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的免疫评估及动态监测标志物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常见的病因不明的肺间质疾病,发病机制不明,尚无特效药物,其进展缓急、病情预后呈异质性。多项研究发现机体及肺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与IPF发病、进展及预后相关,本文结合文献综合分析了IPF相关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在IPF患者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分布情况,探讨这些作为免疫评估及监测的细胞及分子标志物对于IPF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研究潜力和临床应用潜在价值。

其他文献
镍锰酸锂(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因具有电压高、循环性能高、结构稳定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首选。在综述LiNi0.5Mn1.5O4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两种提高镍锰酸锂材料结构稳定性、容量保持率的改性方法——元素掺杂和表面包覆。最后,指出了今后LiNi0.5Mn1.5O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手术切除的193例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53例肺大疱和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非癌对照肺组织的石蜡标本,通过制作高通量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芯片中HSP90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SP90不同表
锂硫电池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能量密度电池,但是由于硫电极的绝缘性、反应动力学低、反应过程中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和严重的多硫离子穿梭效应等问题,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发展。为了探究NiSe2对于提升锂硫电池的性能影响,采用胶体合成法将NiSe2生长在自支撑碳布(CC)上作为锂硫电池的先进中间层,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NiSe2/CC的成分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电化学测试深入研究NiS
二维材料又称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其结构特性使载流子迁移和热量扩散都被限制在二维平面内,因此令这种材料拥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如高载流子迁移率、导电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带隙可调谐性。在相关的制备手法上,也从单一的机械剥落法发展至液相剥落、化学剥落、超临界流体剥落、化学气相沉积(CVD)和外延生长等。本文归纳了近些年来一些二维材料新成员的制备手段与应用前景,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做了展望,为基于二维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目的分析乳腺实质来源的侵袭性纤维瘤病多模态超声成像特征,探讨多模态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纳入的12例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和弹性成像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二维超声显示12例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均呈平行位生长,大小不等,边界欠清晰,未见完整包膜,7例(7/12)边缘形态呈蟹足样改变;肿瘤呈实性不均质低回声,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