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景写生面对的是繁杂的景象,在写生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理念来作指导。本文通过对写生过程中的加减法、再构成的元素、再构成理念的意义等几个方面的论述,旨在将“加减法”的原则和画面中的构成元素结合,找到在直接面对自然写生时的方法。
关键词:对景写生;画面;再构成
对景写生是很多艺术家从事的艺术活动,同时艺术院校学习期间必学的一门课程。艺术不是闭门造车。走出画室,对景写生已是几个世纪以来就开始实践的艺术思潮。19世纪初柯罗对于风景画提出了“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口号。通过对写生活动的实践笔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写生活动不是原封不动的将景物复制到艺术家的画面上,在中国古代也有提倡使画作让欣赏着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笔者看来,在艺术家描绘高山、深川、密林时已经进行了再创造。只是努力的再现当时的情景,之所以能打动观赏者,艺术家的文人情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油画艺术中的对景写生已经实践了几个世纪,发展到今天对写生过程中的理念进行理论性的梳理是很有必要的。
一、写生过程中的“加减法”
在对景写生过程中,不是每一个艺术家所见的每一处景色都符合艺术家的审美标准。在甄选的过程中,艺术家选择最优的角度来进行绘画表现。在绘画表现的过程中,是主客观参与的过程。客观事实是主观意识所不能改变的,但是可以在客观景象摹写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摹写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加法
在我们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对景写生时,有很多自然景色并不适宜直接的进行描绘。这时就需要艺术家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根据经验进行景象的重新组合。这时的组合不是盲目的、无章法的,是艺术家在根据多年写生和创作的经验进行画面的在组合,组合时遵循眼睛所看到的实景为主体,再结合景外之物进行创作。这时就是运用了“加法”原则。在组织画面时用到的点、线、面等艺术语言,是艺术家对自然的归纳总结,是传移模写中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加法”原则使得平淡无奇的自然客观呈现于画面时,有了艺术的气息。写生中我们不是将自然客观百分百的再现,这其中是加入了艺术家情感的。有情感的艺术是最感染人的,如:梵高的《向日葵》、《麦田里的乌鸦》。客观的自然加上艺术家饱含激情的再创造,最终呈现出的艺术画面,是很打动观赏者的,也就完成了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
(二)减法
繁杂的自然景象,艺术家在面对自然选择绘画素材时,会受到很多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时间、光线、画家的身体条件等。这样一来在写生的过程中艺术家都有一个表现中心,这个中心就是艺术家要表现的主题,主题的表现由于内在或外在的种种因素影响,最后的作品都不太可能是再现自然,多数时候是艺术家在技法熟练的前提上情感的宣泄。即使是“写实”,也是写实了艺术家的情感。面对瞬息万变的自然,写生是艺术家直接的面对所描绘的自然对象,是要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也就会选择能表现艺术家情感的景物,省略掉没有必要的细节。“减法”原则使得绘画的主题更加的突出,情感更加有感染力。
二、再构成的元素
画面的再构成所运用的元素是艺术特有的语言,是对自然景物的归纳总结。塞尚在对自然写生认识方面可以说是画面再构成方面做得非常成功的画家。他在表现自然景象时,会从多个角度来研究眼前的景物,将其归纳为几何形状,然后进行组织安排绘制成一幅画。几何造型使得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省去了很多细节,这样可以专心描绘主题。最后画面的构成可以精简到点、线、面、色彩等。画面的再构成也就是这些元素的重新组合。
(一)线条
线条是人们在描绘事物的时候比较常用的艺术语言。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或是岩大部分都是以线条来描绘周围的自然界,画面用线条来分割。这时候的线条有记事或巫术的情节,但是在艺术角度来讲,线条是构成的主体,此时没有透视、明暗、肌理等的追求。虽然只是一条线,它有粗细、长短、疏密、曲折等不同的形式,但是一点都没有遮掩它们的艺術感染力和表现力,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的。线条表现形式的不同给欣赏者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线条也是可以表现喜怒哀乐的。画面中线条形式越丰富,恰恰也就表明了创作者情感的丰富。线条通过对画面的分割,起到把握画面节奏的作用。
(二)色彩
色彩又可以叫做颜色。在生活中颜色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在生活中,红绿灯的颜色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以随意违反的。在对景写生中,大自然的色彩是艺术家创作的参考,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以画面为主。比如,在描绘树林时,树木是绿色的。那在画面中应该多是在绿色系中变化,而红色只是作为补色出现,很少有纯度较高的红色。然而我们在画面却切切需要那一点小面积、高出度的红。“万绿从中一点红”,就是那一点红给整幅画面提起了精神。但是这不是自然的颜色。这是在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的画面充组、再构成。再如,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和“粉色时期”也并不是他所描绘的景物就是蓝色和粉色的。这使得颜色已经是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一种符号,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方式。
(三)面
面是在艺术作品画面中占比例最大的元素。对景写生中将景物舍弃细节进行高度概括,画面呈现出简练概括、生动酣畅的风格特点。这样的作品中,通过不同面的大小、色彩、形状的对比,也是极易感动人的。画中向欣赏者传达的意境,、画的味道又是写实风景油画不可比的,画中将画家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比如在白玉平老师的风景作品里,黄土高坡、空旷的雪景,都给如一种艺术的震撼和心灵的放飞感。这里所讲的面,并不是将细节完全抛弃。即使作品中全是大的块面的对比,也有它细节的存在。这在蒙德里安作品《红、蓝、黄构图》中可以找到答案。
三、再构成理念的意义
写生中由于时间和光线等众多条件的影響,艺术家在对景写生过程里都是速度较快的,这对艺术家的艺术功底和艺术修养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绘画也是为了具备这样的能力。面对大千世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快速选择自己需要的,符合表达自己意图的景物。再构成理念,使得我们在面对大自然写生时不再盲目,不知从何处入手,不会被自然所束缚,选择我们为表达作品主题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蒋跃.绘画形式语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康定斯基.点线面[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汪晓曙.绘画语言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对景写生;画面;再构成
对景写生是很多艺术家从事的艺术活动,同时艺术院校学习期间必学的一门课程。艺术不是闭门造车。走出画室,对景写生已是几个世纪以来就开始实践的艺术思潮。19世纪初柯罗对于风景画提出了“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口号。通过对写生活动的实践笔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写生活动不是原封不动的将景物复制到艺术家的画面上,在中国古代也有提倡使画作让欣赏着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笔者看来,在艺术家描绘高山、深川、密林时已经进行了再创造。只是努力的再现当时的情景,之所以能打动观赏者,艺术家的文人情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油画艺术中的对景写生已经实践了几个世纪,发展到今天对写生过程中的理念进行理论性的梳理是很有必要的。
一、写生过程中的“加减法”
在对景写生过程中,不是每一个艺术家所见的每一处景色都符合艺术家的审美标准。在甄选的过程中,艺术家选择最优的角度来进行绘画表现。在绘画表现的过程中,是主客观参与的过程。客观事实是主观意识所不能改变的,但是可以在客观景象摹写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摹写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加法
在我们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对景写生时,有很多自然景色并不适宜直接的进行描绘。这时就需要艺术家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根据经验进行景象的重新组合。这时的组合不是盲目的、无章法的,是艺术家在根据多年写生和创作的经验进行画面的在组合,组合时遵循眼睛所看到的实景为主体,再结合景外之物进行创作。这时就是运用了“加法”原则。在组织画面时用到的点、线、面等艺术语言,是艺术家对自然的归纳总结,是传移模写中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加法”原则使得平淡无奇的自然客观呈现于画面时,有了艺术的气息。写生中我们不是将自然客观百分百的再现,这其中是加入了艺术家情感的。有情感的艺术是最感染人的,如:梵高的《向日葵》、《麦田里的乌鸦》。客观的自然加上艺术家饱含激情的再创造,最终呈现出的艺术画面,是很打动观赏者的,也就完成了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
(二)减法
繁杂的自然景象,艺术家在面对自然选择绘画素材时,会受到很多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时间、光线、画家的身体条件等。这样一来在写生的过程中艺术家都有一个表现中心,这个中心就是艺术家要表现的主题,主题的表现由于内在或外在的种种因素影响,最后的作品都不太可能是再现自然,多数时候是艺术家在技法熟练的前提上情感的宣泄。即使是“写实”,也是写实了艺术家的情感。面对瞬息万变的自然,写生是艺术家直接的面对所描绘的自然对象,是要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也就会选择能表现艺术家情感的景物,省略掉没有必要的细节。“减法”原则使得绘画的主题更加的突出,情感更加有感染力。
二、再构成的元素
画面的再构成所运用的元素是艺术特有的语言,是对自然景物的归纳总结。塞尚在对自然写生认识方面可以说是画面再构成方面做得非常成功的画家。他在表现自然景象时,会从多个角度来研究眼前的景物,将其归纳为几何形状,然后进行组织安排绘制成一幅画。几何造型使得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省去了很多细节,这样可以专心描绘主题。最后画面的构成可以精简到点、线、面、色彩等。画面的再构成也就是这些元素的重新组合。
(一)线条
线条是人们在描绘事物的时候比较常用的艺术语言。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或是岩大部分都是以线条来描绘周围的自然界,画面用线条来分割。这时候的线条有记事或巫术的情节,但是在艺术角度来讲,线条是构成的主体,此时没有透视、明暗、肌理等的追求。虽然只是一条线,它有粗细、长短、疏密、曲折等不同的形式,但是一点都没有遮掩它们的艺術感染力和表现力,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的。线条表现形式的不同给欣赏者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线条也是可以表现喜怒哀乐的。画面中线条形式越丰富,恰恰也就表明了创作者情感的丰富。线条通过对画面的分割,起到把握画面节奏的作用。
(二)色彩
色彩又可以叫做颜色。在生活中颜色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在生活中,红绿灯的颜色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以随意违反的。在对景写生中,大自然的色彩是艺术家创作的参考,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以画面为主。比如,在描绘树林时,树木是绿色的。那在画面中应该多是在绿色系中变化,而红色只是作为补色出现,很少有纯度较高的红色。然而我们在画面却切切需要那一点小面积、高出度的红。“万绿从中一点红”,就是那一点红给整幅画面提起了精神。但是这不是自然的颜色。这是在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的画面充组、再构成。再如,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和“粉色时期”也并不是他所描绘的景物就是蓝色和粉色的。这使得颜色已经是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一种符号,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方式。
(三)面
面是在艺术作品画面中占比例最大的元素。对景写生中将景物舍弃细节进行高度概括,画面呈现出简练概括、生动酣畅的风格特点。这样的作品中,通过不同面的大小、色彩、形状的对比,也是极易感动人的。画中向欣赏者传达的意境,、画的味道又是写实风景油画不可比的,画中将画家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比如在白玉平老师的风景作品里,黄土高坡、空旷的雪景,都给如一种艺术的震撼和心灵的放飞感。这里所讲的面,并不是将细节完全抛弃。即使作品中全是大的块面的对比,也有它细节的存在。这在蒙德里安作品《红、蓝、黄构图》中可以找到答案。
三、再构成理念的意义
写生中由于时间和光线等众多条件的影響,艺术家在对景写生过程里都是速度较快的,这对艺术家的艺术功底和艺术修养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绘画也是为了具备这样的能力。面对大千世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快速选择自己需要的,符合表达自己意图的景物。再构成理念,使得我们在面对大自然写生时不再盲目,不知从何处入手,不会被自然所束缚,选择我们为表达作品主题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蒋跃.绘画形式语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康定斯基.点线面[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汪晓曙.绘画语言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