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木材的战略储备工作,亟须加强对现有林的培育。结合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的自然资源、林木资源以及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从间伐、补植、抚育等方面总结了现有林的培育技术,以期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出国家急需的各种大径阶木材。
关键词 现有林;培育技术;宛陵林场;安徽宣城;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S723.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162-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越来越凸显,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进行破坏式利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即为重视木材储备、加大对林场现有林的培育,这是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的有效结合点[1-2]。
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位于宣城市境内,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2017年国有林场改革,宣州区5个国有林场改组整合为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下辖5个分场。为了响应国家在木材战略储备方面的政策,宛陵林场一直积极对现有林进行改造,使林分的质量不断提高,以增加大径级材资源的储备,从根本上缓解我国木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达到优化林分结构、保护生物资源、提高碳汇储备的目的,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基于宛陵林场现有林的实际,对其培育技术做简单总结。
1 宣州区宛陵林场概况
1.1 自然资源及林木资源现状
宛陵林场内的地貌从丘陵岗地到低山,为亚热带北缘气候,海拔30~500 m,坡度为1~35°,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量适中,光照资源充足,相对湿度79%,整体气候条件优越;土壤类型主要为黄红壤和红壤,土层深厚(60~100 cm),土质疏松,肥力水平较好,土壤呈微酸性[3]。
林场内上层长势高大的乔木都是人工林,主要为常绿针叶林,如杉木、马尾松、湿地松;部分为落叶阔叶林,如枫香、檫木;剩余为毛竹、槠类、栎类等;下层生长的次生植被包括灌木(山槐、野山楂、山苍子、杂竹、盐肤木等)、草本植物(铁芒萁、山茅等)等。目前宛陵林场有用材林4 597.6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48.55万m3,其中幼林、中龄林、近熟林分别为123.11、1 599.90、1 029.50 hm2左右;已经划定储备林的面积为675.7 hm2,全部为人工林,培育目标全部为大径阶木材,其中中龄林、近熟林分别占41.8%、58.2%,包括湿地松、杉木等树种,后备林面积为150.1 hm2。
1.2 现有林存在的问题
宛陵林场内的树种丰富,有数量众多的乡土植物,2017年通过对宛陵林场内的现有林分调查,结合2013年二类调查结果,发现林场内的部分林分林间密度过大,对林分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部分林分密度过低,存在很多林窗,林地的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整体上来看,林分的长势存在胸径粗度不足、大径材林木短缺等问题;林场内的树种过于单一,结构简单,超过70%的林木为杉木、松树,多样性不足,未能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立地条件,因而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林场内的现有林进行抚育管理,以培育出更多国家急需的大径材林木、珍稀树种。
2 现有林培育技术
2.1 现有林地选择
在林场内划定的国家储备林范围内,选择坡度较为平缓(低于25°)、土层深度60 cm以上、光照资源充足、土壤透气性好、交通便利、由于灾害及经营不当等造成生产潜力未充分发挥出来的中下坡,要求具有大径材培育潜力、林木相对集中等特点[4]。
2.2 选择培育的树种
结合目前宛陵林场内现有林木资源的实际,通过抚育、间伐、补植等方法加大抚育,要求选择市场需求量大、材质上乘、有较高经济效益、适合在当地人工栽植的乡土树种或者大径材树种作为培育对象。此外,结合林场的实际情况,对境内的湿地松、杉木等林分进行适当的改造培育,必要時可补植枫香等树种。枫香是宣州区珍稀的乡土树种,栽植规模较大,其材质松软、纹理细致、抗压耐腐、色泽鲜艳,非常珍贵,是建筑行业热衷的用材,而且枫香旋切操作容易,可用于家具、贵重商品包装箱的制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商业利用价值,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2.3 科学选择种苗
枫香在宣州区栽培历史悠久,在村庄周围、道路两侧均有零散分布,成片栽植的规模也较大。宛陵林场内有宣州区面积最大的育苗基地,可就近选择长势健壮、无病虫害发生、品质优良的一年生苗木(地径0.8 cm、苗高80.0 cm左右)栽植,方便快捷,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苗木数量时要考虑2%的苗木损耗,以确保苗木种植密度符合要求。以2017年宛陵林场133.33 hm2的种植规模及补植需要为例,苗木总需求量在45 268株左右。
2.4 培育管理
培育管理是通过间伐,将林间已经或者即将枯死、被压、长势差、密度过大等林木进行伐除,同时伐除部分干扰到目标树生长的苗木,采取必要的补植、抚育等管理,为目标树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保留林间经济价值高的乔木树种,在现有的湿地松等纯林内补植珍稀树木,以逐渐形成珍贵用材林为主的复层混交林分。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培育管理。
2.4.1 间伐。抚育间伐应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的标准进行,实施间伐前首先需要做的是对林分进行准确分类,一是目标树,即林分中需要有精心培育的苗木,要求树干笔挺、树干枝下高超过6 m、长势旺盛、树冠发育良好;二是干扰树,即与目标树争夺养分、空间资源,干扰到目标树生长的苗木;三是差树,即发生过火烧、虫害、腐烂、断梢等问题的长势差的苗木,其对维护林分的多样性有一定作用,但没有较大经济价值;四是一般苗木,即林分中不会对目标树种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伴生树种,其生长程度多为中等或者偏下水平。 根据林分的分类情况,保留林间生长健壮的枫香、苦槠等目标树种,保留密度因树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目标树种为湿地松,则密度为240~330株/hm2,株行距为5~6 m;如果为杉木,则密度为360~450株/hm2,株行距为4~5 m。根据当前市场上对苗木的需求特点及苗木自身生长特性,对杉木、湿度松等设计的径材培育目标为胸径超过35 cm。树木分类完成后,用不同的颜色做好标记,便于培育时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处理方式。
间伐的强度要结合林分特点选择,公益林、商品林的间伐强度分别在14%、30%左右,确保林间郁闭度在0.6~0.7之间。间伐前先对施工人员做好培训,要求按照事先设计的目标做好间伐工作。间伐工作一般安排在3—10月进行,有的林分不需要补植,则可适当推迟间伐的时间,但是不得迟于10月底。间伐时要对树木的倒向进行控制,避免对其他目标树木的生长产生影响,尽量降低对保留苗木的损伤,可使伐倒的树木倒向林间空地等。
2.4.2 补植。间伐后,有的林分会出现空地、林窗等,为了充分发挥出林地的生产潜力,需要适当补植,使林分结构得以改善。补植时结合林窗、空地的大小设计补植穴(60 cm×60 cm×40 cm,与目标苗木之间呈“品”字形排列)的密度。在补植前1年的冬季整地挖穴,最迟不得超过补植当年的3月,补植的密度控制在300株/hm2。补植的时间一般在春季雨季后(2月底到3月中旬),先将种植穴内的石块等杂物清理干净,回填50%左右的土壤,并施入磷肥250 g/穴左右作为基肥,再回填剩余的表土,高度稍微比穴平面高,栽植后充分灌水,如果成活后的苗木分布不均匀,则可在当年或者次年再补植1次。
2.4.3 抚育。对目标樹木实施间伐后松土除草1次,并将周围80 cm范围内的所有灌木、草本植物等全部清理干净,确保幼苗有较好的生长环境,清理的灌木等摊晾在林地上自然腐烂,以提高土壤中有机养分。松土除草的同时要适当扶苗、除萌等,补植的当年分别在5—6月、8—9月各抚育2次,松土之前在幼苗根部25 cm左右的位置施复合肥100 g/株作追肥,补植后的第2年再抚育2次,第3年减少抚育次数,实施1次即可。之后根据林间树木的长势,对其进行整枝、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林间管理。
3 参考文献
[1] 江鸿.国家储备林现有林培育技术及分析[J].科技展望,2017(13):13-15.
[2] 李大华.黄山市黄山区国家储备林建设培育的技术模型构建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7(14):153.
[3] 王劲松.国家储备林大径材培育技术与效益分析[J].大陆桥视野,2015(20):197-198.
[4] 惠刚盈,赵中华,袁士云.森林经营模式评价方法:以甘肃小陇山林区为例[J].林业科学,2011,47(11):114-120.
关键词 现有林;培育技术;宛陵林场;安徽宣城;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S723.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162-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越来越凸显,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进行破坏式利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即为重视木材储备、加大对林场现有林的培育,这是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的有效结合点[1-2]。
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位于宣城市境内,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2017年国有林场改革,宣州区5个国有林场改组整合为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下辖5个分场。为了响应国家在木材战略储备方面的政策,宛陵林场一直积极对现有林进行改造,使林分的质量不断提高,以增加大径级材资源的储备,从根本上缓解我国木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达到优化林分结构、保护生物资源、提高碳汇储备的目的,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基于宛陵林场现有林的实际,对其培育技术做简单总结。
1 宣州区宛陵林场概况
1.1 自然资源及林木资源现状
宛陵林场内的地貌从丘陵岗地到低山,为亚热带北缘气候,海拔30~500 m,坡度为1~35°,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量适中,光照资源充足,相对湿度79%,整体气候条件优越;土壤类型主要为黄红壤和红壤,土层深厚(60~100 cm),土质疏松,肥力水平较好,土壤呈微酸性[3]。
林场内上层长势高大的乔木都是人工林,主要为常绿针叶林,如杉木、马尾松、湿地松;部分为落叶阔叶林,如枫香、檫木;剩余为毛竹、槠类、栎类等;下层生长的次生植被包括灌木(山槐、野山楂、山苍子、杂竹、盐肤木等)、草本植物(铁芒萁、山茅等)等。目前宛陵林场有用材林4 597.6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48.55万m3,其中幼林、中龄林、近熟林分别为123.11、1 599.90、1 029.50 hm2左右;已经划定储备林的面积为675.7 hm2,全部为人工林,培育目标全部为大径阶木材,其中中龄林、近熟林分别占41.8%、58.2%,包括湿地松、杉木等树种,后备林面积为150.1 hm2。
1.2 现有林存在的问题
宛陵林场内的树种丰富,有数量众多的乡土植物,2017年通过对宛陵林场内的现有林分调查,结合2013年二类调查结果,发现林场内的部分林分林间密度过大,对林分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部分林分密度过低,存在很多林窗,林地的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整体上来看,林分的长势存在胸径粗度不足、大径材林木短缺等问题;林场内的树种过于单一,结构简单,超过70%的林木为杉木、松树,多样性不足,未能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立地条件,因而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林场内的现有林进行抚育管理,以培育出更多国家急需的大径材林木、珍稀树种。
2 现有林培育技术
2.1 现有林地选择
在林场内划定的国家储备林范围内,选择坡度较为平缓(低于25°)、土层深度60 cm以上、光照资源充足、土壤透气性好、交通便利、由于灾害及经营不当等造成生产潜力未充分发挥出来的中下坡,要求具有大径材培育潜力、林木相对集中等特点[4]。
2.2 选择培育的树种
结合目前宛陵林场内现有林木资源的实际,通过抚育、间伐、补植等方法加大抚育,要求选择市场需求量大、材质上乘、有较高经济效益、适合在当地人工栽植的乡土树种或者大径材树种作为培育对象。此外,结合林场的实际情况,对境内的湿地松、杉木等林分进行适当的改造培育,必要時可补植枫香等树种。枫香是宣州区珍稀的乡土树种,栽植规模较大,其材质松软、纹理细致、抗压耐腐、色泽鲜艳,非常珍贵,是建筑行业热衷的用材,而且枫香旋切操作容易,可用于家具、贵重商品包装箱的制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商业利用价值,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2.3 科学选择种苗
枫香在宣州区栽培历史悠久,在村庄周围、道路两侧均有零散分布,成片栽植的规模也较大。宛陵林场内有宣州区面积最大的育苗基地,可就近选择长势健壮、无病虫害发生、品质优良的一年生苗木(地径0.8 cm、苗高80.0 cm左右)栽植,方便快捷,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苗木数量时要考虑2%的苗木损耗,以确保苗木种植密度符合要求。以2017年宛陵林场133.33 hm2的种植规模及补植需要为例,苗木总需求量在45 268株左右。
2.4 培育管理
培育管理是通过间伐,将林间已经或者即将枯死、被压、长势差、密度过大等林木进行伐除,同时伐除部分干扰到目标树生长的苗木,采取必要的补植、抚育等管理,为目标树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保留林间经济价值高的乔木树种,在现有的湿地松等纯林内补植珍稀树木,以逐渐形成珍贵用材林为主的复层混交林分。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培育管理。
2.4.1 间伐。抚育间伐应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的标准进行,实施间伐前首先需要做的是对林分进行准确分类,一是目标树,即林分中需要有精心培育的苗木,要求树干笔挺、树干枝下高超过6 m、长势旺盛、树冠发育良好;二是干扰树,即与目标树争夺养分、空间资源,干扰到目标树生长的苗木;三是差树,即发生过火烧、虫害、腐烂、断梢等问题的长势差的苗木,其对维护林分的多样性有一定作用,但没有较大经济价值;四是一般苗木,即林分中不会对目标树种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伴生树种,其生长程度多为中等或者偏下水平。 根据林分的分类情况,保留林间生长健壮的枫香、苦槠等目标树种,保留密度因树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目标树种为湿地松,则密度为240~330株/hm2,株行距为5~6 m;如果为杉木,则密度为360~450株/hm2,株行距为4~5 m。根据当前市场上对苗木的需求特点及苗木自身生长特性,对杉木、湿度松等设计的径材培育目标为胸径超过35 cm。树木分类完成后,用不同的颜色做好标记,便于培育时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处理方式。
间伐的强度要结合林分特点选择,公益林、商品林的间伐强度分别在14%、30%左右,确保林间郁闭度在0.6~0.7之间。间伐前先对施工人员做好培训,要求按照事先设计的目标做好间伐工作。间伐工作一般安排在3—10月进行,有的林分不需要补植,则可适当推迟间伐的时间,但是不得迟于10月底。间伐时要对树木的倒向进行控制,避免对其他目标树木的生长产生影响,尽量降低对保留苗木的损伤,可使伐倒的树木倒向林间空地等。
2.4.2 补植。间伐后,有的林分会出现空地、林窗等,为了充分发挥出林地的生产潜力,需要适当补植,使林分结构得以改善。补植时结合林窗、空地的大小设计补植穴(60 cm×60 cm×40 cm,与目标苗木之间呈“品”字形排列)的密度。在补植前1年的冬季整地挖穴,最迟不得超过补植当年的3月,补植的密度控制在300株/hm2。补植的时间一般在春季雨季后(2月底到3月中旬),先将种植穴内的石块等杂物清理干净,回填50%左右的土壤,并施入磷肥250 g/穴左右作为基肥,再回填剩余的表土,高度稍微比穴平面高,栽植后充分灌水,如果成活后的苗木分布不均匀,则可在当年或者次年再补植1次。
2.4.3 抚育。对目标樹木实施间伐后松土除草1次,并将周围80 cm范围内的所有灌木、草本植物等全部清理干净,确保幼苗有较好的生长环境,清理的灌木等摊晾在林地上自然腐烂,以提高土壤中有机养分。松土除草的同时要适当扶苗、除萌等,补植的当年分别在5—6月、8—9月各抚育2次,松土之前在幼苗根部25 cm左右的位置施复合肥100 g/株作追肥,补植后的第2年再抚育2次,第3年减少抚育次数,实施1次即可。之后根据林间树木的长势,对其进行整枝、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林间管理。
3 参考文献
[1] 江鸿.国家储备林现有林培育技术及分析[J].科技展望,2017(13):13-15.
[2] 李大华.黄山市黄山区国家储备林建设培育的技术模型构建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7(14):153.
[3] 王劲松.国家储备林大径材培育技术与效益分析[J].大陆桥视野,2015(20):197-198.
[4] 惠刚盈,赵中华,袁士云.森林经营模式评价方法:以甘肃小陇山林区为例[J].林业科学,2011,47(11):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