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观性试题的解答一直是困扰老师和学生的重大难题。主观性试题的解答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此,分析主观题失分的原因及解决主观题答题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高中政治 主观题 失分原因 规范作答
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观性试题的解答一直是困扰老师和学生的重大难题。主观性试题的解答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很多老师和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因此,分析主观题失分的原因及解决主观题答题思路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将对政治主观性试题失分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规范答题的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基础知识是考试的第一依据,能力总是建立在基础之上,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基础知识不扎实具体表现为:对教材中的知识不熟悉,没有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或形成知识网络;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不能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对知识的变通和迁移能力薄弱,不能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或张冠李戴,原理和方法论前后不对应等。有的同学不重视对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的复习,考试时单凭“感觉”回答问题,结果答题时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对此,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一定要抓知识点的落实,过好基础关。答好主观题必须先吃透课本。
首先,应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学生紧扣教材,认真弄清每个知识点。课本是试题的原始载体和发源地,试题往往遵循“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学生答题之所以正确率低,看起来是考生思维的转换能力差,反映出来的深层问题却是基础知识不扎实。
其次,应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注重对事物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因此,学生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提高能力。
二、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审题不清首先表现在同学们对设问的知识范围不明确。例如,设问明确要求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有些同学却用《政治生活》甚至《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设问明确要求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回答,有些学生却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回答。其次,表现在学生对设问的主体定位不准。例如,设问在主体上明确要求从政党角度回答,有些同学却从政府、公民或企业的角度回答。此外,审题不清还表现在学生对设问的角度把握不准。如把“是什么”答成“为什么”和“怎么办”。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会审题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审题时首先要审设问,设问是研究背景材料的主题和灵魂,是最关键信息。命题者的意图、知识的运用范围、题目类型等都在设问中,只有在深刻理解“问什么”的基础上,才能知道“答什么”和“如何答”。我认为审设问最起码要做到“三审”,即“审范围”、“审角度”、“审主体”。“审范围”就是准确定位问题指向的学科知识范围;“审角度”就是准确把握问题的设问类型;“审主体”就是准确定位设问的主体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是带着设问审材料,认真阅读材料全文,阅读时做到:找出全文中心句,即能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理出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三、解题能力欠缺
同学们解题能力欠缺主要表现为:不能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思路不清、运用不当;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薄弱,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或表达不清楚、答非所问;或思维扩展性不强,不能全面、完整作答;或漫天撒网、盲目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东拉西扯,乱写一通等。
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和复习指导中应重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采用科学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能激发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习题进行练习,不断提高答题的技巧性和逻辑性。如做练习时,多指导学生评析参考答案,从参考答案评析中学习答题的规范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和阅读教材的能力,做到对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学会提炼、概括、理解并整合有关信息,培养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并通过强化训练,培养运用有关学科知识论证、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答案的语言、结构、书写不规范
答案语言、结构、书写不规范是学生答题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学生答题时没有使用政治学科的专业术语,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口水话连篇,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结构上,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空泛地说些道理,缺少实质性分析,眉毛胡子一把抓,信口开河写一通,一个问题就是一大段,使阅卷教师找不出得分点。有的则是机械、死板地写几个或十几个定义式句子,变成知识点的简单堆砌。书写方面主要表现为字迹潦草,使评卷老师辨认不清,难以评判。
要想提高政治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具体做到:一要按要点组织答案,各要点之间有一定的主次、先后等逻辑关系;二要规范表述,恰当使用政治学科术语;三要做到各要点按原理 方法论、观点 材料进行论述;四要字迹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总之,要培养学生规范化答题的能力,必须在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审题要领,并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科学规范作答。
关键词: 高中政治 主观题 失分原因 规范作答
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观性试题的解答一直是困扰老师和学生的重大难题。主观性试题的解答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很多老师和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因此,分析主观题失分的原因及解决主观题答题思路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将对政治主观性试题失分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规范答题的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基础知识是考试的第一依据,能力总是建立在基础之上,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基础知识不扎实具体表现为:对教材中的知识不熟悉,没有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或形成知识网络;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不能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对知识的变通和迁移能力薄弱,不能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或张冠李戴,原理和方法论前后不对应等。有的同学不重视对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的复习,考试时单凭“感觉”回答问题,结果答题时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对此,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一定要抓知识点的落实,过好基础关。答好主观题必须先吃透课本。
首先,应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学生紧扣教材,认真弄清每个知识点。课本是试题的原始载体和发源地,试题往往遵循“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学生答题之所以正确率低,看起来是考生思维的转换能力差,反映出来的深层问题却是基础知识不扎实。
其次,应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注重对事物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因此,学生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提高能力。
二、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审题不清首先表现在同学们对设问的知识范围不明确。例如,设问明确要求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有些同学却用《政治生活》甚至《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设问明确要求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回答,有些学生却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回答。其次,表现在学生对设问的主体定位不准。例如,设问在主体上明确要求从政党角度回答,有些同学却从政府、公民或企业的角度回答。此外,审题不清还表现在学生对设问的角度把握不准。如把“是什么”答成“为什么”和“怎么办”。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会审题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审题时首先要审设问,设问是研究背景材料的主题和灵魂,是最关键信息。命题者的意图、知识的运用范围、题目类型等都在设问中,只有在深刻理解“问什么”的基础上,才能知道“答什么”和“如何答”。我认为审设问最起码要做到“三审”,即“审范围”、“审角度”、“审主体”。“审范围”就是准确定位问题指向的学科知识范围;“审角度”就是准确把握问题的设问类型;“审主体”就是准确定位设问的主体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是带着设问审材料,认真阅读材料全文,阅读时做到:找出全文中心句,即能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理出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三、解题能力欠缺
同学们解题能力欠缺主要表现为:不能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思路不清、运用不当;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薄弱,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或表达不清楚、答非所问;或思维扩展性不强,不能全面、完整作答;或漫天撒网、盲目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东拉西扯,乱写一通等。
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和复习指导中应重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采用科学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能激发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习题进行练习,不断提高答题的技巧性和逻辑性。如做练习时,多指导学生评析参考答案,从参考答案评析中学习答题的规范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和阅读教材的能力,做到对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学会提炼、概括、理解并整合有关信息,培养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并通过强化训练,培养运用有关学科知识论证、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答案的语言、结构、书写不规范
答案语言、结构、书写不规范是学生答题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学生答题时没有使用政治学科的专业术语,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口水话连篇,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结构上,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空泛地说些道理,缺少实质性分析,眉毛胡子一把抓,信口开河写一通,一个问题就是一大段,使阅卷教师找不出得分点。有的则是机械、死板地写几个或十几个定义式句子,变成知识点的简单堆砌。书写方面主要表现为字迹潦草,使评卷老师辨认不清,难以评判。
要想提高政治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具体做到:一要按要点组织答案,各要点之间有一定的主次、先后等逻辑关系;二要规范表述,恰当使用政治学科术语;三要做到各要点按原理 方法论、观点 材料进行论述;四要字迹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总之,要培养学生规范化答题的能力,必须在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审题要领,并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科学规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