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板书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1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把握一条途径——挂图的有效利用
  挂图可以说是板书的“前奏”,其内容往往是课文的重点。每篇课文中都会有配套的挂图,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板书的一部分来利用。
  例如,一、二年级中的识字教学占的比重比较大,学生为了记这些生字总是想尽办法,我对形声字的教学,通过转动转盘,达到足够吸引学生眼球的效果。在转盘的使用过程中,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边转边写出这一课中所要学的形声字,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了这些形声字,并且很容易理解。这种图文并茂的板书,把整篇课文的内容通过图全部展示于黑板,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充分利用挂图为纽带与学生进行交流。
  另外,我们还可在课前挂好挂图,并在旁边注一些小问题。这样可以先让好奇的学生去注意挂图的内容,考虑你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一堂课开个好头。根据课文的需要还可以将挂图剪开,适时的贴在黑板上,旁边配上合适的文字,就会使原本呆板的挂图活起来,使你的课堂自然、亲切又不失情趣。
  2找准一个支点——简笔画的巧妙使用
  简笔画最适合于在黑板上表达,可以在教学中充当“催化剂”的角色。许多很难进行的教学活动有简笔画的加入,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例如,学习“哭”这个字时,用形体语言来表达并不那么容易。因为老师在课堂中大哭起来会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而且老师自己也比较尴尬,如果改用画简笔画并向他们演示这个动作,那不就简单明了了吗?学生肯定会哈哈大笑,教师一笔画出一幅“哭”的简笔画,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学趣味性,还改善了课堂气氛。
  3认定一个目标——杜绝计划性“板书”
  设计语文板书,既要反映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突出重点,又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消化知识。因此,杜绝计划性“板书”,有的老师为了自己的板书,总是拽着学生的鼻子往自己的板书上靠,差一个字都不行,因此杜绝计划性“板书”。
  3.1概括性。板书内容应当准确无误地表达教材的原意,即集中写出那些最能体现教学目的、教学重点的内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力求文字简明,语言精炼,好懂易记,不至于成为师生的负担。在设计板书中要使内容简单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重要的是在简化内容的同时抓住教学要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随着人们对教学自身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能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已经成为评价课堂教学优劣的基本标准之一。板书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设计板书的过程中无须面面俱到,应适当留下空白,在虚实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板书是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途径,因而“实”是衡量板书优劣的根本原则。只有在“实”的基础上,才可以求“精”,要以尽可能少的文字或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3.2条理性。有一部分老师不太重视课堂板书的设计和教学,总有一些人上课时在黑板上随意的写写画画,满黑板内容杂乱无章,让人不得要领,甚至看了让人眼花缭乱。板书的结构既应符合课文中作者思路发展的内在逻辑,又应符合课堂上教学进程发展的内在逻辑,还应符合学生认识课文内容思维发展的内在逻辑。语文教师通过清晰的思路,用板书的形式,将课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复杂的感情意蕴、多变的结构框架、精妙的语言表达,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由远及近、从难到易地体现出来,做到纲目分明、脉络清楚、一目了然。
  3.3启发性。好的语文板书就像交给学生的金钥匙,帮助学生用它去打开所学课文的大门,自己去体验、领悟,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因此,板书内容应当具有启发性,能够促使学生引起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和记忆。如一年级的课文《家》,“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认为蓝天不仅仅是白云的家,树林也不仅仅是小鸟的家,理所当然小河与泥土也不只是鱼儿和种子的家。所以,在板书时我就没有板出“白云”“小鸟”“鱼儿”“泥土”,而是让学生自己想象,看它们分别是谁的家,同时激发学生想象,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的家,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
  3.4生动性。板书是语文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直观教学手段,因而应该灵活而不呆板,力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活动,刺激其大脑的优势兴奋中心扩散,由此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学习热情,促使认知的产生和强化、技能的形成和巩固。可以采用符号、图形来标示课文内容,还可适当(特别在低年级)运用红、蓝、黄、绿等彩色粉笔配合标示,加强板书设计的艺术效果。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有位老师首先让学生上黑板画出山谷,然后又让学生将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五颜六色的蝴蝶贴到山谷中,一幅栩栩如生的蝴蝶谷画面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种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板书更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
其他文献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语言精炼,含意深邃,韵味无穷,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诗词在我国文学体裁中是最美丽的。诗词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新课标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捕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牢牢把握的、从根本上讲,古诗词教学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搞好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呢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我在参加学区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听了不少课,亲身经历了成功或失败的尝试。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实效,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期刊
作文难,作文难,一提起作文心就烦。这既是学生们的一大心病,也是让老师头痛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个教学难题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平地这个坚实的基础,一切的高楼大厦将成为海市蜃楼、玉帝的宫廷,成了虚幻世界。我们的作文也离不开身边的人、事、景、物这些坚实的写作基础。如果离开这一基础,写起文章来就等于无米之炊,画
期刊
新课改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处在第一线的教师应怎样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是当前的一个主要话题。我想通过自己亲身体验的一堂课,来谈谈对新课改背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点反思。  那次是上“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一课,我是通过求Sn=1+2+22+……+2n-1这一实例,来讲解如何用“错位相减法”推导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  师:记Sn=1+2+22+……+2n-1①  2
期刊
【摘 要】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阅读和习作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对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弊端、方法、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 规律    1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弊端所在  1.1热衷于识字教学方法的挖掘、更新,追求更多更快地识字,而不顾儿童的实际心理发展和能力现状,或者对儿童识字提出过高的要求,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
期刊
有人说,小学生的作文就像白开水一样没“味道”,甚至像是从橘皮里榨出来的汁一样“涩”。问及学生时,他们坦言:“老师,不是我们不想写,而是实在不知道写些什么……”翻翻他们的作文本。也不难看出来,有的学生一篇文章“换汤不换药”地写了好几遍,有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有的学生记“流水账”,没有中心,不分主次;有的学生是根本没话写;还有的干脆抄范文。总之,只要让作文交了,“工”就完事。而对这一问题,教师要采用一些
期刊
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所以,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个朔造美的艺术家。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充分调动各种艺术因素,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学生能在这种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尽情遨游于语文这座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去深刻领会文学作品内容的丰富精深、结构的精巧多变、形象的生动传神、情感的跌宕起伏、
期刊
兴趣是作文最大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上,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性批改,能促使学生相信自我、赏识自我、挖掘自我、超越自我,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与信念,将“要我写”的尴尬局面扭转为“我要写”。赏识性批改是以温馨的语气、探讨的口吻、欣赏的眼光去滋润一颗颗写作幼苗,让它们在赏识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期刊
1走进生活,捕捉孩子的心灵  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挖掘写作之源。让学生通过看、听、经历和感受,引导其进入生活领域寻找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作文练习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教师可与学生家长联系,转变其观念,让家长把孩子带进多彩的生活之中,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学校可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借助各种形式让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了解人生百态,品尝到生活的酸甜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后发现:鼓励组的学生进步最大;表扬组的次之;批评组的开始进步,然后陡然下降;不表扬、不批评组的学生成绩最差。上述研究表明,教学中实施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取得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看来我们一贯信奉的“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训,应该在英语教学中改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