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特别是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雙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江苏是科教资源大省,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是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足,是制约江苏科技创新能力的短板
  近年来,江苏紧紧围绕中央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决策部属,在统筹科技资源、建设重大科技平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养高科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江苏拥有国家高新区18家、国家创新型城市11个、国家创新型县(市)5个,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全国第一,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全国第一;在全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中,江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江苏科技创新事业当前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显示:2015—2020年,广东创新能力提升步伐明显快于其他省市且领先优势持续扩大,尤其是企业创新项目得分80.27,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虽然江苏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仅次于北京居第三位,但在企业创新方面与广东、北京还存在一定差距。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江苏的外向型经济遭遇重大挑战,以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科技创新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包括基础科学探索、技术化、工程化、商业化等一系列过程,异常考验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思维、系统眼光和跨界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完善这一创新链条的只能是企业。当前,江苏与广东、北京等地相比,制约科技创新能力的最大短板正是缺少一批具有创新动力并能够完成创新组合的企业。国家科技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技术流向情况表》显示:2020年,北京吸纳技术的合同成交额为3128.55亿元,广东为4306.27亿元,江苏为2217.03亿元。江苏与北京、广东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江苏企业对技术要素的需求不够旺盛,在此情况下出台的政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创新环境存在短板,导致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足,主要源于在其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对照企业的创新需求以及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江苏在创新环境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科技创新区域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重大创新成果的产生,从地域上看是一个“偏度”很高的概率分布而并非正态分布。真正具有颠覆性意义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往往来自有限的区域和群体。美国作为创新大国,其创新中心不外乎湾区(硅谷)、波士顿等少数区域。就重大科技创新而言,客观上不具备遍地开花的条件。区域竞争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积极作为,但也导致有限的创新要素和政策资源被进一步分散,反而不能起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江苏各地甚至同城各区间的过度竞争和政策比拼,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企业的发展定力,妨碍了企业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的专注力。
  政府破解制度性阻碍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帮助企业突破阻碍的制度供给不足。江苏很多地方对于一些需要突破常规的创新试验,说“不行”的多、说“怎么能行”的少,这与深圳等地形成了一定的反差。虽然江苏省委出台了“三项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正向案例少、反面警示多,各级政府官员在解放思想、鼓励创新方面仍然顾虑重重。二是示范性市场供给相对不足。不少企业反映,与广东、浙江等兄弟省份相比,江苏各地在为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扶持等方面做得比较多,但在提供市场空间、发挥政府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方面做得还不够。各地虽然出台了不少政策文件,但实际落地难,操作机制不够清晰,容错机制不够有力。
  科技创新政策供给不尽合理。一是项目扶持“撒胡椒面”现象比较严重。全省各条口、各地市都有许多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然而很多项目经费“撒”下去,顶多算是扶持了企业,对真正推动科技创新作用有限。与此同时,这种做法还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不少企业把大量精力放在了争取政府扶持上,降低了走创新驱动道路的积极性。二是对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的支撑不够。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前沿领域的创新往往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虽然引领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的扶持资金可以帮助企业有效降低创新风险、补偿“外部性”。但从目前情况看,很多科技重大专项看似上千万的盘子实则杯水车薪。
  产学研政融合体系不够科学有效。一是高校与地方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省内高校虽然看似数量众多,但能够站在科技前沿起到引领作用的顶尖名校少、高水平学科少,高校院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向与江苏产业链的融合不够。二是高校院所与知识产权发明人的关系理得不够顺。有些应当改革的体制性障碍还没能完全破除,不少高校科研主管部门与创新主体对于知识产权发明转化工作依然顾虑重重。同时,一些高校缺乏实际操作规范。三是地方政府对于企业、高校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定位认识不够准确。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在科技创新链中的关键龙头作用,要么越过企业亲自上阵,要么寄希望于高校院所和创新主体办企业。虽然也有个别成功的案例,但总体上不符合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往往会出问题。
  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企业创新思维不强。江苏长期以来形成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惯性,特别是“批地—建房—买设备—卖产品”的传统开发区办企业模式,使得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对于“数字经济”“信息经济”“颠覆式创新”的敏感度均不及北京、深圳、杭州等地,这也使得江苏在上一轮数字化浪潮中未能涌现出较多的“独角兽”企业。从表面上看,这只是某一类产业的发展滞后,实则是思维方式的“隔代”,直接导致江苏未能培养出大量具有颠覆式互联网创新思维的企业家。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改善,江苏失去的将不只是数字产业的机遇,而是整个科技创新动力的源泉。   三、统筹优化技术要素配置,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提升江苏科技创新能力,关键在于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而这又依赖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优化。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必须协调行政和市场两种力量,对技術要素进行统筹优化配置。
  强化江苏全域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布局。加强顶层设计,设立省级创新委员会统筹推进全省科技创新,对全省科技创新格局进行系统规划,对高新产业和前沿技术的区域布局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意见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持续支持南京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使其成为全省重大前沿科技的首要策源地。同时,进一步优化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公共研发平台共建共享,支持苏锡常都市圈围绕优势实体产业链布局相应的创新链。强化对各地市科技人才招商、科技创新工作的综合统筹和分类指导,引导各地市结合地区禀赋特点和产业集群战略,确立重点方向打造“产业地标”,避免在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搞“一窝蜂”“低端化”的同质竞争。
  破解制约创新的制度性障碍。建议出台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责任清单和规范流程。对于企业创新之路遇到的制度性障碍,本级政府(部门)能解决的要尽力解决,解决不了的通过顺畅的制度性渠道(例如内部请示审批流程)提请上级政府(部门)协调解决;对于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政策诉求,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研究法律法规、及时调整相应制度;对于需要突破现行法律法规的,甚至要主动寻求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特别法律授权。各地要强化“示范性市场供给”,在法律政策许可的条件下加大对本地企业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真正为科技企业拓市场、增信誉,为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加油鼓劲。
  整合重塑全省科技创新政策。建议系统梳理、评估、精简、优化不同条口的优惠政策,进行科技创新政策的整合重塑,打破政策“散装”的现状。政策设计应重点关注两个维度。从面上看,依据“公平、简便、梯度”的原则,提供公平的初始竞争条件、便捷的政策操作方法,以及结果导向的梯度支持体系;在法律许可范围内适当减少企业实质税负,大面积、大幅度减少以项目申报形式开展的政策扶持;进一步鼓励天使投资、早期投资的发展,推动国有引导基金更多参股面向早期项目的子基金,提升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用“概率”思维争取未来可能的“引爆点”。从点上看,对于产业化前景较为明朗但需要企业重点攻关的关键领域,可在依靠市场逻辑(例如借助资本市场的研判)综合评判企业经济实力、创新绩效、进取文化的基础上,聚焦重点择优给予支持;对于一些基础性、公共性重大科技创新方向,充分发挥新型举国科研体制优势,建设重点公共实验室平台(如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等),集聚各方优势“对准一个城墙口猛攻”。
  优化产学研政融合发展体系。进一步发挥江苏龙头企业在推动关键领域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引导企业明确研发方向、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支持企业牵头整合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人才、资本等各类创新资源。进一步加大对省内高校院所高水平学科的支持力度,引导高校围绕产业链布局学科专业,发挥现代职业教育在培养产业技术工人方面的作用,使高校成为江苏创新发展的重要“科技资源库”和“人才蓄水池”。同时,进一步发挥全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成果供需对接机制,引导企业提出技术问题、与高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引导各地通过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等方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创新;避免以行政手段强行推动转化所谓的“优秀成果”,不宜将重点放在引进高校优秀人才直接经商办企业上。
  引领科技创新文化升级。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推动实体产业优势与数字经济形态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其有江苏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依托江苏强大的制造能力打造产业地标,捕捉集成电路、物联网、5G通信等ICT产业机遇,大力引导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提升企业的创新思维,在企业家中大力弘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善于整合”的精神。一方面,通过打造示范项目、优化制度政策、弘扬“宽容失败”文化等方式,正向激发企业家精神;另一方面,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反向倒逼企业家增强忧患意识、融入时代发展潮流。建议借鉴“正和岛”“湖畔大学”等经验,引导江苏具有顶级号召力的企业家联合组建市场化运作的、以强化企业家精神为导向的“苏商大学”,进一步提升江苏企业家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南京市考核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刘志刚
其他文献
“能在任职期间帮助选区群众实现旧改梦,是我作为人大代表最大的心愿。”这是许多淮海中路街道人大代表共同的想法。面对18万多平方米的成片二级以下旧里、1万余户的旧里居民还被“洗澡难、如厕难、烧饭难”等问题困扰,自黄浦区二届人大成立以来,淮海中路街道代表组的区人大代表们积极为民履职,依托“家、站、点”平台,为加快旧改贡献“金点子”、呼吁奔波,助推旧改不断“提档加速”。   走进群众心坎,信守每一份承诺 
江苏沿海地区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叠加区”,也是江苏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阵地”。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打造沿海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建设令人向往的沿海生态风光带、滨海风貌城镇带、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拓展深化沿海发展战略部署,加快研究制定推动江苏沿海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保障机制,对全省推进“六个一体化”、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结合社会化与个体化视角,分析台湾社会非正式制度、个体资源禀赋对机会型创业的影响机理,并利用源于全球创业观察(GEM)成人人口调查(APS)数据库关于台湾地区2010-201
加强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反腐败工作总体部署,不断推动追逃防逃追赃工作深入发展。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市委具体指导下,市监委统筹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完善工作机制,以“百名红通人
泖港镇地处浦南地区,是松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阵地。2016年12月,镇五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召开。这是机构、人员、编制得到全面加强后的起始届。如何有效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实现与时俱进成了我们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传承和发扬70年前松江民主建政的宝贵经验,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与时俱进,成为松江人大也成为泖港人大的光荣使命。70年前的“松江经验”昭示着我们:坚持
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人大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青浦区五届人大履职以来,人大宣传工作的成效逐渐显现,全区人大系统新闻稿件数量和质量较往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报道区镇人大特色工作、履职评议、专项经费使用监管、联系人民群众、“内力、外力、合力”开展执法检查、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示范区先行区“三地五镇”人大联动、立法联系点建设等的稿件在市级新闻媒体刊登。报道区、镇人大工作的重要信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
期刊
摘要:中国特色协商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协商民主实践中生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对我国协商民主实践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在协商主体方面,中国特色协商文化通过明确人民的协商主体地位、培育协商主体的协商精神、规范协商主体的协商行为,有助于提升协商主体的价值共识;在协商治理方面,中国特色协商文化通过为协商治理注入更多价值理性、推动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有助于增强协商治理的效能;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国特色协商文化
大丰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市辖区,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麋鹿故乡、黄海港城、上海“飞地”、革命老区、长寿之乡,建成国家首批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近年来,大丰文旅产业坚持深度融合、全域联动,围绕全产业链有力有序推进,现拥有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四星级乡村
教育现代化是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与载体。教育现代化的功能,既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關乎教育现代化成效的一个具体实践问题。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认识教育现代化具有哪些特定的功能,再进一步有效发挥这些功能的作用,推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从国家和社会层面,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彼此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