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36例糖尿病患者为例,对糖尿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笔者对强化胰岛素治疗中糖尿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预防对策、应急处理、全面立体预防三个方面对防止糖尿病发生的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护士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得出了护理工作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注意随时调整患者的食谱、餐量与餐数、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的结论。
【关键词】 糖尿病 护理 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212-01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一种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从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严重的有可能发生血管、神经等系统或部位的慢性并发症以及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发病的主要是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人的增多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患病后的护理及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十分重要,为此,有必要对糖尿病的护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年龄36——78岁,平均58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血糖(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视力模糊等。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皮肤病变、感染等。
1.2 血糖监测
使用爱奥乐G-423型血糖仪,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对刚入院的患者,每天监测7次血糖,血糖值下降、平稳后,改为每天监测4次血糖。
2 防止糖尿病发生的护理对策
2.1 预防对策
2.1.1 指导患者控制日常饮食,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治疗措施。护士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重的自我监测方法来控制饮食,教会患者对食物的认知,使之学会饮食搭配,坚持少食多餐,自觉控制饮食。注意吃饭要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有效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总的原则是低脂、低糖、低盐、粗细粮搭配和高纤维素饮食。一定要按照制定的食谱进食,主要以蔬菜为主。不仅要控制主食,还要控制鱼、肉、蛋、油等副食的摄入,患者如有饥饿感时,可吃少量南瓜子,增加蔬菜食用量,采用低盐饮食。
2.1.2 要注意指导患者适当、适时运动,运动的强度以中、轻度有氧运动为宜。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每日活动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而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以促进外周组织葡萄糖的利用。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要注意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2.1.3 对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应当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当观察患者有没有低血糖反应。对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该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2.1.4 注意预防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泌尿系统的感染。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防止出现糖尿病足。
2.1.5 向病人介绍口服血糖药及注射胰岛素的有关注意事项,并讲解如何预防识别低血糖反映,高渗性昏迷和酮症酸中毒的常识,嘱其定期门诊随访有异常立即就诊。
2.2 应急处理
2.2.1 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2.2 低血糖护理:在使用胰岛素时要密切观察和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立即平卧休息,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
3 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应置于冰箱(4℃)中冷藏,禁止冷冻,为防止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前1 h自冰箱取出恢复至室温。如全日胰岛素总量分2次注射,则总剂量的2/3应在早餐前皮下注射;如分3次注射,早餐前剂量应最大40%,午、晚餐前各30%,注射胰岛素要在餐前30 min皮下注射,注射后0.5h之内进餐,防止低血糖发生。注射部位可选择手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有计划、按次序的更换注射部位。避免2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可防止注射部位萎缩或增生。指导患者在注射前用指尖轻触每一个注射部位,如触到硬结、肿块或表皮凹陷、感到痛楚及颜色改变时,应在症状消除前暂时避免在该部位注射胰岛素。
4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目前我国的常见、多发疾病,影响其治疗的因素很多。患者情绪、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饮食控制、运动等行为习惯、日常用药剂量是控制病人血糖的关键。因此对糖尿病人的护理要特别细心和耐心。护理工作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注意随时调整患者的食谱、餐量与餐数。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类型患者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周云辉,周晓艳.谈谈糖尿病的护理[J].新医学导刊,2012,7(6):14.
[2]程沛民.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医药导报,2013,11(12):57.
[3] 程连心. 糖尿病的护理.时珍国医国药[J]. 2012,6(9):67
【关键词】 糖尿病 护理 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212-01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一种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从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严重的有可能发生血管、神经等系统或部位的慢性并发症以及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发病的主要是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人的增多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患病后的护理及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十分重要,为此,有必要对糖尿病的护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年龄36——78岁,平均58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血糖(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视力模糊等。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皮肤病变、感染等。
1.2 血糖监测
使用爱奥乐G-423型血糖仪,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对刚入院的患者,每天监测7次血糖,血糖值下降、平稳后,改为每天监测4次血糖。
2 防止糖尿病发生的护理对策
2.1 预防对策
2.1.1 指导患者控制日常饮食,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治疗措施。护士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重的自我监测方法来控制饮食,教会患者对食物的认知,使之学会饮食搭配,坚持少食多餐,自觉控制饮食。注意吃饭要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有效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总的原则是低脂、低糖、低盐、粗细粮搭配和高纤维素饮食。一定要按照制定的食谱进食,主要以蔬菜为主。不仅要控制主食,还要控制鱼、肉、蛋、油等副食的摄入,患者如有饥饿感时,可吃少量南瓜子,增加蔬菜食用量,采用低盐饮食。
2.1.2 要注意指导患者适当、适时运动,运动的强度以中、轻度有氧运动为宜。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每日活动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而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以促进外周组织葡萄糖的利用。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要注意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2.1.3 对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应当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当观察患者有没有低血糖反应。对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该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2.1.4 注意预防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泌尿系统的感染。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防止出现糖尿病足。
2.1.5 向病人介绍口服血糖药及注射胰岛素的有关注意事项,并讲解如何预防识别低血糖反映,高渗性昏迷和酮症酸中毒的常识,嘱其定期门诊随访有异常立即就诊。
2.2 应急处理
2.2.1 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2.2 低血糖护理:在使用胰岛素时要密切观察和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立即平卧休息,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
3 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应置于冰箱(4℃)中冷藏,禁止冷冻,为防止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前1 h自冰箱取出恢复至室温。如全日胰岛素总量分2次注射,则总剂量的2/3应在早餐前皮下注射;如分3次注射,早餐前剂量应最大40%,午、晚餐前各30%,注射胰岛素要在餐前30 min皮下注射,注射后0.5h之内进餐,防止低血糖发生。注射部位可选择手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有计划、按次序的更换注射部位。避免2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可防止注射部位萎缩或增生。指导患者在注射前用指尖轻触每一个注射部位,如触到硬结、肿块或表皮凹陷、感到痛楚及颜色改变时,应在症状消除前暂时避免在该部位注射胰岛素。
4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目前我国的常见、多发疾病,影响其治疗的因素很多。患者情绪、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饮食控制、运动等行为习惯、日常用药剂量是控制病人血糖的关键。因此对糖尿病人的护理要特别细心和耐心。护理工作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注意随时调整患者的食谱、餐量与餐数。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类型患者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周云辉,周晓艳.谈谈糖尿病的护理[J].新医学导刊,2012,7(6):14.
[2]程沛民.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医药导报,2013,11(12):57.
[3] 程连心. 糖尿病的护理.时珍国医国药[J]. 2012,6(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