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路径阐释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ebos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面临的困境,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从树立科学规划建设思维、全面统筹规划城乡发展、落实适宜乡村建设措施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前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是其中的一项任务,要求为村民提供的居住环境要具备生态宜居的鲜明特征,逐步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中渗透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从整体上来说,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可划分为“城郊结合”、“示范引领”、“文化保护”、“聚集提升”四种类型,而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则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当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传统生产模式限制
  当前在我国不少乡村地区,在农业生产模式方面,依旧以传统方式为主,即人工作业,所投入的机械设备处于相对较少的状态。在降低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绿色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果农业技术服务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则会导致农用物资的使用处于不合理的状态,包括农药、农膜、化肥等。极易降低土地质量,进而诱发水污染问题,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较少,则无法支撑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加之科研人员与村民的沟通交流较少,无法将更多的科研成果有效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从而延缓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这将会对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造成阻碍。
  (二)乡村生态管理机制不完善
  首先,相关部门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当中,没有结合乡村生态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生态管理机制,所投入的资金及资源难以满足专业化生态建设监督的实际要求。其次,在对新农村规划建设时,面对生态问题时,往往会通过各部门联合指导的方式加以解决。虽然可以使得各部门的职能得到有效发挥,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环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重复开发项目、资金浪费、工作效率较低等。也就是说,各部门由于所处立场及切入点不同,在对美丽乡村进行建设规划时,也会出现侧重点不同的问题。卫生部门倾向于推行改水改厕方面,而农业部门则倾向于使用沼气、科学施肥等方面,这些都会导致两者在项目开发方面出现交叉和冲突的现象。最后,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经费无法处于长期投入的状态,部分责任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从而无法获得良好的生态改善效果。
  (三)美丽乡村建设欠缺亮点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虽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方案。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部分规划方案没有充分凸显乡村的亮点,使得本地美丽乡村与其他美丽乡村相比,不具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从项目设计思路来看,不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处于大体相同的状态。例如,在特色文化乡村打造时,往往倾向于同一主题元素,且项目设置雷同性较大,往往停留在初级阶段。以农家乐为主,所提供的基础项目多为农产品种植、采摘、餐饮住宿等。由此可见,对于乡村而言,在對其进行规划建设时,如果没有精准定位并且凸显自身特色,则无法对自身的优势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和有效挖掘,所形成的品牌塑造效果将差强人意。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路径
  (一)树立科学规划建设思维
  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在对美丽乡村界乡规划建设时,首先要从自身的思想观念方面转变,树立科学规划建设思维,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思想”。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科学部署并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确保其处于妥善合理的状态。立足于乡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做好规划建设全局工作。不仅要对乡村的建设发展进行整体考虑,还需要从基层区域发展方面入手,确保所形成的规划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并且各方面属于有效衔接的状态。此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之下,每个乡村都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特点,并且时刻分析好自身的发展需求,科学制定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方案,将区域文化习俗融入其中,赋予美丽乡村文化内涵,这对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的创新化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促进作用。
  (二)全面统筹规划城乡发展
  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相关人员要对自身的发展理念进行及时更新,贯彻落实和谐共进的精神,将其融入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当中,全面落实统筹规划城乡发展,妥善处理好乡村现代化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两者的融会贯通和相辅相成,为城乡的协调发展,以及绿色经济推行创造有利条件。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乡村居民的教育引导,鼓励其进行自主创业。对于自主创业的居民,要予以政策帮扶。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进一步增加乡村的财富值。同时,基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其建设水平,满足乡村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从精神层面入手,对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进行进一步丰富。此外,还需要对乡村的各项制度进行有效改革,包括户籍制度、乡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借助各种制度的完善与落实,促使美丽乡村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三)落实适宜乡村建设措施
  从整体上来说,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存在密切联系。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处于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状态。在先进思想观念的指导之下,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科学部署乡村规划建设方案,确保所形成的方案符合乡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因此,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对于部分乡村而言,其在旅游产业方面具备优势之处,则可以通过打造旅游产业链、开发特色旅游小镇等方式建设美丽乡村,从而做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秉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实现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旅游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同时,在对美丽乡村进行规划建设时,还需要对当地的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将乡村民俗、区域特色文化融入其中,确保所制定的乡村建设规划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要求,打造具备特色的美丽乡村品牌,增强美丽乡村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
  结论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然路径,无论是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还是对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面临传统生产模式限制、乡村生态管理机制不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欠缺亮点、乡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等困境。因此,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立足于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树立科学规划建设思维,做好统筹规划设计工作,全面落实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各项措施,建设生态宜居、民主法治、富强繁荣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柏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8):7-8.
  [2]沈艳.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探索——以富阳区洞桥镇大溪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09):193-194.
  [3]高海涛.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村实用技术,2021(08):49-50.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老年人多原发与单发膀胱癌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erbB-2基因的表达. 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996年至2012年间收治经病理确诊的老年多原发和单发膀胱癌各20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与老年多原发膀胱癌相同),老年正常膀胱组织15例,3组共55例中bcl-2、EGFR、C-erbB-2的平均透光度值,比较其阳性表达的差异性. 结果
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分析栓子的性质,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致死性肺栓塞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1975-2006年尸检证实为致死性肺栓塞的19例病例的病理和临床资料. 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致死性肺栓塞占肺栓塞总数的33.9%.病理类型中骑跨型和大块肺栓塞占84.2%,而微小栓塞只占15.8%.其中血栓栓子占84.2%,肿瘤栓子占15.8
随着近年来手术外科麻醉及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麻醉禁区也不断缩小和改善,更多的老年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1].老年人由于年龄因素造成生理、病理的特殊性,对手术的麻醉应激性降低,稍有不慎就可造成麻醉意外危及生命[2-4].因此,提高老年人的麻醉安全性成为外科手术麻醉的主要目标.我们对我院老年患者麻醉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两种不同麻醉诱导方法的安全性。
期刊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社区治疗和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方法 对28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社区治疗和管理6个月,观察患者社区治疗和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及高血压病控制情况. 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整体血压水平治疗和管理前后收缩压水平分别为(158.4±11.3)mm Hg(1 mm Hg=0.133 kPa)和(131.3±5.9)mm Hg,舒张压水平分别为(99.6±8.9)mm Hg和
摘要: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城市化发展迅速,进而为我国我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但是目前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管理人员对项目财务方面的管理仍然十分薄弱,这种现象势必会导致相关工程项目资源的使用不够充分合理,使用效率低下等结果,进而导致相关施工企业的效益与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改善我国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目的 评价应用改良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因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改良面罩治疗组(治疗组)68例,男性56例、女性12例,平均(78.8±22.2)岁;普通面罩治疗组(对照组)64例,男性51例、女性13例,平均(76.6±20.4)岁.比较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CSFP)的干预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老年患者76例,随机抽签分为尼可地尔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尼可地尔)与常规治疗组38例.采用校正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帧数法(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基线、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时血浆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采用重
目的 探讨急性缺氧对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信号机制. 方法 取整体缺氧小鼠模型的主动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gr-1和MCP-1 mRNA含量、蛋白印迹检测Egr-1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抗原表达,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Egr-1 DNA结合活性;以可溶性RAGE(sRA
目的 观察小鼠大脑皮层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factor 2,TRF2)表达的增龄性改变,探讨TRF2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TRF2在神经元衰老中的作用. 方法 将C57BL/6J小鼠分为青年组(2月龄)和老年组(20月龄),分别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
目的 探讨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肝部分切除术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Drebrin和PSD95蛋白表达的变化. 方法 3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3组:3月龄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24只)、手术组(24只);3月龄野生型同窝对照组和6月龄对照组各6只.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各分4个亚组,分别在麻醉或手术后1d、3d、7d、14d用水迷宫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