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鄉村旅游的发展为黔江实施“旅游大区”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如何对乡村旅游进行提档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乡村旅游是建立在民俗文化上的旅游,深入发掘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内涵,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对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满足游客民俗文化需求、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黔江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述要
(1)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从目前发展来看,黔江乡村旅游大多是利用生态优势打“避暑纳凉”主题牌,辅之以自然观光、赏花采果等,季节特征明显,产品比较单一,无论是区内还是从周边地区来看,相互之间都存在较高的同质性、相似性和共同点,既存在着一定竞争,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而应对这一挑战最为积极有效的办法,就是挖掘利用我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学会编传奇,赋予景区景点灵魂和生命,这样才能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2)乡村旅游产品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旅游不仅是游览观光,更为重要的是获得文化熏陶和体验,这种体验在很大程度决定了游客的停留时间。据统计,2016年,黔江接待过夜游客约268万人次,占总游客数30%,增长13%;赴黔江游客中重庆主城及周边约占70%。由此可看出,随着黔江“旅游大区”战略深入推进,虽然旅游吸引力在不断增强,但对大中城市客源市场吸引力不足,多为近程游客,且近70%的游客仅停留在1天以内。从而说明黔江现有初级层次的乡村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3)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不力
由于受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外来文化冲击等各种因素影响,乡村民俗文化面临被遗忘、同化甚至濒临消失的危险。而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正好为民俗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如黔江在小南海十三寨、濯水古镇等景区,发动当地居民在民族节庆期间穿民族服饰、跳摆手舞等就收到了较好效果,既促进了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又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提升黔江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作为黔江实施“旅游大区”战略的重要内容,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1)立足地方特色,实现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
黔江应立足丰富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地方特色,明确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思路、目标定位、空间布局、路径选择和重点项目,做到乡村旅游发展一盘棋,杜绝盲目开发、重复建设和产品雷同。乡镇街道层面要结合辖区地域特色、人文资源优势,找准差异性,挖掘独特性,规划塑造不同的旅游主题形象,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力争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与此同时,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农业、旅游、文化等部门全程跟踪指导,要求所有建设项目与整体规划相适应、相协调,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开发建设,从而推动我区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
(2)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找准“文旅融合”发展契合点
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是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位的基础,能否将民俗文化内涵集中展示出来是决定乡村旅游开发成败的关键。要对黔江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和乡村习俗等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调查研究,建立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以便对全区乡村旅游进行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和合理布局。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在景区植入民俗文化元素,用民俗文化包装景点,把民俗文化符号融人到景区项目建设、节会活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以及管理服务之中。
(3)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打造旅游产业新格局
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作为示范和支撑。一是打造环城乡村“半小时”休闲游憩圈。凭借交通优势,以黔江城区为中心,串联黔江环城区及周边乡镇街道,打造“半小时”休闲游憩圈。二是做精一批生态文化特色景区。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利用生态优势及气候条件,打造集避暑、休闲、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南部片区生态文化特色景区。三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民俗文化体验区。以土苗文化为特色,依托小南海十三寨、石会中元村、中塘村等乡村旅游示范点,串联北部主要乡镇,发展民俗体验旅游。
(4)以品牌创建为突破,提升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乡村旅游最大的危险就是“千村一面”,所以发展乡村旅游应重视品牌效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是打造旅游拳头产品。持续深入打造阿蓬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力争2017年建成集民俗风情、休闲农业、等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拳头产品,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同时,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民俗村寨,如冯家寨子、石会中元等,开展特色村寨创建活动,创建一批具有浓郁文化特色、风情独到的民族村寨品牌。二是打造节庆活动品牌。整合资源,大手笔策划旅游宣传营销活动。乡镇街道要结合“文旅融合”,突出打造一个能反映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品牌,比如濯水打造摸秋节、中塘打造脆红李节暨向氏武术擂台赛、新华打造石钟山庙会等。三是打造舞台艺术精品。以土苗文化为主轴,结合濯水历史、民俗等,聘请国内外知名导演,策划打造一台极具特色性和震撼力的大型实景剧,以此来提高景区的丰富性、参号性和品牌力,从而增强游客身心感受,延长旅游时间,把游客从“过路客”变成“过夜客”。
黔江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述要
(1)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从目前发展来看,黔江乡村旅游大多是利用生态优势打“避暑纳凉”主题牌,辅之以自然观光、赏花采果等,季节特征明显,产品比较单一,无论是区内还是从周边地区来看,相互之间都存在较高的同质性、相似性和共同点,既存在着一定竞争,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而应对这一挑战最为积极有效的办法,就是挖掘利用我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学会编传奇,赋予景区景点灵魂和生命,这样才能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2)乡村旅游产品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旅游不仅是游览观光,更为重要的是获得文化熏陶和体验,这种体验在很大程度决定了游客的停留时间。据统计,2016年,黔江接待过夜游客约268万人次,占总游客数30%,增长13%;赴黔江游客中重庆主城及周边约占70%。由此可看出,随着黔江“旅游大区”战略深入推进,虽然旅游吸引力在不断增强,但对大中城市客源市场吸引力不足,多为近程游客,且近70%的游客仅停留在1天以内。从而说明黔江现有初级层次的乡村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3)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不力
由于受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外来文化冲击等各种因素影响,乡村民俗文化面临被遗忘、同化甚至濒临消失的危险。而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正好为民俗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如黔江在小南海十三寨、濯水古镇等景区,发动当地居民在民族节庆期间穿民族服饰、跳摆手舞等就收到了较好效果,既促进了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又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提升黔江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作为黔江实施“旅游大区”战略的重要内容,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1)立足地方特色,实现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
黔江应立足丰富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地方特色,明确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思路、目标定位、空间布局、路径选择和重点项目,做到乡村旅游发展一盘棋,杜绝盲目开发、重复建设和产品雷同。乡镇街道层面要结合辖区地域特色、人文资源优势,找准差异性,挖掘独特性,规划塑造不同的旅游主题形象,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力争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与此同时,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农业、旅游、文化等部门全程跟踪指导,要求所有建设项目与整体规划相适应、相协调,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开发建设,从而推动我区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
(2)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找准“文旅融合”发展契合点
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是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位的基础,能否将民俗文化内涵集中展示出来是决定乡村旅游开发成败的关键。要对黔江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和乡村习俗等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调查研究,建立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以便对全区乡村旅游进行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和合理布局。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在景区植入民俗文化元素,用民俗文化包装景点,把民俗文化符号融人到景区项目建设、节会活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以及管理服务之中。
(3)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打造旅游产业新格局
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作为示范和支撑。一是打造环城乡村“半小时”休闲游憩圈。凭借交通优势,以黔江城区为中心,串联黔江环城区及周边乡镇街道,打造“半小时”休闲游憩圈。二是做精一批生态文化特色景区。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利用生态优势及气候条件,打造集避暑、休闲、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南部片区生态文化特色景区。三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民俗文化体验区。以土苗文化为特色,依托小南海十三寨、石会中元村、中塘村等乡村旅游示范点,串联北部主要乡镇,发展民俗体验旅游。
(4)以品牌创建为突破,提升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乡村旅游最大的危险就是“千村一面”,所以发展乡村旅游应重视品牌效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是打造旅游拳头产品。持续深入打造阿蓬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力争2017年建成集民俗风情、休闲农业、等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拳头产品,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同时,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民俗村寨,如冯家寨子、石会中元等,开展特色村寨创建活动,创建一批具有浓郁文化特色、风情独到的民族村寨品牌。二是打造节庆活动品牌。整合资源,大手笔策划旅游宣传营销活动。乡镇街道要结合“文旅融合”,突出打造一个能反映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品牌,比如濯水打造摸秋节、中塘打造脆红李节暨向氏武术擂台赛、新华打造石钟山庙会等。三是打造舞台艺术精品。以土苗文化为主轴,结合濯水历史、民俗等,聘请国内外知名导演,策划打造一台极具特色性和震撼力的大型实景剧,以此来提高景区的丰富性、参号性和品牌力,从而增强游客身心感受,延长旅游时间,把游客从“过路客”变成“过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