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段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差,往往是脑子里知道却说不出怎么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能够有条理地、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只占极少数,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词不达意,或往往只是用一两个字词回答,表达极不通畅。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雨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已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从低年级教学开始,逐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1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提高说话训练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要让学生说得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应鼓励他们无所顾虑地说话,消除学生在大家面前说话的畏惧心理。对一些胆子过小的学生,要多提供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并多鼓励肯定。当学生讲述时碰到闲难,不符合教师要求时,教师要耐心地听,循循诱导。同时,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如当一个学生说得比较轻时,我鼓励性地问:“谁能说得更响亮一些?”再有选择地请几位学生回答,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评议;或者先请一位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的学生说:“你能说得跟他一样好吗?”然后再请几位学生说。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爱表现,这样说学生印象就比较深刻,而且还学有榜样。
2充分利用教材情境插图,让学生想说
低年级教材的情境插图比较多,要求学生用自已的语言把插图上的意思表达出来,不仅要看懂题意,而且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让学生说的时候加以引导,让学生逐渐达到用语规范。如在教学第一册“数一数”时,提供一幅儿童游乐场的画面,景物很多,有滑滑梯、飞机转盘、木马、彩色气球……“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由于这些都是儿童熟知和喜欢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说说自已看到的,但他们说得比较零乱。当第一个学生不能够完整有序地说出插图上的内容时,我再请几位学生补充完整。“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这样说容易漏掉,谁能想一个办法一个不漏地说出来?”有的学生说从上往下说,有的学生说从左往右说……然后,我再请学生按照他们的想法重新说一说图上看到的内容,让学生说得有条理、有层次。
3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会说
3.1说操作过程。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如教学“认识除法”:“树上有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桃,问题是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解决这个问题首选的方法是实物操作,联系分桃的活动看教材里的图画,体会每只小猴
分得桃的个数同样多。这道题是把8个桃平均分,然后要求学生说操作过程:“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4份。”“试一试”通过分小棒后,也要求学生说出操作过程。通过操作——复述——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体会无论是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或每4根一份,都是每份分的根数同样多,都是平均分。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后,通过学生的外部滑言完整地复述操作过程,然后通过分析归纳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达,促进外部活动的内化。
3.2说思考过程。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以学生的作业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通道,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是不全面的。通过学生大胆地说,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展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通过说思考过程,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严密、清晰和知识内化。如教学12-4=?时,可以让学生说自己的算法:因为4+8=12,所以12-4=8:或12可以分成10和2,10-4=6,6+2=8,所以12-4=8等。这样不仅掌握了12-4的算理,而且能举一反三,推广到其他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去。
4开展多种交流形式,让学生乐说
4.1自己说。自己说能够做到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如在教完二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后进行练习,我通常会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2~3道题目说说计算过程。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2同桌说。如在教学二年级“认识时分秒”时,我让学生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拨出时刻,另一人说出时刻:还可以用同桌互问的方法,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由于是与同桌对话,学生更加畅所欲言,一人有错,另一人马上纠正。
4.3小组说。小组说是更加开放的一种交流方式。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同学间的思维可以得到互补。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后,可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规律,组织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提出不同的见解,得到的结论是开放的。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4师生说。教学时,教师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想像,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教完新课后进行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这样提问,低年级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愿意回答的人比较少。不妨换一种方式:先在黑板边上贴出一个小动物头像(小白兔),“小白兔听说我们小朋友今天学了好多新知识,谁来告诉它,我们学了哪些新知识?”看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学生总想在它面前表现一番,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新知,还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4.5示范说。小学生往往是从模仿别人讲话:开始学习表达的,这时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力求用正确、清晰、生动的语言讲述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等。教师示范说,学生模仿说,通过模仿的媒介而接受这些信号,进行内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如教学8+3时,教师要用凑十的方法(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讲清计算过程后,让学生看着实物演示图、算式,照着样子讲。学生在领会的前提下模仿出来,学会了讲述计算过程。教学中,还可以请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示范,带领大家讲述。如在教265+298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试述计算过程中的思考过程,“先算个位上5+8=13,向十位4进一,个位一上写3……”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争当“小老师”,同时相对较弱的学生也能模仿着完整表达。
数学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数学交流的机会,而且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提高说话训练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要让学生说得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应鼓励他们无所顾虑地说话,消除学生在大家面前说话的畏惧心理。对一些胆子过小的学生,要多提供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并多鼓励肯定。当学生讲述时碰到闲难,不符合教师要求时,教师要耐心地听,循循诱导。同时,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如当一个学生说得比较轻时,我鼓励性地问:“谁能说得更响亮一些?”再有选择地请几位学生回答,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评议;或者先请一位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的学生说:“你能说得跟他一样好吗?”然后再请几位学生说。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爱表现,这样说学生印象就比较深刻,而且还学有榜样。
2充分利用教材情境插图,让学生想说
低年级教材的情境插图比较多,要求学生用自已的语言把插图上的意思表达出来,不仅要看懂题意,而且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让学生说的时候加以引导,让学生逐渐达到用语规范。如在教学第一册“数一数”时,提供一幅儿童游乐场的画面,景物很多,有滑滑梯、飞机转盘、木马、彩色气球……“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由于这些都是儿童熟知和喜欢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说说自已看到的,但他们说得比较零乱。当第一个学生不能够完整有序地说出插图上的内容时,我再请几位学生补充完整。“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这样说容易漏掉,谁能想一个办法一个不漏地说出来?”有的学生说从上往下说,有的学生说从左往右说……然后,我再请学生按照他们的想法重新说一说图上看到的内容,让学生说得有条理、有层次。
3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会说
3.1说操作过程。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如教学“认识除法”:“树上有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桃,问题是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解决这个问题首选的方法是实物操作,联系分桃的活动看教材里的图画,体会每只小猴
分得桃的个数同样多。这道题是把8个桃平均分,然后要求学生说操作过程:“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4份。”“试一试”通过分小棒后,也要求学生说出操作过程。通过操作——复述——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体会无论是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或每4根一份,都是每份分的根数同样多,都是平均分。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后,通过学生的外部滑言完整地复述操作过程,然后通过分析归纳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达,促进外部活动的内化。
3.2说思考过程。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以学生的作业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通道,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是不全面的。通过学生大胆地说,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展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通过说思考过程,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严密、清晰和知识内化。如教学12-4=?时,可以让学生说自己的算法:因为4+8=12,所以12-4=8:或12可以分成10和2,10-4=6,6+2=8,所以12-4=8等。这样不仅掌握了12-4的算理,而且能举一反三,推广到其他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去。
4开展多种交流形式,让学生乐说
4.1自己说。自己说能够做到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如在教完二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后进行练习,我通常会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2~3道题目说说计算过程。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2同桌说。如在教学二年级“认识时分秒”时,我让学生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拨出时刻,另一人说出时刻:还可以用同桌互问的方法,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由于是与同桌对话,学生更加畅所欲言,一人有错,另一人马上纠正。
4.3小组说。小组说是更加开放的一种交流方式。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同学间的思维可以得到互补。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后,可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规律,组织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提出不同的见解,得到的结论是开放的。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4师生说。教学时,教师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想像,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教完新课后进行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这样提问,低年级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愿意回答的人比较少。不妨换一种方式:先在黑板边上贴出一个小动物头像(小白兔),“小白兔听说我们小朋友今天学了好多新知识,谁来告诉它,我们学了哪些新知识?”看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学生总想在它面前表现一番,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新知,还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4.5示范说。小学生往往是从模仿别人讲话:开始学习表达的,这时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力求用正确、清晰、生动的语言讲述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等。教师示范说,学生模仿说,通过模仿的媒介而接受这些信号,进行内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如教学8+3时,教师要用凑十的方法(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讲清计算过程后,让学生看着实物演示图、算式,照着样子讲。学生在领会的前提下模仿出来,学会了讲述计算过程。教学中,还可以请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示范,带领大家讲述。如在教265+298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试述计算过程中的思考过程,“先算个位上5+8=13,向十位4进一,个位一上写3……”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争当“小老师”,同时相对较弱的学生也能模仿着完整表达。
数学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数学交流的机会,而且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