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念好“四字经”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ba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材在不断地改革,语文考试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阅读题在语文试卷中的分值越来越大。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是一个令老师头疼、学生生畏的“拦路虎”。如何更新阅读理念,让阅读教学由一种苦涩的劳役变成一种快乐的享受,让学生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 ,慢慢地掌握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问题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念好“读、问、思、议”这四字经。
  一 、以“读”为主,训练语感
  语文阅读的主要任务是对阅读材料的体会和领悟。由于阅读材料是借助语言来描述形象和感受的,本身具有间接性,加上作家在写作中讲究用词的准确、含蓄,结构的精巧及审美感受的需要。因此,语文阅读中的识字、积累词汇等训练就是学习语言,对其掌握的程度是衡量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性的自读以及默读训练,不仅是一项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学生熟悉文本、理解文本内容的基本途径,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而这三者之中,朗读又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正如朱自清说:“朗读对于说话和作文也有帮助,因为练习朗读得咬嚼文字的意义,揣摩说话的神气”。英国诗人密尔顿认为:“在琅琅书声中,语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等常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兴趣,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读准字音,读准语调,读清思路,读出精味,读出文气,读懂句法。如《有的人》这首诗,诗人借纪念鲁迅先生,歌颂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诗的重点是把真、善、美与假、恶、丑对立起来,反复咏叹。在教这首诗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训练学生语音、语义、语法的感受能力,通过读,让学生品出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爱与恨两种情感,进而提炼出全文主题。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的语感渐渐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学生听、写、说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训练。
  二、把“问”下放,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教师问、学生答,或者教师代学生解答问题,这种以教师为主确定的重点,难点未免有较大的盲目性,学生只能按老师的设计来学习,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出现一种怪现象:十分爱看小说的学生不爱学课本上的小说;十分健谈的学生在课堂上却成了“哑巴”。事实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疑问的是学生,因此问题的提出者,发现者理应也是学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印发的一篇文章这样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体现在传授知识上,而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激励学生思考上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把问的权力授给学生,让他们敢发问,多质疑,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学生既感受到作为学生主体应得到的尊重,又会在阅读过程中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因解答了别人的问题而产生“成就感”。这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激发了他“发问”和“解答”的兴趣。授问的权力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例如在教授《陈情表》一文时,让学生在读过此文后,互相交流感受,然后互相提问,其中有一个学生问道:“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一个请求,两种情感,三次拒诏,四种不幸,你能找到吗?”学生立即被他的这一问题吸引,纷纷在文本中寻找,,整篇文章的内容在他们的参与探讨过程中一目了然。这样做,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以“思”伴读,开启思维
  阅读离不开思维。阅读的过程也是凭借阅读内容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的过程。对于阅读材料,学生思考了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接受,才能在头脑中进行归纳,进而认识和掌握学习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实践使我感到: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的桥梁,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良好阅读方法的核心。所以阅读教学的关键要交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思维可要求学生阅读时“瞻前顾后”,“上挂下联”,并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给予适当的点拨。
  教育家裴斯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契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提出具有跨越性的新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例如在讲授《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一文时,学生初读诗歌的感受都是一致的:认为给人幸福温暖的感觉。此时我告诉学生,这是海子的绝命诗,再读诗歌,你能否找到绝望的原因,带着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抓重点词句,结合作者身世等多种方法,解决了了解诗人情感的根本问题。
  四 、以“议”为媒,启迪智慧
  对事物的认识有两种结果,一是求同,一是求异。求同,就是认识事物的共性,发现规律;求异,就是找出事物的个性,发现特点,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讨论,学生智慧的火花会在讨论中闪现。讨论过程的实质是互相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经常性地针对同一问题,让他们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学生提出种种看法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比较选优,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和办法,通过讨论学生的个人见解在集体中得到发展。如学习《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时,就海子的死展开讨论,有的认为这是一种殉道者的可贵精神,有的认为这种方式很不可取,还有的说他应该向司马迁,陶渊明,史铁生等人学习,接受现实,让挫折成为人生腾飞的垫脚石。学生在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同时,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促进了个人思维的发展,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当然,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学生一定会把阅读变成享受。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血管新生是组织损伤修复、肿瘤生长及激素作用等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甲状旁腺素(PTH)作为调节机体钙、磷与骨代谢稳态的基础激素,近年关于血管新生介导PTH发挥代谢调控作用的研究逐渐兴起,本文就PTH对靶器官尤其对骨组织作用时相应的血管新生变化进行综述。
肥胖和房颤(AF)是日益严峻的公共健康挑战.研究发现随着体质量指数(BMI)增加,发生AF的风险随之上升.减重不仅对于肥胖、高血压、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及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等心
[摘 要]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计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活动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又要注意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物理 教学 探究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搞“满堂灌”“一言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内质网应激(ERS)在维持内质网稳态的适应性应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关于糖尿病(DM)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早期,高血糖症、过多的游离脂肪酸以及
21世纪是科技信息化时代,有人说,不会计算机的人是新的文盲。计算机的应用无处不在,生活、工作、生产、娱乐等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就好比人类不可缺少的衣食住行一样在普及。计算机教育也应从娃娃抓起,从小让学生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从90年代起,我国的小学教育开始设置计算机课程,在不同的时期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搞好小学计算机教学一直是教师所关注的课题。笔者就此谈些个人的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古人云:
[摘 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校体育课目的性教育,从理论上提高认识,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沿着正确的轨道持久的巩固下去。  [关键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在现代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幼好动,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子进入高中阶段后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渐完善,发育普遍接近成熟,她们对参加体育运动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随之产生了厌学情绪。其原因表现为:  一、心理方面  高中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在体育课上表现为不愿动、对疲劳的耐受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主因胸痛4 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有脂肪肝病史2年,否认糖尿病、心肌炎病史,患者既往无心悸、黑曚、晕厥病史。查体:无发热,呼吸平稳,血压128/8
期刊
@@
在过去的10年间,基于"常见疾病-常见变异"的假设,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被广泛应用于疾病和复杂性状的遗传学病因研究中。但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的疾病相关常见变异,只能解释疾病小部分的遗传风险,造成"遗传度丢失" 。"常见疾病-低频变异"的假设被提出。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低频变异关联研究陆续开展。本文主要对低频变异关联研究的研究设计以及关联分析方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