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级是幼小衔接的过渡期,班主任老师可从情感过渡、养成教育、赏识教育、自我管理、活动纷呈以及沟通搭桥几方面入手,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让班级管理赢在起跑线上。
班级管理 幼小衔接 教学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一、情感过渡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成为孩子主要的、必需的活动。学生在全新的环境里,要面对陌生的老师和伙伴,在面对困难时常常会显得孤独无助。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尽快地适应学校的新生活,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1.克服心理障碍,愉快融入新生活
刚入学的孩子,初次接触到正规、系统的学习,当遇到学习困难时就会情绪低落,甚至焦虑不安。有些学生心理年龄比较幼稚,适应能力较弱,刚开始进校时每天哭哭啼啼,甚至引发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肚子痛、呕吐等,这都是恐惧心理在作怪,害怕融入新环境。新接一个班级,班主任老师总要建立和落实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制度,难免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孩子和老师产生距离感。教师要努力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胆怯,多鼓励,让小伙伴们之间互相安慰,逐步缓解紧张、焦虑感,平时多和家长交流孩子思想变化,使他们愉快融入新生活。
2.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学习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上你所教的一门课,听从老师的教诲。一年级老师应该让孩子感受可亲些,但也应该保持适当距离,让孩子有新的师生关系体验。要让学生喜欢老师,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包容学生的错误;还要有一颗真心实意的爱心,建立自己的威信,挥洒自如上好课,以身作则守信用,爱每个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喜欢老师。
二、养成教育
好习惯终生受益。一个优秀的学生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一年级,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一年级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点阶段,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1)专心倾听、积极思维的习惯
很多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倾听能力。课堂上学习知识是重头戏,没有良好的听课习惯当然学不好知识。耐心倾听是孩子最缺乏的习惯。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
倾听包括会听老师讲课和会听同学发言,学生上课时小眼睛要始终盯着老师,才能学得认真。教师要求学生倾听时要做到:一要专心,要听清别人说的每一句话;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三要细心,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四要虚心,能修正自己的观点。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参与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做事专注、讲求效率的习惯
培养做事专心是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真正的专心,在于感官的配合协调。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求学生一旦开始做作业,就要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全部感官参与学习,动作快速,准确率高,同时训练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
(3)认真书写、作业工整的习惯
教师要培养学生一心一意、认真做作业的习惯,要避免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或玩耍的坏习惯。此外,还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促使学生养成细心检查的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在校看到老师和同学要主动打招呼,要鼓励学生能主动与同学交往,文明游戏,不自私,不任性。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严明的纪律观念和卫生观念。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让孩子养成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家長不包办代替。学生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整理抽屉,值日生要学会扫地、拖地、擦桌等,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三、赏识教育
1.表扬话语挂嘴边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说:“我很喜欢你,你太棒了。”称呼名字时多用昵称,学生就会和教师有亲近感,愿意和教师交流。又如排队做操时,教师摸摸孩子的头,表扬孩子像个小交警,这样的表扬话语符合孩子的心理满足需求,孩子站立的劲头更足了。
2.激励方式有新招
教师要采用多种激励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促使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一年级的学生最喜欢听英雄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次接收新一年级,给学生讲邱少云的故事,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对志愿军的英雄事迹肃然起敬,教育效果也特别好。教师再结合班级实际,教育学生心中要有集体,做任何事要有克制能力,不怕苦,要坚持到底才会取得胜利。
教师要每天对孩子的各种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如上课、做作业、吃饭、劳动等各个方面,做得好的奖励行为奖券、学习奖券。为了鼓励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每天评“课堂小明星”,让孩子把光荣的牌子挂在胸前,增加学习的愉悦感。教师还可以对一段时间来进步特别大的学生发放“喜报”,增加学生的荣誉感。
3.期末考评添自信
教师可在每周五对本班学生一周的表现进行考评,实施加分政策,或评选本周小明星。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总评,除了星级评定外,还可针对学生的特长,评选出本学期“十佳课堂小主人”“十佳小博士”“十佳小书法家”“十佳小书虫”等,使每位学生一学期下来都有所收获,都有成就感。孩子是在自信中快乐成长的。
四、自我管理
1.制定班级公约
开学初笔者就和孩子们制定了“我们的约定”:学会仔细地观察,学会专心地聆听,学会积极地思考,学会友好地相处。并把班级公约张贴在墙上。每节课之前学生诵读一遍,牢记心中。教师还让学生对照约定,自我反省,互相督促,进行自我约束。 2.干部轮流上岗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可实行小干部轮流制度。卫生班长、纪律班长每天确定两名,一周轮换负责管理班级日常工作。值日班长每天轮换,不论成绩好坏,按照学号轮流当一回小老师。这一招对那些行为调皮或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更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活动纷呈
1.传递班级爱心
为了让学生把班级当作大家庭,让他们觉得有困难要共同承担,有好东西要共同分享,教师可设立班级爱心共享平台。如有的学生从家里拿来卫生用品,让同学们共享;有的拿来课外书充实班级图书角;午饭后同学们互相分享水果,有的学生甚至拿来好吃的食品让老师作为奖品奖给表现好的学生。教师的一粒“巧克力”,甜在孩子的嘴里,更甜在孩子的心里。有位家长在家校联系本上写道:“小小的一粒糖,魔力真大啊,教师的力量真是无穷!”学生从心底里觉得我们是同一个班的,就像一家人。有了这样的意识,同学之间的摩擦少了,帮助和安慰多了,同学关系其乐融融,班级工作也更能顺利开展。
2.营造书香班级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营造浓浓的书香班级氛围。针对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教师可经常给孩子讲讲绘本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开展好书漂流活动,让学生在漂流的好书上作精彩点评或一句话介绍。也可以邀请爸爸妈妈进课堂,为学生讲故事,和孩子们一起阅读。阅读使孩子更加明理,更加明亮。
3.拓展小队活动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假日小队活动,让孩子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在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中拓宽孩子的视野,增长课本外的知识,也锻炼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如开展“我是一名小交警”“福利院献爱心”“野外拓展训练”等,活动中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这样也更好地融洽了同学、老師、家长之间的关系。
六、沟通搭桥
1.与孩子沟通
教师要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沟通。发生问题时,切忌不了解真相,先批评一通,要让孩子有表达的权力。教师批评惩罚孩子时要为孩子着想,顾及到孩子的承受力和尊严,不可让孩子处与难堪之中。教师在孩子面前的形象不要一直是板脸严肃的,孩子也希望能经常看到教师的笑脸,孩子更希望亲和力强的教师。
2.与家长沟通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家长也需要教师的鼓励,尤其是品行不端或成绩落后的学生家长,更迫切希望得到教师对孩子的正面评价,点燃培养孩子的信心和动力。因此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语言要婉转,要挖掘孩子的潜力,少说否定性的语言,更不能措辞激烈,和家长关系闹僵。教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家校共同合力,才能建设好班级。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管无定法。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班级管理 幼小衔接 教学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一、情感过渡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成为孩子主要的、必需的活动。学生在全新的环境里,要面对陌生的老师和伙伴,在面对困难时常常会显得孤独无助。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尽快地适应学校的新生活,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1.克服心理障碍,愉快融入新生活
刚入学的孩子,初次接触到正规、系统的学习,当遇到学习困难时就会情绪低落,甚至焦虑不安。有些学生心理年龄比较幼稚,适应能力较弱,刚开始进校时每天哭哭啼啼,甚至引发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肚子痛、呕吐等,这都是恐惧心理在作怪,害怕融入新环境。新接一个班级,班主任老师总要建立和落实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制度,难免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孩子和老师产生距离感。教师要努力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胆怯,多鼓励,让小伙伴们之间互相安慰,逐步缓解紧张、焦虑感,平时多和家长交流孩子思想变化,使他们愉快融入新生活。
2.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学习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上你所教的一门课,听从老师的教诲。一年级老师应该让孩子感受可亲些,但也应该保持适当距离,让孩子有新的师生关系体验。要让学生喜欢老师,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包容学生的错误;还要有一颗真心实意的爱心,建立自己的威信,挥洒自如上好课,以身作则守信用,爱每个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喜欢老师。
二、养成教育
好习惯终生受益。一个优秀的学生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一年级,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一年级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点阶段,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1)专心倾听、积极思维的习惯
很多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倾听能力。课堂上学习知识是重头戏,没有良好的听课习惯当然学不好知识。耐心倾听是孩子最缺乏的习惯。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
倾听包括会听老师讲课和会听同学发言,学生上课时小眼睛要始终盯着老师,才能学得认真。教师要求学生倾听时要做到:一要专心,要听清别人说的每一句话;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三要细心,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四要虚心,能修正自己的观点。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参与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做事专注、讲求效率的习惯
培养做事专心是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真正的专心,在于感官的配合协调。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求学生一旦开始做作业,就要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全部感官参与学习,动作快速,准确率高,同时训练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
(3)认真书写、作业工整的习惯
教师要培养学生一心一意、认真做作业的习惯,要避免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或玩耍的坏习惯。此外,还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促使学生养成细心检查的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在校看到老师和同学要主动打招呼,要鼓励学生能主动与同学交往,文明游戏,不自私,不任性。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严明的纪律观念和卫生观念。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让孩子养成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家長不包办代替。学生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整理抽屉,值日生要学会扫地、拖地、擦桌等,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三、赏识教育
1.表扬话语挂嘴边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说:“我很喜欢你,你太棒了。”称呼名字时多用昵称,学生就会和教师有亲近感,愿意和教师交流。又如排队做操时,教师摸摸孩子的头,表扬孩子像个小交警,这样的表扬话语符合孩子的心理满足需求,孩子站立的劲头更足了。
2.激励方式有新招
教师要采用多种激励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促使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一年级的学生最喜欢听英雄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次接收新一年级,给学生讲邱少云的故事,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对志愿军的英雄事迹肃然起敬,教育效果也特别好。教师再结合班级实际,教育学生心中要有集体,做任何事要有克制能力,不怕苦,要坚持到底才会取得胜利。
教师要每天对孩子的各种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如上课、做作业、吃饭、劳动等各个方面,做得好的奖励行为奖券、学习奖券。为了鼓励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每天评“课堂小明星”,让孩子把光荣的牌子挂在胸前,增加学习的愉悦感。教师还可以对一段时间来进步特别大的学生发放“喜报”,增加学生的荣誉感。
3.期末考评添自信
教师可在每周五对本班学生一周的表现进行考评,实施加分政策,或评选本周小明星。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总评,除了星级评定外,还可针对学生的特长,评选出本学期“十佳课堂小主人”“十佳小博士”“十佳小书法家”“十佳小书虫”等,使每位学生一学期下来都有所收获,都有成就感。孩子是在自信中快乐成长的。
四、自我管理
1.制定班级公约
开学初笔者就和孩子们制定了“我们的约定”:学会仔细地观察,学会专心地聆听,学会积极地思考,学会友好地相处。并把班级公约张贴在墙上。每节课之前学生诵读一遍,牢记心中。教师还让学生对照约定,自我反省,互相督促,进行自我约束。 2.干部轮流上岗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可实行小干部轮流制度。卫生班长、纪律班长每天确定两名,一周轮换负责管理班级日常工作。值日班长每天轮换,不论成绩好坏,按照学号轮流当一回小老师。这一招对那些行为调皮或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更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活动纷呈
1.传递班级爱心
为了让学生把班级当作大家庭,让他们觉得有困难要共同承担,有好东西要共同分享,教师可设立班级爱心共享平台。如有的学生从家里拿来卫生用品,让同学们共享;有的拿来课外书充实班级图书角;午饭后同学们互相分享水果,有的学生甚至拿来好吃的食品让老师作为奖品奖给表现好的学生。教师的一粒“巧克力”,甜在孩子的嘴里,更甜在孩子的心里。有位家长在家校联系本上写道:“小小的一粒糖,魔力真大啊,教师的力量真是无穷!”学生从心底里觉得我们是同一个班的,就像一家人。有了这样的意识,同学之间的摩擦少了,帮助和安慰多了,同学关系其乐融融,班级工作也更能顺利开展。
2.营造书香班级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营造浓浓的书香班级氛围。针对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教师可经常给孩子讲讲绘本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开展好书漂流活动,让学生在漂流的好书上作精彩点评或一句话介绍。也可以邀请爸爸妈妈进课堂,为学生讲故事,和孩子们一起阅读。阅读使孩子更加明理,更加明亮。
3.拓展小队活动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假日小队活动,让孩子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在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中拓宽孩子的视野,增长课本外的知识,也锻炼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如开展“我是一名小交警”“福利院献爱心”“野外拓展训练”等,活动中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这样也更好地融洽了同学、老師、家长之间的关系。
六、沟通搭桥
1.与孩子沟通
教师要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沟通。发生问题时,切忌不了解真相,先批评一通,要让孩子有表达的权力。教师批评惩罚孩子时要为孩子着想,顾及到孩子的承受力和尊严,不可让孩子处与难堪之中。教师在孩子面前的形象不要一直是板脸严肃的,孩子也希望能经常看到教师的笑脸,孩子更希望亲和力强的教师。
2.与家长沟通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家长也需要教师的鼓励,尤其是品行不端或成绩落后的学生家长,更迫切希望得到教师对孩子的正面评价,点燃培养孩子的信心和动力。因此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语言要婉转,要挖掘孩子的潜力,少说否定性的语言,更不能措辞激烈,和家长关系闹僵。教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家校共同合力,才能建设好班级。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管无定法。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