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导入】
  白描原是中国画中常用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在写作中,则是指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技法指津】
  一、抓住重点,粗笔勾勒
  在外貌描写中,若能运用白描写意的手法行文,就能洞穿人物内心,由貌触及本质。如:“摊主是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他黧黑的面孔,两道浓眉,一对大眼睛凹进眼眶,一口结实的牙齿,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钉咬断。他身上老是穿着一件很旧的中山装,一双又黑又粗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这里运用的就是白描写意的手法。“黧黑的面孔”“两道浓眉”“眼睛凹进眼眶”“结实的牙齿”,简要的几十个字,就把这个长年在户外工作的人的外貌特征描绘得很传神。这段话以“叙”代“描”,不设喻,少修辞,却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二、略貌取神,突出一点
  白描不必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是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如《咏雪》中谢道韫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白雪飘飞的景象后,作者只用“公大笑乐”四个字勾画出谢安无比欣喜的形象。其中,“大笑”一词用得简洁传神,直击人物的内心世界,既展示了谢安喜悦的神态,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原创佳作一】
  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
  □赖 娣
  她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留着班上女生的大众发型,爱穿淡蓝色羽绒服,牛仔裤,运动鞋。方形脸,皮肤稍微有点黑,但却不会黑得让人难受,属于黑里透红的那种。
  虽然课代表这一工作事多又杂,要收作业本、默写本、生字抄写本、单元测试卷等等,还要检查大家的背诵情况。但她却能干得有条不紊,班上58个同学,几乎没有同学敢在她管的这一科目上偷懒。不信你看,她“发明”了一个“语文作业完成情况登记本”,谁的任务完成了,就会在相应的栏目中打“√”,没有完成则会落下一个“×”。拿到她的这个本子一看,谁的任务完成得好,谁的任务没有完成,就都一目了然了。
  她的工作做得积极主动。前面的课文刚讲完,她就主动去询问老师要不要将这一课的生字抄写本收起来。得到了老师的指令后,她就迅速行动起来。要么当众大声宣布:“下午放学前交抄写本!大家抓紧时间做好啊!不要养成拖拉的习惯!”要么在黑板上写下:“今天交抄写本,大家勤快点”……在课代表耐心、严格的要求下,我们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语文成绩也在稳步提高。
  课堂上,她总是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课堂外,她勤于锻炼身体,几乎每天早晨起床后都会到操场去跑几圈,当绝大多数同学还在寝室赖床睡懒觉的时候,她就在跑步锻炼身体了。
  她就是我们班优秀的语文课代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点评:习作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语文课代表的外貌:扎成一把的“大众发型”,淡蓝色羽绒服,牛仔裤,运动鞋,方形脸,皮肤偏黑却不会黑得让人难看,而是黑里透红。文中详写了语文课代表工作有热情、有方法而又细心,略写了她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及勤于锻炼等事例,可谓详略得当。
  【原创佳作二】
  我们班的“学霸”
  □许志艳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们班58号人,不乏各种奇葩人物,有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有乐于助人的“活雷锋”,也有慵懒的“败家子于勒”……接下来,我要隆重向大家介绍一个人,她叫小琴,在我眼中,称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她天生一双机灵的眼睛,上面衬着淡淡的柳叶眉,挺直的鼻梁,小巧的嘴巴,薄薄的嘴唇,在我们同龄人中算是最孝顺、最懂事、最坚强的一个。
  今年只有13岁的小琴,原本也有一个幸福的家。5岁那年,一场交通事故使爸爸永远离开了她,妈妈改嫁,远走他乡,她成了无父无母的孩子,家里唯一的大人——年过六旬的奶奶也因为常年的操劳变得体弱多病。面对生活的艰辛,小琴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生活上,她一边学习,一边操持家务。所有大人会做的事情,她基本上都学会了。学习上,她刻苦认真,自觉地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她的家中只有一张小圆桌、几把小凳、两张床以及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在不到20平米的狭小空间里,家里简陋的摆设让人看得心酸,但她在学习上却从不吝啬。刚开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要准备好一个笔记本,每页的正面用来做笔记,反面用来做摘抄。不少同学家庭条件很好,却宁可将那几元钱用来买零食吃,也不舍得买一个质量好些的笔记本。而小琴同学却将吃午饭用的钱一元一元地攒起来,买了一个厚厚的黑色笔记本,将自己学习获得的感悟及摘抄的好句好段细细地誊写在上面,别提有多认真了。
  前些日子,在县新闻网上,我无意中看到了介绍她的视频。向同学一打听,才得知她已被学校推荐参加全县“最美莲乡人”的评选活动,而且,已经入围了,县电视台将她的先进事迹做成了视频,正准备接受大众投票呢。
  点评:习作用白描手法勾画出同学的外貌:天生一双机灵的眼睛,上面衬着淡淡的柳叶眉,挺直的鼻梁,小巧的嘴巴,薄薄的嘴唇。简明扼要的概括叙述,并结合鲜活的具体事例,既有点,又有面,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延伸文题】
  请以“我最 的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补充完整题目后再作文,要运用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中的空白部分规定记叙的侧重点是人,且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来刻画你最熟悉的人。在确定所写的人时,同学们要以自己对某人的熟悉、了解的程度决定,要量力而行,不要硬写自己不熟悉的人。
其他文献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四周都喜气洋洋的一片,甚至连空气中也沾染了几丝喜庆。  腊月二十六,我们几个表兄弟姐妹满心期待地迎来了炸煎堆的日子。等父母买来一大包糯米粉及各种材料时,我们几个就跃跃欲试了。按照奶奶说的方法,我们先拿清水把糯米粉按比例搓成面团,再放进沸水里慢慢煮熟;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粉团捞出来,混入余下的糯米粉和糖,搅拌均匀后再用手捏来捏去。结果,可怜的粉团“壮烈牺牲”在我们手中。看看那滑稽的
期刊
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起了床,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后慢慢地往洗手间摸索,不经意间瞟了一眼日历,9月10日!今天……今天居然是爸爸的生日!爸爸平日工作忙,从来就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今天,我要给爸爸举办一个最好的生日会!  我忙把日历捧在胸前,偷偷地潜回自己房间,迅速地拉开抽屉,把日历轻轻地放进去。忙完这一切后,我如同卸下了心头的大包袱。就在这时,妈妈突然走了过来,揉了揉眼睛说:“宝贝儿,今天怎么这么
期刊
土灶像个失恋的人,心灰意冷,似乎早被人遗忘,但我心怀敬意,它一直在我的生命世界里,点亮我的青春年少,让我的那份乡情,燃烧得更加炽热。  我生在陕北乡村,在土炕上度过了婴儿期。可以说,最初的温存是土灶给的。那个时候家家都穷,我家也不例外。饥饿这个入侵者,只有食物才能击退。村里的小伙伴可多了,我们爬上土崖畔上的老榆树,一把一把的嫩榆钱竟吃坏了肚子;我们还向邻村“进军”,偷偷窜到王家梁村的大石沟里,将老
期刊
欲辞舅姑先问人,私向江头祭水神。  ——[唐]张 籍《杂曲歌辞·春江曲》  在中国古代社会,祭祀一直都是邦国中的大事,上自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人敢懈怠的。《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祭仪》也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可见,祭祀源于人们对天地鬼神既敬且畏的心理,在这一心理的驱动下,人们会按照一定的仪式向神鬼致敬、献礼,以求得它们的宽恕和护佑,这便是“祭”。 
期刊
看来,不下猛药是不行了。  马晓杰咬着下嘴唇,眼睛望着窗外不停摆动的杨柳枝,心里刺刺拉拉的。这几天,他一直在反复谋划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最后锁定——玩失踪。只有失踪了才能体现出自己的重要性。  最近学校里风行起了智能手机、笔记本。那东西确实好用,什么资料、信息,手指一动都能查到。马晓杰就私下看中了一款黑色的TCL笔记本。但是当他信心满满提出的时候,父亲却拒绝得相当干脆。当年父亲下岗,妈妈在家冷嘲热讽
期刊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哟那个开放哟迎朝霞……”每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身处他乡的我总是心泛涟漪……  台湾和大陆只有一条海峡的距离。每当站在海边,眺望大陆的时候,我心里总会泛起波澜。几年前,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转学到台湾的一所学校。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半个台湾人。尽管刚来的时候有些不适应,但总算慢慢接受并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但是,我始终像所有来台湾的大陆人一样,时刻挂念着自己的故乡。  有一次
期刊
【阅读前言】  点面结合是写作过程中材料组合的一种方法。“点”指的是最能展示人事景物的形象、影响、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整体和局部的组合,二是一般和个别的组合,三是概括和具体的组合,四是主与次的组合。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天下母亲 无不自私  □许冬林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天下的妈妈,都是自私的。  
期刊
也许有人会说,革命就是革命呀,革命怎么会有另外的名字呢?有的,我的太爷爷就说有……  事情还得从1935年的春天讲起。听爷爷说,我的太爷爷洪来喜因为不满地主豪绅的盘剥,怀着救世济民的壮志,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江南红军独立团,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入伍后不久,太爷爷就与战友们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那是九月的一个下午,特委书记周成龙得知一小股敌人将部分物资从莘田畈运往金塔据点。周书记立即派一部分游击队员
期刊
中华文明之所以会上下五千年灿烂不熄,是因为英雄们将文明的圣火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是因为英雄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溯流而上,去找寻那些坚贞不屈的民族英魂,去探索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爱国诗人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们的祖国自古以来就多灾多难,爱国忧民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有一个人的作品是其中最杰出的。他
期刊
有人把《最后一课》比作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主旋律就是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配合主旋律的是对郝叟、镇长、邮递员、班上其他学生等人物进行的描写;构成主旋律音符的是对这些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以及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进行的细节刻画,它们共同谱出了一首悲愤的爱国主义交响曲。  文中,作者主要写了小弗郎士逃学、上学的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