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著名的雕塑家曾经说过:雕塑,是城市里生长的蘑菇。有什么样的土壤,才能生长什么样的蘑菇;同样,有什么样的城市气质,才适合生长什么样的雕塑。
就像神话传说的诞生地希腊,那儿栖息了众神的雕像;埃及的法老作为永远的传奇,那儿留下了神秘的狮身人面像;丹麦是童话大师安徒生的故乡,那儿孕育了永远守望大海的小美人鱼……
成都,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从来不缺乏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城市,又生长了一些什么样的雕塑呢?
春熙路中山广场前的孙中山铜像,端坐于镶有梅花图案的太师椅上,左手握着展开的《建国大纲》,目光炯炯,凝神深思,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拍照留念;矗立在天府广场的毛泽东像和蔼慈祥,让人不得不停下脚步朝他颔首致敬;坐落在人民公园的保路纪念碑,碑台仿照铁路月台修建,碑座四面分别是铁轨、火车头、信号灯、转辙器和自动连接器的浮雕图案,碑身各面刻有“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字样,这是成都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这些雕塑既是成都的一道道靓丽风景,又是一个个典型地标,不仅装饰了城市,还让人感悟成都的文化襟怀。
“随着30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进程,雕塑进入了城市空间,所以叫城市雕塑。城市雕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从全国范围来看,成都的城市雕塑虽然数量不多,但都很有特色。因为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个或一组雕塑来记录当时发生的典型事件,通过这些雕塑,我们仿佛看到了历史发展的足迹,能够引导我们去阅读、感悟和评价它。”成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著名雕塑家朱成告诉记者,这是成都城市雕塑很有价值的地方。
但是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不断创新。如今的成都,也在加快步伐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因此,人们对于具有美化功能和作用的城市雕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能只是模仿与抄袭其他城市的雕塑,而缺乏个性;也不能只是简单地摆放在社会空间里,让人被动地欣赏,而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给人以启迪和思考。那么,现在的成都需要怎样的城市雕塑来“装扮”呢?
古典主义:
融入历史,镶嵌于生活之间
观点:我们需要更多的跟建筑、景观、自然结合的雕塑。将一些消失了的东西,以雕塑的形式变成现代城市里的一个景片,让古典与时尚相结合,融入历史,镶嵌于生活之间,值得提倡。
【镜头】院门高墙内,一隅天井,四个鸟笼挂起,几把竹椅,三个居民在一张小木桌前,搓几圈长牌。鸟叫声、风馨、时光驻足,让你忍不住走进他们,一起打打长牌,或者在鸟笼下逗逗小鸟。
这是宽窄巷子一段400米长的历史文化墙的一个场景。待你走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幅老照片,被制作成半平面、半立体的雕塑,让人恍惚回到了过去,重温那熟悉而又遥远的老成都浓郁的乡土情怀和生活风情。
其实整个历史文化墙是用最古老的建筑元素——砖,来垒砌台、城、墙、壁、道、碑、门、巷的历史文化片段,以“二维半雕塑”的方式来阐述千年古成都,演绎百年老“宽窄”。
有关历史的雕塑,总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因此,驻足在这段历史文化墙的人很多,他们或沉思着,或品味着,或感叹着,在时尚的都市里有这么一个地方,记载、纪实、记录着消失了的信息,“一瞬间,感觉我们行走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慢慢地融入了历史,这样的雕塑很好”。
作为雕塑设计者,朱成说:“这种‘二维半雕塑’,在目前国内城市雕塑设计中,还是唯一的。”
在宽窄巷子的几面墙上用老照片制作“二维半雕塑”是朱成的第一次尝试,从2012年9月开始到今年6月末,由他设计的34个百年前的川西生活场景雕塑成为都江堰古城区的“伴景”,给古城区增添了难得的“历史感”。
【镜头】从都江堰南桥由南向北走过,一组黑白雕塑就在前方:桥头是熙来攘往的人流,感觉人物已经从照片中“走”了出来,与我们相遇,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油然而生。
一百多年前,一批加拿大人远涉重洋来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在空闲之余,他们用相机记录了当时的四川、当时的成都。
两年前,当拍摄者的后人带着这些照片从加拿大来到成都及川内多地寻访祖辈生活场景时,朱成就想到了把老照片中历史空间“还原”——将照片中的人、事、景“拉”出来,让它们突然“出现”在街头,强烈的冲击感可以让人们去面对那些历史,走进那些历史,并且可以触摸那些历史。
都江堰西街,明代的古城墙只留下几十米的一段,历史的痕迹已经不多。朱成依据照片制作了一组雕塑,置于古城墙一端,完成了古今城墙的对接,这段几十米的城墙在视觉上得到无限延伸。
在白果巷的一角,从平面照片“拉”出来了一抬轿子、一张茶桌和一条板凳,桌上还摆有一只茶壶和几只茶杯。许多人经过时,都会去提桌上的茶壶。由于提的人太多了,以至于茶壶的把手在短短1个多月里已经更换了好多次,原来的铝制把手换成了铁丝。而旁边的轿子,每天都有游客依次排队,只为坐上去留影。
在朱成看来,这正是“二维半雕塑”的魅力所在,镶嵌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又与历史融合。
虽然这些雕像完全按照老照片的黑白色来设计,有些地方还刻意放大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但是正因为这强烈的对比所形成冲击力,与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相对应,让过去猛烈地回归我们中间,才是古韵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朱成谈道。
现代主义:
开放创新,追求艺术个性
观点:作为时尚都市的成都,需要更多的具有独立精神和艺术个性的雕塑。以后成都可以建立雕塑主题艺术公园,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创作当代雕塑作品,那样成都必然会成为雕塑艺术激情创作的天堂。
【镜头】一只巨型“熊猫”跨过蜀地的茂密竹林,穿越城市森林,它悄悄置身于成都繁华闹市春熙路上的国际金融中心,慵懒地望着成都上空那片辽远的天空。
这只出自澳洲艺术家劳伦斯之手,名为“I am Here”的大熊猫,是迄今为止成都首个最大型户外熊猫艺术雕塑。
就像神话传说的诞生地希腊,那儿栖息了众神的雕像;埃及的法老作为永远的传奇,那儿留下了神秘的狮身人面像;丹麦是童话大师安徒生的故乡,那儿孕育了永远守望大海的小美人鱼……
成都,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从来不缺乏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城市,又生长了一些什么样的雕塑呢?
春熙路中山广场前的孙中山铜像,端坐于镶有梅花图案的太师椅上,左手握着展开的《建国大纲》,目光炯炯,凝神深思,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拍照留念;矗立在天府广场的毛泽东像和蔼慈祥,让人不得不停下脚步朝他颔首致敬;坐落在人民公园的保路纪念碑,碑台仿照铁路月台修建,碑座四面分别是铁轨、火车头、信号灯、转辙器和自动连接器的浮雕图案,碑身各面刻有“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字样,这是成都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这些雕塑既是成都的一道道靓丽风景,又是一个个典型地标,不仅装饰了城市,还让人感悟成都的文化襟怀。
“随着30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进程,雕塑进入了城市空间,所以叫城市雕塑。城市雕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从全国范围来看,成都的城市雕塑虽然数量不多,但都很有特色。因为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个或一组雕塑来记录当时发生的典型事件,通过这些雕塑,我们仿佛看到了历史发展的足迹,能够引导我们去阅读、感悟和评价它。”成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著名雕塑家朱成告诉记者,这是成都城市雕塑很有价值的地方。
但是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不断创新。如今的成都,也在加快步伐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因此,人们对于具有美化功能和作用的城市雕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能只是模仿与抄袭其他城市的雕塑,而缺乏个性;也不能只是简单地摆放在社会空间里,让人被动地欣赏,而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给人以启迪和思考。那么,现在的成都需要怎样的城市雕塑来“装扮”呢?
古典主义:
融入历史,镶嵌于生活之间
观点:我们需要更多的跟建筑、景观、自然结合的雕塑。将一些消失了的东西,以雕塑的形式变成现代城市里的一个景片,让古典与时尚相结合,融入历史,镶嵌于生活之间,值得提倡。
【镜头】院门高墙内,一隅天井,四个鸟笼挂起,几把竹椅,三个居民在一张小木桌前,搓几圈长牌。鸟叫声、风馨、时光驻足,让你忍不住走进他们,一起打打长牌,或者在鸟笼下逗逗小鸟。
这是宽窄巷子一段400米长的历史文化墙的一个场景。待你走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幅老照片,被制作成半平面、半立体的雕塑,让人恍惚回到了过去,重温那熟悉而又遥远的老成都浓郁的乡土情怀和生活风情。
其实整个历史文化墙是用最古老的建筑元素——砖,来垒砌台、城、墙、壁、道、碑、门、巷的历史文化片段,以“二维半雕塑”的方式来阐述千年古成都,演绎百年老“宽窄”。
有关历史的雕塑,总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因此,驻足在这段历史文化墙的人很多,他们或沉思着,或品味着,或感叹着,在时尚的都市里有这么一个地方,记载、纪实、记录着消失了的信息,“一瞬间,感觉我们行走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慢慢地融入了历史,这样的雕塑很好”。
作为雕塑设计者,朱成说:“这种‘二维半雕塑’,在目前国内城市雕塑设计中,还是唯一的。”
在宽窄巷子的几面墙上用老照片制作“二维半雕塑”是朱成的第一次尝试,从2012年9月开始到今年6月末,由他设计的34个百年前的川西生活场景雕塑成为都江堰古城区的“伴景”,给古城区增添了难得的“历史感”。
【镜头】从都江堰南桥由南向北走过,一组黑白雕塑就在前方:桥头是熙来攘往的人流,感觉人物已经从照片中“走”了出来,与我们相遇,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油然而生。
一百多年前,一批加拿大人远涉重洋来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在空闲之余,他们用相机记录了当时的四川、当时的成都。
两年前,当拍摄者的后人带着这些照片从加拿大来到成都及川内多地寻访祖辈生活场景时,朱成就想到了把老照片中历史空间“还原”——将照片中的人、事、景“拉”出来,让它们突然“出现”在街头,强烈的冲击感可以让人们去面对那些历史,走进那些历史,并且可以触摸那些历史。
都江堰西街,明代的古城墙只留下几十米的一段,历史的痕迹已经不多。朱成依据照片制作了一组雕塑,置于古城墙一端,完成了古今城墙的对接,这段几十米的城墙在视觉上得到无限延伸。
在白果巷的一角,从平面照片“拉”出来了一抬轿子、一张茶桌和一条板凳,桌上还摆有一只茶壶和几只茶杯。许多人经过时,都会去提桌上的茶壶。由于提的人太多了,以至于茶壶的把手在短短1个多月里已经更换了好多次,原来的铝制把手换成了铁丝。而旁边的轿子,每天都有游客依次排队,只为坐上去留影。
在朱成看来,这正是“二维半雕塑”的魅力所在,镶嵌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又与历史融合。
虽然这些雕像完全按照老照片的黑白色来设计,有些地方还刻意放大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但是正因为这强烈的对比所形成冲击力,与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相对应,让过去猛烈地回归我们中间,才是古韵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朱成谈道。
现代主义:
开放创新,追求艺术个性
观点:作为时尚都市的成都,需要更多的具有独立精神和艺术个性的雕塑。以后成都可以建立雕塑主题艺术公园,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创作当代雕塑作品,那样成都必然会成为雕塑艺术激情创作的天堂。
【镜头】一只巨型“熊猫”跨过蜀地的茂密竹林,穿越城市森林,它悄悄置身于成都繁华闹市春熙路上的国际金融中心,慵懒地望着成都上空那片辽远的天空。
这只出自澳洲艺术家劳伦斯之手,名为“I am Here”的大熊猫,是迄今为止成都首个最大型户外熊猫艺术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