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是否已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9年4月21日举行的乌克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喜剧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以73_22%的得票率毫无悬念地击败了波罗申科成功当选乌克兰总统,并于5月20日举行就职典礼。就在今年初,前总统波罗申科为了谋求连任,转移国内矛盾争取民意、展示对俄强硬立场,提高得票率,还在刻赤海峡主动挑起事端。乌克兰海军2艘炮艇和1艘拖船组成的编队,意图强行通过由俄罗斯控制的刻赤海峡,到亚速海的乌克兰马里乌波尔港。期间与俄罗斯军舰发生撞船事件。俄军出动精锐海、空力量,导致乌3艘船艇、23名船员被俄方扣留。乌克兰甚至转入了一级战备,持续一个月之久,期望得到北约和美国的支持,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但最终局势趋于缓和。时至今日,波罗申科冒着引发战争的风险争取民意,为何未争取到民意反而在与毫无从政经验的泽连斯基竞争中败北?
  众所周知,自苏联解体以来,北约和俄罗斯一直都在努力“拉拢”乌克兰“入伙”。乌克兰特殊的地缘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它带来了发展机遇,但也始终逃避不了它作为美、欧、俄等大国间博弈的“棋子”。乌政府时而亲俄,时而倒向西方争取加入北约组织,似乎总是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寻找着平衡,在微妙的环境中做着艰难的选择,但又总找不到一条能让各方都满意的路。当前,“演员总统”的上台使乌克兰似乎又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乌克兰将做出怎样的战略选择,乌民众为何会选择一个从未涉足政坛的喜剧演员来当总统,未来他究竟会带领乌克兰走向何方?

乌克兰缘何成为大国争夺的对象


  乌克兰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有着完善、正规的选举制度和比较开放的民主渠道,有谋求发展的丰富物质基础,与周边国家无领土争端,为何自冷战以来却成为了大国竞相争取的对象?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誓就职
乌克兰的地理位置

  一是乌克兰占据着地处欧洲中心的地理优势。从地图上看,乌克兰地处欧亚大陆要冲,接近东、西欧之间的交界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乌东依俄罗斯,距离莫斯科不过400千米,南临黑海,克里米亚半岛是控制黑海的战略要冲,向南则是土耳其,越过土耳其海峡就是地中海,是重要的出海口,向东可以直取高加索地区,向西则是著名的“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如果独立建国,必然会成为动荡之地。自苏联解体以来,俄、欧、美都希望在乌克兰确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政权,乌克兰的选举关系到俄罗斯与美欧大国的切身利益。苏联解体后,西方利用俄罗斯的衰退,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大肆推行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计划,试图在乌克兰建立亲西方政权,构筑起一个北起波罗的海、中经黑海和高加索、南接中亚的“弧形包围圈”,削弱和遏制俄罗斯势力。而对于俄罗斯来讲,必须在乌克兰扶植起一个亲俄的政府,在与北约国家之间牢固树立起一道战略防御屏障。北约一旦将乌克兰纳入北约防务体系,就将大大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无异于将俄的“头盖骨”顶在了北约面前,俄罗斯战略纵深将大幅缩减并将自己完全暴露在西方的威胁之下。
  二是乌克兰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乌克兰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着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超过了法国和德国国土面积之和。其地理位置重要,地处欧洲中部,中间是无遮无拦的大平原,拥有全球40%的黑土地,日照、降水和气温都很适于农业耕作,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有着“欧洲粮仓”的美誉。位于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煤矿是前苏联最大的煤田,中部的克里沃罗格铁矿钢铁产量占据前苏联的40%。此外,苏联解体时,乌克兰继承了前苏联大约30%的军工企业,能够生产军舰、飞机、坦克、导弹和火箭等先进武器,包括迄今为止最大的运输机安-225,“辽宁”号的前身“瓦良格”号都是在乌克兰建造的,其有着强大的重工业基础。
  三是乌克兰内部分裂为大国势力插手提供了空间。从历史及地缘角度看,纵贯南北的第聂伯河将乌克兰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乌克兰原属奥匈帝国,二战期间又属波兰和匈牙利,乌克兰西部部分地区人民甚至不会说俄语,长期以来受西方思想影响较大,更具亲西方性。而东乌克兰长期以来被俄罗斯统治,与俄交往密切,长期以来养成了对俄的依赖性,乌东民众具有较强的“俄罗斯情节”。从宗教信仰看,乌西民众主要信奉天主教,而乌东民众大多信仰东正教,与俄罗斯民众信仰一致,两大教派之间的矛盾一直影响着乌克兰人民的政治选择。独立后的乌克兰,长期处于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的状态,特别是在经济上,社会生产持续下滑、财政赤字不断增加、通货膨胀日益严重、能源危机始终难以解决。为维持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乌克兰历届政府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往往采取“平衡政策”——既谋求加入欧盟和北约,又与俄保持适度接触和合作。独立后的乌克兰对外政策一直在调整,但始终奉行着以融入欧洲为目标。由于乌克兰对俄罗斯仍然存在安全和能源依赖,导致乌克兰政府“左右为难”。正是因为乌克兰内部的分裂和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总统迭次上台,为美欧和俄罗斯势力楔入乌克兰提供了“可趁之机”。
烏克兰制造的安-225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

欧美俄“撕咬”下的乌克兰


  乌克兰的战略地位和摇摆不定的战略选择,注定了其始终是被俄美欧撕扯的对象。究竟归属欧洲还是俄罗斯,这是乌克兰人身份认同的首要问题。乌克兰内部的政治势力分裂,导致外部势力各自扶持自己的代理人开展对乌克兰的争夺。回顾自独立以来的乌克兰,就像一只步履蹒跚、左顾右盼,又时而被“丛林猛兽”来回撕咬摆布的“猎物”。   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举行全民公决,宣告正式独立。在第一任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第二任总统库奇马时期,乌克兰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民主制度,拉近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谋求加入欧盟和北约组织,但也同步注重与俄修好,提出“多元、可测、稳定和保持非集团地位”的外交定位,力图谋求利益最大化。但由于这一时期俄罗斯内部问题重重,无暇顾及周边的局势发展。乌克兰就像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很少在国际上听到什么声音,但却也没有太多大国势力插手和左右其内政的影子。直至2004年“橙色革命”的爆发,似乎使乌克兰一夜之间成了世界政治的焦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对立的乌克兰东西两派阵营

  2004年,美国通过操控舆情、组织街头政治等方式,支持尤先科和季莫申科发动了“橙色革命”。2004年12月,在美国的支持下,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竞选的尤先科与时任总理的亚努科维奇展开角逐。尤先科最终通过两轮选举以0.55%的微弱优势胜出担任总统,季莫申科被任命为总理。然而,乌克兰在尤先科和季莫申科执政时期经济民生日益凋敝,在亲西方的路上越走越远。2010年2月,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王者归来”,在大选中获胜并免去总理季莫申科的职务,再度成为总统并组建政府,得到了俄罗斯的大力支持。2013年11月21日,亚努科维奇突然宣布中止與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暂停入欧进程成为乌克兰政治危机爆发的导火索,乌克兰社会和政治危机自此爆发。随后,大批亲欧盟民众聚集基辅市中心独立广场,举行抗议活动,要求亚努科维奇下台,并占领了政府大楼和数个州的政府大楼。至2014年2月,抗议演变成骚乱,抗议者与内务部队发生激烈冲突。持续三个月之久的抗议示威和骚乱导致82人丧生,810人受伤,最终在欧盟和俄罗斯代表的斡旋下,亚努科维奇签订《乌克兰危机调解协议》。但抗议活动仍无法缓解,亚努科维奇无奈出走哈尔科夫,乌克兰反对派通过街头政治实现政权更迭,成立亲欧过渡政府。
乌克兰空军装备的苏-27
米格-29战斗机

  就在2014年2月23日乌克兰亲欧过渡政府成立当日,南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亲俄民众抗议集会,利用动乱夺取政权,积极推动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公投,俄罗斯兵不血刃攻占克里米亚,完成对乌驻克里米亚多处军事基地的包围。3月16日,克里米亚公投通过加入俄罗斯;3月18日,俄罗斯不理会欧美的警告和制裁决定,与克里米亚、塞瓦尔托波尔市领导人签署《关于接受克里米亚共和国加入俄联邦和建立两个新的联邦主体的条约》,俄杜马批准该条约有关法案,单方面完成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法律程序。时至今日,西方国家仍然不承认该条约的合法性。
  克里米亚危机意味着乌克兰危机由国内事件日益演变成欧美与俄直接对抗的世界性事件。2014年5月25日,在外力参与及国内分裂形式下,乌克兰提前举行总统选举,亲西方的波罗申科成功当选。针对新政权,美欧全力支持,俄态度由之前的反对转为承认。这时期由于俄罗斯被指控军事介入乌克兰东部局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俄采取了多轮制裁措施,双方形成了针锋相对的冲突和对抗。而乌克兰与俄罗斯也因乌东分裂问题及俄“吞并”克里米亚两国关系持续紧张,乌政府军与乌东武装力量之间的交火事件则持续不断,冲突时有发生。
乌克兰制造的“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艇

  多年来,乌克兰就这样在美俄的角力中生存,陷入不折不扣的“颜色革命”重灾区,国家失去了领土的完整、政坛亲俄和亲欧美势力对立加剧、国家经济持续低迷、政府内部腐败频发,成为国家治理“失败的典型”。

“演员总统”诞生之重


  占尽天时地利优势的乌克兰本应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左右逢源,而事实上却踽踽独行。乌克兰有着与欧美走近的冲动,但又不敢不顾俄罗斯的情绪而太明目张胆;选择倒向俄罗斯,但又面临着欧美国家操纵民众再次爆发“颜色革命”导致国家更加分裂的风险,致使乌始终在矛盾中艰难选择。而“演员总统”的胜出究竟折射出乌克兰的哪些困境?
  一是反映出乌克兰民众对当前国家治理现状的普遍不满。经过前五任总统的经营,乌克兰政治精英们始终未能有效凝聚国内民意,做出稳定且合乎国情的道路选择。对外政策摇摆不定,导致政治分裂、发展低效,引未了俄罗斯和西方大国对其内政外交的长期和深入的干涉,使乌克兰的发展道路从“问题”演变成为“橙色革命”,甚至被推向了“危机”。在今年3月的民调显示,仅有9%的乌民众对政府感到满意,对当时的总统波罗申科的不满意度甚至高达60%。
  二是反映出乌克兰人民的无奈和矛盾。自苏联解体以来,乌克兰领导人一般都出自苏联时期的官僚体系,或者总统本身就是某个领域的寡头或者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例如,有“巧克力大王”之称的波罗申科在2014年参加选举前就拥有13亿身价,控制数个糖果企业,经营范围涉足汽车和巴士工厂、造船厂、媒体及其它业务,代表了这个行业的利益。而且在波罗申科任内,乌克兰失去了领土的完整,东部亲俄罗斯的三个州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GDP从1991年的774.65亿美元仅增长至1121.54亿美元,人均GDP为2458.59美元,排名世界第130位。乌政府官员贪腐成风丑闻频发,在“透明国际”的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上位于第120位,属于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面对新上台的泽连斯基,乌克兰人并没有表现出非常的期待和兴奋,更多的是无奈。就像一位接受采访的护士所说:“泽连斯基90%会是个灾难,但我依然投票给他,因为我知道,让现任总统连任,100%是个灾难。”或许这最能代表面对新选择时,乌克兰民众内心的真实性想法。   三是反映出乌克兰人民对未来新的期许。泽连斯基不同于以往几届总统,没有任何从政背景,也不是在某个领域的寡头或者利益集团的代表,属于典型的“政治素人”。从尤先科、季莫申科、亚努科维奇、波罗申科再到泽连斯基,权力的更迭没有带来乌民众所期望的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对俄关系缓和,反而使乌经济发展低迷、乌东分裂势力依然顽固。泽连斯基的胜出,反映出选民对于国家掌权的现有政治精英的不满,期望他是扫除乌克兰政治诟病的“最后一张希望面孔”。与波罗申科和季莫申科坚定的“亲西方”立场相比,泽连斯基承诺未来将和俄罗斯谈判解决乌东分离骚乱和克里米亚问题,而不是像波罗申科那样高调许诺当选之后将“收复”克里米亚失地。乌政府虽然和俄罗斯关系敌对,但乌克兰民众和俄罗斯民众却希望两国关系和睦相处。泽连斯基对俄罗斯相对柔和的立场,反而更容易赢得乌克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这使乌民众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促成了他的胜出。
废弃在坦克修理厂的乌军主战坦克

烏克兰主要冲突区

未来乌克兰会走向何方


  一是乌克兰内部分裂的局面仍将持续。自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宣布独立以来,乌克兰东部城市就与乌政府的纷争不断。乌克兰政府军与东部武装力量持续不断的冲突使乌俄双方的信任降到了最低谷,相互的指责和挑衅性行为使两国之间矛盾加剧。
  自2014年北约东扩计划波及乌克兰后,俄坚决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组织,乌内部发生政治动荡,继而爆发了乌国内战争。美国、北约及俄罗斯先后介入其中,加之克里米亚举行“脱乌入俄”全民公决,被普京接受为俄罗斯国家版图的一部分,让美国及北约对俄罗斯怀恨在心,使俄罗斯与美国、北约走向军事对抗,使乌克兰国内局势陷入极度混乱之中。波罗申科的上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乌内部分裂的局面。如果美国及北约继续支持政府采取高压手段,同意接受乌克兰为北约组织成员,克里米亚“脱乌入俄”效应将会在乌东南部城市开始复制,使乌东部彻底倒向俄罗斯;如果乌克兰政府主动选择倒向俄罗斯,发生于2013年年底的“乌克兰危机”将会重现,受西方国家支持的亲欧民众将会继续走向街头占领政府大楼,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出走哈尔科夫、政权发生更迭的镜头会重现乌克兰。而对于俄罗斯来讲,普京在2014年接受克里米亚作为俄罗斯版图的一部分,就是对美国及北约组织国家发出的强烈信号,俄罗斯宁可让乌克兰整个国家解体,也不允许乌克兰成为北约组织正式成员。
  二是乌克兰作为大国博弈“棋子”的现状不会改变。综上分析,“演员总统”泽连斯基的继任并不能在短期内改变这种分裂的态势。纵观乌克兰自1991年独立以来的历史,“希望-失望-新希望-新失望”这样的恶性循环似乎是其真实写照,国家的战略走向始终没有解决。而迄今为止,泽连斯基未提出任何明晰的政治纲领和治国方略。面对乌克兰复杂敏感的政治态势,未来的泽连斯基可能是这个循环上的新链条,而并不会打破循环成为重塑乌克兰“新面貌”、树立“新标杆”的政坛明星。
  三是乌克兰倒向北约的趋势更加明显。就在泽连斯基“走马上任”之时,各大国元首都先后向他发出贺电,声称愿意加强与乌克兰的合作关系。但贺电中却少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反映出俄罗斯对新任总统的政治取向并不怎么认同。从近期泽连斯基的发言中可以发现,新总统持强硬的反俄立场,坚持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一部分,反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更加倾向于北约,并依靠北约向俄罗斯施加更加严厉的经济、政治和舆论压力。从近期暴露的乌克兰重新夺回东乌的作战计划看出,即使有北约的支持,乌也无法通过军事手段夺回东乌和克里米亚。未来,泽连斯基将可能会加强与北约的联系和多领域合作,依托北约通过制裁等手段施加多方面压力,采取非军事手段迫使俄罗斯退出东乌、归还克里米亚。
2015年俄乌停火协议生效后,驻守在顿涅茨克的乌克兰军队。图中乌军装备的武器为搭载在履带式装甲车上的ZSU-23-2高射炮

  四是俄罗斯大规模入侵乌克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自克里米亚危机以来,东乌地区(主要是顿巴斯、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民兵与乌政府军的低强度冲突就未曾停歇过。在此期间俄罗斯军队也适度介入,始终保持着对东乌地区的军事支持。当前,即使新任总统泽连斯基选择倾向北约,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的可能性也很小。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经济持续低迷,且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的外交就一直围绕解除制裁为核心,出兵东乌和中东打叙利亚战争,依然没有打破制裁,反而使制裁更加严厉,使得俄罗斯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加之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低迷,欧洲多国因输油管道有机氯超标停止购买俄石油,俄军每年军费投入也是捉襟见肘。在此情况下,俄罗斯要是为保住其既有的战略纵深而发动一场对主权国家的入侵,俄罗斯的国力和军力都不足以支撑,况且乌克兰身后还有欧盟和美国为其撑腰。
  【编辑/山水】
其他文献
一波三折的扫雷具  首先让简要回顾一下俄海军研制扫雷艇灭雷具经受的波折。  苏联海军在建造扫雷艇问题上曾出现过严重的失误。1991年,即在苏联解体之前,苏联海军曾拥有一支数量可观但性能落后的扫雷艇舰队。苏联海军没来得及解决这一棘手问题,遗留给了解体后的俄海军。  自扫雷艇诞生到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消灭水雷的主要方法是由扫雷艇拖带的扫雷具。最初扫雷具为接触式,即扫雷具一旦碰到水雷,便将水雷与锚连接
3月5日,美国克拉托斯公司研制的XQ-58A“战神”(Valkyrie)无人驾驶验证机在亚利桑那州的尤马试验场发射升空,持续飞行了76分钟后,成功完成了首次飞行,标志着美国空军“忠诚的僚机”(Loyal Wingman)作战概念朝着现实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无独有偶。此前一周,波音公司刚刚在澳大利亚阿瓦隆航展上首次公开展出了“空中力量协作系统”(ATS)全尺寸模型。几乎一夜之间,“忠诚的僚机”成为
一直以来,F-35“闪电”Ⅱ战斗机都是日本航空自卫队引以为傲的资本,也让许多国家的武装力量“羡慕嫉妒恨”。然而,这一切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而面临终结。近日,日本航空自卫队一架F-35A在进行夜间协同飞行训练时,与地面雷达和空管失去联系。随后,日本防卫省确认该战机已经坠毁,飞行员失踪。事故原因尚未完全查明,但却将空自的焦虑凸显了出来。  焦虑源自长期以来的压力。其实,不久前,空自就发生过一起高度相
谈到越南战场上的空地对抗和电子战,大家通常会对“野鼬鼠”计划和“后卫”作战等如数家珍。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些成功案例的基础却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利用“火蜂”无人机窃取“萨姆”导弹电子数据的行动。近期,美国公开的一批文件揭开了美国中央情报局隐藏了近60年的这个秘密。发射架上的“萨姆”2地空导弹两视图来自地面的威胁  1966年2月13日,一架“火蜂”高空无人侦察机在越南上空执行绝密任务。北越防空部队在其接
51汽车团任爱田连长一讲完,曲开平主任就接上了“火”。由于他长期从事缜密的通信工作,所以讲话很细致,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自报家底  我是1974年12月入伍来到11军31师91团通信连当报务员的,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就没和通信分家。  当时我们通信连共有3个排,一个有线电通信排(用有线电话);一个无线电通信排,装备有9部硅2瓦电台,一部15瓦电台(小八一电台);一个徒步通信排,这个排里有个军马班,
FB05A式4×4轻型装甲防暴车由陕西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研制。车体为全封闭结构,主要由三块高强度均质钢装甲板焊接而成,整体采用倾斜式多面几何形体造型,车底板下有V型结构设置。车窗全都采用防弹玻璃,车体两侧和后面设有多个观察窗和射击孔。车顶武器操纵塔可配置35毫米榴弹发射器、12.7毫米机枪、23毫米链式机关炮或9管35毫米防暴发射器等武器;轮胎为防弹、防爆轮胎,在中弹及爆胎后仍能正常行驶;防护能
“朋友,我们一起上哪儿去?莫非有什么大事?可人们说:‘你们不要上那里去,我们的鲜血染不红安哥拉土地……’”这是南非军人在安哥拉奎托城下激战间隙创作出来的。30多年前,奉行白人种族主义的南非被苏联支持的黑人国家包围,为了维持其种族隔离政策,尤其是对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的“委任统治权”,遭受国际制裁的南非却热衷于与得到苏联、古巴支持的安哥拉政府军对抗,酿成了非洲大陆上最血腥的战争。  “安哥拉悲剧”
明明是血緣相近的两兄弟,M14和M1卡宾枪“做枪”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经典永远都是经典,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在这个世界上,经典枪械可谓是数不胜数,而M14无疑是经典中的奇葩。二战后,作为美国数十年苦心研发的“大作”,M14取代M1伽兰德步枪、BAR、M1卡宾枪等数款二战功勋枪械,成为美国的主战枪械,可谓是光环盖顶、风光无限。然而在越南战争中,M14步枪表现糟糕,丢尽了美国枪
2006年8月4日,带着几分无奈,波音公司第一架量产型EA-18G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举行了隆重而简短的下线仪式。就在两个月前,美国国会通过了2007财年预算,要求美国海军多购买12架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而不是继续小批量生产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此举引起了美国海军的不满。由于波音公司此前已接到4架EA-18G的订单,所以生产推迟将从第5架开始。那么,EA-18G究竟有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6月18日指示美国国防部启动建立“太空军”的必要程序,“太空军”议题再次引发各国关注。近日美国防部表示,已决定暂缓原本8月1日向国会提交的“太空军”相关方案。这表明,特朗普想要打造的“太空军”,即便在其内部仍存在着不同声音,也注定了其难以一蹴而就。  但是,若真如特朗普所愿,美国的太空力量从空军中分离出来,成为继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和空军后的第六个军种,则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