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李玉拍摄了自己第一部纪实风格的故事长片《今年夏天》,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艾尔维拉·娜塔瑞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先后拍摄了《红颜》、《苹果》、《观音山》和《二次曝光》。
跟流行的那些追求场面宏大、视觉刺激、明星阵容、3D技术的商业巨片相比,李玉的电影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去描写不幸人生的伤痛迷惘,含蓄内敛地传达生命的本质。面对赞许、否定和质疑,李玉只想跟着内心走,对她来说,叛逆、自由和新锐都是那么芬芳。
【永远叛逆】
1973年12月,李玉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个普通家庭。出生时她肤白如玉,透明到连血管都能看清楚,护士说这孩子怎么长得跟块玉似的,妈妈便给她起名叫李玉。
从小她就很独立,因为父亲总在忙工作。幼年时,父母几乎天天吵架,家里的碗都摔碎了,电视机也砸了,她畏缩着站在墙角,看着一片狼藉的家,特害怕爸妈提到离婚两字。有时,她在睡梦中惊醒,侧耳倾听父母吵的什么,其实都是生活琐事。提到离婚时,这个孩子依然在装睡,但是爸妈回头一看,孩子闭着眼,满脸是泪。偷偷地哭过之后,她会不停地琢磨男人和女人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5岁时,李玉常一个人搬着小凳子,坐在院子里仰望夜空,想的却是:“为什么我是我呢”,“为什么我要在这里”,“我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别的物体”。
6岁的一天,李玉问妈妈:“人肯定是要死的吗?”妈妈吓了一跳,说:“当然了。”李玉继续追问:“那你也会死吗?”妈妈回答:“会,人都会死。”妈妈转过头一看,李玉已泪流满面。
10岁,李玉的第一篇作文长达4000字,讲述一个“路上小白兔被大灰狼强奸”的故事。老师认为这篇作文是李玉抄袭来的,勒令她停课。从此,她变得尖锐、狂野和叛逆。
15岁那年,李玉要去另一个城市见一个朋友,因为朋友说好了来看她却食言了,李玉想跑去教训她。爸妈不许她去,于是李玉绝食3天,把身上的衣服剪烂。爸妈拗不过李玉,便同意她去了。李玉到那里后,把朋友骂了一顿,高兴地回来了。
16岁,在她生日那天,父母平和地告诉她:“我们离婚了。”那次谈话让她痛苦至今,她意识到:家,不在了。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打骂是她脑海中不堪的成长记忆,年少时她常躲在门后面偷偷地哭,边哭边琢磨男人和女人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我的叛逆期很长,属于活到老叛逆到老的那种。”她说。可能源于此,男性形象在她执导的影片中总是面目模糊,母女之间的复杂关系却始终萦绕不去。“我对家庭一直很感兴趣,因为家庭浓缩了这个时代,只用表现家庭就很能说明整个社会的问题。”
离家出走,写小说,看哲学书,听摇滚乐,李玉的青春期是叛逆的也是文艺的,她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不靠谱过也挺好,它会让内心一直很澎湃。
【纪录短片】
李玉的影像生涯始于电视台,中学时代她开始在电视台客串主持人。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在家乡山东济南的电视台成为新闻中心的主播。
但对于有着超长叛逆期的李玉来说,这份刻板教条的工作既不浪漫也无美感。“人活着的一大乐趣,是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但我在那里,差不多能看到自己80岁的样子……就这样播下去,然后做个小领导,副主任、主任,直到退休。”
一次,李玉在《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栏目看到一个片子,讲的是一位洗厕所的女环卫工人一天的工作。比起自己每天播报的那些大同小异的各级领导人的活动,李玉觉得这个小片子“生动极了”。她鼓起勇气给《东方时空》制片人陈虻打了电话。“我们不是什么人都收,你先拍个片寄过来看看吧。”陈虻答复她。
第一次拍摄就在挑战中茫然无措地开始了。李玉将镜头对准了济南的一个地方剧团。那一年,全国都在学习山东籍援藏干部孔繁森,以他为名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大小演员使出各种办法,就为了能够出演主角孔繁森。大势之下,一位丑角演员也不得不加入其中,努力为自己争取一次机会,他就是李玉这个片子的主人公。
这部名为《丑角》的纪录片,成为李玉职业生涯中的第一部影像作品,虽然有各种硬伤,但凭借它,李玉如愿以偿地加盟了《东方时空》。那一年,她还不到24岁。之后,她担任央视《生活空间》栏目编导,其间拍摄的纪录片《姐姐》、《守望》和《光荣与梦想》等屡获大奖。
【边缘电影】
李玉还是觉得那些纪录片不够掏心掏肺,2001年她辞职转行拍电影,她关注那些非主流和边缘的题材。处女作《今年夏天》是一部讲述女同性恋的大胆之作,但由于李玉当时压根儿不知道在中国拍电影需要报备和审查,于是这部处女作成为一部非法拍摄的地下电影。因为筹集不到经费,她卖了房子,拿出积蓄,到处借钱,凑齐了20万元。《今年夏天》在济南关机之后,李玉给剧组所有人买完车票,她已身无分文。
跟拍纪录片一样,李玉拍电影也没有任何功利性,拍完了自己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李玉一直很感谢陈虻,记得他的忠告:“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于是,她逃票爬上了回北京的火车,又回到了《东方时空》,接一些栏目的选题拍摄还债,才挺过了最艰难的阶段。
“女文青情结”直接投射到李玉的早期电影上,画面里传递的质感无一不是敏感、直白且激烈的。她的第二部电影《红颜》涉及未成年生子等敏感话题;而《苹果》中的“强奸”桥段更引发了巨大争议。因为题材和尺度屡次挑战审查禁忌,也因为拍摄“含有色情内容”的《苹果》和“违规参赛”等问题,李玉的电影曾一度被开罚单:吊销影片公映许可证;没收影片拷贝及相关素材;停止影片在影院发行、放映;停止网络传播;停止音像制品的发行……经历一系列事件之后,李玉开始反思,为了继续拍自己想拍的故事,李玉也作了一些聪明的改变,三年之后的《观音山》便是改头换面后的成功之作。
【火爆自由】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观音山》,那就是“三个高考落榜的打工仔和房东老太太之间的那点事”。 虽然长着一张温婉的脸,但李玉其实是个火暴脾气。制片人方励和她合作了几部电影,他认为李玉“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导演”。
拍摄《观音山》时,由于影片题材比较内地化,台湾演员陈柏霖入戏较慢。有一场戏里,陈柏霖要半夜爬起来看范冰冰临走前发给他的短信,他的状态很游离,好几遍都没过,加上摄影师的状态也有问题,当天的气氛很紧张。李玉不断地来回说着戏,说着说着,就把手机摔在了地上。
钉子户那场围观戏,几百个群众演员都是整整齐齐,排着队上去。李玉一看这阵势,嗓子眼就开始冒火,冲着副导演喊:“你没有观察过生活吗?这是围观吗?什么叫围观?这不是军队吗?”
在拍摄电影时,李玉一直坚持自由做电影的状态,让演员自由地发挥。她习惯让演员先在一起磨出了火花再拍,不给明确的信息。演员甚至不知道从何开始亦不知到何处结束,一个镜头无数次NG。而且李玉经常要求演员们将过去的表演经验清零,从自然人做起,只要发现有一点儿脱离生活的表演痕迹,她就会毫不留情面地立刻叫停。这样的高强度反复拍摄,让演员叫苦不迭。
2010年,《观音山》获得第二十三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文艺片票房破冰的传奇。
【二次曝光】
电影《二次曝光》讲的是范冰冰饰演的宋琪是名整容咨询师,无意中发现了男友和闺密小西之间的奸情。盛怒之下宋琪杀死了小西,内心升腾的恐惧,和来自一名跟踪她的警探的压力,把她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置景花了很多钱。李玉他们在北京租了一整层公寓,一租两个月。四合院的景,所有的家具都是买的。航拍的部分是Flying Cam的团队,好莱坞好多大片都用他们,而且是整个团队过来的,费用不菲。还有特技和特效,“撞车”那段情节是特技加特效,让它不知不觉影响到人,不让人感觉到是特技。冯绍峰看到小西化作烟雾那场戏,做了一晚上噩梦。这不是因为画面恐怖,而是因为感到一个被杀死的人其实没有离开,变成了挥之不去的心魔。而这正是李玉想要的效果。
此片不同于李玉以往的作品,虽然仍端着文艺范儿,但这次打出了“惊悚悬疑”的旗号,并以一种迷雾般的诡异姿态,引发了一系列猜想。四合院里,杀了人的宋琪穿上五彩斑斓的袜子,运尸体,拢垃圾,清指纹,背景音乐是一段优美的华尔兹舞曲,配合范冰冰轻灵的转身抬腿,杀戮竟近乎于舞蹈。
片方请韩寒为电影主题曲填词,邀“中国好声音”歌手李代沫与吉克隽逸献唱,如此超主流的反套路推广,使其成为一部过度曝光的李玉电影。请韩寒作词很偶然,是李玉脑袋一拍想出来的。韩寒看完电影后同意了。李玉没好意思问要多少钱,就开始做了。有一天她婉转提到,韩寒回了一句:“我只会给看上的人作词”,这就是传说中的物以类聚。
从《苹果》到《观音山》,再到《二次曝光》,范冰冰成为李玉导演作品中的唯一女主角。相识五年来,两人从不吝啬在公众面前表达对对方的好感和赞美:李玉说不用范冰冰她会死,范冰冰会当众拥吻李玉。外界说她俩像在“谈恋爱”,李玉也一度被曝是同性恋,其实这只是一对相知相惜的好友之间的默契。
2012年9月29日,电影《二次曝光》在全国公映,不久,电影票房轻松过亿元。
对于电影,李玉如是说:“我觉得电影并非只是好看的故事,或者有出彩的娱乐性东西,作为一种影像载体,它最大的贡献在于,导演可以摆很多问号给观众,然后让观众跟随电影一起来思考这些东西。”在这个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关注趋于沉寂的时代,李玉以接地气的方式来传达对当下人们精神世界的关注。
编辑 / 杨世莹
跟流行的那些追求场面宏大、视觉刺激、明星阵容、3D技术的商业巨片相比,李玉的电影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去描写不幸人生的伤痛迷惘,含蓄内敛地传达生命的本质。面对赞许、否定和质疑,李玉只想跟着内心走,对她来说,叛逆、自由和新锐都是那么芬芳。
【永远叛逆】
1973年12月,李玉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个普通家庭。出生时她肤白如玉,透明到连血管都能看清楚,护士说这孩子怎么长得跟块玉似的,妈妈便给她起名叫李玉。
从小她就很独立,因为父亲总在忙工作。幼年时,父母几乎天天吵架,家里的碗都摔碎了,电视机也砸了,她畏缩着站在墙角,看着一片狼藉的家,特害怕爸妈提到离婚两字。有时,她在睡梦中惊醒,侧耳倾听父母吵的什么,其实都是生活琐事。提到离婚时,这个孩子依然在装睡,但是爸妈回头一看,孩子闭着眼,满脸是泪。偷偷地哭过之后,她会不停地琢磨男人和女人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5岁时,李玉常一个人搬着小凳子,坐在院子里仰望夜空,想的却是:“为什么我是我呢”,“为什么我要在这里”,“我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别的物体”。
6岁的一天,李玉问妈妈:“人肯定是要死的吗?”妈妈吓了一跳,说:“当然了。”李玉继续追问:“那你也会死吗?”妈妈回答:“会,人都会死。”妈妈转过头一看,李玉已泪流满面。
10岁,李玉的第一篇作文长达4000字,讲述一个“路上小白兔被大灰狼强奸”的故事。老师认为这篇作文是李玉抄袭来的,勒令她停课。从此,她变得尖锐、狂野和叛逆。
15岁那年,李玉要去另一个城市见一个朋友,因为朋友说好了来看她却食言了,李玉想跑去教训她。爸妈不许她去,于是李玉绝食3天,把身上的衣服剪烂。爸妈拗不过李玉,便同意她去了。李玉到那里后,把朋友骂了一顿,高兴地回来了。
16岁,在她生日那天,父母平和地告诉她:“我们离婚了。”那次谈话让她痛苦至今,她意识到:家,不在了。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打骂是她脑海中不堪的成长记忆,年少时她常躲在门后面偷偷地哭,边哭边琢磨男人和女人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我的叛逆期很长,属于活到老叛逆到老的那种。”她说。可能源于此,男性形象在她执导的影片中总是面目模糊,母女之间的复杂关系却始终萦绕不去。“我对家庭一直很感兴趣,因为家庭浓缩了这个时代,只用表现家庭就很能说明整个社会的问题。”
离家出走,写小说,看哲学书,听摇滚乐,李玉的青春期是叛逆的也是文艺的,她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不靠谱过也挺好,它会让内心一直很澎湃。
【纪录短片】
李玉的影像生涯始于电视台,中学时代她开始在电视台客串主持人。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在家乡山东济南的电视台成为新闻中心的主播。
但对于有着超长叛逆期的李玉来说,这份刻板教条的工作既不浪漫也无美感。“人活着的一大乐趣,是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但我在那里,差不多能看到自己80岁的样子……就这样播下去,然后做个小领导,副主任、主任,直到退休。”
一次,李玉在《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栏目看到一个片子,讲的是一位洗厕所的女环卫工人一天的工作。比起自己每天播报的那些大同小异的各级领导人的活动,李玉觉得这个小片子“生动极了”。她鼓起勇气给《东方时空》制片人陈虻打了电话。“我们不是什么人都收,你先拍个片寄过来看看吧。”陈虻答复她。
第一次拍摄就在挑战中茫然无措地开始了。李玉将镜头对准了济南的一个地方剧团。那一年,全国都在学习山东籍援藏干部孔繁森,以他为名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大小演员使出各种办法,就为了能够出演主角孔繁森。大势之下,一位丑角演员也不得不加入其中,努力为自己争取一次机会,他就是李玉这个片子的主人公。
这部名为《丑角》的纪录片,成为李玉职业生涯中的第一部影像作品,虽然有各种硬伤,但凭借它,李玉如愿以偿地加盟了《东方时空》。那一年,她还不到24岁。之后,她担任央视《生活空间》栏目编导,其间拍摄的纪录片《姐姐》、《守望》和《光荣与梦想》等屡获大奖。
【边缘电影】
李玉还是觉得那些纪录片不够掏心掏肺,2001年她辞职转行拍电影,她关注那些非主流和边缘的题材。处女作《今年夏天》是一部讲述女同性恋的大胆之作,但由于李玉当时压根儿不知道在中国拍电影需要报备和审查,于是这部处女作成为一部非法拍摄的地下电影。因为筹集不到经费,她卖了房子,拿出积蓄,到处借钱,凑齐了20万元。《今年夏天》在济南关机之后,李玉给剧组所有人买完车票,她已身无分文。
跟拍纪录片一样,李玉拍电影也没有任何功利性,拍完了自己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李玉一直很感谢陈虻,记得他的忠告:“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于是,她逃票爬上了回北京的火车,又回到了《东方时空》,接一些栏目的选题拍摄还债,才挺过了最艰难的阶段。
“女文青情结”直接投射到李玉的早期电影上,画面里传递的质感无一不是敏感、直白且激烈的。她的第二部电影《红颜》涉及未成年生子等敏感话题;而《苹果》中的“强奸”桥段更引发了巨大争议。因为题材和尺度屡次挑战审查禁忌,也因为拍摄“含有色情内容”的《苹果》和“违规参赛”等问题,李玉的电影曾一度被开罚单:吊销影片公映许可证;没收影片拷贝及相关素材;停止影片在影院发行、放映;停止网络传播;停止音像制品的发行……经历一系列事件之后,李玉开始反思,为了继续拍自己想拍的故事,李玉也作了一些聪明的改变,三年之后的《观音山》便是改头换面后的成功之作。
【火爆自由】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观音山》,那就是“三个高考落榜的打工仔和房东老太太之间的那点事”。 虽然长着一张温婉的脸,但李玉其实是个火暴脾气。制片人方励和她合作了几部电影,他认为李玉“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导演”。
拍摄《观音山》时,由于影片题材比较内地化,台湾演员陈柏霖入戏较慢。有一场戏里,陈柏霖要半夜爬起来看范冰冰临走前发给他的短信,他的状态很游离,好几遍都没过,加上摄影师的状态也有问题,当天的气氛很紧张。李玉不断地来回说着戏,说着说着,就把手机摔在了地上。
钉子户那场围观戏,几百个群众演员都是整整齐齐,排着队上去。李玉一看这阵势,嗓子眼就开始冒火,冲着副导演喊:“你没有观察过生活吗?这是围观吗?什么叫围观?这不是军队吗?”
在拍摄电影时,李玉一直坚持自由做电影的状态,让演员自由地发挥。她习惯让演员先在一起磨出了火花再拍,不给明确的信息。演员甚至不知道从何开始亦不知到何处结束,一个镜头无数次NG。而且李玉经常要求演员们将过去的表演经验清零,从自然人做起,只要发现有一点儿脱离生活的表演痕迹,她就会毫不留情面地立刻叫停。这样的高强度反复拍摄,让演员叫苦不迭。
2010年,《观音山》获得第二十三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文艺片票房破冰的传奇。
【二次曝光】
电影《二次曝光》讲的是范冰冰饰演的宋琪是名整容咨询师,无意中发现了男友和闺密小西之间的奸情。盛怒之下宋琪杀死了小西,内心升腾的恐惧,和来自一名跟踪她的警探的压力,把她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置景花了很多钱。李玉他们在北京租了一整层公寓,一租两个月。四合院的景,所有的家具都是买的。航拍的部分是Flying Cam的团队,好莱坞好多大片都用他们,而且是整个团队过来的,费用不菲。还有特技和特效,“撞车”那段情节是特技加特效,让它不知不觉影响到人,不让人感觉到是特技。冯绍峰看到小西化作烟雾那场戏,做了一晚上噩梦。这不是因为画面恐怖,而是因为感到一个被杀死的人其实没有离开,变成了挥之不去的心魔。而这正是李玉想要的效果。
此片不同于李玉以往的作品,虽然仍端着文艺范儿,但这次打出了“惊悚悬疑”的旗号,并以一种迷雾般的诡异姿态,引发了一系列猜想。四合院里,杀了人的宋琪穿上五彩斑斓的袜子,运尸体,拢垃圾,清指纹,背景音乐是一段优美的华尔兹舞曲,配合范冰冰轻灵的转身抬腿,杀戮竟近乎于舞蹈。
片方请韩寒为电影主题曲填词,邀“中国好声音”歌手李代沫与吉克隽逸献唱,如此超主流的反套路推广,使其成为一部过度曝光的李玉电影。请韩寒作词很偶然,是李玉脑袋一拍想出来的。韩寒看完电影后同意了。李玉没好意思问要多少钱,就开始做了。有一天她婉转提到,韩寒回了一句:“我只会给看上的人作词”,这就是传说中的物以类聚。
从《苹果》到《观音山》,再到《二次曝光》,范冰冰成为李玉导演作品中的唯一女主角。相识五年来,两人从不吝啬在公众面前表达对对方的好感和赞美:李玉说不用范冰冰她会死,范冰冰会当众拥吻李玉。外界说她俩像在“谈恋爱”,李玉也一度被曝是同性恋,其实这只是一对相知相惜的好友之间的默契。
2012年9月29日,电影《二次曝光》在全国公映,不久,电影票房轻松过亿元。
对于电影,李玉如是说:“我觉得电影并非只是好看的故事,或者有出彩的娱乐性东西,作为一种影像载体,它最大的贡献在于,导演可以摆很多问号给观众,然后让观众跟随电影一起来思考这些东西。”在这个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关注趋于沉寂的时代,李玉以接地气的方式来传达对当下人们精神世界的关注。
编辑 / 杨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