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对学生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地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做到随文潜入心,润童细无痕。本文是作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以活动为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在活动中、在品词析句比较中、在课本剧中、在实践中渗透德育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德育 渗透 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全面贯彻当地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然而,现在有一部分学校和老师在实施教育时,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这样的教育怎能提高国民素质呢?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由于语文的人文性特点以及它的德育材料生动且丰富使得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他学科更具优势。所以这就要求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语文课堂这个主渠道从各个方面对学生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地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做到随文潜入心,润童细无痕。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把人比作汽车,智力和能力如同发动机,而个人品德就如同刹车和方向盘,没有良好的发动机就不是好汽车,没有良好的方向盘和刹车,发动机越好越可怕。”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利用语文课为主渠道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知不觉我发现很多学生变得越来越懂事了,调皮捣蛋的少了,守纪好学的多了。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班级责任感和荣誉感也增强了很多,这让我感到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越来越轻松。现将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以活动为载体渗透德育谈谈点滴体会:
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校教育的内涵集中体现在教学生“做人”和“做事”两个方面,这已为古今人士所认同。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一书中论“仁”多达六十六处,他将培养“仁人”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我国另一位教育家陶行知在1945年写给广东省浦县百候中学的一首校歌诗中,有这么两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一生把做真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两位教育家都将教会学生“做人”放在了教育的首要位置,实际上,也就是把德育放在了首要位置。
正确的育人观念,是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的理论武器,是语文在教学中德育渗透过程的前提条件。教育是以人为本,平等交流过程。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念,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学生心灵的窗口才会敞开,才能发自内心地亲其师,信其道,才能顺利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任务。德育过程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動,如成语接龙,朗读比赛,课前一首诗等。如通过课前一首诗,孩子们积累了很多古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我要求孩子们不仅仅会背,还要学会用诗的语言规范自身的行为,用诗的真善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从这些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滋润他们的心田,更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 在品词 析句 比较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描写祖国秀丽河山的,有描写革命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的,有颂扬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有反映祖国文化、科技发展的等等,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指导学生品析文章里的字词句段。从而准确理解作者的语言,并挖掘、领会蕴藏在字词句段中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陶冶。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段落中,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看,但又忍不住不看?我为什么只能盼望不可能出现的奇迹,难道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吗?我为什么痛苦?让学生知道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扑灭,自己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烧灼着、煎熬着、炙烤着,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思考: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烈火中的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他的内心活动,通过分析,邱少云的高大形象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让学生受到了严守纪律、顾全大局,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教育。
4 在课本剧中渗透德育
其实,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的文章都具有故事性,故事的内容本事就具有显性的德育教育资源,而且通常在一个主要的德育因素下,包含了许多德育问题。如:《将相和》通过三个小故事反映出廉颇和蔺相如之所以能“将相和”,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在学习完课文后我问道,一个国家需要将相“和”,那么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和”呢?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同学之间应该和气,有的说邻里之间应该和气,还有的说上下级之间应该和气……接着我问,你们能以“和”为主题通过课本剧展示出来吗,他们兴奋地喊道,能!不一会,课本剧《完璧归赵》《放学一幕》就展示出来了,同学们评价说,通过表演,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懂得了做人应该胸怀宽广,平时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不要为些小矛盾斤斤计较。课本剧作为促进语文的学科德育载体可谓是充分利用了榜样影响的作用,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心灵智力的启迪和思想品德的感染的同时,也使课本剧自身得到了教书和育人的双丰收。
5 在实践中渗透德育
陶老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所以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文章,在内容上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口语交际,小小我便以此为主题组织了一次小商品交易会活动。同学们在参与“买卖”的活动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一定的价值观,同时学会了帮助家长购买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锻炼同学们与人交往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家长赚钱的艰辛。热闹非凡的小小商品交易会结束后,从孩子们充满喜悦的眼神中,说明这次活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我也趁热打铁,召开座谈会,让孩子们畅谈收获,并以此次活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很多孩子在作文中写到,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他们体验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懂得了要珍惜物品,珍惜父母的劳动,就这样,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在体验中学会了生活。
关键词德育 渗透 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全面贯彻当地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然而,现在有一部分学校和老师在实施教育时,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这样的教育怎能提高国民素质呢?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由于语文的人文性特点以及它的德育材料生动且丰富使得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他学科更具优势。所以这就要求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语文课堂这个主渠道从各个方面对学生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地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做到随文潜入心,润童细无痕。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把人比作汽车,智力和能力如同发动机,而个人品德就如同刹车和方向盘,没有良好的发动机就不是好汽车,没有良好的方向盘和刹车,发动机越好越可怕。”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利用语文课为主渠道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知不觉我发现很多学生变得越来越懂事了,调皮捣蛋的少了,守纪好学的多了。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班级责任感和荣誉感也增强了很多,这让我感到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越来越轻松。现将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以活动为载体渗透德育谈谈点滴体会:
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校教育的内涵集中体现在教学生“做人”和“做事”两个方面,这已为古今人士所认同。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一书中论“仁”多达六十六处,他将培养“仁人”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我国另一位教育家陶行知在1945年写给广东省浦县百候中学的一首校歌诗中,有这么两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一生把做真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两位教育家都将教会学生“做人”放在了教育的首要位置,实际上,也就是把德育放在了首要位置。
正确的育人观念,是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的理论武器,是语文在教学中德育渗透过程的前提条件。教育是以人为本,平等交流过程。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念,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学生心灵的窗口才会敞开,才能发自内心地亲其师,信其道,才能顺利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任务。德育过程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動,如成语接龙,朗读比赛,课前一首诗等。如通过课前一首诗,孩子们积累了很多古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我要求孩子们不仅仅会背,还要学会用诗的语言规范自身的行为,用诗的真善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从这些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滋润他们的心田,更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 在品词 析句 比较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描写祖国秀丽河山的,有描写革命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的,有颂扬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有反映祖国文化、科技发展的等等,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指导学生品析文章里的字词句段。从而准确理解作者的语言,并挖掘、领会蕴藏在字词句段中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陶冶。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段落中,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看,但又忍不住不看?我为什么只能盼望不可能出现的奇迹,难道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吗?我为什么痛苦?让学生知道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扑灭,自己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烧灼着、煎熬着、炙烤着,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思考: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烈火中的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他的内心活动,通过分析,邱少云的高大形象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让学生受到了严守纪律、顾全大局,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教育。
4 在课本剧中渗透德育
其实,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的文章都具有故事性,故事的内容本事就具有显性的德育教育资源,而且通常在一个主要的德育因素下,包含了许多德育问题。如:《将相和》通过三个小故事反映出廉颇和蔺相如之所以能“将相和”,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在学习完课文后我问道,一个国家需要将相“和”,那么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和”呢?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同学之间应该和气,有的说邻里之间应该和气,还有的说上下级之间应该和气……接着我问,你们能以“和”为主题通过课本剧展示出来吗,他们兴奋地喊道,能!不一会,课本剧《完璧归赵》《放学一幕》就展示出来了,同学们评价说,通过表演,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懂得了做人应该胸怀宽广,平时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不要为些小矛盾斤斤计较。课本剧作为促进语文的学科德育载体可谓是充分利用了榜样影响的作用,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心灵智力的启迪和思想品德的感染的同时,也使课本剧自身得到了教书和育人的双丰收。
5 在实践中渗透德育
陶老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所以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文章,在内容上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口语交际,小小我便以此为主题组织了一次小商品交易会活动。同学们在参与“买卖”的活动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一定的价值观,同时学会了帮助家长购买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锻炼同学们与人交往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家长赚钱的艰辛。热闹非凡的小小商品交易会结束后,从孩子们充满喜悦的眼神中,说明这次活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我也趁热打铁,召开座谈会,让孩子们畅谈收获,并以此次活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很多孩子在作文中写到,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他们体验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懂得了要珍惜物品,珍惜父母的劳动,就这样,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在体验中学会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