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是一个吹牛者横行的时代,他们在同一个舞台上竞技,相互切磋吹牛技巧,共同编织了一场扣人心弦的吹牛大会,让一部严肃的战争题材作品,变成了喜剧色彩颇重的无厘头大戏。不过事实也证明,吹牛有风险,耍酷需谨慎。
三国时期,第一个吹牛吹出高境界的人叫韩馥。不过,作为割据一方的诸侯,韩馥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他并没有过度吹嘘自己的水平,反而不遗余力地给下属打call。
当时,十八路诸侯齐聚汜水关讨伐董卓,而董卓的部将华雄嚣张地在诸侯联军门前叫阵。作为一个体贴员工的领导,韩馥有意让自己的手下在各位大哥面前亮相,说出了一句让后世谨记的名言:“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正是这句话,韩馥亲自把一位忠于领导的好员工潘凤送进了火葬场,为之后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伟光正形象做了嫁衣。
因为《三国演义》中没有记载潘凤接到这个任务后的反应,所以,我们没法判断他当时的心情是斗志昂扬,还是默默骂了韩馥无数遍。不过,那些把《三国演义》拍成电视剧的导演们无疑都认可了前一种想法。他们在电视剧中添加了潘凤耍酷的镜头,使得这场对战更加具有史诗级的色彩。
1994年,在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中,潘凤接到命令后的台词是:“末将遵命!取兵器来!”这是比较正常的反应。2002年,在张敏、吕良伟主演的电视剧《貂蝉》中,潘凤的台词已经变成了:“小小娃娃口出狂言,我乃潘凤,快来送死!”这比之前的版本狂妄多了。到2010年,在陈建斌主演的《新三国》中,潘凤好像成了个从现代穿越回去的段子手:“有何不敢?我的大斧早就饥渴难耐了!”这就有点逗了。
不过,潘凤虽然因领导吹牛致死,但好歹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大名,在今天的网络上,还以“无双上将”的身份晋升为新一代网红,也算死而无憾。
如果说潘凤是从侧面衬托了关羽高大威猛的男神形象,那另一个小人物秦琪则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强行从正面拔高了关羽的文学形象。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值得大家铭记。
秦琪本来只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路上的一个倒霉蛋,不过,喜欢给自己加戏的秦琪绝不甘心就这样领饭盒。他给自己加了台词,从而使这场毫无看点的战斗变成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镜头之一。
面对关羽强行闯关,不卑不亢的秦琪喊出了那句让千万人泪流满面的口号:“兽人永不为奴!”当然,这是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转述。他的原话是:“你只杀得无名下将,敢杀我么?”这句话出口一分钟后,秦琪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除了这两位为烘托关羽形象而存在的角色,号称小关羽的魏延也是个吹牛高手。
在诸葛亮病故、全军撤退的情况下,魏延吹了个不合时宜的牛:“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翻译过来就是,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我还在,你们给丞相送葬就行,我一个人留在这里,便可以一当十。
这段吹牛的话虽然不至于送命,但无疑在广大群众心中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下面的将领都暗自合计:下次再吹牛就打烂你的头。
机会说来就来。
当时,魏延经常和蜀国另一位大将杨仪公开对峙。一次对阵中,杨仪可能从《西游记》的银角大王那里得到灵感,对魏延说,你有本事就喊三声“谁敢杀我”,看看有没有敢答应的。吹牛上瘾的魏延哪能放过这个登上人生巅峰的时刻,“谁敢杀我”四个字脱口而出。结果,他第一句刚喊出口,边上的马岱就发出了孙悟空般的叫声—爷爷在此,随后,一刀把魏延的脑袋变成剁椒鱼头。
从上面几个案例来看,吹牛的致死率还是相当高的,一般人使用这招往往凶多吉少。不过,也有一些实力派的角色已经把吹牛运用得炉火纯青,即使吹的牛被人揭穿,也总有办法逢凶化吉、转危为安。这其中的代表就是曹操。
在赤壁战败后,曹操逃离战场的过程中曾经发出过三次杠铃般的笑声,嘲笑周瑜、诸葛亮不懂用兵技巧。虽然三次均被无情打脸,但他最后都转危为安,可以说是奇迹了。
第一次是在丛林中,曹操以为自己已经逃离危险区便哈哈大笑,结果从杂草堆里钻出来一个赵子龙。第二次是在河边,曹操又以为自己已经脱离战场,开始哈哈大笑,结果从水里冒出个张翼德。第三次是在华容道上,曹操再次天真地认为自己已经逃之夭夭,结果路边跑出来个关云长。
曹操接连吹三次同样的牛被正面打脸,也算是前无古人。好在,这次作者不是要突出关羽的能征善战,而是要烘托一下关羽讲义气的艺术形象,这才让曹操躲过一劫。
虽然为了衬托关羽高大上的形象,作者塑造了无数经典的爱吹牛的人物,但三国中最经典的吹牛镜头是为了蜀国另一个大佬级人物诸葛亮而存在的。
这个人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详—王朗,江湖人称王司徒。
当时,诸葛亮北伐,打得曹真如丧考妣,位列三公的王司徒心里很不爽:大家同样是文官,靠卖嘴皮子吃饭……你能打仗我就不能打?于是,王司徒对众人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flag既然立了,牛也吹了,王司徒这回硬着头皮也得上了。第二天,在两军阵前,王司徒开始了他精彩绝伦的表演。这段表演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如果当年有奥斯卡,王朗一定能荣获年度最佳男配角奖。
面对诸葛亮,王司徒上来就是劈头盖脸一顿骂,大意是:我大魏国这么大、这么厉害、这么有钱,你这么个小人物也配和我们竞争?只要你跪下来磕三个响头、叫一声爸爸,我就饶你不死,还在朝廷给你封官。开心不开心?
面对王司徒泼来的心灵硫酸,诸葛亮也进行了回击:我以為你作为汉朝老臣,一定有一些高论,岂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你这个老贼不过是个衣冠禽兽、卖主求荣的人,墙头草,两边倒,还敢跑过来跟我说教?你算老几啊?当然,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完这一大段话后,还抛出一句流芳千古的名言—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就这样,受了诸葛亮这一必杀暴击后,王司徒的心脏病发作,直接猝死在战场。王司徒也凭借着一系列精彩演技拿到三国吹牛领域的第一名,荣获吹牛之王的头衔。
不过,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吹牛在任何时候都是有风险的。面对光膀子、戴金链子的社会大哥,吹牛会被他砍死;面对摇羽毛扇、能说会道的知识分子,吹牛会被他骂死。所以说,如果你不是社会大哥或者知识分子的任意一种,还是老老实实做人吧。
编 辑/夏 涵
三国时期,第一个吹牛吹出高境界的人叫韩馥。不过,作为割据一方的诸侯,韩馥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他并没有过度吹嘘自己的水平,反而不遗余力地给下属打call。
当时,十八路诸侯齐聚汜水关讨伐董卓,而董卓的部将华雄嚣张地在诸侯联军门前叫阵。作为一个体贴员工的领导,韩馥有意让自己的手下在各位大哥面前亮相,说出了一句让后世谨记的名言:“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正是这句话,韩馥亲自把一位忠于领导的好员工潘凤送进了火葬场,为之后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伟光正形象做了嫁衣。
因为《三国演义》中没有记载潘凤接到这个任务后的反应,所以,我们没法判断他当时的心情是斗志昂扬,还是默默骂了韩馥无数遍。不过,那些把《三国演义》拍成电视剧的导演们无疑都认可了前一种想法。他们在电视剧中添加了潘凤耍酷的镜头,使得这场对战更加具有史诗级的色彩。
1994年,在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中,潘凤接到命令后的台词是:“末将遵命!取兵器来!”这是比较正常的反应。2002年,在张敏、吕良伟主演的电视剧《貂蝉》中,潘凤的台词已经变成了:“小小娃娃口出狂言,我乃潘凤,快来送死!”这比之前的版本狂妄多了。到2010年,在陈建斌主演的《新三国》中,潘凤好像成了个从现代穿越回去的段子手:“有何不敢?我的大斧早就饥渴难耐了!”这就有点逗了。
不过,潘凤虽然因领导吹牛致死,但好歹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大名,在今天的网络上,还以“无双上将”的身份晋升为新一代网红,也算死而无憾。
如果说潘凤是从侧面衬托了关羽高大威猛的男神形象,那另一个小人物秦琪则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强行从正面拔高了关羽的文学形象。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值得大家铭记。
秦琪本来只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路上的一个倒霉蛋,不过,喜欢给自己加戏的秦琪绝不甘心就这样领饭盒。他给自己加了台词,从而使这场毫无看点的战斗变成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镜头之一。
面对关羽强行闯关,不卑不亢的秦琪喊出了那句让千万人泪流满面的口号:“兽人永不为奴!”当然,这是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转述。他的原话是:“你只杀得无名下将,敢杀我么?”这句话出口一分钟后,秦琪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除了这两位为烘托关羽形象而存在的角色,号称小关羽的魏延也是个吹牛高手。
在诸葛亮病故、全军撤退的情况下,魏延吹了个不合时宜的牛:“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翻译过来就是,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我还在,你们给丞相送葬就行,我一个人留在这里,便可以一当十。
这段吹牛的话虽然不至于送命,但无疑在广大群众心中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下面的将领都暗自合计:下次再吹牛就打烂你的头。
机会说来就来。
当时,魏延经常和蜀国另一位大将杨仪公开对峙。一次对阵中,杨仪可能从《西游记》的银角大王那里得到灵感,对魏延说,你有本事就喊三声“谁敢杀我”,看看有没有敢答应的。吹牛上瘾的魏延哪能放过这个登上人生巅峰的时刻,“谁敢杀我”四个字脱口而出。结果,他第一句刚喊出口,边上的马岱就发出了孙悟空般的叫声—爷爷在此,随后,一刀把魏延的脑袋变成剁椒鱼头。
从上面几个案例来看,吹牛的致死率还是相当高的,一般人使用这招往往凶多吉少。不过,也有一些实力派的角色已经把吹牛运用得炉火纯青,即使吹的牛被人揭穿,也总有办法逢凶化吉、转危为安。这其中的代表就是曹操。
在赤壁战败后,曹操逃离战场的过程中曾经发出过三次杠铃般的笑声,嘲笑周瑜、诸葛亮不懂用兵技巧。虽然三次均被无情打脸,但他最后都转危为安,可以说是奇迹了。
第一次是在丛林中,曹操以为自己已经逃离危险区便哈哈大笑,结果从杂草堆里钻出来一个赵子龙。第二次是在河边,曹操又以为自己已经脱离战场,开始哈哈大笑,结果从水里冒出个张翼德。第三次是在华容道上,曹操再次天真地认为自己已经逃之夭夭,结果路边跑出来个关云长。
曹操接连吹三次同样的牛被正面打脸,也算是前无古人。好在,这次作者不是要突出关羽的能征善战,而是要烘托一下关羽讲义气的艺术形象,这才让曹操躲过一劫。
虽然为了衬托关羽高大上的形象,作者塑造了无数经典的爱吹牛的人物,但三国中最经典的吹牛镜头是为了蜀国另一个大佬级人物诸葛亮而存在的。
这个人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详—王朗,江湖人称王司徒。
当时,诸葛亮北伐,打得曹真如丧考妣,位列三公的王司徒心里很不爽:大家同样是文官,靠卖嘴皮子吃饭……你能打仗我就不能打?于是,王司徒对众人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flag既然立了,牛也吹了,王司徒这回硬着头皮也得上了。第二天,在两军阵前,王司徒开始了他精彩绝伦的表演。这段表演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如果当年有奥斯卡,王朗一定能荣获年度最佳男配角奖。
面对诸葛亮,王司徒上来就是劈头盖脸一顿骂,大意是:我大魏国这么大、这么厉害、这么有钱,你这么个小人物也配和我们竞争?只要你跪下来磕三个响头、叫一声爸爸,我就饶你不死,还在朝廷给你封官。开心不开心?
面对王司徒泼来的心灵硫酸,诸葛亮也进行了回击:我以為你作为汉朝老臣,一定有一些高论,岂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你这个老贼不过是个衣冠禽兽、卖主求荣的人,墙头草,两边倒,还敢跑过来跟我说教?你算老几啊?当然,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完这一大段话后,还抛出一句流芳千古的名言—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就这样,受了诸葛亮这一必杀暴击后,王司徒的心脏病发作,直接猝死在战场。王司徒也凭借着一系列精彩演技拿到三国吹牛领域的第一名,荣获吹牛之王的头衔。
不过,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吹牛在任何时候都是有风险的。面对光膀子、戴金链子的社会大哥,吹牛会被他砍死;面对摇羽毛扇、能说会道的知识分子,吹牛会被他骂死。所以说,如果你不是社会大哥或者知识分子的任意一种,还是老老实实做人吧。
编 辑/夏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