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对小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88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小脑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对小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选取小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剔除3例、1例,最终均纳入29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iTBS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前、治疗4周后,记录2组患者双侧舌骨上肌群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和波幅;对反射性吞咽和自主性吞咽状态下,2组患者不同大脑部位的非线性指数近似熵(ApEn)进行比较;采用渗漏-误吸量表(PAS)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双侧舌骨上肌群MEP潜伏期下降(P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电针廉泉穴和风府穴对吞咽相关脑区(孤束核、臂旁核、初级运动皮质和初级感觉皮质)c-Fos的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选用C57小鼠20只,将其分为空白组(不做电针干预)、电针廉泉穴组(仅电针廉泉穴)、电针风府穴组(仅电针风府穴)和电针廉泉穴 风府穴组(电针风府穴和廉泉穴),每组5只小鼠。电针廉泉穴组、电针风府穴组和电针廉泉穴 风府穴组均接受对应穴位的电针治疗15min,空白组不做电针干预。4组小鼠均于电针廉泉穴组、电针风府穴组和电针廉泉穴 风府穴组电针干预结束50min后取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共聚焦
目的观察前额叶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认知及吞咽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选取MCI合并吞咽障碍患者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1例),治疗组1例因个人原因退出,最终入组16例。治疗组给予右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iTBS刺激,频率50Hz,刺激强度为右侧拇短展肌静息运动阈值(MT)的80%,对照组给予假刺激,共干预2周。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连线测试(TMT)、数字广度测试(DS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重型颅脑损伤伴气切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伴气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营养神经、抗感染、物理因子治疗、针灸及运动干预等,观察组患者入科评估后采用IOE管进行间歇置管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入科后采用鼻胃管管饲法(NGT)进行营养支持。于入组时、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气切套管拔管时间和拔管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分别为(
目的探讨基于饮食偏好的食物改进摄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个人饮食偏好(包括食物温度、味道等)的食物改进摄食训练。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分别采用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同时记录研究期间2组患者误吸发生情况及体重指数(BMI)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OIS评分、SWAL-QOL评
目的探讨高能量密度肠内营养支持对吞咽障碍伴吸入性肺炎患者营养状况及肺炎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吞咽障碍伴吸入性肺炎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运动疗法、吞咽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商品化的肠内营养制剂(将能量密度调成1.5~2.0kcal/ml)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或采用常规肠内营养素(能量密度低于1kcal/ml)进行营养支持。于入选时、治疗3周后对比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体重指数(BMI)胃肠不耐受、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占比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不同头位吞咽不同黏度液体食物对健康成人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受试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设置的顺序,依次采用3种头位吞咽5种浓度的食物,每口量均为5ml,实时记录每次吞咽时左、右侧舌骨上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对原始肌电信号进行处理后,分析不同黏度和头位对舌骨上肌群激活水平影响的主效应,再采用简单效应分析确定黏度、头位和舌骨上肌群激活水平的交互效应。结果不同头位或不同黏度的主效应均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评价中文版Ohkuma问卷调查量表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及效度。方法翻译并修订Ohkuma问卷调查量表,采用中文版Ohkuma问卷调查量表对70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使用Cronbach′sAlpha系数、Cohen′sKappa系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对量表的内部信度、子项的重测信度、总得分的重测信度进行评价;使用KMO和Bartlett′s检验对效度进行评价;检测治疗前、后中文版Ohkuma问卷调查量表和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的相关性,以此评价量表的区分度。结果中文版Ohkuma问
目的观察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2组患者均行传统康复吞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高频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刺激频率5Hz,刺激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RMT),刺激时间2s,间歇10s,刺激时间为20min,对照组在传统康复吞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假rTMS治疗,操作方法及刺激参数同治疗组,但仅将探头垂直于患者颅骨,不给予刺
目的基于Praat语音分析软件探讨声学数字化分析方法在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每例患者均进行标准化的吞咽造影检查,要求每例患者在进食每口食物前、后分别发"衣/i/"音3次,采集声音样本。根据渗漏-误吸分级(PAS)将所有患者分成非误吸组(16例)和误吸组(30例),检测和比较2组患者进食前和进食后的组内及组间嗓音的基频、相对平均扰动度(RAP)、相对频率微扰(Jitter)、相对振幅微扰(Shimmer)、振幅微扰商(APQ)和谐波噪声比(HNR)等声学参
目的探讨不同稠度和容积吞咽任务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生理成分表现及渗漏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5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国改良容积粘度测试程序,按2、1、0、3号(分别对应中稠度、低稠度、硫酸钡原液及高稠度)顺序分别对每种稠度食物进行3、5、10ml的吞咽造影检查。使用标准化吞钡造影功能障碍评价量表(MBSImP)和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进行量化分析。记录患者在执行不同稠度及容积吞咽任务时其各个吞咽生理成分评分和渗漏误吸分级。结果入选患者舌控制、咽期吞咽启动及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