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供给研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P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居民对社区文化服务产生的全新需求使社区文化朝着参与形式多样、边界持续延展、主体日趋多元的方向发展。文章对株洲市天元区进行调查后发现居民对社区文化服务供给存在满意度低、参与感差、供需错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选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通过调成本、去库存、去产能和补短板的方式重新塑造多元化文化共建模式以调整好供需关系。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株洲市天元区;社区文化服务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3.007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中央提出要加强文化改革力度,促进文化事业发展;要求文化发展要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文化惠民为原则,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备。[1]在我国,居民除上班场所之外占据生活的另一重要场所就是社区,居民习惯于从社区中获得“公共物品”,由此社区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它是居民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精神境界的反映,是社区的灵魂。但城市社区建设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慢,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付春梅、谢守红(2004)认为当前城市社区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动力不足、社区认同意识不足以及社区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2]袁兰(2013)认为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供给问题根源在于片面追求形式化,没有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把民众作为必须的服务对象。[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是近几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南方日报(2015)发文将其解读为通过源头供给来保证在中长期发展中的有效供给和结构优化。[4]肖林(2016)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理解“供给侧”就是在供给端与生产端上全盘把握,“结构性”定位为用资源配置和供需匹配的统一有效解决产业、区域等系列结构性问题,“改革”简单来说就是相应制度和新制度的搭建。[5]在具体改革措施上,冯志峰(2016)认为“三期叠加”背景下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是新时代改革的题中之义。[6]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指导,以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为例,阐释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供给问题。
  1 株洲市天元区城市社区文化服务调查分析
  本文选取天元区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是湖南省株洲市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行政区,以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现代化新城区为己任,且聚集湘江风光带、神农城等著名景点;政治、经济、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常住人口为32.84万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城镇人口26.06万人,城镇化率为79.35%,符合中国社区的常态。问卷发放以网络发放为主,男女比例得当,覆盖年龄全面;问卷总数157份,有效问卷145份。
  1.1 居民对社区文化服务满意度调查
  对文化设施、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和居民满足感做SPSS频率分析,结果显示居民对现有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供给不满意度超过60%,可知现阶段居民不满意社区文化服务供给。
  1.2 居民对社区文化服务参与度调查
  对居民愿意支付的社区文化服务的费用和参与感做SPSS频率分析,结果显示居民满足感低,仅占19.3%,说明现有社区文化服务供给不满足居民需求。在支付费用上,居民大多选择免费才参与,价格越高参与度越低,说明居民对社区文化服务的资金供给仍认为政府应全权负责。
  1.3 居民对社区文化服务供给调查
  对现有和居民需求的社区文化服务供给做SPSS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社区现有文化设施供给中儿童娱乐场所和基础健身器材两项高于其他选项;现有文化活动供给选择首位为体育健身活动,其次为歌舞绘画活动和棋牌曲艺活动;但居民需求的社区文化设施和活动选项结果无明显出入证明居民文化需求是多元化的。并且,问卷结果显示居民认为社区文化服务供给存在问题集中在文化服务形式单一,不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和文化基础设施不到位,无用库存积压过多的最多。
  1.4 社区文化服务结构调查
  对社区文化服务结构做SPSS频率分析,结果显示社区文化服务供给中儿童娱乐场所和基础健身器材、歌舞绘画活动和棋牌曲艺活动及体育健身活动出现峰值;社区对文化服务供给人群重视度中居民排序结果为老年人、儿童、中年人、青年人。社区对文化服务类型的重视度中居民排序为休闲娱乐类、运动健康类、文化活动类、自我提升类。综上所述,证明供给类型单一,覆盖人群不全面。
  2 株洲市天元区社区文化服务供给存在问题分析
  天元区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38元,增长8.1%;其中,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比18.9%,增长0.2%。由此可见,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消费能力、文化消费越来越强劲,但现有的社区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却故步自封,具体矛盾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供给资源不到位
  文化服务供给资源现有总量严重少于居民需求总量,社区经费多是来源于政府部门的拨款、社区管理部门的创收和居民缴纳各种费用;自给自足能力差。究其原因是固有行政体制管理与计划经济模式形成文化部门分割化、资源平均化现象严重;另外,长期“等、靠、要”的思想固態造成对现有资源的挖掘不够,加之社区成员的责任归属和参与意识不强。
  2.2 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供给内容不全面
  社区文化服务供给多由上级决定,很少与居民沟通、进行普查,造成文化内容单一,忽略了居民对教育、医疗、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多数社区的传统文化服务占比重,智能化服务层级低,资源整合度不高。这种供需脱节使居民不能也不愿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让本属于公益性的文化活动成为少数人的自娱自乐。
  2.3 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供给形式不前沿
  停留在硬件建设和单类活动的文化服务供给形式已脱离时代,对“社区+文化+科技”的模式没有认知而无法形成支持和引导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也就无法抓住知识社会创新2.0时代下“互联网+文化”“互联网+社区”的机遇。这是因为主体服务人员的科技意识不强,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缺乏市场性的紧迫感及居民自身没有意识到对科技化、智能化的潜在需求。   2.4 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供给结构不均衡
  首先,从服务结构上看,社区文化服务应是惠民行为,但多数社区文化活动都是服务于健康有一定能力的居民而忽视了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其次,社区文化服务面向的基本是城镇居民,而外来务工人员则被认为是圈外人。最后,文化服务供给以老年人为主体,其次是青少年儿童,参与率最低的是中年男性。这种服务主体脱节的情况会减弱社区文化服务的生命力,使社区文化发展滞后于当前主流文化和时代文化。
  3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城市社区文化服务改进建议
  3.1 调成本,利用各方资源
  在社区文化服务供给中,成本过剩非主要问题,而是成本使用不当及资源来源单一,所以说社区文化服务供给应是“调成本”。从前文可看出社区文化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和居委会的力量,而居民和企业等其他资源是开发的重点。一方面,政府应做好社区和企业的桥梁,鼓励企事业单位、文化公司为其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另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可引入第三方竞争机制,以改善单一供给效率低下状况,弥补自身文化再生资源不足。
  3.2 去库存,消化文化内存
  社区文化服务的去库存从狭义上说是消除社区文化建设中囤积的库存,广义上是对社区文化服务供给中的投机和消费进行重评估,从根本上消除不必要的社区文化建设项目。首先,对于社区文化中库存挤压问题,如举办文化活动后的剩余品、重复建设的健身场地等,可进行二手品变卖或将活动用过的东西发放到各个社区老年中心甚至建设社区历史收藏馆,对社区活动和事件进行记录展览。其次,社区文化服务应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在保持本地区特色的情况下,以人为中心提供文化服务。最后,对当前社区政务结构和服务层级重新评估,将多余的部门和内容予以剔除。
  3.3 补短板,丰富文化形式
  社区文化服务供给中补短板指供给形式须多元化。第一,不能片面理解社區文化服务只能在社区进行,相反,应鼓励居民走出社区,参与户外社区活动。第二,借助社会和市场的平台,如企业、高校等进行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第三,社区主体应激发群体和个人自办文化活动的热情,支持成立各类文化团队并给予专业指导、政策补贴,培育出既有社区文化特色又为居民所喜爱的文化产品。
  3.4 去产能,技术优化结构
  去产能是社区文化服务机构的资源、人员、结构的冗余问题造成社区文化建设停滞不前的现象。关于资源冗余在去库存中已详述,这里重点讨论人员和结构冗余。过多的相关岗位设置的相似造成财政浪费,其一要精减服务人员,加强对其的培训,让他们真正能为居民做实事;其二发挥老干部、老文艺工作者及社区中文化能人、名人的作用,成立社区文化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在人才到位后,要做的是社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服务居民,将文化和科技内化到居民日常生活中,为居民创新更多的文化享受,创造智慧社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付春梅,谢守红.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刍议[J].经济师,2004(4).
  [3]袁兰.城市社区文化与社区文化服务——C市H社区调查与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南方日报评论员.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B/OL].(2015-12-24).
  [5]肖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逻辑[J].科学发展,2016 (3).
  [6]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
  [作者简介]王丹(1997—),女,天津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文化;欧绍华(1964—),男,湖南武冈人,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企业文化、创新与创业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物流岗位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职业学校培养的物流岗位人才应与市场接轨,为地方行业经济服务。通过对江苏省内物流企业或物流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实现对物流企业、物流行业范畴内与物流有关的岗位群进行分层分级,明确不同层级物流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从而使培养的学生逐步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 物流岗位人才;分层分级;长
期刊
[摘 要] 现代学徒制度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化发展,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食品类专业本身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的食品产业提供众多的专业人才。为了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体系建设应该成为未来的主要调研内容,进行发展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教师专业化发展;食品类专业;制度体系研究   [DOI] 10.13939/j.cnki.zgs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进步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不同的地区对房地产投资的热衷程度不同。文章以郑州市房地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房地产业发展对郑州经济的影响,从政府评价体系、房价调控与产业结构等方面阐述房地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房地产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6.046 现如
期刊
[摘 要]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直接指导实际工作,其定位明确、结构合理、内容完善,对于高校图书馆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具有现实意义。文章结合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关键要素,将其内务制度划分为三个层次,并结合牡丹江医学院图书馆实践,提出高校图书馆内务制度修正方案。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内务管理制度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6.037   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
期刊
[摘 要]通過调查南充市居民对“水滴筹”的看法和使用情况,了解网络募捐平台的普及程度、大众对它的信任程度以及存在的优缺点,对网络募捐的效果做出评价,为网络募捐平台的发展提供参考。文章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结果网络募捐平台的普及程度较高,其筹资方便且范围分布广,能够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但因大众并不了解其管理机制,导致其不能完全得到大家的信任。调查表明:网络募捐平台在人群中普及度较高,但此类平台应更加
期刊
[摘要]文章以2015—2017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建立OLS模型,实证检验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对上市公司确认商誉减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总资产收益率与商誉减值计提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经济因素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确认商誉减值。利润平滑、CEO变更动机与商誉减值计提比例显著正相关,微利动机与商誉减值计提比例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存在盈余管
期刊
[摘 要]2018年沈阳市某两家医院骗取医保基金的事件再度引起公众对医保监管问题的关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医保基金监管的问题,改变医保基金监管模式,改善医保基金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医保基金有效使用率,已经成为我国医保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沈阳骗保案为切入点,对医保基金监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见解与建议。  [关键词]医保基金监管;医保基金监管模式;完善医保基金法律法规  [DOI]10.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理财产品逐渐为人们接受。文章通过北京市637份问卷结果,针对投资者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投资偏好进行调查,把握用户对进行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的意愿、满意度以及展望,探索影响用户进行投资的因素;同时,对互联网理财产品未来期望以及潜在客户等方面展开了调查研究;结合用户体验及满意度反馈情况,对互联网理财产品所存在潜在风险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实现互联网理
期刊
[摘 要]文化经济在当今不再是难以让人描述的物象,而是演变成现代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发展来看,逐渐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经济变化全新的突破点和着力点。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也得益于我国得天独厚的文化基础和世界上消费潜力最大的文化产业市场。文化经济作为特殊新兴经济形态,它的出现既融合了经济与文化,又兼有文化与经济间的诸多特征。文章通过对两大要素间的相关理论的研读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剖析,解读总结社会
期刊
[摘 要]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各大商家都维护好自身的形象,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电子商务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对于品牌建设而言,关键的内容在于如何运作,具体可以从人才的培养和落实具体的细节进行。对于一个新的品牌来说,如何让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不断口碑相传,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管理方面,只有不断提升团队的力量,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保证产品的正常运作。文章重点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