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上有一个段子,说,“今天面试一位老师。我说,关于‘五险一金’……老师说:‘我能不要那些玩意么?’我呆了。老师解释:‘我是奥派。’我恍然大悟,惭愧地低下了头。”
所谓奥派,是指奥地利经济学派,是一种坚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的经济学派。许多人主张减少政府管制,保护私人财产,并捍卫个人自由,因此被许多放任自由主义者引用。
其实,在这个段子里,对这位老师语境的假设并不准确,这位“奥派”老师提议不要那些“五险一金”,他只是反对政府强制要求企业交纳五险一金,认为这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反而付不起员工的工资。至于他自己,当然不会大公无私地不要那部分利益,他真正的做法是会跟你讨价还价,不交五险一金可以,但你得把那部分钱给他。
奥派在中国有很多追随者,甚至被一些自由主义者自诩。比如,每年春节前后出现的两个现象,一些自称是“奥派”的人经常会在这个时候提出他们自己的主张,这两个现象一是火车票的“一票难求”,一是各地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他们会提出解决春运火车票紧张的办法是提高票价,然后“价高者得”,以此调节供需关系;而这10年来,每年春节后各地政府都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奥派”基本上都会反对一番,认为这会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工厂倒闭,反而对工人不利。
从单纯的供求关系出发,火车票的“价高者得”似乎有道理,但在实际上,却是极其不公平的,在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之下,“价高者得”挤出的,恰恰是那部分具有最强烈需求的人,也是这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越穷的人越买不到票。这不仅仅是一个价格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分配问题。如果从供求决定价格的理论出发,在现实中,价格越高,分配就愈不公平。
而他们在最低工资标准上的主张也是让人费解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对企业雇员最低生活标准的保障,在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时候,工人工资被压得很低,以至在企业主获得稳定增长的利润的同时,工人工资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近几年来,中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终于出现转变,企业越来越“招工难”,工资也相应上涨,地方政府或为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工人合理利益,或为了引导产业升级,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但是,不管是严重供过于求的时候,还是供需发生转折的时候,一些“奥派”自始至终都只抱定着反对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观点,认为“政府不该干预”,“自由定价”。于前者,他们对企业压制和剥夺工人合理权益,工资没有集体协商的现实视而不见;于后者,他们对劳动力市场发生的变化,对通货膨胀带来整体生活成本上升等却又“失明”。
他们的逻辑依旧重复着一提工资就会出现诸如失业,成本转移之类的假设。但事实上,他们所预设的结果并没有得到验证,或者是将企业的其他经营问题归咎于工资成本上升的问题。
就最低工资标准而言,从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到东南亚的先进国家,再到欧美各国,这是一项普遍实施政策和法律,事实也证明了它对保障工人最低生活标准,使他们免于长期贫困有利。
假设的逻辑没有实证,不能解释现实,自然导致信任危机,说的话也没什么人听了。他们的主张正如大卫·哈维所言,强调的只是企业主的自由,而不是工人的自由,民众的自由。
让人喊着“自由市场万岁”的口号去“就义”,是没有感召力的。当然,段子里的那位“奥派”老师自己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所谓奥派,是指奥地利经济学派,是一种坚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的经济学派。许多人主张减少政府管制,保护私人财产,并捍卫个人自由,因此被许多放任自由主义者引用。
其实,在这个段子里,对这位老师语境的假设并不准确,这位“奥派”老师提议不要那些“五险一金”,他只是反对政府强制要求企业交纳五险一金,认为这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反而付不起员工的工资。至于他自己,当然不会大公无私地不要那部分利益,他真正的做法是会跟你讨价还价,不交五险一金可以,但你得把那部分钱给他。
奥派在中国有很多追随者,甚至被一些自由主义者自诩。比如,每年春节前后出现的两个现象,一些自称是“奥派”的人经常会在这个时候提出他们自己的主张,这两个现象一是火车票的“一票难求”,一是各地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他们会提出解决春运火车票紧张的办法是提高票价,然后“价高者得”,以此调节供需关系;而这10年来,每年春节后各地政府都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奥派”基本上都会反对一番,认为这会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工厂倒闭,反而对工人不利。
从单纯的供求关系出发,火车票的“价高者得”似乎有道理,但在实际上,却是极其不公平的,在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之下,“价高者得”挤出的,恰恰是那部分具有最强烈需求的人,也是这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越穷的人越买不到票。这不仅仅是一个价格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分配问题。如果从供求决定价格的理论出发,在现实中,价格越高,分配就愈不公平。
而他们在最低工资标准上的主张也是让人费解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对企业雇员最低生活标准的保障,在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时候,工人工资被压得很低,以至在企业主获得稳定增长的利润的同时,工人工资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近几年来,中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终于出现转变,企业越来越“招工难”,工资也相应上涨,地方政府或为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工人合理利益,或为了引导产业升级,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但是,不管是严重供过于求的时候,还是供需发生转折的时候,一些“奥派”自始至终都只抱定着反对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观点,认为“政府不该干预”,“自由定价”。于前者,他们对企业压制和剥夺工人合理权益,工资没有集体协商的现实视而不见;于后者,他们对劳动力市场发生的变化,对通货膨胀带来整体生活成本上升等却又“失明”。
他们的逻辑依旧重复着一提工资就会出现诸如失业,成本转移之类的假设。但事实上,他们所预设的结果并没有得到验证,或者是将企业的其他经营问题归咎于工资成本上升的问题。
就最低工资标准而言,从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到东南亚的先进国家,再到欧美各国,这是一项普遍实施政策和法律,事实也证明了它对保障工人最低生活标准,使他们免于长期贫困有利。
假设的逻辑没有实证,不能解释现实,自然导致信任危机,说的话也没什么人听了。他们的主张正如大卫·哈维所言,强调的只是企业主的自由,而不是工人的自由,民众的自由。
让人喊着“自由市场万岁”的口号去“就义”,是没有感召力的。当然,段子里的那位“奥派”老师自己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