品牌化道路。”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对阳光的总体发展战略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传统的面料企业转型为整合上下游资源的品牌型企业,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阳光的经营哲学是朴素却又实用的。这个思路下,阳光集团制定了一条缜密、务实的发展战略:为国际一线品牌服装建立供应链关系——定牌生产——战略结盟——创造阳光自身高档品牌。
这同时意味着,“中国制造”在“微笑曲线”价值链的谷底,正在向曲线两端努力攀爬。
先行在路上
“创造阳光自身高档品牌”,阳光先行在路上。
美国政府智囊机构兰德公司有这样一句名言——“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阳光二十二年,从来都不相信一夜发迹的神话,它更依赖于技术研发及创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力量。
1991年,“阳光”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著名的彩色呢绒产品新闻发布会,“阳光呢绒”的品牌知名度通过这次发布会得到大大提升,全国刮起了一场彩色呢绒的旋风,一热销就是5年。
当彩色呢绒出现众多的模仿者,市场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时,阳光又适时推出了牙签呢,依旧热销5年。此后,阳光又陆续推出贡丝锦、哔叽锦。
尝到了新品研发的甜头,阳光当时的销售收入可谓日进斗金,这样的风调雨顺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而言,很容易会滋生“小富即安”意识。不过,在颇有危机意识的阳光集团掌舵人——陆克平与陈丽芬看来,彩色呢绒与牙签呢等系列产品只是帮助阳光完成了“第一桶金”的原始积累,决策层很快就把准了企业发展的脉搏——买方市场的形成,已经不适合“一招鲜”的机遇型盈利模式的长久发展。阳光将要面对的,是更富有挑战意味的“二次创业”。
冲刺“二次创业”前的重要筹备便是“技术革命”。“设备更新”与“新产品研发”是技术革命的“两翼”。
“无论是规模经济,还是资本经营,其实质都是技术创新,其中自然包含了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只有这样,产品才能出新,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实力,从而占领市场。”陈丽芬深谙阳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技术是硬道理。没有技术的创新,任何浮华的包装都是极其脆弱的。品牌没有根基,必然难保枝繁叶茂。
在牙签呢、高支哔叽尚未被淘汰的时候,“阳光”毅然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从1993年至2003年,“阳光”10年间共投入近15亿美元完成了4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优化组合地从意大利、德国、比利时、法国、瑞士等国家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纺、织、染、成衣制作等生产及检测设备。在国内同行业中,其硬件率先与国际名牌企业同步,部分关键设备甚至超过了国外著名生产企业。
“利其器”从而“善其事”
“利其器”是为了更好地“善其事”。阳光每年都会将集团年销售额的5%用于研发新产品。力图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区别于“概念制造”,体现技术层面上的“创意指数”。
为此,阳光集团完善了高支、高档面料的生产线,配套了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所必需的关键特殊设备,并运用各种纺织新材料,更新设计理念,打破传统原料配比,综合新原料的特性,定位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开发生产了能够替代进口面料的高档、高技术含量的毛纺织产品。
而每一次的技术改造,促进了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0%,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达到了15%。
如今的阳光集团,已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形成了层出不穷的新品链。至今,公司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了每天开发50个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目前已形成20多个大类6000多个品种。
更重要的是,“阳光”将新产品开发周期由原来的45天减少为15天,而这样的新品快速研发反应机制,并不是盲目或激进的,而是建立在强有力的对市场的把控能力之上——市场机会需要把握,市场空白需要弥补,潜在市场需要开拓。
“针对客户对产品选择的多元化、差异化、功能复合化的趋势,我们加快了产品升级换代的节奏,近几年来我们将研发的重点放在了个性化的高支薄型和功能性产品之上,而这都是深入市场调研、做好市场监测,把握市场规律,缩短开发周期,对原有产品不断进行技术完善、功能性改进技术的结果。”
在阳光集团的面料陈列厅中,参观者可以看到世界上最昂贵的面料——被专家称赞为“对现有纺织染整技术尤其是纺纱和整理技术进行了重大改进”、利用世界上最稀少的超细支优质羊毛制成的“中华极品”呢绒。这种选用比羊绒还要细2微米的14.5细度的优质超细羊毛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经过纺、织、染特殊工艺生产而成,贡子清晰,手感滑糯。每米售价3000多元,一匹布(60米)合18万元。
让人感到惊讶的不止于“中国制造”的昂贵价签,更是阳光年产2800万米的精纺呢绒中,50%以上是super100s以上的高档品种。没有巨大的科研力量做雄厚支撑,巨大的产能也许只能停留于画饼充饥的梦想。
据统计,阳光面料在国际市场上的销量是意大利名牌“杰尼亚”的6倍,其中,为阿玛尼、BOSS等十多个国际一线品牌提供面料500多万米。在“技术是硬道理”的事实面前,阳光面料的品牌价值已得到初步体现,在国内外市场的售价高于国内同类产品10%左右,阳光已成为国际顶级品牌生产链中的知名供应商。
“1990年初,毛纺业还被很多人认定为典型的‘夕阳产业’,我当时就坚决反对这种观念,只有夕阳产品,哪有什么夕阳产业?”在技术创新这条道路上的孜孜以求,证明了陈丽芬当年的执拗与执著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