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毫不例外的受到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大学师生关系也受到了冲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目前信息化环境中大学师生关系的发展预测,提出了目前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教育传播;师生关系;构建
教育信息化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都提出了严峻挑战。当然,对师生关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时代,大学师生沟通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样,考察信息化时代师生的交往和沟通状况,以此判断师生关系的现状,并通过优化师生交往及师生沟通的过程,提升师生交往和沟通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改善师生关系,不仅有其内在逻辑性和可行性。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把握信息化时代中师生的沟通和交往,优化师生关系也有现实的必要性。
1.师生关系的概念
学术界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师生关系的定义众说纷绘。但众多定义中也有相通之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有“教”与“学”的关系,还有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传递、和灵魂的沟通。可以将师生关系定义为:教师与学生为了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如教与学、沟通与交流、互动与交往而形成 多角度、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2.目前大学教育传播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2.1师生对相互平等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急剧增加,知识视野也迅速扩展,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承认和接受师生间在能力、知识和经验等方面会出现对称和对等。大学中有的师生对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理解有误解,认为师生平等就是一切的平等,但实际是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的平等不能等于师生是素质间的对等,即使是在教学信息化的条件下,也不可能存在“平等主体”式的师生关系。
2.2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影响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自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后,一些教师要担任两门甚至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周课时量达20节的为数不少,教师很少有精力去和学生沟通,更不用说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同时,目前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关注度高,但到大学后,惯性的希望得到关注,对老师的期望值高,但事实却不能如愿,和老师的沟通交流渠道虽然繁多,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不积极主动去和教师交流,从而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交流。
2.3师生沟通的渠道在不断增多,感情沟通却越来越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话短信、网络交往等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并逐渐成为大学师生课外交往的主要方式。信息化交流渠道对然众多,但还是不能代替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实在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仅在言语对话中加上丰富的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还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而QQ、微信这些交流方式只是对着冷冰冰的手机或电脑,无形中使师生感情淡漠。此外,另外,如今大学课堂上,教师一般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变得很少主动去参与教学,这就导致师生课堂极少或者难以交流,更难有思想上的碰撞或者心灵上的沟通。
3.信息化环境下大学教育传播中师生关系问题的解决策略
3.1以人为本实施教育活动,实现师生关系的科学民主发展
大学中教师教育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温暖,体会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进取精神,并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学习特点进行相应的引导与启发,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学生思想意识中的问题,全面的,客观的,深刻的理解学生。这样教师赢既得了学生的爱和尊敬,又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3.2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化工具加强交流
虽然现在高校师生见面时间少了,但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仍然可以跨越地理空间的阻隔,增进师生沟通交流新媒体的诞生,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为师生间加强互信与沟通提供了新的途径,与课堂交流相比,网络交流具有独特的优势,师生间的网络交流因为摒弃了面对面的压力而更直接,因为不受时空的限制而更及时,因为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交谈而更个人化,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群、QQ 群等,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建议,意见与困惑能快捷地传递给教师,同时还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膜,增进互信,通过组织引导群内同学的发言和讨论,教师还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3.3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制度,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大学的教育和管理要在科学性的前提下不断实事求是的进行改良。此外,要做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能不顾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而盲目扩大招生,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只有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改革,才能对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对师生关系的异化起到预警和调控的作用,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防止功利价值观的肆意弥漫。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师生之间的关系具有平等互学、主体多元化、时空自由化、手段间接性等特征。教师从信息的直接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引路者,担任课程资源的设计者与开发者。学生获取教育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作为教育信息的受传者和反馈信息的传播者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从“传者为中心”到“受者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转变、师生角色的互换、师生的指导与合作的关系等,作为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双向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与未来教育的发展,面对势不可挡的教育信息化潮流,师生关系被赋予新的要求和特征,构建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理论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9.
[2] 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8):5-7.
[3] 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教育传播;师生关系;构建
教育信息化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都提出了严峻挑战。当然,对师生关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时代,大学师生沟通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样,考察信息化时代师生的交往和沟通状况,以此判断师生关系的现状,并通过优化师生交往及师生沟通的过程,提升师生交往和沟通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改善师生关系,不仅有其内在逻辑性和可行性。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把握信息化时代中师生的沟通和交往,优化师生关系也有现实的必要性。
1.师生关系的概念
学术界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师生关系的定义众说纷绘。但众多定义中也有相通之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有“教”与“学”的关系,还有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传递、和灵魂的沟通。可以将师生关系定义为:教师与学生为了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如教与学、沟通与交流、互动与交往而形成 多角度、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2.目前大学教育传播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2.1师生对相互平等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急剧增加,知识视野也迅速扩展,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承认和接受师生间在能力、知识和经验等方面会出现对称和对等。大学中有的师生对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理解有误解,认为师生平等就是一切的平等,但实际是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的平等不能等于师生是素质间的对等,即使是在教学信息化的条件下,也不可能存在“平等主体”式的师生关系。
2.2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影响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自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后,一些教师要担任两门甚至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周课时量达20节的为数不少,教师很少有精力去和学生沟通,更不用说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同时,目前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关注度高,但到大学后,惯性的希望得到关注,对老师的期望值高,但事实却不能如愿,和老师的沟通交流渠道虽然繁多,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不积极主动去和教师交流,从而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交流。
2.3师生沟通的渠道在不断增多,感情沟通却越来越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话短信、网络交往等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并逐渐成为大学师生课外交往的主要方式。信息化交流渠道对然众多,但还是不能代替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实在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仅在言语对话中加上丰富的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还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而QQ、微信这些交流方式只是对着冷冰冰的手机或电脑,无形中使师生感情淡漠。此外,另外,如今大学课堂上,教师一般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变得很少主动去参与教学,这就导致师生课堂极少或者难以交流,更难有思想上的碰撞或者心灵上的沟通。
3.信息化环境下大学教育传播中师生关系问题的解决策略
3.1以人为本实施教育活动,实现师生关系的科学民主发展
大学中教师教育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温暖,体会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进取精神,并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学习特点进行相应的引导与启发,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学生思想意识中的问题,全面的,客观的,深刻的理解学生。这样教师赢既得了学生的爱和尊敬,又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3.2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化工具加强交流
虽然现在高校师生见面时间少了,但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仍然可以跨越地理空间的阻隔,增进师生沟通交流新媒体的诞生,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为师生间加强互信与沟通提供了新的途径,与课堂交流相比,网络交流具有独特的优势,师生间的网络交流因为摒弃了面对面的压力而更直接,因为不受时空的限制而更及时,因为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交谈而更个人化,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群、QQ 群等,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建议,意见与困惑能快捷地传递给教师,同时还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膜,增进互信,通过组织引导群内同学的发言和讨论,教师还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3.3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制度,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大学的教育和管理要在科学性的前提下不断实事求是的进行改良。此外,要做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能不顾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而盲目扩大招生,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只有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改革,才能对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对师生关系的异化起到预警和调控的作用,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防止功利价值观的肆意弥漫。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师生之间的关系具有平等互学、主体多元化、时空自由化、手段间接性等特征。教师从信息的直接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引路者,担任课程资源的设计者与开发者。学生获取教育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作为教育信息的受传者和反馈信息的传播者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从“传者为中心”到“受者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转变、师生角色的互换、师生的指导与合作的关系等,作为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双向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与未来教育的发展,面对势不可挡的教育信息化潮流,师生关系被赋予新的要求和特征,构建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理论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9.
[2] 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8):5-7.
[3] 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