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数学问题,应用题更具抽象性,且学生在应用题解题中的应变能力和思考能力等,都会对其后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在小学高段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实际,找出正确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对应用题题面进行理解,通过分析找出其中的基本量关系,然后建立相应的方程等式,进而有效解决应用题。本文就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解题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段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42
一、创设具体情境,启发思维
情境于生活中形成,与生活紧密相关,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能够丰富应用题的内容。现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内容涉及了较广的范围,有生产问题、盈亏问题、销售等,其背景内容比较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应用题的理解和分析,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究,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创设,加强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并在认知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想要提升应用题的解题效果,教师需要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理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比如,某银行两年定期存款年利率是3.75%,2017年小明妈妈银行存入5000,2019年到期后小明妈妈将钱取出,问小明的妈妈从银行一共取出了多少钱?在该题中,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解题,教师可以利用逐层递进的方式设置问题,比如5000元存款一年利息为多少?两年之后是多少?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逐步形成规范的解题意识,做出正确的答案,即5000×(1 3.75%×2)=5375。
二、把握题目条件,明确等量关系
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的解题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读懂题目,明确题目中给出的知识点,找出给出的要求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對相关等量关系做进一步了解,要加强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通过对已知条件的深入分析,找出题目中的隐藏等量关系,并根据这些条件和等量关系,构建正确的方程式,解出正确的答案。例如,服装厂接到一批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150套,需要24天完成,但因任务紧急,需要将每天生产量提升到180套,问实际需要多少天完成。在该应用题的解答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然后弄清题目中的变量,也就是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其中不变量是工作总量。通过这几个条件能明确一个等量关系,也就是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的总量,根据这样的关系,列出方程式解出答案:设x天完成任务,那么应为150×24=180x,结果为x=20.64天。
三、引入数形结合思想,提升解题能力
四、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学生完成应用题之后,教师应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回想解题过程中不确定的地方,通过不断琢磨进行自我检验。首先,要反思解题的过程,应用题解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对自己的思路进行分析,通过反思思维可以让学生对其思路进行再一次梳理,回顾问题确定基本关系量转化等环节,推敲出其合理性。其次,反思解题策略。应用题解答中首先要分析题目类型然后再选择合理的解题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数学方法,对解题的策略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解题策略的合理性、简便性。解决一道应用题之后,应总结解题过程中涉及到的策略,找出解题方式是否只有一种,然后对其他策略进行概括。再次,反思解题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分析,通过优劣解题方法的对比,不断完善解题的过程,通过不断总结和分析找出最合适的方法进行解题。最后反思解题结果。引导学生对解题的结果进行估算,检验结果是否合理和正确,使学生在反思结果时能够将解题的整个过程重现一遍,这样不仅能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同时还能总结经验。
总之,应用题是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小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他们还无法全面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应用题解题策略的研究,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能够明确题目的相关条件,不断提升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利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技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53.
[2]宋文洲.应用题分析能力对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及提升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4.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罗阳中心小学516100)
关键词:高段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42
一、创设具体情境,启发思维
情境于生活中形成,与生活紧密相关,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能够丰富应用题的内容。现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内容涉及了较广的范围,有生产问题、盈亏问题、销售等,其背景内容比较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应用题的理解和分析,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究,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创设,加强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并在认知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想要提升应用题的解题效果,教师需要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理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比如,某银行两年定期存款年利率是3.75%,2017年小明妈妈银行存入5000,2019年到期后小明妈妈将钱取出,问小明的妈妈从银行一共取出了多少钱?在该题中,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解题,教师可以利用逐层递进的方式设置问题,比如5000元存款一年利息为多少?两年之后是多少?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逐步形成规范的解题意识,做出正确的答案,即5000×(1 3.75%×2)=5375。
二、把握题目条件,明确等量关系
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的解题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读懂题目,明确题目中给出的知识点,找出给出的要求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對相关等量关系做进一步了解,要加强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通过对已知条件的深入分析,找出题目中的隐藏等量关系,并根据这些条件和等量关系,构建正确的方程式,解出正确的答案。例如,服装厂接到一批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150套,需要24天完成,但因任务紧急,需要将每天生产量提升到180套,问实际需要多少天完成。在该应用题的解答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然后弄清题目中的变量,也就是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其中不变量是工作总量。通过这几个条件能明确一个等量关系,也就是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的总量,根据这样的关系,列出方程式解出答案:设x天完成任务,那么应为150×24=180x,结果为x=20.64天。
三、引入数形结合思想,提升解题能力
四、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学生完成应用题之后,教师应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回想解题过程中不确定的地方,通过不断琢磨进行自我检验。首先,要反思解题的过程,应用题解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对自己的思路进行分析,通过反思思维可以让学生对其思路进行再一次梳理,回顾问题确定基本关系量转化等环节,推敲出其合理性。其次,反思解题策略。应用题解答中首先要分析题目类型然后再选择合理的解题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数学方法,对解题的策略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解题策略的合理性、简便性。解决一道应用题之后,应总结解题过程中涉及到的策略,找出解题方式是否只有一种,然后对其他策略进行概括。再次,反思解题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分析,通过优劣解题方法的对比,不断完善解题的过程,通过不断总结和分析找出最合适的方法进行解题。最后反思解题结果。引导学生对解题的结果进行估算,检验结果是否合理和正确,使学生在反思结果时能够将解题的整个过程重现一遍,这样不仅能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同时还能总结经验。
总之,应用题是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小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他们还无法全面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应用题解题策略的研究,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能够明确题目的相关条件,不断提升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利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技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53.
[2]宋文洲.应用题分析能力对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及提升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4.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罗阳中心小学51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